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325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

教案讲稿肺心病2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教案

 

系部

临床医学系

教研室

教研室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200-200学年第学期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

说明

 

对教

师的

要求

 

教材

选用

《学》主编李家邦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

书籍

与常

用网

地址

参考书籍:

1、《新编中医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与要

 

一、了解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

二、了解慢性肺心病的病因、流行病学情况、预后、预防。

三、熟悉慢性肺心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四、掌握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

重点

与难

重点: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x线、心电图、血气检查、并发症、诊断治疗原则。

难点:

发病机制、并发症防治措施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临床病例讨论法、问题导向学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授课

提纲

第一节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

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2、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2、病因

(一)支气管、肺疾病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三)肺血管疾病

(四)其他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3.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四、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

2.体征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

(2)体征

2.右心衰竭

(1)症状

(2)体征

5、辅助检查

(1)X线表现

(2)心电图检查

(3)超声心动图检查

(4)血气分析

(5)血液检查

(6)其他

6、诊断

7、鉴别诊断

(1)冠心病

(2)风心病

(3)原发性心肌病

外语词汇要求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

肺源性心脏病(corpulmonale),

参考书目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

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思考题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是什么?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胸片及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讲授内容

注解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肺动脉分压

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CTEPH及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都属于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mPAP≥25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capillarywedge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

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属于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mPAP≥25mmHg,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状态下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

2、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方法

以往将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肺动脉高压的分类也在不断完善。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届肺动脉高压会议重新修订了肺动脉高压分类,共分为5大类:

①动脉性肺动脉高压;②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③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⑤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见课本表2-11-1)。

该分类考虑了病因或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于制订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授内容

注解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概述肺源性心脏病(cor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详见本篇第十章。

本节重点论述慢性肺心病。

二、流行病学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数继发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因此本节重点讨论的是慢阻肺所致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心病。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

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病率为4.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7%。

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髙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三、病因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阻肺最为多见,约占80%?

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损。

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

讲授内容

注解

(三)肺血管疾病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炎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四)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不同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不完全一样,这里主要讨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尤其是慢阻肺所致肺动脉髙压的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肺血管收缩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如白三烯、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II、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的平衡失调,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也起一定作用。

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高碳酸血症时,由于H+产生过多,使血管对缺氧的收缩敏感性增强,致肺动脉压增高。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

主要原因是:

讲授内容

注解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阻肺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2)肺气肿导致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超过70%时肺循环阻力增大。

(3)肺血管重构:

慢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同时缺氧时肺内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多肽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

(4)血栓形成:

尸检发现,部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多发性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

3.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

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导致水、钠潴留;缺氧又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

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升高的肺动脉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

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仍正常。

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右心失代偿,右心排出量下降,右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增加,舒张末期压增高,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

讲授内容

注解

慢性肺心病除发现右心室改变外,也有少数可见左心室肥厚。

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相对血流量增多等因素,使左心负荷加重。

如病情进展,

则可发生左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影响心脏外,尚导致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详见本篇第十五章。

五、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的征象。

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

动耐力下降。

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

少有胸痛或咯血。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原发肺脏疾病体征,如肺气肿体征,干、湿性啰音,P2>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

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或使横膈下降致肝界下移。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

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讲授内容

注解

(2)体征:

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

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

(1)症状:

明显气促,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

(2)体征:

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

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六、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査

图2-11-1慢性肺心病X线胸片正位

右下肺动脉干增宽(a),肺动脉段凸出(b),心尖上凸(c)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图2-11-1)。

X线诊断标准如下:

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

气管横径比值=1.07,或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②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多3mm;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④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其高度=7mm;⑤右心室增大。

具有上述任一条均可诊断。

讲授内容

注解

(二)心电图检査

心电图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60.1%?

88.2%。

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如下:

①额面平均电轴>+90°;V1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④RV1+SV5=1.05mV;⑤aVRR/S或R/Q=1;⑥V1?

V3呈QS、Qr或qr(酷似心肌梗死,应注意鉴别);⑦肺型P波。

具有一条即可诊断。

典型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见下图。

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改变

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肺性P波,V1导联QRS波群呈qR,V5R/S<1,RV1+SV5=1.5mV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的阳性率为60.6%?

87.0%。

慢性肺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如下:

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④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⑤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⑥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1.4;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2mm,或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

讲授内容

注解

(四)血气分析

慢性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或合并高碳酸血症。

(五)血液化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

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异常,以及电解质如血清钾、钠、氯、钙、镁、磷异常。

(六)其他

慢性肺心病合并感染时痰病原学检查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早期或缓解期慢性肺心病可行肺功能检查评价。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如颈静脉怒张、P2>A2、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慢性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

冠心病多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更有助鉴别。

体检、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可资

讲授内容

注解

鉴别。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三尖瓣疾患,应与慢性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

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三)原发性心肌病

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史,无肺动脉髙压的X线表现等(详见第三篇第六章心肌疾病)。

八、治疗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延缓基础支气管、肺疾病的进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加强康复锻炼和营养,需要时长期家庭氧疗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继发于慢阻肺者,具体方法参阅本篇第三章。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

1.控制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致肺、心功能失代偿的常见原因,需积极控制感染。

抗生素选用参阅本篇第三章。

2.控制呼吸衰竭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

合理氧疗纠正缺氧。

需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具体参见本篇第三章慢阻肺的治疗和第十五章呼吸衰竭的治疗。

讲授内容

注解

3.控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患者尿量增多,水肿消退,不需常规使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

但对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扩血管药物。

(1)利尿药:

通过抑制肾脏钠、水重吸收而增加尿量,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前负荷的作用。

但是利尿药应用后易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痰液黏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因此,原则上宜选用作用温和的利尿药,联合保钾利尿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如氢氯噻嗪25mg,l?

3次/日,联用螺内酯20?

40mg,l?

2次/日。

(2)正性肌力药: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易致中毒,出现心律失常。

因此,是否应用应持慎重态度,应用指征有:

①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右心功能无改善者;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③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00次/分)者;④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

原则上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小剂量(常规剂量的1/2或2/3)静脉给药,常用毒毛花苷K0.125?

0.25mg,或毛花苷丙0.2?

0.4mg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注射。

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

讲授内容

注解

(3)血管扩张药:

钙通道阻滞剂、一氧化氮(NO)、川芎嗉等有一定的降低肺动脉压效果,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像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

具体药物和方法可参阅第三篇第二章。

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产生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不良反应,因而限制了血管扩张药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应用。

4.防治并发症

(1)肺性脑病:

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常继发于慢阻肺。

诊断肺性脑病必须除外脑血管疾病、感染中毒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治疗参见本篇第十五章呼吸衰竭。

(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常合并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以通畅气道,纠正缺氧和解除二氧化碳潴留为主。

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通常需要补碱治疗,尤其当PH<7.2时,先补充5%碳酸氢钠100ml,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酌情处理。

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常合并低钠、低钾、低氯等电解质紊乱,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

低钾、低氯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多是医源性的,应注意预防。

(3)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

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脏骤停。

应注意与洋地黄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相鉴别。

一般的心律失常经过控制感染,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

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详见第三篇第三章。

讲授内容

注解

(4)休克:

慢性肺心病休克并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发生原因有严重感染、失血(多由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和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5)消化道出血:

慢性肺心病由于感染,呼吸衰竭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心力衰竭致胃肠道淤血,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常常并发消化道出血。

因此,除了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外,还需病因治疗和预防治疗。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详见第六篇第十七章。

(7)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5.护理肺心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全面正确评估病情,制订详尽的护理计划,并正确有效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

九、预后

慢性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病死率约在10%?

15%左右,但经积极治疗可以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十、预防

主要是防治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等基础疾病,预防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讲授内容

注解

临床案例

患者,男性,75岁。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

长期吸烟史,>50包/年。

入院查体:

体温37.9℃,血压120/85mmHg,双肺呼吸减低,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P2>A2。

血气分析示Ⅱ型呼衰。

肺功能示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

胸部CT示双下肺散在斑片状阴影;肺动脉主干增宽,右房、右室扩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2.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如何治疗?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