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86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人教新课标版

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说明:

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满分150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总分不得超过150分。

题号

(33分)

二(57分)

(60分)

附加题

(10分)

总分

(一)

(13分)

(二)

(14分)

(三)

(20分)

(四)

(10分)

得分

一、基础(33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2分)

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⑵《渔家傲秋思》写边塞将士既有守边的责任感,又有久戍不归的孤寂的诗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⑶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⑸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穿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分)

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dú(亵渎)职业之神圣。

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sāo(风骚)。

⑶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jìnzhíshǒu(恪尽职守)。

⑷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dǎofùzhé(重蹈覆辙)。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发扬并继承”改为“继承并发扬”)

B、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删除“之一”)

C、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校团委为玉树遭受地震灾害同胞献爱心,作贡献。

(在最后加上“的号召”)

D、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80字之内)(6分)

惊慌蹒跚疲惫奢望微不足道神清气爽

示例: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能使你神清气爽。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关注食品安全”活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6分)

材料一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不无关系。

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

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

1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

②少数媒体片面宣传和夸大食品安全问题;

③行政部门已经对食品领域黑心者实施监测打击。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18题。

(57分)

(一)(14分)陈涉世家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骑千余,卒数万人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答:

士兵中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着陈胜。

8、陈胜认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的原因是扶苏、项燕的威望很高,对扶苏来说,“百姓多闻其贤”;对项燕来说,“楚人怜之”。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造成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B、陈胜为起义所作的准备“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目的是为了威服众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点明了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反抗力量。

D、选文主要写了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

(二)(13分)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⑴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

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⑵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时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⑶                   。

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的傻劲。

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

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

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没有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

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不仅连常人最基本的享受都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⑷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靠聪明?

⑸一生拥有1300多项发明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研究得出: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

这其他方面都与“傻劲”有关:

执著、正义感、责任感……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⑹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天才”的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10、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B、作者认为“天才”就是有非凡毅力、刻苦精神、卓越聪明才智且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C、文中“傻劲”是不会享受、糊里糊涂的意思。

作者认为“天才”需要这样的“傻劲”。

D、作者列举了不少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1、联系上下文,为第⑶段开头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5分)

答:

以上的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越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

(意思对且能连贯上下文即可)

12、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

(5分)

答:

赞同。

一个人要取得杰出的成就,关键不是其天赋,而是后天的努力(非凡的毅力、执著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等),也就是说,要有一股子“傻劲”。

如果答“不赞同”,言之成理也适当给分。

(三)(20分)

老屋

周克武

⑴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⑵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⑶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⑷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⑸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⑹老屋是心的归宿。

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

真的到家了。

⑺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⑻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⑼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

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⑽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⑾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