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81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doc

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一份完整的课堂教案应该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Ÿ课程名称

Ÿ年级

Ÿ教师姓名,设计时间

Ÿ课时主题

Ÿ本课内容概要

Ÿ教学目的(意图)

Ÿ学习目标

Ÿ教学材料

Ÿ教学内容

Ÿ教师活动

Ÿ学生行为

Ÿ时间分配

Ÿ评价办法

本课所用参考资料

(1)按照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思想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课讲述“圆”这个数学概念,除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外,还根据需要选用了一些录像、教具等媒体,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式。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特点是:

l将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与常规媒体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l多媒体计算机软件采用集中演示形式。

l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多种媒体资源,创设最佳学习环境。

由于是在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进行教学,本节课采用了“以教为主”的设计模式。

关于这节课中教学软件的应用特点归纳如下:

l课题:

《圆的认识》

l学科内容:

数学概念

l教学环境:

多媒体综合教室

l教学方式:

多媒体组合教学

l软件应用类型:

集中演示教学

l软件作用:

演示动画、创设情境、练习训练

《圆的认识》一课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录像、教具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圆的概念,认识圆的特征。

这种数学概念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是:

呈现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重点难点的分析—提出生活应用的问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

1、利用多种媒体创设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教学的开始部分中,教师通过放映一段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录像带将学生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圆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计算机动画,讲解圆的特征;最后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演示猴子坐在各种轮子的车上的情境,提出问题:

“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概念并达到对知识的应用。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的教学,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与动手、动口相结合,在观察录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圆形物体在生活中应用的有关实例;在观察教师演示画圆和计算机画圆动画的基础上,自己再动手画圆,掌握画圆的技能技巧并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这节课在最后部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形成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1《圆的认识》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2)按照“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美丽的仙湖》教学设计

何克抗教授从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过程出发,提出作文教学目标下的三维素质模型,即在作文教学中应强调情操教育、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三维作文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总课题组在一部分试验学校的不同年级进行了教学试验。

如何在作文的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教学的思想和要求,基于计算机媒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

下面以《美丽的仙湖》(广东深圳小学韩海鑫老师执教)一课为例,介绍该课例的教学设计。

1、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教学环境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

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赞美祖国景色的情操;

Ÿ通过对视频图象的观察,让学生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

Ÿ让学生掌握描写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的方法,表现景物的特点;

Ÿ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描写动态和静态的景物,能够生动具体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根据三维教学模式,确定如下的教学设计思想:

(1)强调对学生的情操、知识、能力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

通过这一堂课,培养学生对祖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的感情,教会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功能

利用网络广播功能,进行作文情景的创设;利用网络监控功能,进行个别学生的作文指导;利用网络监控和广播功能,进行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3)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小结提炼出“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这一描写景物的方法;接着在学生实际应用当中不断地加以强调;最后在归纳总结时又进一步强化,促使学生对这一写作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4)利用协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同学之间的分组讨论、互相评议以及教师参与讨论、教师个别指导等活动,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丰富思维内容,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实现对文章的建构和表达。

3、设计流程结构

该教学设计的教学结构流程图如图所示。

开始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投影《颐和园》的美丽景象(激情)

学生大致评说《颐和园》的写作方法

网络广播《颐和园》课文片断

学生具体评说写作方法

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提出写作要求

网络广播《仙湖》视频图像(激情)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感知仙湖美景,激发学生赞美仙湖之情

学生理出描写的景物

教师判断

网络广播《仙湖》视频图像(创设情景)

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写(训练观察能力)

如何描述湖水,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

分组讨论(协同学习,拓展思维)

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导(启发想象,个别指导)

抽查学生汇报,学生之间互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评改能力)

教师引导

(指导观察、启发想象)

小结:

写好景物的方法

其它几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观察方法的应用)

网络《仙湖》其它几处景物

广播视频图像(创设情景)

学生任选几处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训练观察、想象、思维、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回答(训练观察能力)

网络工作站

学生上机输入(训练想打能力)

网络工作站

教师机教师监控,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网络广播学生典型习作

学生互评互改(训练评改能力)

总结归纳

结束

个别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

例文引路

提炼方法

创设情境

指导观察

分组讨论

协作学习

上机操作

打出作文

反馈评价

修改作文

总结归纳

强化方法

图2作文课“美丽的仙湖”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

(3)按照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中国汽车工业与WTO》的设计

《中国汽车工业与WTO》是一节基于Internet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分两个课时,时间共60分钟。

这节课采用“以学为主“的设计模式,通过利用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准确查找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取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通过组织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评析能力。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与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构建意义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评析文章的能力;

(5)了解中国入关的一些知识。

2、教学软件的提供

提供一些有关WTO专题的主要网站,如《羊城晚报》、《人民时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

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进入其它相关网站。

3、教师的准备工作

(1)确定话题

话题既要能体现资源的丰富性,又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文体的多样性,还要便于学生网上查找。

为此,确定“中国汽车工业与WTO”这一话题。

(2)搜寻网上信息

事先要了解一些资源丰富的网站,并告诉学生,以缩短学生查找时间。

(3)准备相关材料

如准备有关录像片段或图片资料。

4、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

播放录像:

《中美签署入关协议》。

教师:

中美签署了协议,前不久中国和欧盟又签署了协议,中国入关指日可待。

作为一个学生,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

回答(略)。

教师:

假如我们是一名打算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或者一名汽车销售商,还是一名生产汽车的厂长,感受又如何?

学生:

回答(略)。

教师:

不同职业的人,对入关的态度不完全相同。

我们今天练习的话题是:

假使你是一名(A:

司机;B:

汽车经销商;C:

汽车厂厂长),在得知中美签署有关协议的那一天(1999年11月15日)感受如何?

你看到了哪些有关情形?

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网上浏览

学生上网浏览有关文章,分小组交流讨论。

(3)网上作文

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监控台跟踪学生的进展。

(4)作文评点

学生发表作文后,教师从中挑出质量不一的作文若干篇(也可让学生自由浏览,挑选),学生分析讨论评点,并打分。

然后让学生口头阐明理由,鼓励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展开争论。

(5)教师总结

教师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评析基础上概括总结。

主要围绕:

A、主题是否明确;B、内容是否集中;C、语言是否准确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图3-5-3所示。

开始

录像中美签署入关协议

学生讨论

网络教师监控

网络教师监控

学生口头评点

教师总结

结束

网络

学生浏览、交流

网络

学生作文

网络

学生浏览、评点

图3《中国汽车工业与WTO》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

__________执教者:

___________课件制作者:

____________

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所教学校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

简要介绍:

二、学生特征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

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

2、非智力因素:

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2

3

2、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描述语句

1

2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内容、形式、来源

使用

时间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作用

使用的方式或教学策略

1

2

注: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或某一功能模块)的作用为:

1、创设问题情景、提供资源、提供用于探索和发现的工具、提供支架、提供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提供反思的机会和帮助(包括元认知帮助和提示)、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诊断、提供练习和反馈、提供个别指导和评价的环境。

2、提供思维发散的机会,如同中求异、正中求反、多向辐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提供丰富的事物属性表象以及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联想和想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直觉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