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514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5 大小:4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5页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5页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5页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5页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2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docx

城市规划案例沙家浜总规说明书

 

常熟市沙家浜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论证稿)

 

院长:

邹军

总规划师:

袁锦富

 

证书号:

[建]城规编第(081039)号

项目编号:

2010P1109

2010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现状分析及现行总规评估4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策略37

第四章产业发展引导44

第五章城乡统筹规划51

第六章镇区用地布局64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76

第八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88

第九章旅游规划88

第十章空间景观规划123

第十一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27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3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49

第十四章地下空间利用引导162

第十五章分期建设引导164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170

第一章总则

一、修编背景

1、上位规划修编要求调整现行总规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对常熟市域空间利用做出新的部署安排,对沙家浜镇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提出新的指导意见,对沙家浜旅游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现行总体规划期限至2020年,与上位规划的期限不一致。

因此,沙家浜应及时对现行总规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需要。

2、资源约束倒逼促使修编现行总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沙家浜镇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以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局部生态环境牺牲为代价的,以目前的土地保有量、地均产出效益、能源消耗水平等,已不足以继续支撑现状快速发展态势。

随着资源保护压力的增大,沙家浜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地均产出效益,以较低的资源消耗,获取更高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区域间协作意识的增强和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使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的沙家浜镇需要正视新的机遇和挑战。

4、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修编总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沙家浜镇工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业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规划原则

1、尊重历史文化

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有的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契机,保持鲜明的城镇特色,融合现代城市文明,创造富有魅力的城镇空间。

2、突出城镇特色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依托现有的水、城整体格局,创造富有特色、富于魅力的城镇景观,突显城镇特色。

3、完善旅游发展

在利用现有优势全面提升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同时,充分挖掘古镇的文化资源,打造人文景观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4、促进城乡统筹

突出城乡统筹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引导人口合理集聚,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合理的公共服务,提高城乡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持续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转变发展方式

协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促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对生态敏感地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突出产业优势,强化产业特色。

三、规划重点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因地制宜,制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促进城镇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优化空间结构,统筹城乡布局

综合评价城乡空间发展条件,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城乡建设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区域协调和统筹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集约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3、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保护沙家浜丰厚的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服务于全镇的经济发展。

4、塑造城镇特色,促进旅游发展

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特色景观及风貌的塑造,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品质。

5、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按照现代化发展目标构建高水平的支撑城镇未来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关注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5、《江苏省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9]91号);

6、《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7、国家和江苏省其它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六、规划期限

1、近期:

2010-2015年;

2、中期:

2016-2020年;

3、远期:

2021-2030年;

4、远景:

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七、规划范围

1、规划区

沙家浜镇域行政范围,面积约80.4平方公里。

2、中心镇区

东至东环路,西至西泾塘,北至常昆公路、常台高速公路,南至南环路,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3、历史镇区

东至华阳桥金桩路一线,南至南新桥中环路,西至繁华街语溪里,北至万丰桥河北街沿线,总面积约22.6公顷。

第二章现状分析及现行总规评估

第一节发展概况

一、地理位置

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市域东南部、阳澄湖与昆承湖之间,水陆交通便捷,北距常熟城区约18公里,东南距上海约78公里。

东与古里镇、支塘镇毗邻,南与昆山市接壤,西南与苏州市相城区交界,西接辛庄镇、虞山镇,西北临昆承湖,北与古里镇、虞山镇毗连,镇域总面积约80.4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沙家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多西北风,少雨寒冷;夏季多东南风,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呈现干湿、冷暖多变的特点。

一年四季昼夜温差较大,全年以东南风为主。

2、水文条件

镇域河道密布,湖泊众多,主要河流有横泾塘、尤泾河、渔涟泾、外塘河、大滃江、青鱼塘、西塘河等,较大湖荡有芦苇荡、草荡面、市泽潭、朗城潭、小荡面等。

3、地质特征

位于扬子准地台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东与北东。

境内的地层类型属于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上段冲积湖积物,土壤以棕灰、青灰色粉砂亚粘土为主,间杂泥炭,具有明显水平层理。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4、地貌特征

沙家浜属于昆承湖平原,境内水网稠密,地势低洼,湖荡密布,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全镇地面高程(吴淞)最高为4.85米,最低为2.50米,地势由西向东降低,大部分农田在太湖平均水位以下。

5、土壤特征

沙家浜镇土壤的成土母质以太湖湖相沉积物为主,以乌黄泥土、乌栅土等为主要土壤。

三、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期,沙家浜已有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

唐代,唐市镇属常熟双凤乡,宋元两代隶属未变。

明代正统年间,乡人逐渐聚居于尤泾河及渔涟泾狭窄处,形成集市,称为唐市。

民国期间唐市设有行政局,后改为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日,唐市镇为苏州县政府直辖镇。

解放以后,常熟县在唐市建区人民政府,随后建置区划历有变动。

1986年撤乡建镇。

2003年唐市镇与沙家浜镇合并成为沙家浜镇,镇政府驻地在原唐市镇区,原沙家浜镇区改为办事处。

第二节经济社会

一、现行总规概述

(一)经济发展

预测2010年与2020年GDP分别为60亿元和180亿元,人均GDP达到6.45万元和14.8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6.5:

62:

31.5和5:

52.5:

4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万元和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万元和4万元。

(二)人口发展

近期(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9.3万,城镇人口6.3万,城镇化水平67.7%;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2.1万,城镇人口10万,城镇化水平82.6%。

(三)镇村布局

规划保留13个行政村,共37个农村居民点。

二、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

1、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发展,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0年以来,沙家浜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9年完成GDP为48.4亿元,人均GDP(按户籍口径)为11.99万元(约1.76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4年韩国12020美元)。

从增长率分析,2000至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23.2%,其中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

2005年以来,GDP增长率逐步趋稳,GDP总量保持快速稳步增长。

表02-1沙家浜镇主要经济统计指标(2000-2009)

年份

户籍人口(人)

从业人口(人)

GDP(万元)

三产结构

人均GDP

(元)

总值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2000

41633

27774

74364

15650

36988

21726

21

49.7

29.2

17862

2001

40896

30439

92545

15514

50089

26942

16.8

54.1

29.1

22629

2002

40302

36372

125595

18392

70392

36811

14.6

56

29.3

31163

2003

40263

44417

171587

17119

108102

46366

10

63

27

42617

2004

40231

48422

242397

18192

161844

62361

7.5

66.8

25.7

60251

2005

40289

48999

297078

20457

201294

75327

6.9

67.8

25.3

73737

2006

40438

52855

336545

23048

258368

55129

6.8

76.8

16.4

83225

2007

40411

55102

402780

22145

312126

68508

5.5

77.5

17.0

99671

2008

40430

56420

443286

23750

338710

80826

5.4

76.4

18.2

109643

2009

40371

49215

483961

25190

368533

90238

5.2

76.1

18.6

119878

资料来源:

沙家浜镇经济统计卡片,人均GDP以户籍人口计算;从业人口包括外来人口。

图02-1沙家浜镇GDP总量及增长率变动情况(2000-2009)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较好

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看,除了2004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沙家浜镇基本处于持续提升的态势。

其中,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表明沙家浜镇经济发展质量较好。

图02-2沙家浜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情况(2000-2009)

3、三产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升

三产结构不断调整,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2009年实现增加值2.52亿元;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提升,且年均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速,2000年至2006年是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平均增速达35.8%,2007年后二产经济增速放缓,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29.2%下降到2006年的16.4%,2007年随着沙家浜旅游的快速发展,三场比重逐步提升,但2009年三产比重仅为

18.6%,比重仍然偏小。

图02-3沙家浜镇三次产业发展情况(2000-2009)

4、第二产业以机械、纺织、轻工业为主,外向型经济有待加强

沙家浜镇的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机械、纺织、轻工、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其中以玻璃模具和印染服装最为突出。

图02-4沙家浜镇第二产业分行业经济指标比较(2009)

从企业类型来看,沙家浜镇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外商投资企业比例较小。

在外向型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沙家浜需要加强外资引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图02-5沙家浜镇第三产业构成情况(2009)

5、第三产业平稳发展,旅游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沙家浜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旅游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形成了“红色游、绿色游、特色游”的旅游品牌。

2009年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121.8万人次,风景区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

旅游业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全镇的商贸(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人口发展

至2009年底,沙家浜镇域常住人口约7.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04万人(非农人口1.14万人),外来人口为3.40万人,镇区现状人口为4.9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9%。

表02-2镇区现状人口构成一览表(2009)

类别

常住人口

其中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合计

49108

26095

23013

其中

中心镇区

29264

13833

15431

办事处

19844

12262

7582

表02-3沙家浜镇域户籍人口变化一览表(2004-2009)

年份

地区

户籍人口(人)

非农人口(人)

自然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

2004

中心镇区

22528

7821

-2.57

-1.27

办事处

17703

3681

-3.05

合计

40231

11502

-2.78

2005

中心镇区

22549

7834

-3.81

1.76

办事处

17740

3699

-1.58

合计

40289

11533

-2.83

2006

中心镇区

22633

7835

-2.39

3.34

办事处

17805

3684

-1.57

合计

40438

11519

-2.03

2007

中心镇区

22591

7782

-4.47

0.05

办事处

17820

3680

-3.98

合计

40411

11462

-4.26

2008

中心镇区

22541

7755

-5.59

-0.37

办事处

17889

3654

-2.29

合计

40430

11409

-4.13

2009

中心镇区

22509

7723

-3.82

-1.14

办事处

17862

3633

-3.58

合计

40371

11356

-3.72

资料来源:

沙家浜派出所、芦荡派出所。

2、镇域户籍人口呈负增长,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

2000年以来,沙家浜镇户籍总人口整体呈负增长,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2004年后,随着人口落户政策放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镇吸引力提升,机械增长呈明显加速的趋势,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有所起伏变动。

图02-6沙家浜镇户籍人口增长情况(2000-2009)

3、外来人口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整体来看,外来人口基本保持增长趋势,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2009年从事二产的外来人口比例为91.2%),但每年人口数量的波动起伏较大,一方面是由于外来人口本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沙家浜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不能稳定、持续的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

图02-7沙家浜镇外来人口发展情况(单位:

人,2004-2009)

(三)镇村布局

1、镇村布局现状

2009年,全镇辖2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162个自然村,约6772户),村庄建设用地约386.3公顷,农村人口约2.51万人,人均建设用地约154.6平方米。

各村依赖不同的产业发展,而且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

表02-4沙家浜镇村级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2009)

村名

人均GDP(万元)

农民人均纯

收入(万元)

生产总值

(亿元)

其中

职工数

(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唐北

3.92

1.46

1.22

0.06

0.81

0.35

1785

常昆

3.93

1.45

1.08

0.12

0.54

0.42

995

朗城

2.58

1.40

0.54

0.23

0.15

0.16

246

苏南

6.20

1.41

0.54

0.14

0.26

0.14

304

唐东

2.22

1.41

0.56

0.13

0.24

0.19

310

华阳

7.24

1.40

0.67

0.35

0.17

0.15

189

新湖

2.48

1.39

0.62

0.24

0.16

0.21

212

沙南

6.93

1.42

1.50

0.14

1.16

0.20

1798

横泾

12.40

1.46

3.50

0.11

2.87

0.52

5186

昆承湖

9.15

1.43

1.66

0.08

1.38

0.20

2006

昆南

4.76

1.40

1.22

0.08

0.82

0.32

1448

芦荡

2.41

1.46

0.50

0.23

0.14

0.13

300

红石

3.94

1.45

1.09

0.14

0.54

0.41

904

合计

5.24

1.43

14.72

2.04

9.25

3.43

15683

2、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唐市老街,明中叶渐成,镇外河塘环绕,镇区河流纵横,小桥流水,石板街巷,枕河筑屋,为江南有名的水乡大镇,素有“金唐市”之称。

现保留有石板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新桥(尤泾河)、华阳桥等。

办事处有千年古刹崇福寺、江南著名藏书楼及古阁等古迹。

红石村留有许多新四军开展水乡游击战的革命遗迹。

3、镇域双中心格局已经形成

中心镇区和办事处集中了为本镇服务的行政、教育、文化、医疗、商业、金融等设施和主要的工业企业,镇域“一主一副”的双中心格局基本形成。

4、自然村规模小且布局分散

镇域自然村数量较多,人口规模基本在200人以下,村庄沿河分散布局,不利于基础设施的供给。

虽然建筑质量普遍较好,但整体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表02-5沙家浜镇镇村布局现状一览表(2009)

序号

村名

自然村(个)

户数(户)

人口(人)

建设用地(hm2)

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

唐北

4

883

3140

54

171.8

2

常昆

2

188

713

10.2

142.9

3

朗城

24

624

2218

39.2

176.5

4

苏南

9

254

1032

16.1

155.9

5

唐东

24

692

2590

36.6

141.3

6

华阳

12

621

2289

23.7

103.7

7

新湖

18

662

2471

40.2

162.7

8

沙南

18

502

1785

27.9

156.4

9

横泾

10

526

2170

30.2

139.3

10

昆承湖

7

473

1774

25.4

143.4

11

昆南

14

737

2695

50

185.6

12

芦荡

20

610

2117

32.8

154.9

13

红石

合计

162

6772

24994

386.3

154.6

资料来源:

沙家浜镇农村住宅原规划保留撤并现状调查资料。

表02-6沙家浜镇自然村分布情况表(2009)

序号

行政村

自然村

合计

1

唐北

常昆花园新村(含上圩、横河)、南桥新村(含八字桥)、溪沿(含溪上)、中段新村

4

2

常昆

山塘址、三兴居住区

2

3

朗城

许家宅基、沈浜、西草荡、东草荡、周家堰、葫芦湾、南朗城浜、北朗城浜、龚家桥、北张家、南张家、潘家、高家基、下段头、大宅基、宋家基、邵家堰、陈家桥、新宅基、顾家浜梢、唐家宅基、霍家堰、邬家、杨家

24

4

苏南

西湖泾、朱家溇、赵泾、南沙堰、南沙巷、乌船堰、旺巷、张家堰、张家段

9

5

唐东

火烧桥、仕旺浜、新开河、南浜、祁家宅、舍浜、车场娄、蔡家宅基、田堵、西湾、东塘、北白潭、王家基、夏泽村、范段溇、陆家宅基、邹家宅基、陶家宅基、缪家宅基、葫芦潭、田头、南白潭、横沟湾、苏家基

24

6

华阳

红旗(含向阳)、杨泗浜、彭家宅基、天井里、东风、立新、杨家坟、蒲溇堰、东蒲溇、苏家堰、倪家堰、金桩浜

12

7

新湖

龚家湾、石墩、许家宅基、西汀溇、大湖村、小湖村、包家娄梢、张泗浜、市泽潭、朱家堰、石堰、坟塘底、半塘市、庄下段、许家段、西堰头、鲁家浜梢、枉江

18

8

沙南

西堰头、大田堵、小田堵、尤家浜、裴家庄、长浜、南长浜、北长浜、龚家浜、北泗泾、严家角、王家坝、下段泾、庙圩河东、杨木桥、庙王新村、胡家角、沈家坝

18

9

横泾

胡家浜(含钱家潭、南村头、姚家角)、斜洪、潘家栅、湖甸里、闸上、泾西、沙宅堰、河北街、新泾上、李家角

10

10

昆承湖

昆承湖(含北里泾、石桥浜)、大宅基、张泾、陆申泾、王家角、长洪滩、石桥浜

7

11

昆南

洋浩、南里泾、新泾浜、东蛇泾、西蛇泾、早头圩、堰底头、唐家湾、居家堰、陆家村、南张泾、溇里、横港、曹家堰

14

12

芦荡

颜家浜、庄基、黄桥、三家村、小河南、马家里、大河南、南湾、宋家宅基、黄家宅基、下浜、倪家村、钱家浜、毕宅、蔡家潭、尤石角、葡萄堰、芦荡、桥东、鲍家坝

20

13

红石

合计

162

资料来源:

沙家浜镇农村住宅原规划保留撤并现状调查资料。

三、现行总规评估

(一)经济发展

由于宏观发展形势的复杂性,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行总规对近期部分发展数据的预测偏高。

地区生产总值未达到现行总规近期目标,现状产业结构也有待调整,第二产业比例较现行总规近期目标高,但第三产业比例偏低。

(二)人口发展

人口发展低于现行总规预期,现状镇域人口7.44万,低于现行总规近期目标,城镇化水平为65.9%,与现行总规近期目标基本相符。

(三)镇村布局

镇村布局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