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298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docx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

高一古诗鉴赏复习资料

经典意象

月亮:

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菊花:

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梅花:

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松柏:

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荷莲:

“不染”的高洁谐音双关“怜”梧桐:

凄凉悲伤

芭蕉:

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杨柳:

惜别之情 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

蝉:

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杜鹃:

哀怨凄悲乡愁思归

鹧鸪: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鸿雁:

游子羁旅思乡恋人孤独怀人

乌鸦:

衰败凄凉 恐怖惊惶猿猴:

哀鸣凄切 悲凉伤感

冰雪:

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沙鸥:

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水:

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羌笛:

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长亭:

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禾黍:

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酒:

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深夜(秋夜):

愁思怀旧 山林、空山:

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

人类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乡村: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安逸宁静,思归厌俗 

古人:

追慕、自愧自叹(常见古人:

姜太公、吴王、廉颇、汉皇、班超、祖逖、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谢安等)

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萧条(常见古迹:

大运河、秦淮河、北固山(亭)、金陵、朱雀桥、乌衣巷、姑苏台、赤壁、台城、岳阳楼等)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和结构(构思方法)四大类。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

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

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5.寓情于景 间接抒情的一种。

诗中纯然地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诗中没有一个情感字,但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喜悦心情,流露着作者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6.触景生情指文学作品中,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激发起某种感情。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写诗人在山道上,看到优美的枫林晚景,禁不住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不顾驱车赶路之急而停车观赏。

7.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

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表现手法(包括构思技巧)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反衬有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    

3.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又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 杜甫)(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 

 

 4.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 

  5.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

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 

 6.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又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是一种构思法。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杨炯)(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

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8.抑扬  是一种构思法,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   

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10.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   

三.修辞手法

1.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对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6.比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

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

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   

8、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9、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设问.排比.反问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四、结构(构思方法)包括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

 

古诗鉴赏练习题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步骤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②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①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4、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步骤①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步骤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    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    从构思上考虑。

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6、鉴赏景物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

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

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①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    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

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7、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法:

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解答分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①    指明表现手法。

②    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    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    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    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9、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通过哪些字眼来表达的?

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主要的特色是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

请对此分析。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

新酿的酒没有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之为“绿蚁”。

(1)前两句描写新酒的清醇,火炉的暖意,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意?

(2)结尾采用问句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古诗鉴赏答案

1、步骤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步骤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②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3、步骤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步骤①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步骤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5、1)步骤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步骤②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③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

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6、步骤①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② 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