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26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6讲

1.(2012年潍坊模拟)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美国冷战政策。

B错误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并不诉诸武力;C错在因果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D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2.(2012年淮南模拟)观察右图:

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体裁材料信息准确解读的能力。

漫画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写着“缓”、“和”两字;而背后刀身上却写着“优势”两字,这些寓意充分体现“冷战”中美苏一方面缓和,另一方面关系紧张的特点。

答案:

C

3.(2012年西安模拟)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

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  )

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

解析:

材料中欧洲新的分裂因素指的是美苏冷战,而古老的“欧洲梦”是指欧洲的统一,推动欧洲走向统一的关键力量是德国和法国。

美苏都不愿意看到西欧走向统一,英国地位则非常尴尬。

答案:

A

4.(2012年湖州模拟)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它是(  )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解析:

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体现了单极化的要求,“多强”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上图并未给出哪一趋势占优势的答案。

因此,对上图最恰当的解读是A项。

答案:

A

5.(2012年烟台模拟)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C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

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

A项的错误在于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B项的错误在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地域性的差异和民族习俗的不同等,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C项的错误在于:

第一,贸易壁垒没有得到清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确实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

D

6.(2012年福州模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

“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

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

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

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

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材料一中,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①________洲,最终大部分流向②________洲。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

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解析:

(1)问中的“秘鲁和墨西哥”是美洲国家,所以西欧的金钱财富主要来自美洲;西欧国家主要是向亚洲国家购买丝绸、香料等,所以金钱财富最终流向亚洲。

(2)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列强的侵略特点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考查变化及其原因,扣住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变化及政治史实来分析原因。

第(4)问则要扣住材料三中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国家的措施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来答题。

答案:

(1)①美;②亚。

(2)特点:

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应对:

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

(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

(3)变化:

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

原因:

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二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

(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2年大同调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和所学史实丘吉尔的演说词是二战后著名的“铁幕演说”,反映了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就是冷战开始的序幕。

答案:

D

2.(2012年杭州模拟)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解析:

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军事集团”、“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可知,该条约组织是华约。

北约与华约形成,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答案:

C

3.(2012年潍坊模拟)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推行杜鲁门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下的史实。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故B项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是属于军事集团的对峙。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杜鲁门主义属于冷战开始的标志,这三项都不符合题目中“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要求。

答案:

B

4.(2012年南通期末)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

“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

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

”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

A.致力于世界和平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解析:

赫鲁晓夫在为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做法辩护,企图掩盖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弱势的现实,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

A项是借口;C项不符合史实;整个赫鲁晓夫统治时期,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始终处于守势,D项错误。

答案:

B

5.某同学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

其中不能说明上述主题的史实是(  )

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两极格局的确立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是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一步,反映的是欧洲要努力摆脱美苏的控制,在两极格局中寻找安全感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喊出的口号是“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答案:

D

6.(2012年芜湖模拟)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世界形势是紧张与动荡,说明当今的国际格局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答案:

A

7.(2012年枣庄检测)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美元特权”和所学史实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

A

8.(2012年河南三门峡调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

“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B.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D.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解析:

考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题干材料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

因此,A、B、D三项是其积极作用,但与题意不符;C项是其消极作用,与题意相符。

答案:

C

9.(2012年厦门模拟)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目前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C

10.(2012年皖南八校模拟)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

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

以上信息最能说明(  )

A.非洲旱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

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解析:

非洲不是世界主要产粮区,其旱情不会导致世界粮食产量大降,排除A项;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这恰恰说明了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但并不能由此断定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

投机炒作只是原因之一,但不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

故选D。

答案:

D

11.(2012年泰兴调研)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

“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

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

”有学者这样回应:

“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

”这表明(  )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全球化。

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说明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2年吉林二模)奥巴马在201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共四次提到中国: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美国人的机会来了”;“我们针对中国提起的贸易诉讼多了一倍,而且已经显出了成效”;“成立贸易实施机构,将专门负责调查像中国这样一些国家的不公正贸易做法”;“我将不会把风能、太阳能或者蓄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者德国”。

上述材料说明美国(  )

A.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B.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

C.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

D.遏制德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的中心议题是谈美国对华贸易关系以及对策。

D是关于德国的因此排除;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奥巴马提出应加强对华贸易的起诉,调查中国“不公正”的贸易做法,可知美国并未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而是采取趋于强硬的态度,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故排除B,选择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

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

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

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

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为必要条件》

(1)在苏联人民庆祝对德作战胜利之时,乔治·凯南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此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

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

解析:

考查战后国际关系。

第一问从时间信息判断可知“战争”指的是美苏的对抗,美国的行动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第二问中“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的影响就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分歧产生的结果,也就是冷战。

第三问根据材料中的戴高乐即可判断时间信息,此时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启示就在于加强合作。

答案:

(1)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国认为苏联是其实现霸权主义的严重障碍。

行动:

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军事集团;发动了朝鲜战争、侵越战争;等等。

(答出三点即可)

(2)分别导致了“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

(3)含义:

法国与欧洲部分国家联合(或欧洲国家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或成立欧共体)。

启示:

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

14.(2012年滨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6月30日,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率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0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材料二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三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

——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材料四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2011年)11月13日报道,首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已经于12日结束,不过有关“货币战争”的话题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许多外媒对于本次峰会上有关货币问题的决议表示不满,认为会议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意见。

“货币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是“硝烟”未曾消散。

(1)“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

请分析原因。

(2)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什么?

“超级特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

(1)问回忆二战胜利和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回答“事件”及原因。

(2)问回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知识回答。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时政知识,从中国发展经济,加强货币监管,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或答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影响:

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造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

(答出两点即可)

(3)①立足国情,不畏外界压力,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加强货币监管,注重宏观调控。

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