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7427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docx

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本科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文化概论AGeneralSurveyofChineseCulture课程编号:

0111013课程学时:

34学时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建议教材:

李平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开课单位:

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

《中国文化概论》是为培养和检验高等学校学生所应具有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而设置的。

设置本课程的任务,是为了使在校大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把握其精神风貌和本质特点,对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判,从而为更新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养料和借鉴。

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有所认识,而且能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有所思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结构与传承  一、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二、文化的结构1.显型结构与隐型结构2.文化的主要子系统三、文化的传承1.文化进化论2.文化传播论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创造主体和发展历程  一、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二、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三、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国文化的起源2.中国文化的孕育3.中国文化的萌动4.中国文化的定型    1  5.中国文化的发展6.中国文化的隆盛7.中国文化的强化8.中国文化的转型  第三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天人合一,物我相通2.自强不息,兼容并包3.以人为本,崇尚道德4.和而不同,中行无咎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1.延续性2.伦理性3.政治性4.世俗性  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1.整体综合的直观思维2.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3.类比推导的联想思维4.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课程的重点、难点: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课程教学要求:

  在理论层面上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构及传承,在知识层面上掌握“中国”、“中华民族”的涵义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3.怎样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4.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经济结构  一、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1.土地公有的自然经济阶段2.土地私有的自然经济阶段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  1.明清时期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2.清代前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迟滞的原因  三、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自然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2.自然经济的多元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3.自然经济的坚韧性与中国文化的守旧性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  一、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家族制度1.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2.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3.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的演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和官制1.早期大一统及其官制2.集权大一统及其官制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家天下与家国同构2.专制性与集权、分权模式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及其迟滞的原因,掌握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的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如何理解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内涵?

  4.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  一、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思想2.孟子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  二、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1.天人之学的理论建构2.天人之学的实践意义  3  三、宋明儒家思想的强化1.周敦颐、邵雍与理学的开创2.张载、二程与理学的奠基3.朱熹与理学的确立4.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分化  第二节道家思想的发展流变  一、先秦道家思想的形成1.老子的思想、2.庄子的思想  二、秦汉道家思想的发展1.新道家思想及其特点2.新道家的社会作用三、魏晋道家思想的深化1.王弼、何晏的贵无论2.裴頠的崇有论3.郭象的无无论  四、唐宋道家思想的宗教形态1.唐宋的崇道风气2.道教依托道家的原因  第三节儒道两家的互补共生  一、儒道互补的理论依据1.道体儒用,体用一如2.儒显道隐,表里相资二、儒道互补的表现形态1.儒道渗透,各取所长2.儒道颉颃,交替递补课程的重点、难点:

  儒家、道家思想的发展流变,儒道互补的理论依据与表现形态。

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中国文化在整体态势上所呈现出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并通过了解儒道思想的发展流变情况,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儒道互补格局的理论依据与表现形态,从而在整体上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风貌。

思考题:

  1.简析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2.简析天人之学的理论构架及其实践意义。

3.为什么说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强化?

4.如何理解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5.魏晋玄学“有无”之辨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6.如何理解儒道思想的互补共生及其与中国文化格局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4  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与史学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与形成2.中国古代哲学的会通与发展3.中国古代哲学的批判与总结二、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1.一天人2.同真善3.合知行  三、中国古代哲学对文化的影响1.中国古代哲学对政治的影响2.中国古代哲学对文学的影响3.中国古代哲学对民俗的影响4.中国古代哲学对科技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史学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与确立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与兴盛3.中国古代史学的终结与转型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1.秉笔直书2.经世致用3.注重修养  三、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化意义1.激发爱国热情2.提供资鉴思想3.启迪思维方法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和史学的特点及对文化的影响。

课程教学要求:

  基本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史学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的文化精神与优良传统。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魏晋玄学的发展流变?

  2.中国古代经学、玄学、佛学和理学是如何相继出现、融会贯通的?

3.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流变。

4.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化精神?

  5  第五章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先秦文学2.汉魏六朝文学3.唐宋文学4.元明清文学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重于理性2.长于抒情3.以和为美  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1.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涵互动2.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心理及思维方式3.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中国古代艺术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1.先秦艺术2.秦汉艺术3.魏晋南北朝艺术4.隋唐艺术5.宋元艺术6.明清艺术  二、中国古代艺术精神1.原道于心的本体精神2.运思于神的创作精神3.对立统一的辩证精神三、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1.中国古代文化对艺术的影响2.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功能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精神。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和艺术样式及作家、作品,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思考题:

  1.汉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质?

2.苏轼对词体革新做出了哪些贡献?

  6  3.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有什么特点?

5.中国古代书法风格嬗变的过程及特点。

6.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精神?

7.中国古代艺术有哪些文化功能?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字与典籍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字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汉字的起源2.汉字字体的演变3.汉字发展的规律二、汉字的特点1.表意性2.方块形  三、中国古代文字与文化的关系1.中国古代文字的人本精神2.中国古代文字的审美特质3.中国古代文字与文学4.中国古代文字与思维  第二节中国古代典籍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生产1.生产材料2.生产方法3.装帧形制  二、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1.公家收藏体系2.书院和寺观收藏体系3.私家收藏体系三、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1.经;2.史;3.子;4.集;5.类书;6.丛书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文字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与分类。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文字和古代典籍方面的知识,增进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思考题:

  1.关于汉字的创造有哪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2.汉字字体演变情况如何?

  7  3.汉字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4.汉字有哪些特点?

5.试述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6.中国古代典籍是如何分类的?

  第七章中国古代宗教与礼俗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宗教  一、中国原始宗教1.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2.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二、中国古代道教1.道教的发展历程2.道教的信仰与方术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中国古代佛教1.佛教的教义和神阶2.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礼俗  一、礼的沿革及意义二、礼的内容三、礼俗举例课程的重点、难点:

  道教、佛教的发展概况与基本教义,古代礼俗的沿革及其意义。

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宗教和礼俗的一般概况,并理解其对文化的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2.为什么说南宋金元是道教的改革转折时期?

3.道教炼丹术对古代化学有什么贡献?

  4.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5.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6.佛教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八章中国古代选举与职官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8  一、隋唐以前选举制度的沿革1.原始社会的推举禅让制2.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3.春秋战国的选贤任能制4.两汉时期的察举征辟制5.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二、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始末1.隋朝科举制度的创设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3.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4.元朝科举制度的低落5.明清科举制度的盛衰三、科举制度得失谈1.科举选官之得失2.八股取士之原因  第二节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一、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沿革1.先秦官制的萌芽与发展2.秦汉的三公九卿制3.魏晋南北朝官制的演变4.隋唐五代的三省六部制5.宋朝的二府制及辽金元官制6.明清的内阁制  二、中国古代官吏的爵位品阶1.中国古代官吏的爵位2.中国古代官吏的品阶三、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特点1.专制制度下的君权至上特点2.宗法制度下的血亲关系特点3.科举制度下的选贤任能特点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和职官制度的发展流变情况。

课程的重点、难点:

  科举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其得失,古代职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思考题:

  1.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作用。

  2.元朝科举制度中民族歧视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得失?

4.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9  第九章中国古代学校与教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学校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与创建2.中国古代学校的新变与定型3.中国古代学校的繁荣与发展4.中国古代学校的延续与转型二、中国古代学校的主要特点1.官私互补2.政教一体3.儒学为本4.育用结合  三、中国古代学校的文化功能1.培养统治人才2.发展古代学术3.传播儒家思想4.服务社会政治  第二节中国古代教育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1.西周春秋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萌芽与奠基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汉唐儒家教育思想的独尊与重振4.宋明时期理学教育思想的确立与分化5.清代实学教育思想的成熟与演变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1.全面综合的整体意识2.德育为首的伦理色彩3.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4.启发自觉的主体精神三、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1.尊师爱生2.因材施教3.启发诱导4.学思并重5.温故知新6.循序渐进7.身体力行8.教学相长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