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210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docx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关于学习借鉴成都中院经验进一步提升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报告

院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应用,根据院办公会精神,6月16日-17日,由吴振副院长带队,我院审务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业务庭有关人员共5人组成考察组,赴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考察学习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坚持“全面支撑、建以致用、人本服务、互联共享”的工作理念,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开发应用为关键,以全网覆盖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科技型、智能化法院,不断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管理刚性规范、司法决策科学、法官工作减负、质效持续提升的效果。

(一)突出审判权运行机制的信息化支撑

1、搭建审判运行平台,刚性规范权责运行。

建设法官办案系统,实行诉讼信息材料的网上同步录入、诉讼电子档案的网上同步生成、案件办理的全网运行、办案流程的动态监控。

建设院庭长监督指导系统,根据审判工作规律,依照梳理确定的171项院庭长监督指导职责,建立起点、线、面三维度的双向网上审判监督指导机制,既实现了监督指导有依据、权力有监督,管到位、不越权,又实现了对管理者管理质效的监管,做到了管理者的被管理。

2、搭建执行工作平台,分权制衡层级管理。

建设应用执行办案综合系统,开发执行流程管理、分段执行控制、层级监管、案款台账、评估拍卖、强制执行措施管理等子系统,实行案件分段集约执行,分类层级管理审批,流程节点自动控制,重点环节专门监督,实现了执行权运行的分权制衡、流程控制、层级管理。

3、搭建案件评估评查平台,科学引导审执行为。

建设案件质效综合评估系统,设置指标量化的数学模型,通过电脑自动提取办案系统的诉讼电子档案信息,自动生成各类审判工作的质效评估值。

建设案件质量评查系统,依托网上办案所形成的电子卷宗,将评查内容和评查标准嵌入,实行案件质量的网上评查,智能生成质评结果。

4、搭建司法公开网络平台,主动接受全面监督。

全面推进立案、裁判文书(递进公开诉讼证据资料)等6类审判执行信息面向社会的公开和对当事人的点对点审执信息公开,形成成都法院特色的审判公开6+1体系。

按照最高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新要求,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建立了全市法院司法公开网,实现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外,还独具特色公开立案排期、庭审视频、鉴定拍卖、证据资料等审判信息。

(二)同步推进司法政务和队伍管理信息化支撑

1、打造办公自动化平台。

开发运用并不断完善办文自动化系统,全市法院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署、发布和公文的收发、传阅均通过网络进行。

建成行政事务运行系统,实现了行政事务网上办理、记载和行政业绩评价考核的网上自动生成,外部来文可经领导批示后自动转为行政事务进行网上跟踪办理。

针对审判委员会、院长办公会、党组会流程和特点,开发会务软件,从会前材料上传、会中审议记录,到会后决议决定的签发与传阅,全面实现无纸化网上流转并召开会议。

2、打造政务管理平台。

开发目标考核系统,共享审判运行和法官业绩评价等系统数据,确保了目标考核规范、透明、高效。

研发督查督办系统,即时动态管理督办案件和事项完成情况。

建成行政后勤事务管理系统,规范车辆、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管控物资采购、办公用品发放和设备编配,增强了后勤事务管理的透明度。

3、打造队伍管理平台。

适应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要求,以动态真实客观的数据和信息记录法官、合议庭的现实表现;以审判业绩为核心,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法官个人考核评价;从审判质效、审判组织管理、案件合议质量等五个方面智能生成合议庭整体绩效。

全面构建了由人事信息系统、法官业绩评价系统、审判合议庭绩效考评系统、行政人员业绩评价系统等7个子系统构成的全员覆盖、上下联动、互通共享的信息化队伍管理、服务体系。

(三)持续夯实提升信息化发展基础

1、连通纵横基础网络。

加强法院广域网和各法院局域网建设,联通全省政法专网,建成成都法院网、司法公开网等4个互联网站。

构筑了向上与省法院,向下与基层法院和派出人民法庭,横向与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高清视频会议互联的纵横向网络平台。

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成功能强大、预防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集成统一门户平台。

建立成都法院办案办公集中统一门户,将所有应用系统按照“办公办事、审判执行、人事政工、纪检党建、后勤保障”等分类排布;将所有系统中需要审签、办理的事项汇集,按照“待签、待办、待阅”三大板块集中处理;将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化,法官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岗位的不同,个性化创建便于操作的常用功能。

通过系统的分类排布、事项的集中处理、常用功能的个性化设置,为法官及工作人员便捷应用信息化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3、建设信息资源中心。

在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办公、办事和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在全国法院较早地建设了标准统一、储存规范、容量充足、数据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心,配套建设了决策智能支持系统,法官办案智能辅助系统(比案推简),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智能支持,为法官及工作人员办公办案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智能支撑。

总体而言,成都中院以支撑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痕迹不可销、程序不可越、规则不可违”的特点,实现了审判权运行机制、队伍管理、司法政务等工作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式的根本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他们的成效突出表现在:

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司法为民便捷高效、服务大局科学有据。

、法官工作得以减负、司法成本不断下降五个方面。

二、诉讼服务建设情况

成都中院搭建司法为民服务平台,促进诉讼便民利民。

为确保“一心多点,全域覆盖,联网运行,就近服务”的诉讼服务中心体系发挥有效作用,配套开发诉讼服务中心软件,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前台和法官办案平台的无缝对接。

突破仅在诉讼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的局限,以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侯诉讼服务网络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整合诉讼服务、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四项职能”,通过实实在在的47项措施,构建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多元化、全天候、立体式的司法服务网络体系。

1.硬件处理。

将传统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事务统一于“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即服务前台,以“全程透明、集约办理、分流引导、便捷高效”为工作标准。

设置方便当事人的服务窗口,就近原则完成所需服务。

服务名称上体现当事人主义,如“文书领取”“递交材料”等名字替代“文书送达”等,从当事人的角度讲事,而不是法院的角度。

108项诉讼服务事务从审判剥离,打包推向前台,走向集中。

通过事务剥离,让审判后台真正专心专业于审判,达到合议庭去事务化。

引入社会化专项服务,如邮政送达工作让邮政专人派驻法院;外出送达专人统一处理;公告送达与报社专口对接。

2.服务理念。

以当事人为中心,审判与服务前后台剥离,服务专项化并引入社会化服务。

线上:

家门口的法庭,“实体店”—“连锁店”—“便利店”。

成都中院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店”、法庭诉讼服务点“连锁店”、社区诉讼服务站“便利店”为载体,改变以往只在诉讼服务网络体系提供诉讼服务的做法,增加整合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职能,设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岗,提供检察官和律师来院工作场所,公示108项程序性事务办理时限。

 

线下:

指尖上的法庭,“网店”式服务。

除线下“实体店”服务外,成都中院整合线上服务,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通信结合,打造“1234”终端服务,即一端、两微、三网、四公开,整合成都法院网司法公开网、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互联网网络,以及APP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12368院长公开电话、公开信箱、公开邮箱、公开短信等院长四公开平台,打通“最后0.5公里”,真正将司法服务送到“家”,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准。

3.质量保障。

统一归口,确保47项工作落地。

一是统一体系。

全市法院形成统一的诉讼服务三级体系,即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点、法庭诉讼服务点为支点、诉讼服务站为终端,其中诉讼服务点运行108项职能,诉讼服务点运行55项职能,社区诉讼服务站运行14项职能,拉开层级,满足不同群众的诉讼需求。

二是统一平台。

全市所有法院均以成都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两微一端”的诉讼服务也是通过这个平台提供支撑,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

三是统一牵头。

明确以诉讼服务为办公室为“总口袋”,具体细化47项工作措施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

四是统一实施。

整合工作由成都中院部署,全市两级法院整体推进。

为了检测诉讼服务的效果,成都中院还以第三方测评的方式,每月进行神秘人调查、评查,形成报告在内网上进行公布。

三、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可总结为六句话:

“制度构建是前提、同步录入是基础、人机合一是关键、领导带头是根本、技术转化是难点、复合人才是保障。

1、制度构建是前提。

软件是制度规范的客观反映,成都中院始终坚持制度先行,精心设计制度规范,以制度规范为依托制定软件开发需求方案,实现制度决定软件,软件源于制度。

探索构建审判权运行机制以来,先后出台了核心制度和辅助制度50余个,配套软件开发38个,确保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始终在规范、有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2、同步录入是基础。

诉讼信息、案件材料网上同步生成是实现案件全过程监管的前提和基础。

成都中院坚持伴随案件进展同步录入各类信息、上传各类材料,实现了案卷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生成,为管理者按照审判运行制度规定监督了解案件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案件全程管理打下了基础。

3、人机合一是关键。

信息化能否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在“建设”在“应用”。

只有真正实现人机合一,应用好信息化建设成果,使法官及工作人员在应用中尝到甜头,才能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形成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良好发展态势。

成都中院坚持建用结合,以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以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要我用”为“我要用”的根本转变,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难点也历经了由“推进难”到“维护保障压力大”的根本转变。

4、领导带头是根本。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改变传统习惯的系统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不在“下面”在“上面”。

没有法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一直以来,成都中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资金、机构、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一把手亲自督促督查,法院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应用,公文网上签、案件网上管、事务网上督,带动和促进了信息化的深度应用。

5、技术转化是难点。

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难点不在“技术”在“政务与技术的转换”。

为有效破解这一瓶颈难题,2010年,成都中院较早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处,依托处级在编信息化部门的中枢作用,对内协调组织相关应用职能部门,提出与制度深度契合的软件需求方案,对外联系协调软件开发公司,精准把握制度精髓,将制度规范转化为“贴身管用”的软件。

6、复合人才是保障。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成都中院历来十分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既注重培养锻造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还着力提升院领导的信息化战略发展眼光。

信息化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善于决策指方向、身体力行重推动的院领导班子和一支懂信息技术、懂审判、懂管理、善协调的信息化工作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我院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成都中院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问题:

1、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我院与萝岗区人民法院合用审判大楼,大部分基础设施还是两院合用,如网络设备、立案大厅、电子公告大屏等,虽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隔离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隐患,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审判系统亟待调整。

审判系统在审级设置上还没有将广州市基层法院的二审案件的上级法院完全理顺,具体存在问题:

一是广州市基层法院知识产权二审案件,上诉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诉讼费的网上缴纳还存在问题。

二是广州市基层法院一审的电子文书无法同步上传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业务系统,致使二审案件法官不能同步调阅一审案件的相关电子文书,给案件审理带来诸多不便。

3、中心机房亟待建设。

由于法院刚成立,许多基础建设还需要时间,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还没有到位,部分基础的信息化设备如中心机房、核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的采购需走政府采购的流程,各项建设还需要上级法院和政府采购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4、技术人才亟待培养。

信息时代人才就是主要生产力。

法院各类信息系统的建立必然需要相应的人才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同时开展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加强对法官、书记员等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和诉讼服务建设工作设想

成都中院信息化的成功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从解决现实面临问题出发,在适用省法院系统的基础上开拓提升,以升级审判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学习借鉴成都中院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创造性,在相关领域突破领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建院初期的一两年内建成先进、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系统。

整个工作紧紧围绕为法官服务、为群众服务和为管理服务这三条主线开展核心业务系统升级建设,以及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工作,构建三大体系、建立三大机制,着力强化信息化系统功能的易用性与实用性,力求以准确、及时和丰富的信息量支撑审判管理与司法公开工作。

(一)理顺信息化工作脉络,集中力量升级审务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

为确保在省院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建设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首先在省院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解决省院系统和广州中院系统的无缝对接问题;其次在省院系统上进行改进研发,提升系统功能;第三,进行新系统的适时适度研发并与省院系统衔接;第四,同时进行我院自有系统和设施的落实与改进。

(二)构建司法公开诉讼服务信息资源平台体系,全面助推科学工作机制的建立。

借鉴成都中院诉讼服务的先进经验,建议我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作为我院内设的机构运作,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

实体诉讼服务与网上诉讼服务建设要齐头并进,力争年内初见成效。

以我院外网网站和省院相关系统为基础,适度研发相衔接的应用系统,以司法公开为目标,建立高度整合的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

与省院12368系统对接的我院电话版诉讼服务中心,即融合云平台信息的“12368系统”;web版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作为诉讼服务主体平台;开发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手机版,在方便的基础上体现时代信息化;实现自媒体平台与各诉讼服务平台的融合协调,数据共享。

(三)找准近期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实现上诉案件纸质卷宗和电子档案同步移送。

该项工作首先要解决省院系统与中院系统的衔接技术,建议技术上由信息中心与省院、广州中院沟通解决,解决完成后具体落实建议由立案庭牵头推进,争取从2016年1月起实现。

二是实现当事人可凭案件密码(优化方案为二维码)查询到案件所有的节点信息。

建议由审务中心牵头推进,争取从2015年7月起实现。

三是通过规范流程节点倒逼提高质效。

建议由审管中心牵头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争取从2015年8月起实现。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开拓我院司法服务新纪元。

在以上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面向知产法院三足鼎立局面下的更大突破目标,建议我院在以下几项工作上继续开拓创新:

立足国际、促进交流的信息化建设,开发英文版和繁体版外网网站;鉴于知识产权法院管辖范围与职责,我们建议建立现代化的远程立案、审判系统建设;基于我院作为知识产权专业型法院,要建设体现知识产权专业性的业内云平台,方便检索、查询、管理、认证等功能;建立互动型媒体资源库促进业务研讨氛围,在知产法院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彰显我院在审判业务和理论思潮上的功能和地位。

信息中心审务中心

2015年7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