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318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docx

北师大版高考生物必修1同步检测试题第1章生物科学与农业单元检测1

单元检测一(第1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答案 C

解析 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但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应是碳元素,应是氧元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培养物细胞失水。

2.外科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时,对自己的手和使用的手术器械分别进行(  )

A.消毒、消毒B.灭菌、灭菌

C.消毒、灭菌D.灭菌、消毒

答案 C

解析 杀死一部分微生物叫消毒,使用的理化条件较为温和;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叫灭菌,使用的理化条件比较强烈。

对手只能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条件处理,对手术器械一般使用特别强烈的理化条件处理。

3.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答案 D

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其碳源为有机物,如纤维素等。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其碳源物质为CO2,因此A错误;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做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因此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因此C错误。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

C.作细菌的营养成分

D.如指示剂变蓝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答案 B

解析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用选择培养基即可,不需要加指示剂。

加入指示剂的培养基,目的是对要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案 C

解析 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含量最多的是细菌,大约占70%~90%,其次是放线菌,最少是真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一般选择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计数,密度过大会使计数结果偏小,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

6.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了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的死亡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的有无来确定

B.第2、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此实验设计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

答案 B

7.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平板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 A

解析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8.在平板划线分离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

C.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

D.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答案 C

解析 接种环灼烧及接种前后试管口要通过火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将接种环先冷却再接种可以避免高温烫死菌种,因此A、B、D都是正确的。

在平板上划线时,要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而不是随机划线,因此C选项错误。

9.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答案 A

解析 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

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与b处相当,A错误。

10.用涂布分离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哪项(  )

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生物

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答案 D

解析 对照组除了不接种以外,其他条件相同,包括培养基的灭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都要完全相同,而培养基的量基本相同即可,不一定绝对相同,故A、B、C正确,D错误。

11.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无菌操作,因此在实验室中暴露在空气中的操作均需要在火焰旁进行。

土壤的取样是在室外进行的。

1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答案 D

解析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增殖而成的,其中只含有一种细菌,A项错误;青霉素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对真菌的结构无明显影响,B项错误;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在通入氧气的条件下其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C项错误;通常利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细菌以观察其运动,D项正确。

13.筛选是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  )

A.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筛选大肠杆菌

B.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C.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D.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的微生物

答案 A

解析 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上多种微生物可生长,筛选不到大肠杆菌,A项错误。

14.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需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 B

解析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项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B项正确;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项错误;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观察一次,D项错误。

1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 C

解析 要把纤维素分解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就要选择使纤维素分解菌能生存,但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其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因不能利用纤维素而不能生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8分)下面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所用的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请根据以上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________类营养物质。

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____________,唯一的氮源是________。

(2)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是________培养基;按培养基的作用划分是________培养基。

(3)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

答案 

(1)4 葡萄糖 尿素

(2)固体 选择

(3)灭菌

解析 

(1)该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4类营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葡萄糖,唯一的氮源是尿素。

(2)该培养基是加入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够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选择培养基。

(3)对培养基调节pH后,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17.(12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涂布分离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涂布分离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解析 

(1)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可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

0.1mL稀释液中平均有(39+38+37)/3=38个活菌,则每毫升稀释液中活菌的数目为38/0.1=380,则稀释前每毫升水样中活菌数目为380×100=3.8×104,则每升水样中活菌数目为3.8×104×1000=3.8×107。

(2)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以达到迅速彻底灭菌的目的。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比较图A和图B可以看出:

A培养基中细菌的分布呈线性,是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B培养基中细菌均匀分布,是用涂布分离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18.(12分)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

请据图回答(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__________,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圈和有透明圈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__________菌落中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培养 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增加其数量 

(2)梯度稀释 涂布分离

后者 (3)有透明圈 莠去津 (4)配制的培养基灭菌后不接种菌种,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解析 

(1)图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过程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增加其数量。

(2)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两种,由图中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比较均匀可知,该接种方法是涂布分离法,包括梯度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

(3)根据题目信息“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可知,能够降解莠去津的目的菌可分解莠去津,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因此选择菌落周围存在透明圈的细菌。

由于培养基中只有莠去津一种氮源,因此分解莠去津的微生物所需的氮源主要由莠去津提供。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设置灭菌后不接种菌种的空白培养基,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若培养基上无菌落出现,则非目的菌一定来自C瓶菌种,若培养基上出现菌落,则说明非目的菌可能来自培养基。

19.(13分)35%~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可作为防腐剂,其防腐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和真菌。

下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培养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

(3)由③→④的接种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通过培养能获得________________。

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__________________,再分离、培养菌株。

此菌种异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

(4)为研究甲醛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甲醛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由图可知,当

甲醛的初始浓度小于1200mg/L时,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600mg/L时,48小时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提高目的菌的种群密度) 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 

(2)活性污泥 高压蒸汽灭菌法 (3)平板划线分离(涂布分离) 单个菌落 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 需氧型 (4)可以完全降解甲醛 甲醛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甲醛浓度过高会产生毒害作用,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

解析 

(1)②过程是将用活性污泥制备的菌悬液中的细菌进行扩大培养,以增加所选细菌(目的菌)的数量。

③过程是利用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的选择培养,可以选择出能分解甲醛的细菌。

(2)由于目的菌就在活性污泥中,所以不能对活性污泥进行灭菌处理,其他如培养基、玻璃器皿等都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基灭菌处理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3)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④中的培养是纯化培养,可以得到单一细菌增殖成的菌落,过程⑤属于对目的菌进行鉴定筛选,锥形瓶中所剩甲醛最少的为分解甲醛能力最强的细菌。

由于实验中需振荡培养,因此该细菌应属于好氧菌。

(4)比较图中的四条曲线的终点可知,当甲醛浓度低于1200mg/L时,可以将甲醛完全分解。

而初始浓度为1600mg/L时,48小时后甲醛的浓度不再降低,说明菌体受到毒害作用,失去了分解甲醛的能力,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最可能是蛋白质失去活性。

20.(10分)下表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的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尽可能排除__________的作用。

(2)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这样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________(试剂)加以鉴别。

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灭菌 土壤微生物

(2)纤维素粉 选择

(3)平板划线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刚果红 透明圈

解析 

(1)由题干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应去除土壤中微生物,即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2)若要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这样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纯化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对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进行鉴别,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属于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菌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