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16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16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16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16语文试题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16)语文试题
2016.5
一、基础知识(1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哨卡(qiǎ)跂(qǐ)望准噶(gé)尔内外夹(jiá)攻
B.棱(léng)柱坎坷(kě)一服(fù)药封妻荫(yìn)子
C.着(zháo)装症(zhēng)结闷(mèn)葫芦间(jiàn)不容发
D.相(xiàng)扑哈(hǎ)达应(yìng)用题风尘仆仆(pǔ)
答案:
1.B【A准噶(gá)尔内外夹(jiā)攻C着(zhuó)装间(jiān)不容发D相(xiāng)扑风尘仆仆(p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
现金支出后,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
“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
用英语表达就是‘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答案:
2.B【解析】A项“流线形”应为“流线型”,C项“义气相投”应为“意气相投”,D项“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②领导干部掌握各种权力,如何运用权力管理好“众人之事”?
就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做到“思无邪”,秉正义,走正道。
③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还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
A.同舟共济不偏不倚处心积虑B.风雨同舟中庸之道殚精竭虑
C.同舟共济中庸之道处心积虑D.风雨同舟不偏不倚殚精竭虑
答案:
3、A(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同舟共济:
坐一条船,共同渡河。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也比喻利害相同。
不偏不倚:
不偏向任何一,表示中立或公正。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常常偏向于调和折衷无是非和稀泥不讲原则,往往带有贬义。
处心积虑:
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含贬义。
殚精竭虑:
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含褒义。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
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C.运动会结束了,大家都忙着向打破纪录的第一名祝贺,却冷落了分别获得二三名的运动员,他们也同样付出了汗水。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答案:
4、B(A.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C.获得二、三名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投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
B.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洗礼,如今的阿勒泰已成为新疆旅游的最美名片之一,也成为最适宜人们居住的“金山宝地”。
C.尽管对北京控烟条例规定满腹牢骚,烟民们也只能顺从,这是我国整体文明意识提升的需要,也是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内在体现。
D.西方歌剧院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大幅度减少对歌剧院的资助造成的,而且制作新歌剧成本高昂,几乎每一个歌剧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答案:
5、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辨析病句的常见方法有:
熟知病句类型,注重语法分析,借助逻辑分析,借助标志判断病句(并列短语、数量词、介词、关联词、指代词、否定词或带有否定意义的词、两面性的词、“是”“成为”等判断词)。
A项搭配不当,“迈出”不与“行动”搭配;C项语序不当,“这是……也是……”的具体内容应该调换;D项结构混乱,“原因之一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每小题3分)。
里仁为美
张力军
两千多年前,孔子对人的存在境况提出了一个命题,人要居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最美好的,这就是说人要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中才是最美好的。
对于这个命题,孔子只用了一个字来回答,那就是仁。
人只有处在仁的境况中才是最美好的,这就是孔子对人的存在境况所说的“里仁为美”。
人的生活要有仁才美,为了使人的存在处在仁的境况中,孔子一生志于仁,为的就是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处在最美好的仁德中。
“里仁为美”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说: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
当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们不尽要问为什么孔子要为人设定这个命题?
在我们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解读一下这段话。
“里仁为美”,“里”在中国古代是指人居住的地方,在这引申为动词,当居、处讲。
“择不处仁,焉得知?
”,“择”选择;“处”居于,处于;“知”通“智”,智慧。
孔子说,人要处在仁的境况中才是最美好的。
如果人不去使自己择仁而处,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有智慧呢?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
人的存在境况究竟怎样才是最美好的,这的确是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切的。
什么才是人最美好的,也许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回答,但孔子却说只有里仁为美。
人以仁为美,人以自己处在仁的境况中为美,对于孔子所给出的这个有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了,但每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存在境况时,都不由的会想到孔子“里仁为美”这个有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
人应该以仁为美,如果不去使自己选择仁,不去使自己居仁而处,那这在孔子看来便不是人的存在境况。
孔子说“知者利仁”,就是说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知道去追求仁,使自己的存在处在仁的境况中,那才是人所要去选择的目的。
知者之所以要追求仁,就是因为知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我有思想,我就会思考我的存在,我存在在这里,我的存在究竟怎么样呢?
我思考我的存在,我判断我的存在,我选择我的存在,这都是因为我想使自己处在最美好的存在境况中。
我的存在境况怎么样,就决定我存在的现状和我存在的意义怎么样。
我是处在仁的境况中吗?
我是一个追求仁的知者吗?
如果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就不得不去为我的存在思考这些问题。
仁不在,是因为我自己没有选择仁、追求仁,还是我的存在境况中本来就没有仁。
孔子正是看到了人的这种不幸的存在,才提出了“里仁为美”这个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
“里仁为美”这个命题的核心是仁,人的存在境况如何,其实是与仁密切相关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最关注的就是人的存在境况。
用仁去关注人,就是爱人,“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仁,就是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爱你所爱的人,而还要爱所有的人,要泛爱众。
人人都相互关爱,这就使人人都处在仁爱中,人人都处在仁爱中,还有谁会认为人的这种存在境况不为美呢?
仁的美就在于爱,爱人如己就是“仁者,爱人”最好的诠释。
当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到去伤害这个人吗?
爱人就是不伤害人,不伤害人就是仁。
怎样才能不伤害人呢?
你不损人利己、不坑蒙拐骗、不敲诈勒索、不制假贩假、不偷盗抢劫、不杀人越货就能不伤害人;你富与贵以道得之、贫与贱以道去之就能不伤害人;你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难道你还会去伤害人吗!
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伤害人,这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仁。
人人都不去伤害人,人人都相互关爱,人人都处在仁的境况中,人的存在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吗?
如果人的存在中没有仁,人的存在中就没有爱,人要是处在没有爱的存在中,人就不可避免的处在被伤害中,人如果处在这种被伤害的存在中,就是处在不幸的存在中。
孔子的“里仁为美”这个有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就是要告诉人:
人只有处在仁的境况中才能避免遭受伤害,里仁才是人最美好的存在境况。
所以,孟子说:
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空着安适的住所不住,这真是人的悲哀啊!
(有改动)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里仁为美”这四个字进行解读,可以让我们认清孔子为人设置的命题——里仁为美
B.人该以仁为美,不断的去追求仁,让自己存在仁之中,这便是孔子所说的“知者利仁”
C.“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核心,也是孔子所提及里仁为美命题的实施过程
D.“仁”是人最安适的场所,人们免遭伤害的最佳环境,所以里仁才是人最好的存在情况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3分)
A.孔子在回答人的存在情况的命题时,认为人如果不去使自己择仁而处,便谈不上是有智慧的人
B.孔子认为每位知者选择的归宿应该是仁,因为这是知者去选择的目的,以便能成为有思想的人
C.儒家思想核心是仁,这不仅要求人们爱自己,爱自己所爱之人,更要推己及人,去爱所有的人
D.我思故我在为“里仁为美”作出了解释,即我存在情况如何,就决定我存在的现状与意义如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仁为美”这一命题是由孔子所提出,又是由孔子所解答,并且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一个仁字
B.因为人只有在“仁”的环境中才是最美好的,所以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仁,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仁
C.“里仁为美”这一命题虽过去了几千年,但对于现实生活来说,人们仍然会在人的存在情况中想起它
D.“里仁为美”实质是关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即没有仁德便是个人的不幸,有仁德便是个人的幸福
答案:
6.A(B:
根据“人应该以仁为美”、“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知道去追求仁”、“择仁而处”、“孔子说“知者利仁”,就是说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知道去追求仁,使自己的存在处在仁的境况中,那才是人所要去选择的目的。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C:
“仁者、爱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最关注的就是人的存在境况。
”、并通过观察整个第四段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D:
根据“仁是人最安适的环境”、“人要是处在没有爱的存在中,人就不可避免的处在被伤害中,人如果处在这种被伤害的存在中,就是处在不幸的存在中。
”、“里仁为美”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A:
说法过于绝对,并非对“里仁为美”这四个字进行解读,就可以让我们认清孔子为人设置的命题——里仁为美)
7.D(A:
根据“孔子对人的存在境况提出了一个命题”、“这就是孔子对人的存在境况所说的‘里仁为美’。
”、“孔子只用了一个字来回答,那就是仁。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B:
根据“人只有处在仁的境况中才是最美好的”、“孔子一生志于仁,为的就是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处在最美好的仁德中。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C:
根据“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了,但每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存在境况时,都不由的会想到孔子“里仁为美”这个有关于人的存在境况的命题。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D:
“里仁为美”并不是一种数据,并不是反映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该选项是错误的。
)
8.B(A:
根据“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如果人不去使自己择仁而处,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有智慧呢?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C:
“因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最关注的就是人的存在境况。
”、“仁,就是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爱你所爱的人,而还要爱所有的人,要泛爱众。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D:
根据“我有思想,我就会思考我的存在,我存在在这里,我的存在究竟怎么样呢?
我思考我的存在,我判断我的存在,我选择我的存在,这都是因为我想使自己处在最美好的存在境况中。
我的存在境况怎么样,就决定我存在的现状和我存在的意义怎么样。
”得知,该选项是正确的;B:
强加因果,文中说的是:
“那才是人所要去选择的目的”而非归宿,且可根据“知者之所以要追求仁,就是因为知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得知,该选项是错误的。
)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
玄少为县功曹。
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
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
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昌坐槛车征①,玄由是著名。
举孝廉,补洛阳左尉。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②。
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
时上部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
郡人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
玄召以为吏。
称疾不就。
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
“岐若不至,趣嫁其母。
”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
岐坚卧不起。
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
时多以为讥。
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拜将作大匠。
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
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
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遂策罢。
岁余,拜尚书令。
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
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
帝不从,而迁升侍中。
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迁太尉。
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
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
玄嗔目呼日:
“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促令兵进。
于是攻之,玄子亦死。
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
“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诏书下其章。
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
注释:
①征:
指押解犯人进京。
②城旦:
刑法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案其奸案:
查究
B.趣嫁其母趣:
通“促”,赶快,急促
C.悉收昌宾客收:
抓捕
D.复以疾罢疾:
痛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 财物无所取
C.帝不从,而迁升侍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木欣欣以向荣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B.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C.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D.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
B.郡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
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
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答案:
9.D(疾:
疾病)
10.C(A前“与”,介词;后“与”,连词。
B前“所”,表被动;后“所”,所字结构。
C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却”D前“以”,介词;后“以”,连词,表示修饰)
11.C12.C(奏请皇帝免盖升职是在桥玄任尚书令时)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2分)
(2)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4分)
(3)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4分)
答案:
13.
(1)周景钦佩他的意志(或认为他意气豪迈),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他到陈国去。
(2分,应注意“壮”“署”两词的翻译)
(2)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给皇帝上奏章,援引国家出现的许多灾祸弹劾自己。
(4分,每一分句1分)
(3)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同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
(4分,每一分句1分,注意对“不得赎以财宝”这一倒装句的翻译。
)
附:
参考译文: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
桥玄年轻时做过县功曹。
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
考核政绩,到了梁国,桥玄谒见周景,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做总领陈目从事的官,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
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去。
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
周荣秉承粱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了名。
桥玄被举为孝廉,补洛阳左尉。
这时粱不疑任河南尹,桥玄因公事当到府里接受问询,不想受粱氏的羞辱,弃官回到乡里。
后来四次升迁做了齐相,因事犯罪被罚为城旦。
刑期满后,被征召,升为上谷太守,又做了汉阳太守。
这时上郡县令皇甫祯有贪污罪,桥玄把他抓起来剃去头发用竹板痛打,皇甫祯死于冀县集市,一境都被震动。
同郡人姜岐,守道隐居,名声传遍西州。
桥玄召他为吏,他称病不往。
桥玄很是生气,勒令督邮尹益强迫他,说:
“姜歧如果不来,赶紧让他的母亲改嫁。
”尹益坚持求情,桥玄不允。
尹益就急忙告诉姜岐,姜岐坚决卧床不起。
郡内士大夫也争着劝谏,桥玄才停止了这件事。
当时的人颇有些讥讽他。
桥玄后来谢病免职,又被公车召为司旋长史。
灵帝初年,桥玄被征召为河南尹,转任少府、大鸿胪。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为司空,转任司徒。
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后,便推荐陈球做廷尉。
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上疏,援引国家出现的众多灾祸来弹劾自已,于是被免职。
一年以后,被拜为尚书令。
当时太中大夫盖升与皇帝有旧恩,以前做南阳太守,贪污数亿以上。
桥玄奏请免去盖升之职并将他关押起来,没收其贿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盖升为侍中。
桥玄称病免职,拜为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
几个月后,又以病罢免,拜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医。
桥玄的小儿子年10岁,一个人在门边玩耍,忽然有三个人拿着木棍劫持他,跑入桥玄房舍,登楼,向桥玄索要财物,桥玄不给。
一会儿,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令赶来,围攻桥玄家。
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害桥玄的儿子,不想逼迫劫匪。
桥玄瞪着眼睛喊叫道:
“奸人没有王法,桥玄难道因一个儿子的性命而放掉国贼吗?
”催促命令兵士前进。
兵士们于是进攻,桥玄的儿子因此死了。
桥玄于是到朝廷谢罪,请求下令天下:
“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并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
”于是朝廷用诏书发布了这个命令。
自安帝以来,法禁渐渐松弛,京城劫持人质,不避权贵之家,而从此之后就再没有了。
桥玄在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死去,时年75岁。
14、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
裂开。
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1).(4分)“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2).(4分)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
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花之白;以“堆”“遍”“满”等字,写出了梅花的繁盛,形象生动,意境开阔。
(2)三、四两句,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
这样写,巧妙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或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
读后可知,雪,自然是比喻梅花,故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抓住关键词“堆”“遍”“满”等,从梅花的特点、形象、意境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此题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诗歌注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
三四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千亿”表明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放翁”表明运用的是想象的手法。
再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可结合着作品的写作背景,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角度组织答案。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答案:
15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给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句话道出了①。
美的事物与景象能够令人心生愉悦,因此人们爱美,愿意接近美,②。
这几乎成为我们人类一种视觉感官与心理需求的本能。
这种本能,自然界中的昆虫、走兽、飞禽,也是或多或少都有的。
但对美的认识、感受、比较和赏鉴,换言之也就是美感,却是③。
答案:
16.①世人对于美的普遍需求和向往;②期待自己也能变得美起来;③人类才真正拥有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4分)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题目的答案往往可根据上下文意思得出。
题中,第一道横线应填入“道出了”的内容,此内容因该同上文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意思相同。
第二道横线应填入比上文“人们爱美,愿意接近美”意思更进一步的内容。
第三道横线应填入人类同昆虫、飞禽、走兽相比,人类独有的思维活动以情感体验。
17.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答案:
17.【答案】图案包含邮票、战士、冲锋号、旗帜和“70”字样。
(2分,每2个要素1分)战士吹起冲锋号,旗帜迎风飘扬,(1分)寓意战士冲锋陷阵,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