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886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docx

建筑检测实验指导书张达光

 

实验指导书

 

院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课程:

建筑结构检测

编者:

张达光

目录

实验一建筑物倾斜度测量实验…………………………………………1

实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实验………………………………………3

实验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7

实验四非金属板厚测试…………………………………………………9

实验五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1

 

实验一建筑物倾斜度量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建筑物倾斜度量测的方法原理,并以此作为判定建筑物基础受力变形稳定性及竖向倾斜的重要依据;

2、培养仪器操作能力,掌握对检测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作出结论报告等实际检测应用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

利用全站仪的水平测距功能及提供水平垂直面的原理,量测建筑竖向承载构件的倾斜度(即竖向构件的水平位移),并完成结论报告。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利用全站仪的水平测距功能及提供水平垂直面的原理,量测建筑竖向承载构件的倾斜度(即竖向构件的水平位移):

1、水平测距量测法

2、望远镜筒铅垂视线法

四、实验条件:

1实验主要仪器:

全站仪(免棱镜测距,100m内测距误差小于1mm)、钢直尺;

2实验场所及对象:

户外,对象为任选一永久性建筑物。

五、实验步骤:

1、在所测建筑外墙角或竖向主受力构建的正前方20米之外架好仪器,设置好免棱镜、水平测距等功能;

2、将望远镜筒瞄准墙角正面上方一点,锁定水平制动及竖盘制动,按测量功能可测得水平距离D1和高程H1,并记录;

3、望远镜筒保持水平方向不变,解除竖盘制动,瞄准墙角正面下方一点,锁竖盘按测量功能按键,可测得水平距离D2和高程H2,并记录;

4、分别计算出d=D1-D2,h=H1-H2,则d/h的值即为该墙角正面方向的倾斜度;

5、将望远镜筒瞄准墙角上方边线一点,锁定水平制动及竖盘制动,按测量功能可测得高程H3,并记录;

6、在所测墙角下方垂直边线方向放一高精度直尺,直尺中间整数刻度线对准墙角边线,刻度面朝外;

7、望远镜筒保持水平方向不变,解除竖盘制动,瞄准放置好的直尺,锁竖盘按测量功能按键,可测得高程H4,并记录;此时望远镜内的横丝应与直尺平行,竖丝中心若与墙角边线重合则表示墙角侧面铅垂无偏差,若不重合则可读取竖丝对准的直尺刻度与墙角边线对准的刻度两者之差值s;

8、计算得s/(H3-H4)之值即为该墙角侧面方向的倾斜度,在平面简图上表示出量测的位置,并用箭头表示出上方点相对下方点的水平位移方向。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当量测值偏差较大时,可改变仪器位置重新观测或更换人员重调仪器换不同高度点观测;

2、当量测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多次量测取其均值。

七、实验报告要求:

1、作好观测值的记录,所记长度数值均已mm为单位;

2、量测的平面简图应画好外墙面转角等重要标志点,所量测方向点位表示清楚,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编号。

 

实验二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及推定的原理方法;

2、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掌握回弹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3、培养仪器操作能力,掌握对回弹检测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作出结论报告等实际检测应用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

回弹法评定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并完成相应检测报告。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混凝土极限强度存在一定关系,回弹仪的弹击重锤被一定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和混凝土表面硬度存在一定关系。

这样可以利用回弹仪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并结合混凝土碳化深度从而间接测定混凝土强度。

四、实验条件:

(1)混凝土回弹仪;

(2)碳化深度测定仪;(3)1%酚酞酒精试剂等。

五、实验步骤:

1、对所测的结构构件作好编号登记,划分测区(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宜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表面或底面;

测区宜选在构件两个对称可测面,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均匀分布;

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2,每测区布置16个测点,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5m,且不应小于0.2m;

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等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表面的杂物和不平整处,磨光的表面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2、仪器操作

(1)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砼的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徐徐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锤;

(2)使回弹仪对砼表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位置时,指针滑块上的刻线即在刻度尺上指示某一回弹值;

(3)使回弹仪继续顶住砼表面,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移至他处读数;

(4)逐渐对回弹仪减压,使弹击杆自机壳内伸出,挂钩挂上弹击锤,待下一次使用;

(5)每一测区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至1;

(6)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并不应弹击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

同一测点弹击一次,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cm。

测点距结构或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cm。

(7)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每个测区选择一处测量砼的碳化深

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砼的碳化深),然后除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液体冲洗),并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自砼表面至深部不变色(未碳化部分变成紫红色)且有代表性交界处的垂直距离1—2次,该距离即为砼的碳化深度值,每次测读至0.5mm。

3、回弹值计算

从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三个最大值和三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

4、碳化深度值计算

L——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mm)

Li——第i次测量的碳化深度值(mm)

n——测区的碳化深度测量次数。

按公式计算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L如小于或等于0.4mm,则按无碳化(即平均碳化深度值L为0)处理;如等于或大于6mm,则平均碳化深度值L按等于6mm计算。

5、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计算

根据修正后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查表得出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当结构或构件测区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砼强度推定值: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精确值0.01MPa。

当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即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结构或构件按批量检测时,需要给定结构或构件砼强度的推定区间,根据置信度查表选取推定系数。

式中:

——标准值(0.05分位值)推定区间的上限值;

——标准值(0.05分位值)推定区间的下限值;

——样本均值;

——样本标准差;

——推定系数,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仪器要轻拿轻放,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检测。

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

尤其在顶板回弹等较高位置检测时,必须保证爬梯等辅助工具的稳固安全。

七、实验报告要求:

回弹法评定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设单位名称;2、委托单位;3、施工单位;4、设计单位;5、工程名称和结构或构件名称;6、施工日期;7、检测原因;8、检测环境;9、检测依据;10、回弹仪生产厂、型号、出厂编号及检定证号;11、结构或构件的平均强度值、标准差、最小测区强度值及强度推定值;12、出具报告的单位名称(盖章)、批准人、审核人、检测员的姓名;13、检测及出具报告的日期;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对于在报告中难于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应附以简图并加以描述。

实验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布置间距测定的原理方法;

2、培养仪器操作能力,掌握对结构实体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作出结论报告等实际检测应用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

利用钢筋位置测定仪(钢筋扫描仪)测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布筋间距,并完成相应检测报告。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布筋位置,从而确定布筋间距及数量。

四、实验条件:

(1)钢筋位置测定仪(钢筋扫描仪);

(2)刻度尺、粉笔或彩色铅笔。

五、实验步骤:

1、对所测的结构构件作好编号登记,确定要扫描的钢筋类型;

2、检测前,仪器开机,自动进入选项菜单。

然后预设钢筋直径;同时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3、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

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

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作好标记。

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4、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首先应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l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

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

5、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

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6、钢筋间距检测应按本规程第8.3.3b条的规定进行。

应将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

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

7、检测数据处理: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cm——第i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精确至lmm;

、——第1、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精确至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精确至0.1㎜

——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lmm;不加垫块时。

检测钢筋间距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绘图方式给出结果。

当同一构件检测钢筋不少于7根钢筋(6个间隔)时,也可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按下式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式中:

——钢筋平均间距,精确至lmm;

——第i个钢筋间距,精确至lmm。

8、技术指标: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受力钢筋的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10mm。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9、判定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