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句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17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句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章句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章句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章句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章句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句子.docx

《第三章句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句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句子.docx

第三章句子

第三章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如:

“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狼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

”“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1、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

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

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

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

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

(反问句)

或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

(反问句)。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

(五)转述句  

——含义: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

张童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

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

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

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

(1)妈妈对我说:

“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

“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

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而例

(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

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1、鲁迅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

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张明对王芳说:

“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张老师对小明说:

“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

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小明对小芳说:

“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

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三、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

(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

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

在什么地方?

怎样地钓鱼?

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

(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

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 蒙 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

(缩句)

分析:

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

(缩句)

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

(缩句)

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

(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

如:

“启 蒙 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四、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1、比喻。

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

常用的比喻词有:

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

是、成为、变为等。

例如: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

例如:

①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陆定一《老山界》)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星星”、“海燕”,喻体分别是“宝石”、“闪电”。

比喻词分别是“好像”、“像”。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例如:

①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茅盾《白杨礼赞》)

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夺取全国胜利”、“高原”,比喻词分别是“是”、“是”,喻体分别是“第一步”、“大毡子”。

(3)借喻。

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

例如: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亡.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例①的“翡翠”是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硬玉,这里用来比喻海浪。

例②的“厚障壁”借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形成的隔阂。

总结: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1)扩大夸张 如:

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2)缩小夸张 如: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5、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如:

数学难吗?

其实不难。

7、反问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如:

"难道我会不知道?

"----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8.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五、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

即句子不完整。

如:

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

没说出来。

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2、配不当。

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

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

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3、前后矛盾。

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

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

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4、重复罗嗦。

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

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

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5、不合逻辑。

 如: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6、词序不对。

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7、形容不当。

如:

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六、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表:

名称

符号

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

用来提示下文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

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叹号

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引号

“”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大娘说:

“同志,谢谢你呀!

”雷锋说:

“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

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破折号

——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续。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省略号

……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我跺着脚大声喊:

“咳!

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七、关联词语运用

(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5、因果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使……也……但……还……只有……才……

例①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还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②我遇到过许多学者,虽然他们庄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及那位小学老师。

③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分析:

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意思不变。

如例句①是递进关系,应填(不但……还……);例句②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

例句③是假设关系,应填(即使……也……)。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例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递进关系)

②我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

我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

我虽然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但是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

(转折关系)

分析:

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加的时候把第一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后面一句话的人称代去掉,结尾打句号,改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

例:

你爱学生,他们也爱你。

你如果爱学生,他们就爱你。

(假设关系)

因为你爱学生,所以他们也爱你。

(因果关系)

只要你爱学生,他们就会爱你。

(条件关系)

分析:

先读懂句子意思,然后在句中加上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改后语句要通顺,意思基本不变。

(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

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

(如“可是”、“而”、“因此”等)

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八、连词成句

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

连词成句的方法:

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

例①闪过时间叹息影子的里在

时间在叹息的影子里闪过。

(连词成句)

②直笑我看着小妹姐姐和

我看着小妹和姐姐直笑。

(连词成句)

小妹和姐姐看着我直笑。

(连词成句)

我和小妹看着姐姐直笑。

(连词成句)

姐姐看着我和小妹直笑。

(连词成句)

连词成句注意事项:

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

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②。

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如例句③。

九、句子仿写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

幸福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

“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

医生说:

“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

老师说:

“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

我说:

“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

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例:

幸福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

“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

医生说:

“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

老师说:

“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

我说:

“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九、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