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716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docx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

课程名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

0568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基础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紧密联系我国素质教育的现实进行学习。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的历史源流和当代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明确认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从根本上有别于应试教育。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若干基本概念,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

系统了解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内容、途径、责任、评价等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习教育管理与从事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应用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性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识记:

素质教育的提出时间(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的理论涵义(重点)

(二)全球发展困境呼唤“人的革命”

识记: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一般)

理解:

“人学”研究热潮(重点)

(三)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期待

识记:

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

理解:

教育弊端的复杂原因(重点)

第一章素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概念的内涵、外延,素质的层次与属性,对素质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为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的概念规范

识记:

教育领域的“素质”概念(一般)

理解:

素质的内涵(重点)

应用:

素质概念的外延(次重点)

(二)个体素质结构

识记:

分析工具:

结构——功能方法(一般)

理解:

个体素质的层次、类别(一般)

应用:

个体素质层次、类别的关系(重点)

(三)素质的属性

识记: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般)

理解:

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重点)

应用: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次重点)

(四)素质的品第

识记:

素质的品第的概念(一般)

理解:

中国古代关于素质品第的认识(重点)

第二章素质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发展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类及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的发展机制,了解素质发展的价值体现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发展概述

识记:

素质发展的含义(一般)

理解:

素质发展总体趋势(重点)

(二)人类及群体素质发展机制

识记:

影响素质发展的因素分析(一般)

理解:

影响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关系(重点)

(三)个体素质发展机制

识记:

影响个体素质发展的因素分析(一般)

理解:

影响个体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次重点)

(四)人类群体与个体之互动

识记:

群体对个体素质的影响(一般)

理解:

个体对群体素质的影响(重点)

(五)素质发展的价值

识记:

素质发展的本体价值(次重点)

理解:

素质发展的社会价值(次重点)

第三章素质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在我国的进程,掌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及特征,学会分析素质教育的职能,深刻理解素质的灵魂和重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缘起及本质规定

识记:

素质教育缘起(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的本质(次重点)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识记:

以人为本(一般)

理解:

面向全体(次重点)

应用:

关注终身发展(重点)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

识记:

促进个体自然成长(一般)

理解:

促进个体社会化(次重点)

应用:

促进个性发展(重点)

(四)素质教育的灵魂与重点

识记:

素质教育的灵魂(次重点)

理解:

素质教育的重点(重点)

第四章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教育目标概念、课程的相关概念与基本原理,理解素质教育目标层次与分类,初步认识我国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些教育问题,能够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目标的设计与素质教育内容的确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概述

识记:

素质教育目标的含义(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类别(一般)

应用:

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化(重点)

(二)素质教育目标设计

识记:

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政策、法律依据(次重点)

应用:

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现实依据(重点)

(三)素质教育内容的确定

识记:

改革现有教育内容(一般)

理解:

拓展新的教育内容(重点)

(四)素质教育课程

识记:

素质教育课程的理念(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重点)

应用:

素质教育课程的管理(次重点)

第五章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掌握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途径:

过程与状态的统一

识记:

素质教育途径与教学规律(一般)

理解:

“不教之教”的含义(重点)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识记:

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次重点)

(三)强化活动课程

识记:

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重点)

(四)重视环境陶冶

识记:

学校环境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理解:

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重点)

第六章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教育实施的其它具体途径,了解素质教育试验的要求以及探索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步骤与要求,树立在实践中探索素质有效新途径的决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识记: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般)

理解:

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次重点)

(二)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沟通

识记:

与社会教育相沟通(一般)

理解:

与家庭教育相沟通(重点)

(三)素质教育途径的新探索

识记:

素质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试验:

探索的程序(次重点)

应用:

素质教育模式:

成果之升华(重点)

第七章素质教育实施责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责任的含义,掌握素质教育责任落实的各层次具体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实施责任概述

识记:

责任、教育责任、素质教育责任(一般)

理解:

素质教育责任的依据(次重点)

应用:

素质教育责任的落实(重点)

(二)政府的责任

识记:

以素质教育观念引导公众(一般)

理解:

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次重点)

应用:

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架设成才立交桥(重点)

(三)校长的责任

识记:

以整个心灵做“整个的校长”(一般)

理解: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次重点)

应用:

把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重点)

(四)教师的责任

识记: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观(一般)

理解: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次重点)

应用:

做终身学习和研究的典范(重点)

第八章素质教育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熟知素质教育评价内容,初步学会分析影响素质教育评价合理性的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评价概述

识记:

素质教育评价的概念(一般)

理解:

与“应试教育”评价的区别(次重点)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

识记:

素质教育社会环境的评价(一般)

理解: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次重点)

应用:

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状况的评价(重点)

(三)影响评价合理性的因素

识记:

评价主体的因素(一般)

理解:

评价客体的因素(次重点)

应用:

评价中介的因素(重点)

(四)素质教育评价制度

识记:

教育评价的特点(一般)

理解: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的途径(重点)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

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

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导论

概述

2

第一章

素质

9

第二章

素质发展

9

第三章

素质教育

9

第四章

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

9

第五章

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上)

9

第六章

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下)

9

第七章

素质教育实施责任

9

第八章

素质教育评价

7

合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

"识记"为35%、"理解"为35%、"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

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

3:

3:

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

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

  A课堂教学B德育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改革教学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