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7441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用种子繁殖》教案.docx

12《用种子繁殖》教案

第四单元繁殖

12用种子繁殖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

2.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3.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

教学难点

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发育成植株的快镜头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蚕豆或玉米的种子、苍耳种子、悬铃木的果球、放大镜、镊子、葵花子、玻璃瓶、纱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呼——

吹一口气,

蒲公英的小伞飞满天空,

它们会在哪里安家?

折一段柳枝,

插在河边。

来年春天,

它会不会长大?

那一群毛茸茸的小鸡,

是刚从蛋壳里出来的吗?

它们长大后,

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娃娃?

……

2.学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在这首小诗里面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东西?

预设:

这首小诗主要向我们描述了蒲公英、柳树、小鸡繁殖后代的方法。

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各地,到处安家。

春天,把一根柳枝插在河边,它就会长成一棵小柳树。

小鸡从蛋壳里孵出来了。

3.教师引导:

蒲公英、柳树、小鸡他们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蒲公英靠种子繁殖后代,柳树靠树枝繁殖后代,小鸡靠鸡蛋繁殖后代。

其他的动物、植物是依靠怎样的方式繁殖后代的呢?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植物的繁殖后代的方式。

板书课题:

第四单元繁殖

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板书课题:

12用种子繁殖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教师引导: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种子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出示课本36页中间的一段文字:

种子是有生命的。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体会,种子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了解植物为什么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3.出示用水浸泡过的蚕豆或玉米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用水浸泡过的蚕豆或玉米种子的外部特点。

提出要求:

用镊子轻轻剥开经水浸泡过的蚕豆或玉米种子,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内部构造。

4.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并且提醒学生动作要轻,要慢。

5.学生分小组活动,解剖种子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剖种子之后,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种子的内部构造。

6.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种子的内部构造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7.教师讲解:

一粒完整的种子,它的内部分为子叶、胚芽和胚根三个部分。

师生共同观察这幅图片,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种子内部子叶、胚芽和胚根的位置及样子。

8.相机出示课本36页最下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从这幅图片中认识植物的种皮、根和子叶,并将这幅图与种子的内部构造图联系起来看,进一步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

9.教师小结: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种子的内部构造,知道种子的内部主要有子叶、胚芽和胚根三部分组成。

活动二:

探究种子的萌发情况

1.教师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了种子的内部构造,那么种子究竟是怎样萌发的?

对于种子的萌发,大家又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2.学生提出对于种子的萌发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

种子的根都会向下长吗?

种子要埋在土里多深才会发芽?

种子发芽需要要哪些条件?

没有土壤,种子也会发芽吗?

3.教师引导:

看来,关于种子的萌发,大家有很多问题要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4.问题一:

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

(1)出示一粒蚕豆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引导:

我们的爸爸妈妈在种蚕豆的时候,是随便把蚕豆种下去,还是特意的把蚕豆横着或竖着摆下去?

大家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吗?

学生回答:

种蚕豆的时候,蚕豆是被随意放进泥土中去的。

那么随意种下去的蚕豆,根都会向下长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2)首先,请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预设:

根都会向下长。

(3)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相关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及方法。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透明的瓶子、蚕豆种子、水、纱布等等。

实验方法:

①选几颗蚕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②向瓶内倒水,使水位达到1厘米。

将纱布弄湿后贴在瓶壁。

③将种子摆放在纱布和瓶壁之间,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横放的。

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④几天以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5)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瓶子中种下蚕豆的种子。

说明:

由于种子发芽需要几天时间,因此教师可将此活动分为两段时间,先利用一段时间,安排提出假设和实验操作,等待各小组的种子发芽后,再利用一段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探讨实验结论,完成活动手册。

(6)学生观察瓶子中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发芽的蚕豆种子,并且说一说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瓶子中的蚕豆不管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他们的根都是向下生长,芽都是向上生长。

(8)教师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种子,不管怎样摆放在泥土中,种子萌发的时候,根都是向下生长,芽都是向上生长的。

5.问题二:

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1)教师引导:

葵花子就是向日葵的种子。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请同学们先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预测。

(2)学生预测,教师引导:

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3)出示课本37页下面有关葵花子的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真读一读相关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及方法。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葵花子、水、盆子、泥土等等。

实验方法:

①选择10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

②2粒葵花子为一组,尖头朝下分别插入不同深度的湿润松软的土里。

③把坑填平,做好深度标记。

④10天后,观察哪些深度的种子发芽了,哪些没有发芽。

(5)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将葵花子按照要求种在盆子里。

(6)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葵花子的发芽情况,并且填写好种植记录。

说明:

本次实验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建议将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第1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种植好葵花子并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观察,做好种植记录,等到葵花子发芽后,再进行第2阶段的学习,也就是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种植记录,并且说一说得出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

一般来讲,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土深超过4厘米,葵花子就很难出苗。

活动三:

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1.教师引导:

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出示课本38页上面的5幅图,学生仔细观察,分别了解凤仙花、蒲公英、椰子、野樱桃、鬼针草等5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全班交流,预设:

凤仙花是借助果皮的弹力传播种子的;

蒲公英是借助风传播种子的;

椰子是借助水传播种子的;

野樱桃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野樱桃的种子果皮肥厚多汁,小鸟比较喜爱吃,小鸟吃进野樱桃的果实,会排出种子。

鬼针草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鬼针草种子的外面长着尖刺,可以挂在动物的身上,利用这一点,鬼针草才得以传播种子。

3.除了这5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利用什么方式传播种子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预设:

一般在豆类植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弹射传播。

像山楂等植物,借助经过的飞鸟将其果实吞咽后携带种子飞往其他地区,或者是被其他动物采摘果实搬移到别的地方贮藏使其种子被带走。

水流传播。

例如生长在水中的荷花等植物,其果实成熟以后,种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掉落在水中,随后让水流带其到新的地方落地生根。

4.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通过分析,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借助果皮弹力、利用风、利用水、利用动物。

活动四:

观察种子,猜测他们的特点与种子传播方式的关系

1.出示课本38页悬铃木、苍耳两种植物的种子,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两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预设:

悬铃木种子外面长有冠毛,容易被风吹走。

苍耳种子外面长有带钩的尖刺,容易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到达远处。

2.教师出示悬铃木、苍耳两种植物种子的实物,引导学生扒开悬铃木的果实,取出一粒种子,用放大镜观察它的特点,然后用嘴吹一吹,感受一下悬铃木种子的特点。

3.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苍耳果实的特点,并把苍耳果实投到毛皮上,看看苍耳是否能够挂在毛皮上。

4.教师引导:

我们刚刚了解了悬铃木和苍耳两种植物种子的特点,悬铃木和苍耳这两种植物的种子有这样的特点,那么,这两种植物会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呢?

学生根据植物种子的特点猜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预设:

悬铃木依靠风力传播种子。

苍耳依靠动物传播种子。

5.教师小结:

正因为悬铃木和苍耳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具有这样的特点,那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

他们利用种子的这种特点借助风和动物传播自己的种子。

不仅仅是悬铃木和苍耳这两种植物,其他的植物也是这样。

种子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都有一定的关系。

请同学们也来举举例子。

预设:

苹果、葡萄的果实味道甜美,一些动物非常喜爱吃。

这一类植物借助动物传播种子。

油菜、大豆的种子成熟后,就会炸开。

这一类植物就依靠自身弹力实现种子的传播。

6.教师小结: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种子传播的方式与种子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关系,可以这样说种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种子传播的方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探究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且还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认识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特点及传播方式。

第四单元繁殖

13用根、茎、叶繁殖

教学目标

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

2.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

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教学难点

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

红薯、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到植物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植物除了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之外,还可以依靠什么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句子: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13用根茎叶繁殖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交流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之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那么,植物的营养器官有哪些呢?

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叶。

哪些植物可以分别利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课本39页上面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这六幅图片上的植物分别是什么?

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6种植物分别利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图片1:

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

图片2:

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图片3:

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图片4:

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水仙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图片5:

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

图片6:

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3.教师进一步引导:

这些植物分别利用的是什么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的?

预设:

第1行的红薯和蓟是用根繁殖后代,第二行的生姜和水仙是用茎繁殖后代,第3行的植物幼芽、长寿花是用叶繁殖后代。

4.交流讨论:

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植物之外,还有哪些植物也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预设:

用根繁殖的植物:

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

用茎繁殖的植物:

紫藤、桂花、夜来香、杜鹃、山茶花、吊兰、草莓、荸荠、山药……

用叶繁殖的植物:

燕子掌、石莲花、长生草、宝石花、神刀、玉扇、万象……

5.教师相机出示胡萝卜、郁金香、桂花、山药、宝石花、燕子掌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利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植物。

活动二:

用根、茎、叶繁殖植物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了解了哪些植物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下面,我们就用。

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植物。

2.用红薯的根繁殖

出示红薯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红薯的根的特点,明确红薯是利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出示利用红薯的根繁殖后代的方法:

把红薯浸在水中,当长出小牙之后,用小刀切下带芽的小块,埋入土中。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红薯的根繁殖后代的方法,并且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之下,利用红薯的根繁殖红薯植物。

3.利用菊花或其它植物的茎繁殖

出示菊花,引导学生看一看,欣赏美丽的菊花,引导:

同学们,如此美丽的菊花,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吗?

(菊花的茎。

是的,菊花是利用茎来繁殖后代的。

我们只要从一棵健康的菊花主茎上剪下一根枝条,插入一盆松软的土中,精心照料,就可以长出一盆新的菊花了,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教师发放菊花的茎,学生准备好花盆、泥土、水等等,然后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将菊花的茎插入土中。

教师小结:

我们的菊花已经栽种下去了,接下来的几天,请同学们认真照料我们的菊花,相信不久之后,我们的菊花就会成活了。

4.用宝石花等多肉植物的叶繁殖

教师出示一盆宝石花,引导学生观察宝石花,特别引导学生观察宝石花的叶子,说一说宝石花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

宝石花的叶子比较肥厚。

教师引导。

宝石花被称之为多肉植物。

很多同学家里都长着宝石花,大家知道宝石花是依靠什么来繁殖的吗?

(叶子。

是的,宝石花是靠叶子来繁殖后代的。

大家知道如何利用宝石花的叶子来繁殖后代吗?

学生介绍利用从宝石花的里子繁殖后代的方法。

预设:

从宝石花植株上摘下一片叶子,摆放在花盆的土上,浇上水,过几天宝石花的叶子上就会长出小根,一颗新的宝石花就长出来了。

5.教师小结:

其实除了宝石花,其他的很多多肉植物,都可以用叶子来繁殖后代。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还可以用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

课后,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并且记录下它的繁殖过程(相机出示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两个星期之后我们来交流。

四、两个星期之后的交流活动

1.教师引导:

上一次我们布置大家利用植物的一种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并且记录下它的繁殖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2.学生出示自己繁殖的植物,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拍摄的图片。

3.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活动记录,说一说自己繁殖的植物是什么?

是用什么营养器官来繁殖的?

再说一说自己记录的繁殖过程,在交流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活动记录。

4.全班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活动记录,并且讲解自己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的过程。

5.教师对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植物成功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引导繁殖失败的同学思考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且鼓励这一部分学生吸取失败的教训,重新再做一次。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有的已经经历了上万年。

2.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些生物又会怎样呢?

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而灭亡?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17环境变化以后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与非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非生物包括哪些呢?

预设:

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等。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段话:

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

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适应大自然,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活动一:

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

(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上会有四季更替。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有哪些方式来适应呢?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5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5种插图,了解这5组插图中的动植物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来适应季节更替的?

左边三组图片是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图片1:

雷鸟在季节更替时会变换羽毛的颜色。

冬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白色与雪地的颜色是一样的。

图片2: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时,麻雀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毛量减少;天气寒冷时,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毛量增加,以应对季节的变化。

图片3:

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北极狐的皮毛颜色为褐色,毛量稀少;冬天,为了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白雪的颜色一样,北极狐身上的毛色也会变成白色,并且毛量增加,以应对严寒。

右边两幅图片是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上面一幅图是猴面包树,依靠粗壮的树根蓄水来度过旱季。

下面一幅图是普通的树木,一到秋天,这些树木的叶子就会变黄飘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呢?

(4)学生列举其他一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动物: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植物: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

2.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动物为了应对季节更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动物和植物们还能适应吗?

(2)出示课本52页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生物还能适应吗?

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预设:

旱灾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

雪灾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找食物时容易受伤或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森林火灾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

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

火山喷发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3)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

当这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发生时,生物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4)出示课本53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5)出示课本53页的上面两幅图片——恐龙灭绝图片和猛犸象灭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且将这两幅图片与上面的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

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

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再结合恐龙的灭绝,进一步体会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巨大影响。

活动二:

了解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等自然原因以外,还有很多的人为的原因。

2.出示课本53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哪些人类的因素影响了环境的变化?

对生物的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城市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排放废气使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导致鱼群死亡、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

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3.教师小结:

这些人为的因素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动植物和谐共存。

活动三:

查找资料,分析评估鱼类洄游时人们设计的鱼道是否合理

1.教师引导: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进行活动时都会考虑到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

比如说鱼类。

2.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

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物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

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3.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鱼类洄游的概念,以及人们针对鱼类洄游应对的办法。

4.提出要求:

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评估下面哪种鱼道的设计更合理?

5.出示课本54页的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一幅是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

6.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两种鱼道的特点、总体结构,并想一想这两种鱼道哪一种设计更为合理?

7.学生分小组活动,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两种鱼道进行分析评估,选出设计更为合理的一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预设:

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

例如鱼道全长10千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横隔板竖缝式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