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油漆.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88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工油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军工油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军工油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军工油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军工油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工油漆.doc

《军工油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工油漆.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工油漆.doc

军用汽车涂料标准和执行情况  

    

  

(一)涂料标准依据  

    

  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品种,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

全球涂料大公司的进驻给我国汽车涂料工业带来了生机和挑战。

随着我国汽车涂料技术的发展,军用汽车涂料也得到了提高:

由 20 世纪 60 年代的醇酸漆发展到现在的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氨基等国际流行的先进汽车涂料;使用寿命也从 2 -3 a 提高到 10 a 以上。

  修补用涂料由硝基油漆、醇酸油漆发展到现在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国家军用标准 GJB1379-1992 《军用汽车颜色与涂层》是借鉴了美国军用标准 MIL-C-46168D 《耐化学试剂的脂肪族聚氨酯涂料》和我国汽车行业标准 JB/Z111-86 《汽车油漆涂层》并结合部队实际制定的。

该标准规定了军用汽车面漆的颜色、光泽,规定了军用汽车不同部位涂层的技术要求,该标准和军用车辆定型委员会监制的《军用汽车面漆颜色标准色板》(简称色标)配套使用。

有光色标用于乘坐车,半光色标用于指挥车、牵引车、载重车、专用车、摩托车和方舱。

标准的制订为统一我国军用汽车面漆的颜色和光泽,保证涂层的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涂料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标准中 , 首先要求涂料的附着力要强;其次,涂料常规技术性能如硬度、柔韧性、冲击强度等要好;第三,耐汽油、机油,耐水、酸、碱等性能要保证;另外,高温(90 ℃)低温(-40 ℃ )试验要合格,需强调的是涂层耐盐雾性能技术指标要求达到 750 h ,这是为了保证军用汽车达到 10 a 不穿孔腐蚀的性能;这就要求除采用优质钢板和严格表面处理外,关键是采用阴极电泳底漆。

  阴极电泳底漆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底漆,它的耐盐雾性能能够达到为了保证军用车辆耐腐蚀、耐盐雾等性能则必须强调这点。

同时注重与面漆配套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军用车辆面漆和底漆间不需要再喷中涂层,这样面漆和阴极电泳底漆之间的附着力是关键,已经研究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耐盐雾性能达到 750h 。

这样就保证了涂层耐盐雾耐腐蚀性能,与发达国家技术同步。

  再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涂料的耐候性:

要求在广州地区自然曝晒下 2 a 不起泡、不粉化、不开裂,以保证军用汽车涂层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此项要求与美军军车标准相当,为此必须以耐候性优异的树脂为基础,且需付出较大的努力,以高技术的工艺方可达到;再有,对底盘、发动机挡泥板等外表面喷涂耐石击涂料,能承受车辆在高速行驶中沙石冲击和冬季防“盐害”的腐蚀等。

  

 军用汽车涂料标准需要提高和改进的方面  

    

  (1)半光变为无光  

    

  为进一步提高军用车辆防护和伪装技术水平,改变我军军车普遍采用半光军绿涂料造成防护和伪装效果较差的现状,力争与国际军用车辆防护和伪装技术发展同步,国军标 GJB1379 规定的半光军绿色变为无光军绿色。

  

    

  (2)完善对涂装的规范  

    

  美军标 MIL-STD-1223V 《非战术轮式车辆处理、涂漆、防锈、识别、标志和数据、标牌标准》对涂装工艺规定得都很详细,从钢板的表面处理、磷化、底漆等,到涂装的每一阶段、每一工序,实施涂料的品种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以便质检人员每一道工序都可掌握得规范,避免涂装施工和质量检查工作的随意性,以保证实现涂料性能指标。

 GJB1379 《军用汽车颜色与涂层》中对涂层的性能指标有明确的规定,应制定标准或补充已有标准中对涂装工艺、施工细节、涂料品种等规范,防止同色不同质情况的发生。

  

     

  通过对我军军用汽车涂料标准及执行情况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军车涂料、涂装的先进经验,更进一步提高军用车辆防护和伪装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

完善军用汽车涂料涂装标准,体现了涂料、涂装一体化的现代涂装观念。

  

迷彩伪装涂料喷涂工艺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

迷彩,伪装涂料,喷涂工艺

1·引言

   目前各国对伪装涂料的研究都十分重视,不仅是军事装备,一些露天作业的民用商业设施,也常常用伪装涂料进行涂覆。

市场对伪装涂料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我国对军事装备实行伪装装饰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一直是采用草绿色或其它单色伪装涂料将装备涂覆成与活动地区的自然背景相一致的颜色。

本厂的军事电子产品的室外部分,过去一直采用红白相间的喷涂工艺。

但是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现代侦察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红外线夜瞄、红外线摄影及微电子探测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外表涂装不仅要求有良好的防护性能,更要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把迷彩伪装涂料及应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国内外在军事装备上应用最多的是防近红外侦察的变形迷彩涂料,该涂料除具有一般涂料的防护性和装饰性外,还具有迷彩变形作用。

变形迷彩涂料可根据目标所处的自然背景或活动地域的不同(草原、山地、雪地、荒地、荒漠、丘陵、森林等),采用单色或多色迷彩斑点,以歪曲目标外形特征。

因变形迷彩涂料的涂膜与自然背景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相同,所以在红外探测下,目标与自然背景融为一体,进而起到伪装的作用。

伪装涂料涂膜的颜色有黄绿、中绿、深绿、黄土、沙土、桔草、灰土、褐土、白。

伪装涂料按适应波段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侦察伪装涂料和防雷达波侦察伪装涂料。

目前国内外对防可见光、近红外侦察伪装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较普遍。

后2种伪装涂料尚处于研究阶段,用量较少。

目前国内已研制的伪装涂料有聚丙烯酸树脂涂料、醇酸树脂涂料、过氯乙烯树脂涂料、聚氨酯改性氯乙烯迷彩涂料等。

   2·伪装机理

   为适应实战需要,野外地面站车载电子装备、背负式电子装备需要涂覆防可见光、近红外伪装涂层,把本身目标在自然背景中伪装起来,在战场上能实现保存自已,迷惑敌人的目的。

可见光伪装就是把目标颜色与它所处的背景颜色融为一体。

物体表面颜色常用色彩和亮度表示,主要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

而近红外区虽然紧靠可见光波段,但仍属不可见光波区,不存在颜色色彩差别,只有亮度差别。

因而近红外伪装就在于使目标与背景的近红外亮度系数尽可能接近,从而减少两者亮度对比,避免被红外侦察所辨认。

   3·伪装涂料性能要求

   伪装涂料应有良好的伪装性能和防护性。

伪装性能通常指光谱反射率和光泽。

   防可见光、近红外溶剂型伪装涂料由天然和合成树脂、特种颜料、增塑剂等组成,具有防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和防护性能,用于车辆、火炮、坦克等技术兵器及固定目标的迷彩伪装。

涂层干膜厚度至少为46μm时才具有近红外伪装功能,它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涂料与装备表面有优良的附着力(无腻子层2级或2级以上;有腻子层3级或3级以上)。

   ⑵涂膜有优良的耐候性和耐温性,不粉化、不龟裂、抗变色。

   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防霉菌(以型式试验报告为准)。

   ⑷涂膜无镜面反射,无光(光泽在40%以下)或半光(光泽在40%~60%)。

   4·迷彩斑点图案的设计

   伪装图形通常称迷彩伪装(根椐目标性质和背景特点通常分为保护迷彩(单色迷彩)、变形迷彩和仿造迷彩)。

迷彩斑点图的设计不仅要求色彩与所在地区环境的颜色协调,而且还要能歪曲、改变目标的外形特征。

对于颜色单调的背景,例如:

沙漠、雪原,宜采用单色或双色迷彩;对于复杂的背景,例如:

夏季热带森林、山地丘陵地区,宜采用深浅颜色相混杂的三色、四色迷彩,而且各色斑点面积大小不等。

设计迷彩斑点的一般原则是:

   ⑴根椐使用地区的环境背景,选用所用迷彩斑点的颜色,并确定各斑点的面积比例。

如北方林地型(GJB798—90):

绿色(EG1456)40%、土色(SE2635)30%、绿色(DG0730)30%。

   ⑵在选用的迷彩图案中,保护色与对比色之间的亮度对比不小于0.4,各斑点颜色与背景色之间的亮度对比要不小于0.2。

   亮度对伪装影响最大,是最重要的伪装性能,常用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对比值K表示:

   K=ΔL/L背⑴

   式中:

ΔL———研究目标和背景的亮度系数差;L背———背景的亮度系数。

   ⑶确定各迷彩斑点的尺寸大小,可用下式计算:

   当K≥0.4时,A=(2.5~3)D/3400⑵

   当0.2<K<0.4时,A=(3~4)D/3400⑶

   式中:

A———斑点可见尺寸;

   K———斑点亮度对比值;

   D———观察距离(对陆军装备实施变形迷彩设计目视观察距离一般为800~3000m)。

   ⑷在目标表面配置迷彩斑点,保护色和对比色斑点应交错配置,各占不同的面积比例。

例如:

要设计北方夏季林地型斑点,应以绿色和深绿色为主,黄土色和灰土色为次;北方秋季草原型迷彩斑点应以黄土色和褐土色为主,绿色为次。

而且在目标表面配制时,各个颜色的斑点要互相交错。

   ⑸对于相同颜色的斑点,应采用形状不同、大小不相等的曲线图形,而且每个斑点所在的位置不得前后左右上下对称。

当斑点图从目标的某一个表面延伸到另一个表面时,斑点的轮廓线不得与目标的各个棱线垂直或平行。

   ⑹在目标的凸出部位及顶部、孔、口等部位要配置暗斑点,凹进部位要配置亮斑点,且斑点的中心不要与上述部位的顶点或中心相重合,轮廓线也不要重叠。

以南方林地型为例,用主战坦克的俯视图来设计迷彩斑点,斑点的尺寸大小在0.72~2.70m,以坐标纸上的示值为图示比例画图(见图1)。

            

   5·过程控制

   5.1迷彩图形涂覆程序

   ⑴根椐产品所处的工作环境确定迷彩斑点的颜色及面积百分比。

   ⑵根椐产品的具体形状设计迷彩斑点的形状。

   ⑶按所确定的比色大样,调配涂料。

   ⑷在产品上实施迷彩涂覆,首先涂覆保护色,然后逐一涂覆不同颜色的斑点。

涂覆顺序是先浅色后深色,每涂覆1种颜色图案时应注意隔离保护不需涂覆的部位,2种颜色交界处要尽量避免混色。

对于形状简单的产品用硬纸板先设计斑点,同色做成镂空状,在喷涂时用胶带固定在产品上,然后依次由浅色到深色喷涂。

而对于形状复杂的产品,在产品表面用粉笔画迷彩斑点,用纸隔离不喷涂部位。

在喷涂过程中,对于接缝处要压实,以防涂料液飞溅。

   5.2喷涂工艺流程

   喷涂工艺流程如下:

工件前处理→喷底涂料→烘干→补刮腻子→喷保护色→烘干→喷迷彩斑点→烘干→检验→包装

   5.3喷涂工艺细则

   ⑴自验:

按图纸要求进行。

   ⑵前处理:

去油、去灰,用200#汽油清洗工件,用压缩空气吹干工件。

用喷砂法或酸洗除锈。

   ⑶喷底漆:

H06-2环氧锌黄底漆、H06-3环氧锌黄自干底漆或X06-1乙烯磷化底漆。

   ⑷干燥:

自干或低温烘干(60~80℃,2~3h)。

   ⑸补刮腻子:

对表面不平处补刮腻子,然后打磨。

   ⑹喷保护色:

中绿色,按JG8-057典型工艺进行。

施工黏度:

18~20s(涂-4杯,23℃);溶剂:

专用稀料,在不断搅拌下,将涂料调至规定黏度后,静置20~30min,用160#铜丝网过滤后喷涂;施工相对湿度:

30%~70%;施工温度:

12~35℃;

   一般喷涂2~3道,2道之间间隔时间为30min。

   ⑺喷迷彩斑点:

根椐产品的具体形状,依据所设计的迷彩斑点喷涂,依次由浅到深,隔离保护不需喷涂的部位。

   ⑻检验:

   ●斑点的颜色应符合GJB798第5章的规定;

   ●斑点的长度和宽度变化量在±0.05m以内;

   ●单个斑点的轮廓线位置偏移量在±0.1m以内;

   ●无流挂、咬底、泛白、漏涂、颜色错涂等缺陷;

   ●各颜色所占比例的变化量在±5%以内。

   ⑼包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