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8885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1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docx

秦皇岛实习报告样板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3)

第二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3)

第三节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工、农、商业、旅游业等)———————————(5)

第二章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层———————————————————————————————(6)

第二节岩浆岩——————————————————————————————(10)

第三节构造———————————————————————————————(11)

第四节矿产———————————————————————————————(15)

第五节地址发展简史———————————————————————————(15)

第三章地貌

第一节坡地地貌—————————————————————————————(16)

第二节构造地貌—————————————————————————————(16)

第三节流水地貌—————————————————————————————(17)

第四节岩溶地貌—————————————————————————————(18)

第五节海岸地貌—————————————————————————————(19)

第四章结束语——————————————————————————————(19)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实习区范围: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

地理位置: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交通极为方便。

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

交通概况:

本区有石门寨镇、周围有黄土营乡、上庄坨乡、沙河寨乡、拦马庄乡、下平山乡。

石门寨镇为新兴城镇,街区比较齐整,有一条南北向街道约2公里,街区均为坚固建筑。

城镇西部分布众多煤矿井、采石场。

本区交通方便。

铁路一条,为秦石线单轨,有鸡冠山站、傅水寨站、石门寨站、上庄坨站、石岭站等五处火车站。

公路一条,沿铁路线,经杜庄、石门寨、上庄坨、石岭、向北义院口延伸,长约20公里,沥青路面,铺面宽6米,路宽8米;桥十座。

简易公路二条:

石岭至黄土营6公里,石岭至驻曹营3.3公里,路宽6米。

通讯线两条:

一条由杜庄、石门寨、九门口、东架庄、辽省绥中县。

另一条鸡冠山火车站、石门寨、石河水库新建村,秦皇岛市总的来说,石门寨地区人口多,交通、通讯方便,对石门寨发展有利。

第二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区水文特征:

水系以河流、小型水库为主,也有井、地下河、贮水池、泉等。

该区有两大河流水系,大石河水系、汤河支流水系。

分水岭在秋子峪704高地、东450高地,大洼山、149高地、韩家岭折东偏南徐庄至122高地一线。

汤河二个支流在分水岭西南部、流域面积很小。

一支自柳观峪进入区内,经山羊寨、上平山、鸡冠山、山口子向南流去,区内全长约13公里。

另支沿铁路东侧,自徐庄、小部落、赵庄、杜庄向南与上支流汇合,河两岸分布许多贮水池。

在下平南近500米处有一露天泉。

大石河水系在分水岭的北部,大石河流经石门寨的广大地区,它由多个支流汇合而成的树枝水系,它发源于辽宁省绥中县大横岭。

由秋树岭流经官场,,过山神庙入抚宁县,经驻操营、扬山汇入大石河,在傍水崖汇入二支流,沿东南进入柳江盆地,在潜水营附近汇入两个支流,经石门寨东在蟠桃峪汇入沙河、鸭水河后,入秦皇岛市东北的低山区,经小陈庄进入滨海平原,过山海关西郊后在田家洼注入渤海。

干流长67.5公里,在盆地河段长10公里。

大石河在上庄陀以上河段蜿蜒曲折,河谷为“V”型谷,河宽50——80米,河深0.3——0.7米,谷坡陡峭,相对切割深度为150米——300米左右。

过上陀庄在柳江盆地河段,河道顺直延伸,河谷宽阔,为“U”型谷,河漫滩、心滩、牛轭湖、旧河道及各种阶地地貌发育齐全,河宽40-50米,河深0.3——1米。

过蟠桃峪以下低小区,河谷蜿蜒曲折,河谷为“V”型谷,相对切割深度为200——400米左右,河宽100米,河深0.5米。

呈南北向沙河上游黄土营、东部落、张岩子一带,有地下暗河、露泉部分,说明这一地区是碳酸盐分布区。

与大石河河相交成直角。

在盆地南边缘在一条鸭水水河自西向东。

全长8公里,与大石河相交成钝角,与沙河下游一段平行。

实习区气候特征: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部的南侧,濒临渤海,地势起伏,北高南低。

按中国的自然区划的气候分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资源较丰富。

本区年平均气温10.0摄氏度,最热的月份在七月,月平均气温是24.8摄氏度,奇热最高气温是39.9摄氏度(1961年6月10日)。

最冷的月份是一月份,月平均气温是-7.1摄氏度,气温平均年较差为32.0摄氏度,奇冷最低温-24.3摄氏度(1978年12月29日)。

无霜期平均为174天。

全年日照平均274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

年平均降水量为69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

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盛行西-西北或西北-北风,夏季受太平洋的副热高压影响盛行偏西风。

各季节气候状况如下:

春季(3-5月份)

干燥多风,气温回升快,平均降水量为71.6毫米,风速平均为37米每秒。

夏季(6-8月份)

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日照少,湿度大,属于潮湿、闷热,多雨季节。

秋季(9-11月份)

降温快,降水偏少,降温速度快于春季的升温速度。

冬季(12-2月份)

寒冷,少雪,寡日照。

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日照最短的季节。

实习区生物特征:

本区自然植被种类较多。

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50%左右,分布疏林灌丛,广布小型果园,果树有梨、桃、核桃、苹果等,灌丛以荆条为主,有花椒居多。

低山地分布针阔林,以油松为主,有落叶、辽东栎、椴树种。

河谷平原地区,因居民较多,可推断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多,在周围开垦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

实习区土壤特征:

土壤类型的性质及分布

1、石质土

分布于陡峭山恋顶峰与裸岩相间分布

2、棕壤

分布于长城沿线山区,山高坡陡,气候温凉湿润,淋溶过程明显,无石灰反应,微酸性。

3、褐土

分布于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地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4、新积土

分布于河道

5、草甸土

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沿海冲击平原

6、风沙土

分布于沿海地区

7、盐土

分布于滨海一带

第三节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实习区工业:

秦皇岛市的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解放后40多年的不断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与港口与旅游业相比,还比较薄弱。

目前发展起来的是建材工业,平板玻璃的产量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山海关桥梁厂是我国生产钢结构桥梁的骨干企业,70年代初又建成了山海关船厂,能修造万吨船舶。

此外,其他工业企业也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988年实现利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2家。

1986——1988年全市均保持了均衡稳定的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平板玻璃、罐头、啤酒、棉布、针棉织品、塑料制品、滚动轴承、电子元件、玻璃纤维纱、黄金、配混合饲料、氮肥、磷肥等持续以两位数或成倍以上的速度发展增长,工业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值超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多家。

近年来秦皇岛市在工业发展上认真抓好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强化质量管理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使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实习区农业:

目前,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已成为抚宁县主要优势作物。

成为县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

旱作改水作,夏播改春种。

一茬改两茬:

以种植各种大秋作物为主

农业区划:

北部中低山地林果牧区;中部丘陵粮、果、油区;南部平原粮菜区。

实习区商业: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隅,属京津唐经济区,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东北经济区联系密切,这样的经济地理位置,可借助三大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力量优势,发挥自己市场优势,能促使横向经济联系,为本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秦皇岛除京沈、大秦、京秦铁路横贯本区内,还有地方铁路31.15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发达,总长1444公里,军民合用的山海关机场已开辟三条航线。

铁路、公路、海运、空运已经初步形成网络。

为秦皇岛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基地奠定了基础。

秦皇岛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使其港口运输商品皆为媒、石油、粮食等大宗货物,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促使了该市包含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使其商业中心形成。

秦皇岛市区人口数量521153人,属于中等城市,但它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使其流动人口大大增多,而且近年来旅游活动已由基本旅游层次发展,这样旅游购物的人增多,刺激了该市商业的发展,使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商业中心,如在海港的朝阳街、海阳路、文化路一带形成了海浪花,华联商厦,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

秦皇岛是由汉、满、蒙、回朝等20多个民族构成,影响了商场商品构成,各个商场都能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

秦皇岛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埠,它是利用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使海港区成为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这样为该市商业中心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使该市商业中心都在海港区,这是历史的遗承性。

秦皇岛位于北方,所以防御寒冷的衣着和取暖设备是各个商场冬季不可缺少的商品。

实习区旅游业:

秦皇岛市置身于青山碧海之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山海关区的万里长城古迹,气势雄伟,古朴典雅,民族色彩浓厚。

市区西部“堰塞湖”分景区有塞北“小三峡”、“小桂林”之称。

北戴河海滨沙软潮平,景色旖旎,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暑期平均气温23摄氏度,比北京和唐山低2摄氏度左右。

因此从1898年开始,这里一直是避暑休养胜地。

1979年正式开放旅游以来发展很快,1988年,接待国内游客580万人,创社会经济效益6945万元,国际游客1.64万人,创外汇4064万元外汇人民币。

夏季高峰期多达每日几十万人,相当于北戴河区常住人口的四倍多。

旅游业的兴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但由于暑期人口过于集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给城市造成了压力。

秦皇岛的主要旅游名胜:

山海关、北戴河海滨、莲花石公园、鹰角亭、老虎石、对语石、孟姜女庙、悬阳洞、堰塞湖、南戴河和黄金海岸。

第二章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层

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岩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和上三叠

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q)

1.下马岭组

本组是区内最老的地层。

主要分布在区内东部的张岩子、东部落和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本组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之上,张岩子剖面可作标准剖面。

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底部为灰白色粗粒砂岩,除最底部含少量砾石外,一般分选性都很好,往上为紫红色中粗粒、细粒砂岩含海绿石,再往上为页岩,砂岩中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并见有许多海成波痕及泥裂,是属滨海相沉积。

2.景儿峪组

景儿峪组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省蓟县城北景儿峪村,分布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38m。

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盐酸盐沉积,具有海侵沉积特点,与长龙山组整合接触。

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加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

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二)古生界

寒武系

3.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系河北省区测二队(1960)在蓟县北府君山建立的地层单位。

相当于原景儿峪组上部“豹皮状灰岩”,从景儿峪组划出的一句是本组在区域上以平行不整合分别覆盖在长龙山组、铁岭组之上,并具有明显的嵌入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露,东部落剖面出落较全,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46m。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Redlichia;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

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或砾岩。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4.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

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

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厚71m。

属泻湖相沉积。

5.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

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

厚约112m。

与下伏馒头组为整合接触,分层标志位馒头组顶部的砖红色泥岩为标志。

本组主要为潮上带沉积和泻湖沉积。

6.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厚101m。

7.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

8.崮山组

与张夏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剖面以285高地东山脊上为最好,本组厚102米,岩性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紫色竹叶状灰岩及紫色粉砾岩为主,中部是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鲕状灰岩。

上部为紫色粉砂岩及灰色竹叶状灰岩,化石丰富,主要是三叶虫,其次是腕足类及迭尸石。

有蝙蝠虫、帕氏蝴蝶虫、王冠头虫、德氏盾甲虫、光壳虫、圆劳伦斯虫、双刺头虫等等。

与下伏张夏组间有明显的水下冲刷面,界线较明显,张夏组顶部是灰色藻灰岩,而本组底部是紫色竹叶状灰岩和紫色砂岩互层。

本组属于浅海相沉积。

9.长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相同。

标准剖面也是在285高地东山脊。

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很小,仅为18米,岩性底部为紫色生物竹叶状灰岩,含海绿石,往上为紫色竹叶状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竹叶状灰岩。

含三叶虫化石:

长山虫、蒿里山虫、小蒿里山虫、引长小素虫、光颊虫、白家山虫、庄氏虫等,与下伏地层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两者分界清楚,崮山组顶部为灰色厚层状藻灰岩,本组底部为紫色生物砾屑灰岩,含海绿石。

本组藻灰岩为柱状藻,紫色氧化圈非常明显,这与崮山组藻灰岩有所不同。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10.凤山组

本组分布比长山组稍广。

在区内北部和西部也可见到。

标准剖面也在285高地可做标准剖面,厚92米,主要岩性底部为泥质条带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上为鲕状灰岩,砾屑灰岩互层。

产三叶虫化石,褶质虫、泰勒虫、济南虫、索克氏虫、方头虫等。

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本组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

本组属于浅海相沉积。

奥陶系

11.冶里组

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分布在东部区。

285高地可做标准剖面,后125米,主要岩性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状灰岩,商埠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产有大量化石。

三叶虫有:

微小小栉虫、宽边优盖虫、田师府虫。

笔石:

太子河无羽笔石、树笔石。

腹足类:

蛇卷螺。

腕足类:

正形贝。

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治理组的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质存灰岩。

质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砬子,地形标志明显。

本组属浅海较深水沉积。

1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

属浅海沉积。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

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

层厚118m。

1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

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

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

化石有:

头足类和腹足类。

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

白云岩具"刀坎痕"。

层厚101m。

石炭系

14.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

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鳞木、科达、芦木等。

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15.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

含植物化石:

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

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

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瓦家山剖面厚48m。

本组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叠系

16.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

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含植物化石:

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17.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

由三个韵律组成。

属湖泊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

层厚115m。

18.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

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层厚72m。

19.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

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

厚150m以上。

(三)中生界

三叠系

20.黑石窑组

分布黑山石窑后村西,厚161.8米。

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黑色灰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

与下伏地层石千峰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属于湖泊相沉积。

侏罗系

21.北票组

区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岩性由粗到细可分为三个旋回,他们是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泥浆夹煤层和少量凝灰岩。

22.兰旗组

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延展,标准剖面是上庄陀西傍水崖剖面,厚1000米以上。

岩性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

中部以中性为主,灰绿色普通安山质,火山熔岩和集块岩互层。

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

其下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总的说本组是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组成。

23.孙家梁组

分布比较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

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本组与兰旗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表现为侵入、喷溢作用等,形成的岩浆类型比较多,常见的岩浆种类主要以下几类:

(一)超基性岩类

1.辉榄岩

分布在石门寨、北峪村附近。

以岩墙产出。

斑状结构,致密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橄榄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

(二)基性岩类

1.辉绿岩

分布在亮甲山、潮水峪、285高地等,以岩墙或岩床形式产出。

辉绿结构,细粒结构,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寒武纪——奥陶纪。

2.基性溶岩

本区所见的基性溶岩为粗粒玄武岩。

分布在上庄坨附近,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

(一)中性岩类

1.闪长玢岩

分布在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部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角闪石、斜长石,时代为侏罗纪。

2.辉石角闪安山玢岩

分布在上庄坨抽水站附近。

呈岩脉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斜长石。

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

3.安山岩

分布在柳江向斜核部,大面积出露,具斑状结构,块状、气孔杏仁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辉石、时代为侏罗中世。

(二)酸性岩类

1.绥中花岗岩

分布于张崖子、鸡冠山、蟠桃峪、以岩基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同位素年令17.5亿年。

2.中细粒花岗岩(响山岩体)

分布于花厂峪、温泉堡、柳观峪一带,以基岩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

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

3.花岗斑岩

分布在石岭、砂锅店以岩脉、岩墙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的暗黑矿物,形成时期为寒武纪——奥陶纪。

(三)脉岩类

1.霏细岩

分布在吴庄垭口一带,以岩脉产出,具霏细结构,流纹构造,矿物成份为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等组成,形成于奥陶纪之后。

2.煌斑岩

分布在亮甲山、傍水崖、285高地一带,以岩墙产分,基质为褐色角闪石、辉石和微晶斜长石。

产出时代为奥陶纪以后。

分布在北戴河海滨的混合花岗岩,呈脉状产出,具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形成时代≥17.5亿年。

(四)火山碎屑岩类

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从岩浆成分有基性、中性和酸性,从碎屑粒度来看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形成时代为侏罗世。

第三节构造

本区处于燕山沉降带的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缘,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方向。

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解除关系和各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本区可划分为如下构造层:

中生代构造层

盖层:

青白口群——古生代构造层

性岩类

1.辉绿岩

分布在亮甲山、潮水峪、285高地等,以岩墙或岩床形式产出。

辉绿结构,细粒结构,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寒武纪——奥陶纪。

2.基性溶岩

本区所见的基性溶岩为粗粒玄武岩。

分布在上庄坨附近,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