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685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docx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

我的个性发展记录

一、我的教育理想

二、我的教育格言

三、我的教育随笔

四、我最得意的教案

五、我的读书感悟

六、我的业务学习笔记

七、我的培优补差成果

八、我的优秀论文

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

历史不会记住苦劳,历史只会记住功劳!

有人说:

教育是一首歌,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教育是一首诗,是一首令人陶醉的诗……

我认为: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是美的享受,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美的享受。

是教学机智的美;是教学语言的美。

我的教育格言

1、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3、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4、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5、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6、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

7、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

什么叫诲人不倦。

8、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9、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10、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11、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12、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13、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14、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5、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16、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17、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18、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19、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0、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21、语言作为工作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于作为骑士的教师驾驭骏马的能力高低。

22、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23、诚挚的心灵,是孩子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孩子心灵的明镜。

我的教育随笔

品味教育细节

很多年来,我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在和老师们、学生们的密切接触中,在经典理论的游历与现代化的召唤中,一直在追寻教育过程的真实描述。

我们看到:

在大多数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很少会有惊天动地、荡人心魄的事件,而呈现出来的常常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悄然而至,挥手即去,好像说不清楚其魅力何在,更难以支撑起教育的完整过程。

尽管有许多的成长经历会牵动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让人们豁然发现:

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育奇迹的发生竟然总是源于那些不经意间的小事,甚或是师生之间一次简短而平和的会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而经由这些细节,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进入孩子的心灵,并持续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品味教育过程,确实,有时很难用一段准确的言语加以描述。

这不是人类语言词汇的贫乏,而实在是教育的丰富性、个别性、创造性等使然。

在这个时空环境里产生巨大教育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方案,换了一个时空环境却变得毫无效应;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教学行为,作用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却起了反作用,或许,这正是教育的困惑和挑战,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然而,教育的过程丰富多姿,教育中的细节奇彩斑斓,细细品味,却总能找到一种东西——如一位学者所说: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最短的时候。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丰富创造常常在于用真情获取心与心的碰撞、交流与对接。

在这一过程中,细节似乎显得尤为重要,她闪现出教育者睿智、灵感、真情和思维的品质!

如此而言,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细节的品尝与回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无疑也是教育的财富之一。

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了悟教育的真谛。

真正的教育是能够震撼、触摸、牵引人的灵魂的教育,这种教育一定饱含着教师和社会对孩子成长倾注的爱与真诚。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告诫人们:

“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我们可以去仔细品味那些给孩子以深刻教育的细节,从中来咀嚼今天的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我们应该带给孩子怎样的爱与真诚。

记得几年前读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当你把学校交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时,觉得很奥妙,今天细细品味才“嚼”出各个中滋味。

原来,爱因斯坦是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永恒是那已站立的灵魂!

品味细节教育可以引领我们从实践中寻求转变观念、建树新理念的基点。

教育不能总是制造学业的失败者,教育要指给孩子迈向成功和追求终身幸福的阶梯;教育也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俨然一付拯救者的姿态,教育必须切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经验系统。

既然我们已经普遍地认识到传统灌输教育的害处,我们就必须付出情感,以真诚的教育行为感动学生,为学生自主而可持续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广阔空间。

教育的过程不是细节的简单堆积,而是将系统的教育引导通过细节展现出来。

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感受教育的力量。

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常常是由一个又一个或许并不起眼的的关节点连接而成的。

在大多数转折点出现的时候,人们所作的选择,往往同他的个性、持有的世界观、适应与应变能力、不同层次的需要等有密切关系。

问题在于:

人一旦作出选择,生命的轨迹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这种已经形成的轨迹是无法重新再来一遍的,这就是生命的严肃与严峻。

对处于懵懂状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对生命理应承担的责任感悟不深,应对挫折、选择生活的能力常常令人担忧。

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为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与合作交流中学会选择,学会调适,学会生存与发展,关注细节,就是善于捕捉孩子成长的细微变化,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创造最有效的教育艺术和情景,以产生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力量。

这其中,教师应当首先确立人人平等、独立的基本价值理念,并以此作为尊重与信任的基础,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在真与美的细节中生发出令人欣慰的力量和光辉!

我期望:

在教育的过程真实描述的追寻中,有更多更可贵的教育细节涌现出来,汇集成素质教育的洪流,促成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师来挖掘自身的矿藏,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引导孩子成长,并在此期间感受自身成长的幸福!

我最得意的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6页到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面积的意义了解圆面积的含义,通过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有关圆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面积单位的回顾使学生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圆面积演示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导入。

1.说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在计算半圆周长的时候,我们计算过圆周长的一半。

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圆周长的一半吗?

3.想一想,说一说。

(1)桌面大还是凳子面大?

教室的地面大还讲台面大?

(2)右面的两个圆哪个大哪个小?

(3)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面积,从而引入“圆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情境图(教材第14页浇灌图),引导学生想到要知道这个喷水装置转一周能喷多大的面积,就是要求圆的面积。

那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同学们有兴趣吗?

2.估一估半径5m的圆的面积有多大。

课件呈现在边长10m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估一估。

(鼓励学生用多样的方法估一估)

3.回顾面积单位,引导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请同学描述一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这样的正方形就是度量面积的“尺子”,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正方形和圆,看能准确地量出圆的面积吗?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思考)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只有想办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

4.师生一起操作,体会“化曲为直”。

(1)学生用自己8等分的圆转化

师:

你拼出的图形是什么样?

生:

像平行四边形。

师:

请同学们把边上的一份拿出来平均分成两份,给拼成的图形两边各补一份,看看有什么变化?

生:

像长方形。

 

(2)教师用16等分的教具演示,学生观察。

师:

你发现教师的操作与你们有什么不同?

生:

分成的份数多,拼成的图形更像长方形。

(3)课件展示分的更多份数的拼法,引导学生想像最终可以拼成一个比较标准的长方形。

5.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周长的一半(πr)

半径(r)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S=πr2

现在你会计算圆的面积了吗?

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6.试计算喷水装置转一周能喷多少平方米的草坪?

(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喷水头的射程就是圆的半径)

三、课堂练习。

(课件逐个出示)

1.r=3cm

2.d=10cm

3.c=25.12cm

第2、3小题先引导学生明白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拓展练习。

草地上拴有一只羊,绳长6米,你能算出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的面积是多少吗?

四、全课小结。

1.学生互相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我的读书感悟

教育理应如此美丽

一口气拜读了四篇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文章,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实质与真谛。

《教学合一》告诉我们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种“亦师亦生、教学合一”的理念使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老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做老师,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师生之间可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加主动地学。

三尺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而更多地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这样的课堂促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相信坚持“教学合一”理念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无疑是一个推进与提高。

所以,掩卷沉思,我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追问,我的课堂教学符合“教学合一”的理念吗?

应当肯定的是,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教学思想应该是完全符合课改精神的。

那么在这种思想牵引下的行为,比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知识储备、教学智慧、创新思维等,又分别如何呢?

关于教学准备。

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么什么是教学?

教学就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合适的方式,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完善。

“让课堂动起来”是课堂教学的实质。

这个“动”起来,指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也就是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在思考的基础上使他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

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启发学生多说,而自己少说。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舞,而是多人的集体舞,在课堂上就本节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思想和智慧,化解迷惑和不解。

但要防止有的课堂气氛虽然非常热烈,但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和余地,无效提问较多,这样的课堂并不算真正地动起来,这是对课堂教学动起来的误解。

按照“教学合一”理念,进行教学准备,首先制定教学目标,现在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了,关键是怎么实施?

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是区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

成功的课堂教学,这三者目标应该是一致实现的,是“三位一体”。

什么是“三位一体”?

就是看一个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觉地去探究这个问题,从而形成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知,这样得来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生成的课堂。

由于学生参与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他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也会提相应高,同时对人、对事的健康情感、正确态度就会逐步形成。

如果不能做到“三位一体”,这节课就容易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其次、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一是确立要准,有展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比如:

一节心理课《做情绪的主人》,老师将学生活动定为教学重点,她安排的是全班一起搞这个活动,同位之间把一方当成令他不愉快的那个人,配上背景音乐开始发泄对他不满的情绪。

大家想一想,效果会怎样?

由于全班同学彼此比较熟悉,又一起搞这个活动,尤其是有些小个子女生训斥大个子男生,感觉挺搞笑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让学生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这样的活动设想很好,关键是怎么实施呢?

我想如果创设一定的氛围,选择几位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效果肯定会更好些。

这也正是“有效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有时“上课就是上智慧”。

关于教学方法。

包括教法与学法。

众所周知,常用的教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活动探究法等。

常用的学法有讨论法、辨论法、分组竞赛法、分角色扮演法、学案导学法、头脑风暴法等。

其实,教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将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实施。

就像《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中所说的一样,一节课下来,就是看你运用什么方法,打算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的,效果如何。

关于教学设计。

好课就好比一台晚会,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首先教学理念要转变。

其次,要有一、两种比较突出的教学方法。

再次,把握师生关系。

学生的活动要放开,既然要学生说,就要给他一个敞开说话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抓住时机,引导他说的不偏离课堂主题。

再次,文化课要一定注意与专业、与现实的结合。

学生是现实中的人,我们教给他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尽自己所能改造社会。

因此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应该偏离现实,教材为我所用,但并不是教教材。

教材的滞后性,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补充,也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的用处,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启迪点”。

尤其是设计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难度大的课,导入一定要轻松;对于较浅显的内容,要在情感上做文章,以情感人。

对于所有的课,要注意和现实的结合。

比如德育课《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较简单、枯燥,用情感渗透法导入。

在《无间道》的背景音乐中,出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图片,教师配以感人的话语。

让学生意识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力量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如此伟大而又如此平凡,在情感上将学生带入课堂。

这样的课堂设计,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处理,倒不如说是精神层面的牵引,为学生进入课堂做了有力的精神、心理铺垫,使学生在思想上与这节课的内容达到共振与交融。

关于知识储备。

平日多积累,“厚积薄发”。

从《从名师备课经验看有效备课》中,我知道备课有两种形式:

一是显性备课,即书写教案;二是隐形备课,而隐形备课是“备课于心”,这是更为关键的备课过程。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神实质后,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储备知识,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验证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让学生从现实到理论再到现实,对社会中的人与事有一个认识上的提高,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毋庸置疑,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资料,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为巧妙的教学设计起一个铺垫作用。

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这与他平日的隐性备课是分不开的,教师由于自己的博学而变得高大、丰厚,令学生信服,这正彰显了一位为师者的学识魅力。

关于教学智慧。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的原则及其体现标准》,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深深悟出了了诸多教学智慧。

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不罗嗦。

教师的语速要适中,不宜过快,有些老师属于表演型的,表情和语言表达较好,但如果把握不好“有效的度”,就会使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教师动作要适度,忌用手指学生,忌走动太多,忌站在原地不动;教师情感要与授课内容的思想、情感相吻合,要真实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设置问题要启发学生思考,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教师可启发、提示,但不要急于让他坐下,或者教师不要直接说出答案;教师的提问忌随意,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教师要点评学生的答案,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要在高度上给与概括,同时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要积极合理,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个辩证关系需要老师把握。

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既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太强,说话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不尊重学生的发言,也不能示弱,表现为教师说“自己不如学生”,从而削弱一个教师的地位和分量;教师可适当地幽默,但不可过多,课堂气氛的调动一方面在于教师课堂内容的设计,另一方面,教师适当的幽默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学科都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正确性与思想性,体现教材的现实意义,这样就有了高度和实际的教育意义。

但要忌牵强附会。

对我们这些职校生来说,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就是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否则,学生即使掌握了某学科的知识,他可能不会、不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关于创新思维。

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最好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导入的精彩,小结的别具一格,授课过程中别处心裁的处理等,都会给这节课增色不少。

如“三字经”、“顺口溜”等。

拜读了四篇课堂教学的文章,与大师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有了以上的认识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上,与大师相比,我自惭形秽。

但我愿意蹲下来和每一颗灵魂对话,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闪现灵光和智慧,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挥发和燃放,教育理应如此美丽。

我的业务学习笔记

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

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的课。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再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

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有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

同时他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

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

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

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

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

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

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

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

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

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

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

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略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

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

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笔者认为,进行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

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

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