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75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关于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报告

为了加快科室发展,为了争取市级重点专科,我科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建议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现将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内三科目前发展现状

我们内三科是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内科。

科室开设病床67张,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副主

任医院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

师5名、护士6名。

其中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 1套,

shangrila520 呼吸机1台,简易肺功能检测仪1台,降温仪

1台,输液泵1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6台,动态血压监测

仪2台,心电图机1台,血糖仪1台。

科室主要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疾病。

全年收治住院病人2100多人次,总收入约240多万元。

自内三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技术力量不断壮大,患者治愈率逐年提高,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制约科室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诊疗呼吸系统疾病先进仪器设备比较匮乏。

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危重病人占40%左右。

其中,慢阻肺合并呼衰及心

衰占10%,冠心病合并心衰约占6%,癌症晚期病人占5.5%,

消化道出血占5%,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占3.5%,脑出血及严重脑梗死占3%,急慢性肝衰竭占3%,其他类:

如:

重症胆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瘤、食物中毒、CO中毒等约占4%。

由于诊疗手段欠缺,有一部分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医疗机构,这样,既增加了患者额外负担,也影响了医院及科室效益。

另外,我科目前只有2个抢救室、4张病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需要,对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也带来了隐患。

在我科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可以运用先进医疗技术及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与护理,最大限度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对于提高我科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危重病人治愈率,充分发挥专科特色,建设全县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中心,促进科室发展上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必要性

1、成立RICU是提高专科救治水平的需要。

重症监护室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治愈率,大大降低死亡率。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通过开展无创机械通气、用血气分析结果评价通气效果,可使COPD呼吸衰竭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报道认为,随着RICU的出现,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可从30%减至

10%。

2、成立RICU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需要。

对于病情不稳定及存在医疗隐患的患者,入住RICU进行集中管理,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减少医疗风险,确保总体治疗效果。

另外,呼吸危重症患者常以感染为主,长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能会出现少见的、多重耐药的菌株。

在普通病房由于环境卫生条件等限制,同病房患者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而呼吸重症病房条件设施好,再加之医护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可明显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3、成立RICU是加快特色专科建设的需要。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是内三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就是让内三科成为全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权威机构。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尽快建立呼吸重症病房,开展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及各种呼吸支持等先进治疗技术。

对于提高内三科以及全院的抢救、治疗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4、成立RICU能更好的满足重症患者需求。

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后,一些危重患者不需要到外地,就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和良好的护理,既方便了患者、也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安全服务,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可行性

1、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

目前,我院内科新住院楼

已经竣工,有医院的大力支持,所需病房可以得到解决。

我们计划采取开放式布局与单间相结合的方式,共设置6张监护病床,并设立专门的治疗间和血气分析室。

下一步,只需要医院配备中央监护系统,无创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除颤仪、血气分析仪、排痰仪、微量注射泵等仪器设备,工作就可以正常开展起来。

2、技术储备比较充分。

去年以来,我科先后派7名同志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进修,系统学习了呼吸重症监护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重症监护病房各项制度、诊疗流程以及应急预案。

将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演练、考核,使每位工作人员都熟练掌握技术要领。

同时,加强与协作单位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的业务联系,将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病人逐年增加。

据统计分析,由于受环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县近几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危重症患者也在逐年上升,将为重症监护病房提供病员,可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

四、成立RICU需要配置的主要设备

1、纤维支气管镜。

主要用于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以及细菌学、细胞学检查,能帮助医务人员发现早期病变,开展息肉摘除、摘取异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药物治疗肿瘤等手术。

共需要配

备1 台。

2、无创呼吸机。

可以给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不但可以使严重COPD患者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改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而且可改善夜间低通气,改善睡眠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还具有使用方便、无须气管插管或切开、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及相关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所引起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PH值降低以及胸内负压增高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共需要配备2台。

3、血气分析仪。

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动脉血进行分析,来了解病人肺通气、换气功能,以及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机体的酸碱状态、电解质紊乱程度等情况。

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是治疗和观察病情的一种良好手段,在呼吸科危重病人抢救中占重要地位。

共需配备1台。

4、微量注射泵。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性质选择给药速度,剂量准确、安全,定时、定量,给药均匀,调节迅速、方便。

共需配备2台。

5 、其他的监护设施。

包括中央监护系统一套、肺功能监测仪1台、睡眠呼吸检测仪一台、排痰仪1台、等。

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评估。

五、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每年可救治患者500人次左右,能满足患者高质量服务需求。

同时,也能提高我院治疗及抢救水平,打造呼吸专科特色品牌,提高我院综合实力,扩大我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经济效益。

如果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按6张病

床估算,一张床每天床位费60元,重症监护费24小时72

元,抢救费60元,吸氧费60元,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监测24小时132元。

如果患者需要无创机械通气,

每天6小时90元,使用微量泵注射药物12小时216元。

呼吸重症病员,一般通过行血气分析来判断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有时用药前后都要进行评估,一次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共86元,、一张床估计每天保守费用约700元,6张床4200

元。

每月可增加收入12万元。

RICU全天按满床运转计算,

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50万元。

如果RICU病员数量波动,或者出现其它问题,保守收入75万元,购置相关仪器设备需

一次性投入90多万元,一年余可收回全部投资。

如果病床数多,效益更显著。

六、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内三科成立危重症监护病房,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备充分条件,综合效益显著,对促进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建议:

1、除原计划安排的新内科楼病房外,再为我科协调解决所需病房6 间;

2、为我科添置重症监护仪器设备。

3、为我科补充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生2名,具有护

士执业证,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4名。

特此报告,请审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