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939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docx

最新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

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

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

撰写调查报告。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

2、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

尝试应用调查法

1、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自学提示:

(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二: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提示:

(1)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3)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2、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三、系统总结

四、拓展应用

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

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

请简述理由。

五、诊断评价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

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

三、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吸水纸。

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

   3、课时安排:

l课时。

四、实验探究过程:

一、  实验预习探究提纲:

(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

 

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

4、如何正确盖盖玻片?

5、为什么制好的玻片要染色?

怎样染色?

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课件演示,分组实验)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

5.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用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投影注意问题)

  先想一想怎样使用低倍显微镜?

再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中所看到的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就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辨认它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七、绘图:

  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八、交流讨论: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

与动物细胞是否相同?

与植物细胞有何区别?

九、实验总结:

多媒体技术与新课改生物实验的整合,不仅能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方法。

2、完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4、培养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材料用具:

活鲫鱼、玻璃缸、细线、木板、清水。

实验注意事项:

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动作要轻缓,以免使鱼受伤。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假设:

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作用。

3.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3条大小相当的活鲫鱼分别放入水质水温相同的三个鱼缸里,并标明1、2、3号,然后观察此时鱼在有完整鱼鳍下的情况。

(2)、用细线捆扎1号鱼右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3)、用细线捆扎2号鱼左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4)、再用细线捆扎1号鱼的背鳍和腹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5)、用细线和木板捆扎2号的尾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6)、用细线捆扎2号的臀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

4.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鱼鳍类型

观察结果

鱼鳍作用

背鳍

 

 

胸鳍

 

 

腹鳍

 

 

尾鳍

 

 

臀鳍

 

 

5.表达与交流:

与全班同学交流后,关于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

   修改前用剪刀剪掉鱼鳍的方法做实验,这种方法太残忍了。

1、使鱼体受伤,得出的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体现不出实事求是的真正内涵。

2、对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

修改后用细线或木板捆扎的方法做实验避免了上述的不足之处。

《实验: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建立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实验课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计思想:

通过搭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技能目标:

采集、饲养蚯蚓。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采集饲养蚯蚓、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观察蚯蚓的外形、及运动方式

难点:

学生实验前的蚯蚓采集与饲养

教学方法:

步骤:

教学导入——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学生互动——相关知识测评

课前准备:

学习小组实验一周前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3—5条为宜);预习课本P14—P15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蚯蚓的资料。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吸水纸或纸箱片)、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基本知道了,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

你们有哪些发现和疑惑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

-----------略。

今天我们就以教材给我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来进行研究,同学们的问题也可依据我们的方法自己尝试!

二、学生活动自学内容

1、小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目标和查验实验材料用具。

2、认真阅读P14—P15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时间10分钟)

3、介绍小组采集蚯蚓的过程、饲养装置的设计。

4、经过讨论完成P15页1、2、3、4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学生互动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记录,介绍实验器材----------略

教师总结:

采集 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饲养 饲养的容器可选择木箱、鱼缸或花盆,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

可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

要定时在泥土上洒水,并且投放一些饲料,如枯叶、烂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块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蚯蚓放置在装有腐熟猪粪或牛粪的饲养箱内饲养。

 学生活动: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小组完成)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颜色,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认清蚯蚓的头部、尾部、环带所在部位?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是否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如果有,它有什么作用?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能否听到“沙沙”声响?

学生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

------------略

 四、完成实验报告册。

------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初步掌握鼠妇的生活习性。

     2、通过探究实验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所包括的环节、过程,使学生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情感投入,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引导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鼠妇若干,实验报告单(每组一份)。

    2、学生准备:

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干土、纸盒、纸板(要遮光)、玻璃板(透明)、表、笔,学生自制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在栽培植物时,要根据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来进行管理,才会生长良好,我们还知道种庄稼时,遇到病虫害时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庄稼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光、温度、水、窑等非生物因素。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

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生活的环境因素(教师出示鼠妇),同时也叫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已准备好的鼠妇。

教师提问: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环境吗?

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二、教师引导分析、从而作出假设:

   师:

你们观察到了鼠妇有哪此行为特征?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归纳后让每小组的一位代表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1、当我们一掀开砖头、花盆时、它们会四处逃窜,往别的缝隙里窜,它们似乎很怕光,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教师应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答案,并继续引导:

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

  学生讨论回答:

当我们在砖头、石块、花盒下捕捉鼠妇时,它们喜欢的环境阴暗,而且潮湿,还有的同学说:

鼠妇的生活环境还会受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

  师:

那么:

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作出假设:

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思考,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分、气候,也有的说可能是光、温度、人、食物等因素,也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份、阴雨天、或是其它小生物等,学生各抒已见、众说纷纭,此时和大家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共同来验证同学们的假设。

虽然大家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在验证时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

比如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影响,我们为了确认实验结果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之外,温度、湿度等其它条件都相同条件下进行探究。

即:

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变量,从而可引入对照实验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

三、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收集资料,逐步验证:

    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青置2分钟后认真观察。

    3、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统计10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作好记录填入自制统计表格中。

学生自制统计表

 时间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4、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向全班汇报各小组的平均值,写在黑板、实验报告单上,让学生一起分析和思考本小组探究的结果是否与本小组的假设是否相符?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得出结论后还要通过每小组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反思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

五、让学生反馈信息、拓展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就光对鼠妇的影响进行的探究作自由讨论并回答:

基中有的小组说: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进行探究,可以提出鼠妇不喜欢光照,它们都喜欢阴暗的环境,也有的小组说: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探究发现,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有些因素(如土壤的湿度)对鼠妇也有影响,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作出答复,再给他们提出问题,哪些是我们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能由你们确定的变量而引起的呢?

    学生自由拓展问题、讨论、交流后回答:

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我们是采用设计对照实验,可经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估探究实验?

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有吗?

教师向学生解释:

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可能使用的只数越多,就可以减少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采用10只既能说明问题,也不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教师最后告诉大家,通过以上探究性实验可以难影响鼠妇生活的非因素是“光”,除了光以外,许多同学还提出了:

湿度、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设计对照实验,同样可以完成这样类似的探究性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

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学生刚开始有浓厚的兴趣,但使用方法繁杂,学生因记忆不牢固而在今后使用时不按一定的程序使用,无法观察到物像,从而失去兴趣。

教学中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编成浅显易懂的顺口溜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法:

引导、演示、指导。

学法:

自主、合作、讨论、动手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

1、准备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自定组长。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

指导学生看书35页图及阅读课文,指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细胞,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先来了解细胞。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要想了解细胞的结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引出主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出示学习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介绍实验器材:

显微镜、玻片、擦镜纸等

此次调查以女生为主,男生只占很少比例,调查发现58%的学生月生活费基本在400元左右,其具体分布如(图1-1)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师:

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生:

两人一组,看书对照课本彩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师:

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上台前指认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300-400元1632%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反光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等。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自学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37—39页,时间5分钟,并思考下列问题。

    出示思考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一)大学生的消费购买能力分析  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4.玻片标本“上”看到的物像是什么?

5.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的图像如何移动?

为什么?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6.如何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学生:

阅读课文、思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教师:

指导学生对照书中要求,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二)教师提问: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400-500元1326%            3、观察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2004年3月20日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具体说一说操作步骤并演示过程,边演示边叙述。

(三)教师演示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强调重点边演示,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学生:

认真观察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www。

cer。

net/artide/2004021313098897。

shtml。

(四)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

图1-3大学生偏爱的手工艺品种类分布学生按老师要求分组开始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

分组:

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按步骤动手操作。

两人互相纠正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二)创业弱势分析提示:

可以先观察“上”字玻片。

(五)教师提示强调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2.对光

(1)安物镜时,先上升镜筒,最低镜头与载物台4厘米左右,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

手指不能扳动物镜,要握住转换器边缘。

当有“咔”的声响时,物镜正好对准了通光孔。

    

(2)对光圈:

转动转换器,选择光圈(光弱用大光圈,光强用小光圈)

    (3)对光:

①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看右眼睁;

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④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观察 

   

(1)放玻片:

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

   

(2)调焦:

先下降镜筒,物镜接近玻片但不能挨着。

         注意:

镜筒下降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

    再慢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直到看清物像。

    (3).观察:

上下左右移动玻片,看像如何移动。

师提问:

“上”字看到的像是什么?

生回答:

是一个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4.清洁和收镜

师提示学生:

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生回答并动手操作:

擦拭---转动---下降---放镜---送回原处

 师强调:

先上升镜筒,取玻片,再转动转换器两物镜偏两旁,缓缓下降镜筒到最低处。

(六)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前边说过程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正确之处、并纠正。

     教师再次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

(七)检测思考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一.取镜与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

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镜头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4.玻片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