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人体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B.皮肤的分泌物杀灭部分病原体
C.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消化
D.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被清除
2.下面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AB.BC.CD.D
3.接种疫苗能预防的疾病是( )
A.遗传缺陷引起的疾病B.部分病毒引起的疾病
C.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D.营养不足引起的疾病
4.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毒蛇咬伤后注射的抗毒素是蛇毒的特异性抗体
B.吞噬细胞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吞噬作用
C.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细胞壁进而使病毒失去活性
5.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该是( )
A.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B.植物病毒
C.经灭活消毒的病毒D.噬菌体
6.疯狗咬伤的患者,需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
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A.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7.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
B.给婴幼儿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C.给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等疾病
D.给刚出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8.注射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关于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疫苗注射到人体后相当于抗原
B.疫苗都是减毒的病毒植株
C.疫苗注射到人体后相当于抗体
D.疫苗都是变异的病毒植株
9.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新生儿童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病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
D.计划免疫
10.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播爱滋病的是()
A.静脉注射毒品B.不安全性行为
C.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D.握手和拥抱
11.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
1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物质
C.抗体可长时间存留在人体内
D.抗体能特异性的与抗原相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
B.抗体都是蛋白质
C.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激发机体分泌抗体的速度快且量多
D.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
1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15.体液中溶菌酶和的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
16.20世纪末,上海人吃了一种叫毛蚶的动物,导致甲肝在人群中大面积暴发,毛蚶起到的作用是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都是
二、综合题
17.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从平原地区来的救援人员到玉树,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原因是血液中的________运转氧的量不足所致.
(2)救援中发现某幸存者受伤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则该血管为________血管,应在受伤血管的_____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止血.
(3)若某伤员失血过多.应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AB型,医生应该绐他输________型血.
(4)灾区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为防止灾区传染病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________.
(5)参加救援人员在进入灾区前,要提前注射破伤风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防止外伤对救援人员造成大的伤害,这种免疫类型属________性免疫.
18.埃博拉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先是高烧、头疼、咽喉疼、呕吐、七窍流血,最后死亡,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和汗液等分泌物传播。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医务检验人员等容易被传染。
因此,应避免接触出现上述症状的人与动物(猩猩、豚鼠)等,去疫区时应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口罩等。
如果出现高热、头疼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隔离。
根据上述材料,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由_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
(2)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
那么该病毒在免疫学方面称_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
(3)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患者属于_________,对患者进行主动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
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
(4)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多种,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它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_________。
19.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_____内繁殖。
(2)以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填序号)。
A.服务行业修脚所用的器具严格按规定消毒
B.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C.乙型肝炎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不能献血
(3)用杀死的或减毒的乙型肝炎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_____,它相当于_____,将它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4)据报道;2010年4月11日下午,在苏州闹市区街上,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锄草(化名),因家人不肯与其共餐,便举着牌子征人吃饭。
后来,锄草成功邀请到了1位市民,共享了一顿温馨而感人的晚餐,请就此事例发表你的看法:
_____。
20.最近,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
一个诊所医生的儿子跪求病人“别输液”,他说,自己感冒,爸爸从不给他输液,只让他吃点药,“抗生素对流感病毒一点也不起作用,还伤害内脏器官”,目前治疗流感的有效药只有口服的抗病毒药——奥司他韦,三月份流感患者增多,尤其是托幼、散居儿童和学生。
目前流行的流感主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下图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流感病毒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代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则表示流感病毒的是[____],该病原体__________细胞结构。
(填“有”或“无”)。
(2)当①侵人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叫[___],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叫__________。
(3)通过注射相应的疫苗也能获得相同的免疫力,疫苗的作用相当于图中的[___]。
(4)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___________(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5)“抗生素对流感病毒一点也不起作用”的原因是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由__________感染引起的疾病。
(6)目前治疗流感的有效药——奥司他韦,是__________(处方/非处方)药物。
21.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
请依据图中疫情防控信息回答问题:
(1)引起本次禽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这类生物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禽流感属于__________传播。
(2)图中①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一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禽流感病人,医院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__________,这和图中[_____]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相同;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______]。
(3)图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__________。
(4)图中[⑤]所示,流感疫苗接种到人体以后,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从而提高对该流感的抵抗力。
这样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被清除出,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皮肤的分泌物杀灭部分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D
【解析】图A人体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A错误;图B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图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都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B、C错误;图D表示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点睛:
图A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B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图C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图D表示抗体消灭抗原。
3.B
【解析】遗传缺陷是由于人体染色体或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A错误;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也可预防部分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病毒性流感,B正确;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错误;营养不足引起的疾病是由于缺乏营养物质造成的,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D错误。
4.D
【解析】被毒蛇咬伤后注射的抗毒素是蛇毒的特异性抗体,A正确;
吞噬细胞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吞噬作用,B正确;
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C正确;
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5.C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6.A
【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疯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7.A
【解析】分析: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对儿童注射甲流疫苗预防甲型流感不属于计划免疫。
解答: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属于杀菌消炎,不属于计划免疫,B符合题意;
B、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C不符合题意;
C、给初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属于计划免疫,D不符合题意。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属于计划免疫,A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8.A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如给少年儿童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的预防天花病。
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病毒起到拮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
所以A是正确的。
9.B
【解析】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
B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而A、C、D属于特异性免疫。
10.D
【解析】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都会传播艾滋病,ABC不符合题意;
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播艾滋病,D符合题意。
11.D
【解析】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
它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D正确。
点睛: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12.B
【解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
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即抗体能特异性的与抗原相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可见B错误。
13.A
【解析】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而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是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都是蛋白质,B正确;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激发机体分泌抗体的速度快且量多,C正确;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D正确。
14.B
【解析】患过麻疹的人,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A正确;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
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B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C正确;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D正确。
15.B
【解析】体液中溶菌酶和的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点睛: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16.B
【解析】上海人吃了一种叫毛蚶的动物,导致甲肝,表明甲肝是通过食物毛蚶传播的,因此毛蚶起到的作用是传播途径。
17.红细胞动脉近心端AB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抗体特异
【解析】
(1)玉树属于高原地区,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造成初到玉树的平原地区的人的红细胞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而出现高原反应;多数传染病病人在发病初期、具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
(2)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强,血流速度快,因此动脉血管受伤出血时呈喷射状;动脉血管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因此动脉血管受伤时应在近心端压迫止血。
(3)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因此若某血型是AB型的伤员失血过多,医生应该绐他输AB型的血进行抢救。
(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5)注射破伤风疫苗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破伤风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相应病原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8.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抗体抗原特异性三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生物,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
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患者属于传染源,对患者进行主动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它与真菌相比,主要的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9.活细胞CAB疫苗抗原抗体人们不了解乙肝,对于乙型肝炎的恐惧度很高;共餐不会传播乙型肝炎;要给乙肝患者更多的关爱等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中,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进行繁殖。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题意可知,服务行业修脚所用的器具严格按规定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乙型肝炎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不能献血,则属于控制传染源。
(3)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灭活的、低毒的病毒,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某种传染病。
(4)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乙肝。
结合分析题中的资料,可见,人们不了解乙肝,对于乙型肝炎的恐惧度很高;共餐不会传播乙型肝炎;要给乙肝患者更多的关爱等。
20.①无③抗体①特异性细菌处方
【解析】
(1)分析漫画,①是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当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能够识别病原体。
(3)疫苗是用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相当于①病原体。
(4)这种免疫是出生后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如果这种免疫是通过有计划的注射疫苗而获得的,那么这种免疫又可以称计划免疫。
(5)“抗生素对流感病毒一点也不起作用”的原因是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6)目前治疗流感的有效药——奥司他韦,是处方药物。
21.H7N9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空气控制传染源隔离①②③④⑦⑤⑥抗体特异性免疫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引起本次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
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禽流感属于空气传播。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图中①对患病的禽类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禽流感病人也属于传染源,收治禽流感病人后,医院应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属于控制传染源;图中②③④⑦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图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⑤⑥。
(4)图中5所示注射疫苗,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由于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并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