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66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docx

太谷二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

教学行动探索

太谷二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山西省国防生生源基地、山西省示范高中。

多年来,我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求效益”为指导思想,通过对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学习和借鉴,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这个主题,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实践性地提出了“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理念,构建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现将开展这一行动研究的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三·五·三”学导型课型提出的背景和现状

从06年开始,我校基于课堂教学,梳理出影响课堂效率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

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未列入教学要求,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自主学习的行为,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问题二:

课堂一般都以“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为主的方式呈现,缺乏合作学习,导致学生课堂上状态不佳,思维习惯不良……

问题三:

课堂缺乏学生的探究学习,导致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负担沉重,巩固率低……

问题四:

课堂伊始,教师即讲,学生感知不充分,理解不透彻,囫囵吞枣,不符合认知规律……

问题五:

课堂上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假问题充斥课堂,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造成激活学生有效学习的资源严重浪费,不符合教学相长的规律……

问题六:

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忙于应付,困于题海,重复于低效或无效学习之中……

问题七:

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归纳”、“概括”、“总结”、“拓展”、“书写”能力被弱化,教师缺乏对规律、方法的教学指导,造成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下……

问题八:

教学赶进度,一刀切,忽视个体差异,大部分学生吃“夹生饭”……

……

针对以上问题,为全面落实山西省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彻底解决课堂低效问题,打造有效课堂,我校于07年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指导,构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探索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及操作细则

我校“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

“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

“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

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一)三课型的实施

1.依标施教:

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前制作“问题生成—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

其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生成—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三是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通过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生成单反馈给老师,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问题展示解决课”做准备。

本课型的核心要素是:

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问题展示解决课”才能更加精彩。

2.以学定教:

问题展示解决课——教师根据课题三维目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

提前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在课堂展示交流解决各小组中共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通过对“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问题解决—评价单”的形式下发学生。

二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合理分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

三是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

展示过程中要规范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在“问题展示解决课”中,教师更多的要体现一名导演、主持人的素质,关注个体差异,调控各类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调整课堂新情况,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先学后导:

问题拓展提升课——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疑点的把握,指导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前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借助此单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其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对疑点进行拓展提升。

二是教师针对三维目标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研究。

三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文本,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网。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现思维多向性、灵活性、深刻性。

(二)三种课型五环节的分步实施

1.“问题生成学导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

情境引导,激发欲望(2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结构预习(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发给学生“问题生成—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的内容,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教师巡视督导。

第三环节:

问题发现,小组评价(5分钟)

学科长组织成员互批互改,发现学生通过自学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每个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

组内展示,合作探究(10分钟)

(1)各小组学科长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2)组内讨论的一般程序:

组内成员交换“问题导读—评价单”→成员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组内交流→共同解决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负责将问题提交学术助理。

第五环节:

归纳共性,生成问题(3分钟)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预设的问题和学科生成的问题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

2.“问题展示解决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

问题引领,合作学习(2分钟)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如发现讨论不积极,不热烈的组,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第二环节:

小组展示,生生质疑(25分钟)

(1)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问题展示。

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问题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展示需要。

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

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共扬。

(3)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及时点拨提升,给予评价。

第三环节:

师生质疑,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难点进行延伸拓展;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第四环节:

问题训练,评价指导(10分钟)

教师针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重大问题,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

归纳总结,知识升华(5分钟)

(1)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能力提升。

(2)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知识更加条理、系统、完善。

课后教师结合“问题展示解决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达三维目标的问题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

3.“问题拓展提升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1)课前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教师要以问题形式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2)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环节:

小组拓展,总结归纳(5分钟)

小组根据教师引出的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把本章节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规律。

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第三环节:

问题训练,合作评价(15分钟)

(1)通过“问题拓展—评价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第四环节:

关键问题,师生共探(10分钟)

(1)小组内还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做出展示

(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修正。

(3)通过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第五环节: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

(1)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收获和成功的快乐。

(2)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既要起到优生优培的作用,又要对一般学生起到知识的积累及激发兴趣的作用。

(3)体现教学相长,师生合作,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问题评价——三个评价单的运用

1.“问题导读—评价单”是在“问题生成学导课”中使用的工具单,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导读的设计。

它包括学生通过自学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

它要求加大课前自主学习力度,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有效预习。

2.“问题解决—评价单”是“问题展示解决课”中配套使用的工具单,学科教师根据有效备课的预案,组织有效教学,实现师生共学。

教师根据课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来进行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问题拓展—评价单”是“问题拓展提升课”中配套使用的工具单。

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拓展,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实现多元智能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研究的理论依托

1.多元智能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论和学习论;3.叶岚教授的“课堂生命说”;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5.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论;6.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

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实施策略

(一)出台“一号工程”

1.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无效课堂和低效课堂的现状和背景。

2.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制定“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拟定方案。

3.召开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把“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行动方案决定为学校全面工作的“一号工程”。

4.出台《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行动实施意见》。

5.强力推进“一号工程”的行动实施,把“一号工程”的实施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1)坚持小课题研究,及时破解课堂中待完善的问题。

(2)建立课后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每节课后进行反思。

撰写课后反思报告,及时总结感悟与得失。

(3)撰写成功的教学案例……

6.积极地进行专家引领。

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为我校“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总设计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二)构建新的理念,铸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及要求,促进理念转变,自觉走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行动行列。

2.组织教师研讨新课程现状,观看《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各学科新课程教学设计及案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案例精选》及相关视频资料。

3.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课堂生命说”、韩立福有效教学论等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改理论,形成坚实的理论支持。

4.组织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学校课堂改革的成功做法,深刻理解课堂教改的精神实质和操作要领,更新教师观念,克服“三怕”思想:

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影响课堂秩序,怕影响考试成绩。

大胆进行课堂改革。

5.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更新课堂理念,向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效率。

1.自主开发。

从教师传授型向生生、师生互动型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

2.鼓励质疑。

从教师发问转向为学生主动生疑、提问。

3.学以致用。

从题海战术转向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4.手脑并重。

从教师个体展示为主转向学习小组独立操作。

5.合作机制。

从班级授课制转向小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机制。

6.“七让四不”促进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

“七让”:

文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过程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做、习题让学生练、结论让学生下。

“四不”:

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学生能合作探究解决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纠错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总结归纳的教师不讲。

(四)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震撼教师心灵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校本教研新境界。

1.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教研文化氛围,确立学习、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要求。

2.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坚持每一节必集体备课,重点是“三单”的编制,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设计及习题的精选。

3.举办教学论坛:

交流教改体会、教改心得、小课题研究成果、如何先学后导论坛、如何生成问题及评价的论坛。

4.培养兴趣,依托典型引路,评比“一号工程”比武示范课。

人人参与赛课及评课活动,备课组研讨课、年级学科示范课、全校精品示范课、向兄弟学校及家长推荐的开放课。

5.实事求是的评课,做到有听必评、有评必改。

(五)落实“五大教学常规”,确保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1.充分制作“问题生成—评价单”,做好课前延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精心编写“问题解决—评价单”和“问题拓展—评价单”,强化学导设计。

3.有效上好每节课,做好课堂组织管理,保证“三·五·三”课堂顺利推进。

4.做好课外活动工作,加强研究型学习活动。

5.做好模块考试研究,让学分认定充分发挥激励、诊断功能。

(六)启动“课堂学生学习常规培养习惯”工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课中学习习惯—让课堂要“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

3.课后学习习惯—学会“3·7·15复习法则”。

4.科学记忆习惯—学会集中精力,加强记忆。

5.激情演讲习惯—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6.建立错题集习惯—学会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材料。

7.读书质疑的习惯—学会与高层进行思想对话。

8.动态思维的习惯—通过归纳、概括实现思维的全面、深刻、精准。

(七)加强常规检查评价,落实“教学校长、主任周工作检查评价制度”。

1.听课、评课,指导“三·五·三”课堂教改。

2.参加集体备课,完善“三·五·三”有效行动策略。

3.抽查备课,研究解决教学设计、三单编写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抽查学生作业,探讨分层作业和学习习惯培养问题。

5.及时解决课堂待完善的若干问题。

(八)突出课堂过程设计,向优化过程要效率。

1.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力求引人入胜。

2.优化课堂结构,建构认知过程。

3.突破重、难点,要多向思维、多角度分析及引导。

4.实现多元方式学习,坚持学导式、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5.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6.把握三维目标,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有机结合与统一。

……

五、“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建立“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八项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每一个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每一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的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其次,学校要确立“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研究的重点课题:

1.教学策略的研究及落实;

2.课堂教学学习小组的构建与评价的研究及落实;

3.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落实,重点研究各类课型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评价标准;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落实;

5.优质课、示范课、过关课、跟踪课评价的研究;

6.结构化预习案编写与使用评价的研究;

7.三个评价单编写与使用评价的研究;

8.各学科学生时间量和作业量科学确定的研究和落实。

第三,教师要明确“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八项基本要素:

1.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就是有效课堂,教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课堂高质量,关注“每一位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水涨船高”。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思维的生成过程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志。

不单纯看教师以讲为主的如何,而看学生学的状态是否已入境生情,是否能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发散了,展示了。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文本和教师质疑,赞赏学生展示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的展示,富有个性的表达的展示。

积极引导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这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4.教师当好课堂的“总导演”、学生思维展示的总教练。

坚决废除“师讲生听,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学导式教学,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竞争活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自主中探究、探究中自主,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的主动学习……。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自学能力的展示与提高,激励学生自主建构起对学习的信念及信心。

5.明确的目标意识。

每一节课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课前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认真钻研课程、课堂、课题的标准要求,适度把握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深度和广度。

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发现并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与存在的不足,及时变学为思,以导达思。

7.关注“生活”。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把知识尽可能还原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

8.学导型课堂。

有利于防止教师一讲到底和题海战术,要求教师精选习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有利于保障学生有时间对新课内容的预习,确保“先学后导”模式的顺利推进,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当堂的教学情况。

……

六、我们的收获:

我校教师灵活运用“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尝到了甜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始终发挥“三单”的导学作用,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有效地避免了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

5.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

七、需要进一步用行动研究的问题

1.“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三个评价单的容量与时间比例的研究。

2.如何有效先学、有效后导、有效生成问题、有效评价。

3.如何实现学生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与有效性的思考。

……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们仅处在一个努力探索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只要积极面对,勇于创新,在尝试的过程中坚持“敬业、爱生、严谨、育人”这一教风,本着“认真、负责、务实”的态度,就能完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出“勤奋、虚心、钻研、求真”的莘莘学子,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定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