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识别.docx
《3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识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识别.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环境因素识别
(第三部分)
十二资料收集和环境因素识别
12.1初期的调研活动
主要了解:
①IS014001在本国的推行情况;
②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
③国内外环境形势,地区环境现状;
④推行IS014001的战略意义;
⑤推行IS014001的策划等。
组织可到当地环保局查询这些资料或由咨询公司协助提供的方法。
12.2了解公司环境现状
在体系推进之前,收集环保方面的有关资料,以便了解公司的环境现状,并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照,对公司的守法情况进行评估,预测潜在的环境风险,以便于高层管理者及时了解现状。
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可参考环保部门的排污申报登记表,或有些认证机构或咨询机构设计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基本情况调查表。
典型的调查问卷中内容可包括:
①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②产生哪些水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③环评报告、“三同时”报告、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监测报告。
④污水管网图、雨水管网图。
⑤主要工艺流程及物料使用情况。
⑥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品?
数量是多少?
⑦在产品设计时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⑧有哪些紧急状态?
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⑨水、电、纸、化学品、辅材年用量各多少?
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⑩有哪些环保设备?
维护状况如何?
⑩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
如何处置的?
废物清单及承包商资料等。
⑩主要噪声源有哪些?
厂界是否达标?
⑩有否居民投诉情况?
有否做调查?
以上只是供参考的问卷调查内容,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问卷提纲。
问卷收回后整理存档,以供日后推行IS014000使用。
12.3高层管理者的决策
一旦高层管理者明确企业的认证目标以及获证的决心,标志★“三同时”指的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等一系列的推进推广活动即将展开。
首要的任务是任命环境管理责任人,受权,建立IS014001推进组织机构。
12.4任命环境管理责任人
环境管理责任人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任命,一般由具有一定的职位,且在企业较有影响力的人员担任。
最高管理者可以指定一位或多位代表共同开展工作。
有些已获得IS09000认证的企业,品质管理代表和环境管理代表由同一人担任,便于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原有的质量体系充分结合;
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原来负责IS09000推进工作的人力资源。
有些企业则选择人事行政经理或质量部经理担任环境管理责任人,由于他们比较了解当地环境背景,与相关方(政府、环保局、附近居民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便于内外信息交流。
各种做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组织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担任环境管理代表。
另一方面,体系的推进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任务,往往出现有些部门不合作的事。
例如,有的员工认为环境管理是环保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不承认环境管理工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而是一项额外的工作,往往出现消极应付的态度。
为避免上述事情发生,在推进过程中可将推进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与员工的表现挂钩,作为升职加薪或处罚的依据之一,使推进工作与人事行政管理挂钩。
12.5认证及咨询机构选定
对于一个争取IS014001认证的企业来说,认证及咨询机构的选定是极其重要的。
在认证及咨询机构选定之前,应首先了解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了解国际互认方面的信息。
确定公司认证的需要,是国际还是国内认证或二者兼而有之。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有如下特点:
①由国务院授权的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认证指导委员会)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②遵守与国际惯例一致的原则;
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紧密结合;
④认证机构必须经过我国认证指导委员会认可,而咨询机构须经国家环保总局备案认可;
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必须具有国家注册资格;
⑥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机构、教材必须经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专业委员会认可批准;
⑦环境管理体系认可/注册委员会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十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收集(最底要求是满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要求)
13.1有关环境的法规
按照类别分可分为(四大类)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3.环境保护标准
4.环境保护多边条约
按照环境保护法体系分为(八大类)
1.宪法;
2.基本法
3.环境保护单行法
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6.环境标准
7.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8.国标环境保护公约
13.2环境保护法体系结构图
宪法
13.3环境法规制度
1.环境法律制度的定义
是指
为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而制定于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之中以及由环境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或规章具体表现出来的对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普遍和指导意义,并且对法律关系的参加者直接具有约束力的同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概念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概念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它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我国所独创原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同时也是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实现预防为主的原则的一条重要途径。
适用范围
A.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B.技术改造项目
C.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
D.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4.征收排污费制度
又叫排污收费制度。
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本组织的要求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既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经济手段,又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具体执行方式之一。
5.限期治理制度
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
它是减轻或消除现有污染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状况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也是我国环境管理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管理制度。
6.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
它们排污申报登记的法律化。
7.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整套管理措施。
这是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是环境管理机关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13.4主要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
A、环境保护法律目录清单
序号
法律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26/1989
12/26/19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
08/29/1995
08/29/19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0/30/1995
10/30/19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0/29/2004
01/03/1997
B、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
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04/05/1988
06/01/1988
2
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12/10/1988
07/01/1989
3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09/07/1993
03/01/1994
4
GB3095-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01/18/2004
10/01/2004
C、主要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目录清单
序号
法律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02/05/1982
07/01/19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10/29/1986
10/29/1986
3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02/17/1987
02/17/198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实施细则
07/12/1989
09/01/198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05/24/1991
07/01/1991
C、主要环境保护规章目录清单
序号
法律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全国环境监督管理条例
07/21/1983
07/21/1983
2
征收超标准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05/13/1984
07/01/1984
3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规定
01/12/1986
04/01/1986
4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09/10/1987
09/10/1987
5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
08/15/1990
08/15/1990
6
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暂行)
02/22/1991
02/22/1991
7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07/03/1992
10/01/1992
8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07/08/1999
08/06/1999
9
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
10/11/1993
02/01/1994
D、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
编号
法律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GB1495-19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02/23/1979
02/23/1979
2
GB11641-1989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08/17/1989
04/01/1990
3
GB12348-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05/01/1990
11/01/1990
4
GB14551-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08/06/1993
01/15/1994
5
GF14621-19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09/07/1993
03/01/1994
6
GB14764.1-199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2/10/1993
05/01/1994
7
GB16297-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04/12/2004
01/01/1997
DB31/199-1997
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8
GB8929-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0/01/2004
01/01/1998
E、我国已加入的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及条约(仅供参考)
序号
条约名称
时间
地点
1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年
维也纳
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
巴黎
3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73年
华盛顿
4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
蒙特利尔
5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稿
1990年
伦敦
6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1989年
巴塞尔
7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
里约热内卢
8
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
里约热内卢
9
大陆架公约
1958年
日内瓦
十四环境因素识别
14.1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环境事故等。
如过去三氯乙烯、废油等化学品向土地排放,过去经常出现超标排放、报废产品原料较多,甚至发生火灾、泄漏、爆炸事件等。
现在:
组织现在产生的环境问题。
将来:
组织将来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产品出厂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的变化令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新项目引人、新产品、工艺设计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产品报废时的处置等。
14.2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紧急
正常:
在日常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异常:
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问题。
例如,工厂定期检修清洗设备时产生高浓度废液,来料不合格产生的报废,能源和材料的加大消耗及排污量大等。
紧急:
如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地震等突发情况。
八种类型是指环境因素的8种表现形式,包括:
a)向大气的排放(噪声、废气等);;
b)向水体的排放(废水等);
c)向土地的排放(泄漏等);
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材料、自然资源的使用等);;
c)能源使用(电能等);
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g)废物和副产品;
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十五.公司制造环境方针、建立环境目标、确定环境指标、环境组织机构、根据法规的要求进行识别建立环境污染管理体系,运行和控制,改善小环境污,为大环境的改善做出供献,实现公司环境目标。
扬州海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2017年环境管理方案)
活动、产品及服务中部分环境因素的例子
活动、产品及服务中的部分环境因素
类型
环境因素
排放量
处置方法
1活动
切削液的排放
含油废弃物的处置
电能的使用
有机溶剂挥发
2产品
产品包装用料的使用
产品的报废
清洗济的选购
3服务
运输汽车排放黑烟
运输汽车的汽油消耗
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潜在的泄漏或火灾
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投人
排放
类别
(材料、能源、资源)
物质
(名称)
用量
(年平均)
环境因素
(成分)
用量(年平均)
类别
单位
目前处置
资源
化学物质
原材料
主要原
材料及
工序使
用的资源等
钢材
㎏
钢材边解料废弃物
一般可回收废物
㎏
电线电缆
㎏
废弃塑料资源消耗
一般可回收废物
㎏
废弃铜线资源消耗
一般可回收废物
㎏
木箱(包装物)
㎏
废弃木箱资源消耗
一般可回收废物
㎏
纸盒(包装物)
㎏
废弃纸箱资源消耗
一般可回收废物
㎏
油漆、油桶
㎏
废弃油桶资源消耗
危险废弃物
㎏
燃料、机械油
㎏
使用中泄漏土地污染
向土壤排放
㎏
资源
水
水资源消耗
m3
污水排放
消耗资源
m3
能源
电
能源消耗
KWE
能源消耗
消耗资源
KWE
资源
气
气体消耗、废气
m3
向大气排放污染
消耗资源
m3
能源
燃料、机械油
油类消耗
L
资源消耗
消耗资源
L
操音
操音
噪声、振动
Leg(DB)
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Leg(DB)
资源
土地
厂区土地
㎡
土地慌废
消耗资源(绿化)
㎡
其他
生活垃圾
Kg
环境污染
生产垃圾回收
Kg
-----有限公司资源消耗平衡表
填表人:
日期:
审批人:
日期:
序号
环境因素
活动/
产品/
服务
状态
时态
环境影响
发生的频率A
影响程度B
影响的持续性C
公众的关注程度D
排放标准的比值E
环境因素得分M
正常
异常
紧急
过去
现在
将来
大气排放
水体排放
噪声排放
废物管理
土壤管理
粉尘管理
辐射管理
资源消耗
其他问题
-----有限公司投入和排放统计表(全年)
部门:
填表人:
日期:
审批人:
日期:
14.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1)评价基本原则
①不存在绝对标准和方法
将登记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按规定的标准进行重要性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及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评估没有绝对的标准或方法,在评估过程中,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体现持续改进的精神并且能避免重大环境影响的遗漏,就应是适合于组织的有效方法。
②评价依据
从环境方面考虑,包括:
·环境影响的规模(全球、全国、地域、厂内);
·环境影响的严重性(一般、严重、灾害);
·发生的频次(连续排放,每天至每周一次,每周至每月一次,每月至每年一次);
·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极度、一般、不太关注);
·环境影响持续时间(或可恢复时间长短)(马上、一月、一季、一年);
·与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的差距。
从商业方面考虑,包括: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
·相关方关注程度;
·公众形象;
·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
·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
上述各种评价依据和方法,单一使用很难满足需求,组织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几种结合使用。
(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仅供参考的评价方法
1评估法1:
M=A×x(x:
B,C,D,E中最大值)
式中,M----为环境因素得分;
A----为发生的频率;
B----为影响范围及程度;
C----为影响的持续性(可逆转性);
D----为公众的关注程度;
E----为与排放标准的比值,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所示。
评估法1------评分标准
评价准则
评分说明
评分
发生的频次A
连续发生~每日一次
5
每日一次~每周一次
4
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3
每月一次~每年一次
2
一年以上发生一次
1
影响范围及程度B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影响
5
省或市的严重影响
4
镇区附近较严重的影响
3
厂区附近较轻微的影响
2
厂内影响
1
影响的持续性或可逆转性C
一年以上可恢复或不可恢复
5
半年以上一次内恢复
4
一周以上半年内恢复
3
一天以上一周内恢复
2
一天内可恢复
1
公众关注程度D
国际高度关注
5
我国高度关注
4
地区性关注
3
厂区附近一般性关注
2
不为关注
1
与排放标准之比值(法规符合性)E
超标(或属违法行为)
5
⊆(80%,100%)
4
⊆(50%,80%)
3
⊆(20%,50%)
2
<20%
1
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则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评估法2(风险评估法):
ER=F×C=(O十D)×(I+L)
式中,ER为意外事故之风险评估;
F为事故发生频率;
O为事故发生可能性;
D为事故发生侦测可能性;
C为影响危害性;
I为影响范;
L为影响程度。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所示。
风险评估法适合负面的环境因素如空气或水污染等情况。
风险评估法2----评分标准
评分准则
评分说明
评分
发生的可能性O
几乎不发生或每年至多发生一次
1
每季可能发生一次
2
每月可能发生一次
3
每周可能发生一次
4
每日可能发生一次或持续不断发生
5
检测到的可能性D
容易看、听、闻到或有自动侦测设施且能精确测量
1
需接近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且精度高
2
需仔细看、听、闻或有简易携带式侦测设施
3
无法看、听、闻,且需设备才可侦测
4
无法判别,需由专业人员及精密设备侦测
5
影响范围I
元影响或仅影响个人
1
影响生产线部门运作
2
影响全厂区或全公司运作
3
影响公司周围邻里、镇、县、市
4
影响扩及区域性、全球性大环境
5
影响的严重性L
不影响或人员感觉不舒服,对环境景观有轻度污染
1
人员轻度外伤,慢性疾病,排水及空气污染轻度影响周围的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抱怨
2
人员需送医,生产停顿,排水及空气污染造成中度影响周围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
3
造成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厂房全毁,严重影响居民环境及生态,或居民需撤离,违反国际环保公约
4
造成人员死亡,关厂,破坏环境无法修复,严重违法
5
评价得分大于某一基准值则为重要环境因素。
(3)重要环境因素评定原则和示范
如果单纯地应用一种方法来评价所有环境因素,可能比较片面,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别,结合几种方法综合使用。
重要环境因素的数量可由组织自己选择,定义、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评分线只与评分准则中不同情况的分值差距相关联,重要的是不要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遗漏。
ISO14001强调持续改进,组织要考虑自身的规模、人力、财力和技术情况来选择尽可能多的环境因素进行改善。
总体上,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视为重要环境因素:
·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如超标排放;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会造成紧急事件;
·组织地址的敏感性(可能造成居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