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94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oc

冯晓霞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今天我们主要是对《指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知道去年十月《指南》颁布以后教育部也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培训。

那么,《指南》对于我们现在教育的思路改革、提高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来要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那么国家颁布《指南》可以说是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推动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为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在《纲要》提出了基本鼓励学前教育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国家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经费,应该说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从中央财政拿出来钱直接来支持中西部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应该说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支持学前教育这是第一次。

那么我们看到各地在实现更多的育人机会这个方面绩效有所不同。

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它的质量是不平等的。

那么如果说只有机会而没有质量,或者说没有质量的机会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质量同时也应该引起注意,因而《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是什么?

那就是我们在贯彻《指南》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指南是什么性质的文件?

为什么要讲这个?

因为我们几次不管是国培还是到下面去介绍指南的时候,往往发现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有一个问题,就说我们可不可以在学期末拿《指南》来特别评值,这个问题不只一个幼儿园问。

那我自己就直接在这里告诉各位园长和老师比较熟悉的这个问题。

其他的我们的指南的培训者研制者那里也听到同样的问题。

好像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指南我们可不可以拿来做测评。

因为大家看跟《纲要》相比,《指南》的目标特别是目标下面的方框里边很多老师把它理解成测评的指标。

所以可不可以这么来做?

我的理解是不可以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它不是一个测评工具,它是一个方向的指引。

在中国“指南”往往跟指南针的方向盘联系在一起,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是指引方向的。

指南严格地说起来,它是指引我们幼儿教育的方向的一个文件。

《指南》对幼教工作的指引和以前颁布的文件相比它更加具体一些。

不是原则地提出来一个方向,而是通过提出3到6岁儿童学习发展目标来帮助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对幼儿,特别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他的学习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

首先通过这样一个合理的期望,告诉你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大体可以达到的水平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让家长对我们的儿童建立期望,对我们的老师提出教育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依据,不要太高出或者低于这样的一个学期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因为大家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所以常常认为高期望就是重视。

而且这种高期望往往是片面的。

某些方面的期望非常高,恨不得把小朋友把一二年级的知识都学完。

但是又有一些方面的期望又特别的低,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自己能做的自己也不知道做,因为他这方面的基本上又没有任何要求。

所以这种期望是不够合理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指南》对幼教方向的指引就首先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合理的期望,提出来三大学前教育目标。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针对这个目标提出来一些怎么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提出来这样的一些教育建议来帮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是科学的,能够是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的。

所以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指引幼儿教育的方向。

因此如果大家看一看指南,你会看到指南在一开始的说明部分就已经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文件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指南的第二条就提出来,这个指南是以为幼儿后期学习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质和美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到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和发展目标的建议和要义,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了解3到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在让幼儿度过快乐的童年的同时能够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让他的童年不仅快乐而且有意义。

那么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指南》它是建立在对3到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把握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我国幼儿学习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之上的,在这个基础上最后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建议来体现国家对幼儿学前发展方向的引导和对保育、教育质量的要求。

那么这里面我想略微地解释一下“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指南》是去年十月颁布的,但是指南从研制到印发中间经过了六年多的时间,要说起来这个时间也够长的了,那么这个时间里面都在做什么?

这里的目标,特别是目标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表现,它是怎么提出来的?

是不是说我们这一群专家自己想一想它就出来了?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这样的。

当然以往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甚至各国的学习发展类似于这样的文件,对它们的梳理和借鉴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这个指南在大体上制定出这样目标框架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一开始它是基于对已有的科学成果的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初稿以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我们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儿童那里去进行取调进行验证,可以讲它也是一个实证研究的成果。

这个检验工作主要是检验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内容效度的检验,内容检验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确定我们所制定的《指南》的内容是不是能够准确地反映我们对幼儿学习发展的期望。

我们提出来这么多目标,那么这些目标是否均衡,是否能代表我们一贯倡导的体质德美知行意行这些方面的发展呢?

这也就是首先要对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来进行检验。

这个检验的对象主要是对儿童发展有专门研究和对学前教育进行专门研究的一些专家,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和儿童的家长。

其方法就是专家,老师,家长开展座谈、访谈等等一些方式。

专家访谈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专家对学习领域的划分,目标的价值取向的全面性、平衡性、准确性、适当性、一致性、包容性进行评议。

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也包括上面的这些内容,除了这些方面还增加了一个对文本的易读性,就说你这个里头出现了一大堆专业名词大家看不懂,而我们的定位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应该看懂,因为大家知道这个指南和以往的任何的文件都不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文件往往都是幼儿园教育指导发展、幼儿园管理措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前面都贯以幼儿园三个字,而唯独这个文件没有这三个字,那么也就意味着它是对整个社会来发布的。

首先家长就是它的重要的阅读者和实践者,所以它要增加文本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内容效度是其检验的一个大的方面。

年龄效度的检验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来确定我们指南当中的目标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它的难易程度如何,以此来确定我们对儿童的期望是不是有序的,科学的(一开始我们也说我们的目标是以引导家长对儿童发展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那么如果我们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它的表现的评估本身高了或者低了,那么你引导家长建立的期望很可能就不合理)。

那么判断年龄效度的一个做法是什么呢?

是把我们现在目标下边的各个年龄阶段的表现转化成实际的测查评估。

然后通过一个广泛的抽样调查来这些测查题目孩子能不能做到,它的通过率是多少。

所以这里我也要回过头来说一下为什么我一开始讲它不是一个可以直接用来测查儿童的东西。

为什么呢?

因为它不是一个发展的测查指标。

包括我们在验证这些表现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它更加的具体化,变成测查的题目。

而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东西,其实是达不到做为一个测查题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我们为了来验证这样一些提法合理不合理我们是把它转化成测查题目,然后在3600位儿童身上来过检验它的通过率是怎样的。

3600位儿童基本上是每个年龄段都有1200位。

那么这个通过率怎么判断?

多少的通过率它才是合理的呢?

其他国家,按照儿童基金会官员的介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它基本上是以40%~60%的通过率作为判断标准。

也就是说你对这些儿童进行测查有40%~60%的儿童能通过,这个标准就是合适的。

但是我们专家组考虑,在中国的情况下,我们的国情和我们国家的大众心理和我们的现实情况,也就是我们中国历来普遍是重视教,这是一个方面,重视教育。

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考虑到我们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和我们的现实情况,我们决定把这个通过率提高到50%~80%。

提高了以后,更多的孩子能通过我们才把它作为这个年龄儿童适宜的表现。

那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们降低了难度,避免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因为本来制定这个文件它的目的就是看到我们国家现在普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以至于给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一种所谓“毒性压力”的状况,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不宜把这个指标定得太高。

所以我们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从通过率来讲,我们是降低了要求,以免给我们的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这是根据我们国情的一个考虑。

那么这个研制小组可以说是先后进行了两次年龄小组的检测试验。

第一次是抽取了甘肃、广西、湖北、江苏、福建、辽宁六个省、自治区的三十个区县3600名幼儿和他的家庭,因为有一些是需要跟家长做调查的。

这3600个孩子基本是满4岁满5岁满6岁,也就是说可以在他的生日前后可以扩展两个月,上下加连两个月做为抽查对象,不是随便抓一个小孩子来的,要么是四周岁生日,要么是四岁差两个月,要么是四月超过两个月。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的幅度当中各个年龄段选了儿童1200个,男女各半,城乡各半,包括农村的孩子。

那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又对少数通过率过高或者过低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

后来又在内蒙、四川、黑龙江、河北、江苏、福建6个省的12个地区进行了检验,这一次的人数是1400个,不到1500,证明了修订以后的目标体系是否更加恰当。

那么我给大家介绍这个是什么目的呢?

就是说,很多人问这个题(包括我们在新浪网上做微博互动,回答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咨询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我的这个孩子哪些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没达到,还有的说我的孩子是城市孩子,我觉得我的孩子普遍比这个要发展得好,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其实我在这里给大家说,这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代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平均水平。

我们知道发展是有一个群体的或者个体的差异,它是参照,不是一把尺子。

那么研制这样一个指南,我前面也已经讲到了,它也是国际上儿童基金委员会推广的项目当中的一个,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项目呢?

也就是研制《指南》这样一个文件是近一二十年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做的事情,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开始。

他们做这样一个事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基本质量,提升孩子的入学准备水平来展工作。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政府的文件,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进行一个大体的鉴定。

最终达到我们的家庭幼儿园和有关方面在儿童发展期望这个方面能有一个共识。

我想这一点我们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应该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常常你认为应该这样,我们希望孩子的发展它的指标是这些,可是有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家长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引导,常常跟我们倡导的东西是不一致的。

那么看来这个事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所以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制订类似于《指南》的文件使我们对儿童学习和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这样来更科学有效地实施学前教育。

那么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率先研究制定发布这样一个政府文件的国家它的实施效果来进行了一个评估。

这个评估的结果,认为研制这样一个《指南》它是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的。

按照基金会的报告,它用这样一个图来表示,中间就是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指南》的这样一个文件,(它)认为这个文件发布,指导家长和幼儿园来执行的时候,它有这样一些积极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我们家长去认识儿童学习发展的规律,了解孩子是怎以学习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进行,所以它有利于提高父母的养育能力。

另外对幼儿园来讲,它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

同时有利于我们师范教育改革课程,培训我们的老师,包括职前的和职后的。

那么这一次的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司和师范司,他们也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它一定要包含类似的内容。

我们国家在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在很多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其中一个从师范这个角度,研制我们幼儿园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而且据我所知,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