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docx
《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
《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课题总结报告《教学过程优化研究》
《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
课题总结报告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并不是新的课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随着教育改革不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实践也不断地提出诸多新问题。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提出了更加带有鲜明时代性、前瞻性、探究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来回答。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阵地,同时也是塑造师生完美心灵的摇篮。
此课题的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在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课程理论,提升理论思维能力。
二、实验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主要是针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和冲突,继而引发教师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
试想通过本数学子课题研究,对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纠正教师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质。
2、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
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3、是数学教学现状的需要。
直面我校现状:
农村的学校,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
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实验研究的理论
课题确定以来,我们坚持子课题《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和各人的小子课题相结合制度,做到每周一次集中学习。
主要实验研究的理论支撑有: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行动学习理论。
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
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
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
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
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
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提升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理性经验。
四、实验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的前提下,确定教师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不断优化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评价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新突破,逐步形成动态的、生长性的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的研究,探索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模式,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的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创新,逐步建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课程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提升教科研管理实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对实现人生价值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和概括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标准。
五、实验研究的内容
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顾问:
范金国、时琴芬
课题研究人员:
陆健、张坚、钱金元、桑文琴、赵建华、曹鸣军、钱菊明、金淑莉。
根据本组目前实际的需要和研究力量情况,我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八个角度进行,分解成八个子课题,具体负责人是:
1、教师课堂教学个性化发展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钱菊明
2、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张坚
3、教师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陆健
4、教师课堂教学调控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桑文琴
5、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赵建华
6、教师课堂教学信息传输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曹鸣军
7、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金淑莉
8、教师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优化研究。
具体负责人:
钱金元
六、实验研究的方法
在历时三年半的科研中,本课题组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为研究提供必须的理论依据。
2、文献借鉴法:
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分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研究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现实方案并予以执行。
3、行动研究法:
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课题组的行动计划,然后在实验中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后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修改计划——再贯彻落实于行动——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此项实验。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
此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半,自2009年9月到2013年6月,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9月到2009年12月):
初步拟订课题方案,着手进行课题的申报以及进行“实施研究”相关的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组。
在王新德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王校长亲自负责,以教科室范主任为课题组主持人,长期担任课题指导。
于2009年9月举行了开题会议,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确定课题方案、范围和对象,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3、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4、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包括:
(1)培训学习制度;
(2)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3)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4)每学年写出阶段计划、阶段目标、阶段总结。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
分解子课题,实施研究,分学期进行阶段成果总结,分年度进行方案再论证和再调整。
1、积极参加课题培训,开阔视野,提升研究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
3、组织全校性教学研究活动,进行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4、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和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整理、分析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发表研究成果,提炼研究经验,完成结题报告,争取有关部门审定。
1、开课题研究汇报课。
课题组成员每人以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主题开一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2、采取多种形式,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课题档案。
分类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将理论研究和实验数据归纳、处理,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编写课题研究教学案例、论文。
3、根据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整理实验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4、课题成果的推广。
课题研究是为了推动教学,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我们把课题研究的经验及不足总结出来,供全体教师借鉴。
5、申请结题。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有效组织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
为了搞好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1、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
课题组所有教师认真研读“建构主义理论”、“行动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和论文。
2、多种培训结合,提高科研实效。
有专家讲座的理论学习、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还有沙龙式的讨论学习等等,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如何优化的有效性思考。
3、外出学习借鉴,提升课堂实效。
第个学期课题组都要组织全体成员参加市级数学课堂观摩活动,从市教研室的专家从理论层面上给予教师培训指导,转变教师观念。
如教研室张建良主任就观摩课的教学结构、方法、调控、评价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指导,使每个教师在现身说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对课堂教学优化的要求、科研的基本方法有了深入了解,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初始调查,了解教与学的状况,确定研究问题,为课题研究明确方向。
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范围很大,初始调查就是明晰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确定研究的方向,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接触课题的初期,我们就学校的教学状况开展了听课摸查。
从中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听完每一节课,课题组的老师都进行分析和反思。
我们还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通过课例观摩和研讨,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主要研究方向。
决定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教学方法、课堂调控、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以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让课题研究牢牢根植在教研这块沃土上,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首先,我们明确思路,鼓励教师们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向科研教师明确,在做关于教育教学的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一是这项工作这样处理是否体现课堂教学优化的要求,二是是否是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逐渐使教师树立效能观,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形成思考研究的习惯。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教研工作重点,明确以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的教学工作思路。
第三、以课堂调控、教学评价为主要手段引导教师深化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思考,并在教学中开展探索。
(四)、以课例研究为主,深化落实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以课例研究为重点,每学期组织科研教师进行课例评课活动。
每个成员都针对各自的子课题的研究,上了好一节教学研究的公开课。
就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报,探讨课堂教学具体优化措施。
课例的研究让老师们感受到课题研究的实效,都积极地投身到课例研究中去,研究的气氛浓厚,成效明显。
(五)课题研究与平时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如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与评议、说课、教后反思、撰写论文、外出听课等等紧密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这个主题进行思考和研讨。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在学习、思考、实践、再思考中达到了自我提高。
在科研中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把握,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准确领会,对教学策略的优化实施等。
九、实验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经过三年半的科研工作,每个教师都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数学教学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课题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一)找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找到了优化的策略。
1、优化了数学教学结构模式。
优化数学教学结构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实质上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过去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学生学习负担沉重,教学高投入低产出,教学效益不高的倾向。
现在我们数学教学通常采用教学结构的模式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三)运用新知,变式练习→(四)反思小结,体验收获→(五)布置作业,反馈评价。
2、优化了数学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
(2)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
(4)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做到抓好“两头”,对于中上等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对于中下等学生则在教学中多关注,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
3、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
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原理操纵着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体现在: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2)选择的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课堂语言要简明规范,增强课堂的有趣性;
(5)调控课堂教学纪律,增强课堂的纪律性。
4、优化了数学教学评价手段。
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
主要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情况评价、考试成绩评价三种。
(1)课堂表现评价:
以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情况评价:
以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好差进行评价。
(3)考试成绩评价:
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数学成绩、反馈纠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二)课研成果结晶
1、科研论文获奖与发表:
姓名
论文名称
获奖级别
陆健
在新课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0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陆健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策略
2011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陆健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策略
2012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陆健
浅淡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
2012年度苏州市“三等奖”
陆健
初中数学课堂中“说题”的初探
2013年度常熟市“二等奖”
曹鸣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低效的类型和形成
2011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曹鸣军
讨论比例线段的一种常用方法——平行线
2011年度苏州市“三等奖”
曹鸣军
精彩的情境,精彩的课堂
2011年度“蓝天杯”“三等奖”
曹鸣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2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曹鸣军
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数学课堂方略
2012年度苏州市“三等奖”
赵建华
新课程下的初一数学的养成教学
2012年度常熟市“二等奖”
赵建华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率课堂
2012年省级刊物上发表
赵建华
浅淡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
2012年省级刊物上发表
钱菊明
如何与学生交谈
2012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金淑莉
浅析数学的开放性功能
2013年度常熟市“三等奖”
2、其他主要获奖:
1、2012年7月陆健在“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获常熟市二等奖;
2、2012年7月金淑莉在“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获常熟市三等奖;
3、2012年7月曹鸣军在“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获常熟市三等奖;
4、2012年7月数学组获“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常熟市团体二等奖;
5、2012年11月陆健、曹鸣军、钱菊明三人参加苏州市首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中获二等奖。
6、2011年12月赵建华的常熟市微型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评定—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
7、2012年9月曹鸣军的常熟市微型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策略研究》通过评定良好—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
8、2012年9月钱菊明的常熟市微型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研究》通过评定良好—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
9、2011年6月钱菊明获全国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
10、2012年6月曹鸣军、赵建华获“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11、2011年曹鸣军“苏科版上册——第五章3.2一次函数
(1)”在教案评比获苏州市二等奖、江苏省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教学理念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渗透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培训,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不仅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能够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好总结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但反思我们的研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足:
1、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在科研过程中个别教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还不够明晰,课题研究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
2、课题研究还欠缺科学规范,在初始研究中,由于不知从何入手,所以前期的分析和测定显得比较盲目,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对课题的成效验证还不够科学规范。
3、课题研究中很多的经验还未深入思考,总结提升,课题的成果层次还有待提高。
如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等等。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本课题的研究,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
另外,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在课题的定位、课题的科学规范实施和课题的方案制定、实施落实方面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在教科室范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课题各项课题任务。
执笔:
常熟市沙家浜中学数学课题组:
陆健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