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459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docx

矿山灾害与防治最终

第八章矿山灾害与防治

1.矿区水体类型如何分类,各有何特点?

2.什么叫矿坑水?

矿山发生涌水会带来什么危害?

3.露天矿涌水主要来源是什么?

4.露天矿防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什么是矿床疏干?

矿床疏干有几种形式?

6.露天矿排水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7.如何确定采场淹没高度和淹没时间?

8.什么叫矿井的涌水量?

什么叫含水性系数?

9.矿井水有哪些来源?

10.矿井防水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如何实施?

11.矿井排水有哪些方式?

12.确定排水设备数量的原则有哪些?

13.井下矿对水系房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4.矿井透水征兆有哪些?

15.预防矿井突水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6.什么是矿山火灾?

分哪几类火灾?

17.预防矿山内因火灾的管理原则有哪些?

18.内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类?

如何实施?

19.国内硫化矿井内因火灾有哪些特征?

20.硫化矿石发生内因火灾自燃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21.预防硫化矿石发生自燃的方法有哪些?

22.如何防止井下外因火灾的发生?

23.井下外因火灾如何扑灭?

24.什么是地表塌陷?

25.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6.地表塌陷对地面建筑物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27.地表塌陷对铁路的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28.排土场滑塌模式哪些?

29.影响排土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0.排土场滑塌如何防治?

(材料)

31.什么是矿山泥石流?

如何防治?

32.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33.露天边按滑坡有哪几种类型?

34.如何对露天边坡进行监测?

35.露天边坡整治有哪些方法?

36.什么是岩爆?

如何预防及处理?

 

1、矿区水体类型如何分类,各有何特点?

矿区的水体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地表水:

赋存在地球水圈中,积聚在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稻田、水渠和塌陷坑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地表水,特别是大型地表水储存量大,补给充分,且常常互相连通,对矿井安全威胁极大。

地下水:

赋存在地球岩石圈中,积聚在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例如第四纪和第三纪松散层中的含水、基岩含水、岩溶水和老采空区积水等。

地下水比地表水距离矿体更近一些,而且赋存情况不易搞清,因此常对其下方开采的安全构成威胁。

从水体下采矿工程的角度出发,可将地下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分为松散层内的含水层和基岩内的含水层两种。

2、什么叫矿坑水?

矿山发生涌水会带来什么危害?

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无论以何种方式和途径进入露天采坑的水统称矿坑水。

少量的矿坑水会腐蚀采场的金属设备,破坏边坡的稳定,当涌水量大于矿山正常的排水能力时,就会酿成水灾,给矿山建设和生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3、露天矿涌水主要来源是什么?

露天矿涌水主要来源有: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多数矿区涌水的来源之一,对深凹露天矿和多雨地区的矿山影响尤为重要。

(2)地表水。

矿区附近地表的海洋、湖泊、河流、水库及充水的露天采场等地表水体,如果通过断层、裂隙、石灰岩溶洞等与矿山井巷或采场相通,则地表水就有可能突然涌入而造成事故。

(3)地下水。

采场地表以下含水层如地下暗河、地下采矿废弃坑道、采空区(已充水),存有大量的积水,采矿过程中,如果遇到这些积水,就可能造成灾然透水事故。

4、露天矿防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露天矿地面防水措施有:

(1)截水沟。

截水沟的作用是截断从山坡流向采场的地表泾流,当矿区降水大时,截水沟还必须起拦截和疏引山洪的目的。

(2)调洪水库。

季节性的小型地表水流横穿开采境界时,除让河流改道外,还可以在上游利用地形修筑水库,以拦截和调控洪水,同时,要设排洪渠泄洪。

(3)拦河护堤。

当露天矿开采境界四周地表标高与附近河流、湖泊等水体岩边标高相差很少,甚至低于岸边标高时,应在岩边修筑护堤,防止洪水上涨灌入采场。

露天矿地下防水措施有:

(1)钻孔探水。

对于有老采区和溶洞的露天采场,应对可疑地段预先打孔探水,以便采取措施。

(2)防水门和防水墙。

采用地下井巷排水或疏干排水的露天矿,为保证地下水泵房不被突然涌水所淹没,必须在地下水泵房设防水门,对不能为排水疏干所利用和旧巷道应设防水墙,使之和地下排水或疏干巷道相隔离,防水墙上应有排水孔。

(3)防水矿柱。

当露天矿工作面或地下排水巷道接近积水采空区、溶洞或其它地下积水时,可预留防水矿柱,并划出安全采掘边界。

(4)防渗帐幕。

在地下水涌入采区的通道上,可设置若干个保持一定距离的注浆钻孔,依靠注入的水泥等浆液在岩缝中扩散,凝结成一道防水隔墙。

5、什么是矿床疏干?

矿床疏干有几种形式?

矿床疏干是借助巷道、疏干钻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矿山基建之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地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面正常生产和安全所进行的一项防水措施。

矿床疏干方式有:

(1)巷道疏干法。

巷道疏干法是利用巷道和巷道中的排水孔,降低地下水位的疏干方法。

巷道疏干法的平面布置应与地下水的补给方向相垂直,以利于截流。

(2)深井疏干法。

深井疏干法是在地表钻凿若干个大口径钻孔,并在钻孔内安装深水泵或潜水泵,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3)明沟疏干法。

明沟疏干法是在地表或露天矿台阶上开挖明沟以拦截地下水的疏干方法,此方法经常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其他疏干方法使用。

(4)联合疏干法。

联合疏干法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使用,在开发大水矿床尤其是矿区内存在许多无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时,或深部疏干受水泵扬程限制时需联合疏干。

6、露天矿排水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露天矿排水方式、特点和适用性如下:

(1)自流排水方式。

适用于山坡露天矿,有自流排水条件、有旧的井巷设施可以利用,采场集水结冰的露天采场。

具有节省能源、基建投资少,排水经营费低、管理简单的优点,同时井巷对边帮有疏干作用,有利于边帮的稳定。

缺点是受地形的限制。

(2)露天排水方式。

分采场底部集中排水和分段排水两种。

集中排水适用于汇水面积小,水量小的中小型露天矿。

分段排水适用于汇水面积大、水量大的露天矿。

具有基建工程量小,施工简单,排水经营费低(比井巷排水),分段截流时,采场底部积水少的优点,缺点是泵站移动频繁,分段排水泵站多、分散,开拓延伸工程受影响,坑底泵站易淹。

(3)井巷排水。

适用于采场小、排洪泵布设困难、深部有坑道可以利用、采场集水结冰的露天矿。

优点是能改善穿爆、采、运、装等工艺作业条件,对边帮有硫干的作用,有利于边帮的稳定.不受淹没高度的限制,且泵站固定。

缺点是井巷工程量大,投资多、能耗大,前期排水经营费高。

(4)联合排水。

联合排水能充分利用各排水方式的优点,但排水环节多,管理复杂。

7、如何确定采场淹没高度和淹没时间?

采场淹没高度和淹没时间用下述方法确定:

(1)利用井巷排水的采场,新水平开沟前,水深不淹没本水平挖掘机的主电机。

(2)采用底部集中排水时,新水平开沟未完成之前,水深不淹没上个水平的挖掘机主电机。

(3)新水平准备时间充裕时,在每年最大降雨量期内停止开构,开段沟和上个水平可以淹没。

(4)对挖掘机可能被淹造成损失与不淹增加排水设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5)露天排水方式的坑底允许证没时间宜采用1~7d;井巷排水方式的坑底允许淹没时间宜采用3~5d,但淹没时间需用淹没高度来校核。

8、什么叫矿井的涌水量?

什么叫含水性系数?

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称为矿井涌水量,以rn3/h表示。

全年涌水量与年产矿石量之比叫含水件系数。

矿井的涌水量,随着矿井的地质、水文地质、地形、气候以及开采范围和深度等条件不同而变化,就是同一矿井一年四季的涌水量亦有所不同,有最大、最小和正常涌水量之分。

正常涌水量是指一年中时间最长的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往往出现在雨季或融雪之后。

9、矿井水有哪些来源?

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自然银幕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有降雨和融雪、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质条件(地下含水层、岩石空隙、裂缝、断层破碎带与地表水或地下水相通、喀斯特溶洞等)。

人为因素有废弃巷道或采空区积水.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勘探钻孔,采矿施工造成与含水层或水源相通,地下采空区塌陷造成地表陷坑积水与地下水相通等。

10、矿井防水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如何实施?

矿井防水包括矿床疏干、地表防水及地下防水几个方面。

1)矿床琉干。

就是对充水矿床进行人工泄水,在采矿前就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安全和正常地进行。

疏干的方法有:

(1)深水泵硫干法(地表琉干法):

它是在需要疏干的地段,在地面钻凿大口径钻孔,安装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向地面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办法适合于疏水性好、含水丰富的含水层;

(2)巷道疏干法:

它是利用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布置的若干疏干巷道,有时还配合从疏干巷道钻凿的疏水钻孔以降低地下水位的疏干方法。

2)地表防水。

防水的措施有:

(1)切实了解矿山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水流的季节性变化;

(2)当河流直接从矿床上部地面流过,而且河水沿地下通路与采区相连注入井下时,可以让河流改道;当河流改道不允许或不合理时可以考虑蓄排防洪。

(3)蓄排防洪是用堤坝拦截水流成调洪水库,以排洪平硐或排洪渠道泄洪,将洪水引出矿区。

同时用黄泥、粘土、水泥砂浆、沥青等修补河底,以消除漏水。

(4)当巷道、竖井、风井通至地表的出口或塌陷区的位置在地表水流高水位以下时,修筑防洪堤挡住水流。

3)地下防水。

就是预防突然涌水,限制和阻挡地下水进入矿井。

措施有:

(1)设置防渗帷幕。

即在地表或井下钻出一系列钻孔,向孔内灌注胶结材料,使其扩散到岩、土的裂隙和孔洞中,凝结后封闭裂隙和孔洞,并在地下形成一道能够阻挡地下水进入矿井的帷幕。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排水费用,也可以避免因矿床疏干带来的大面积塌落,又可以使一些因受地下水作用而无法开采的矿床得以采出。

(2)设置防水墙和防水门。

当井下某一区段的涌水量达到短期内不能用水泵排出,使这一区段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则用防水墙或防水门与水源切断。

防水墙设在永久截水的地点,防水门设在既要防水,又要运输、行人的巷道内,如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的出入口以及有涌水危险但生产上又有联系的采区之间。

防水门与防水墙均应构筑在岩石坚固之处并用镐或风镐开凿岩石,以免原岩受爆破影响而产生裂隙。

(3)预先打探水钻孔和放水钻孔,井下有砾石层、流沙层、具有喀斯特溶洞的石灰层,当其积水具有很大压力或和固定水源相通时,对采掘工作威胁很大,则应超前打探水钻,一般在距可疑水源70m以外即开始打钻,钻尖至少超前工作面5~10m。

钻孔数目至少要有一个中心眼和与之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帮眼,以便起到更好的探水效果,放水钻孔径应不大于75mm,以便遇涌水时容易控制。

11、矿井排水有哪些方式?

矿井排水方式有两种:

自流式排水和扬升式诽水。

平硐自流式排水经济、可靠,用水沟将水引至地面。

水沟断面为倒梯形,有效面积取决于水的流量、一般为0.05~0.15m2,巷道纵向坡度要求3‰~5‰,水在沟内流速为0.4~0.6m/s。

扬升式排水是借助水泵将水排至地面.它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水泵房是固定式排水,在掘进竖井和斜井时,将水泵吊在专用钢丝绳上,随着掘进而移动。

12、确定排水设备数量的原则有哪些?

矿井排水设备主要包括水泵、水管及相应配件。

(1)在雨季长、涌水量大的矿井中,主要排水设备由三台同类型水泵组成,每台水泵均应于20h内能排出矿井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两台同时工作时,能排出矿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和泥浆水)。

(2)在雨季短的地区,最大涌水量不大于2倍正常涌水量,并且涌水量小于50m3/h的矿井,其主要排水设备可安设两合同类型水泵,而其中一台能在20h内排出矿井一昼夜全部正常涌水量。

(3)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大的矿井,所有主水泵的总能力应能排出可能的最大涌水量,泵房应适当增大,应加设临时排水设备。

13、井下矿对水系房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位于井简附近,尽可能建在岩石坚硬致密以及裂隙少的地段。

(2)如矿井有出现特大涌水可能性或正常涌水量超过300m3/h时,则最低中段的主要泵站应设斜通道与梯子间和管道格相联,用以敷设排水管和电缆,以便当发生水灾时搬运设备及人员之用。

(3)斜通道的出口一般高出井底车场轨面12~15m,斜度为30°~45°。

(4)设有斜通道的水泵房与井底车场联络的出入口处,应设密闭的防水门。

(5)泵房及变电所的位置应高于水仓标高0.5m,水仓底标高低于泵房水平4m;吸水井通常低于汇水巷0.5m。

(6)对于潜没式水泵房:

泵房与变电所的标高比井底车场标高低4m;泵房变电所至井底车场的通道内应设置密闭门。

水仓底标高低于井底车场底板2.5m,比泵房标高高出1.5m,水由水仓经水闸阀进入汇水巷,再经汇水巷的配水阀门进入吸水井。

每两台泵配一个吸水井。

(7)对于密封式泵房:

运输大巷两翼设水闸门;泵房与大巷用密闭门隔开,水仓与配水井用高压引水闸门控制;设法消除滴漏水点,泵与排水井(盲副井)、风井及主井沟通处应设密闭门。

14、矿井透水(涌水)征兆有哪些?

(1)巷道壁“挂汗”,即由于积水透过微孔裂隙而凝聚于岩石表面。

顶板“挂汗”多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这可以区别自然预兆中的“拄汗”,后者常是平行水珠,为蒸气凝结于顶板所形成;

(2)顶板淋水加大,犹如落雨状;

(3)有时透水前底板突然涌水;

(4)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雾气;

(5)岩层里有“吱吱”的水叫声。

这是因为被淹井巷的积水具有较大的水压,能够把水从岩层的裂缝中挤出来,水与裂缝两壁摩擦而发出“吱吱”水叫声,表示有涌水危险;

(6)出现压力水流,这是离水源很近的征兆。

若出水清净说明距水源还稍远,若出水混浊,表明已迫近水源;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一般从积水区散发出来的气体是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8)采矿场或巷道“挂红”,水的酸度大,味发涩,有臭鸡蛋味。

当然矿井水不同,预兆也不向:

对于老空洞水,通常属于“死水”,所以“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对于断层水.一般工作面来压。

淋水增大.这种水多属“活水”。

若在巷道中遇到断层水,有时能在岩缝中见到淤泥,对于溶洞水,常在石灰岩层中遇到.有时出现顶板来压,柱窝渗水,裂缝浸水等现象,这种水通常呈黄色或灰色,带有臭味;对于冲击层水,在浅部掘进井筒时常遇到这种水,一般表现为开始水小、发黄、夹有泥沙,以后水量变大。

16、什么是矿山火灾?

分哪几类火灾?

矿山企业内所发生的火灾叫做矿山火灾。

(1)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而种

(2)根据火灾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

17、预防矿山内因火灾的管理原则有哪些?

管理原则有:

(1)有自燃发火可能的矿山,地质部门向设计部门提交的地质报告中必须要有“矿岩自燃倾向性判定”内容;

(2)各矿山在编制采掘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灭火计划;

(3)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在采矿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4)白燃发火的矿山要尽可能掌握矿岩的发火期,以便加快回采速度进行强化开采,每个采场或盘区争取在发火期前全部采完。

18、内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类?

如何实施?

扑火内因火灾的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联合灭火法及均压灭火法。

直接灭火法是用灭火器材在火源附近直接进行灭火,一般采用水或化学灭火剂、泡沫剂、惰性气体等,或控除火源。

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建筑密闭墙,并用黄土、灰浆等材料堵塞巷道壁上的裂缝,填平地面塌陷区的裂隙以阻止空气进入火源,从而使火因缺氧而熄灭。

绝对不透风的密闭墙是没有的,因此若单独使用隔绝法,则往往会拖延灭火时间,较难达到彻底灭火的目的。

只有在不可能用直接灭火法或者没有联合灭火法所需的设备时,才用密闭墙隔绝火区作为独立的灭火方法。

联合灭火法是先用密闭墙将火区密闭后,再向火区注入泥浆或其他灭火材料。

注浆方法在我国使用较多,灭火效果很好,另外灌注选矿厂脱硫尾砂也有很好的灭火效果。

均压灭火法是设置调压装置或调整通风系统,以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使火区缺氧而达到熄灭矿岩自燃的目的。

19、国内硫化矿井内因火灾有哪些特征?

国内硫化矿井内因火灾有如下持征:

(1)发火矿山一般为高硫矿床和含黄铁矿的炭质页岩。

发火矿石类型一般为胶状黄铁矿、中细粒黄铁矿、磁黄铁矿;

(2)从发火矿山地质条件分析,自燃发火矿床层位多在含胶状黄铁矿带或经过漫长地质年代预氧化较严重的松散黄铁矿亚带中;

(3)自燃发火的矿堆大多数处于通风不良的大空间采场死角、巷道边角、粉矿较多的堆积区;

(4)从采矿技术方面看,崩落采矿法以及其它大规模落矿的开采方式比较易发生矿石自燃火灾,由于未放出矿石在采场停留时间过长,在散热不良的条件下,矿石就会聚热升温而发生火灾;

(5)硫化矿石发火除了取决于矿石本身的氧化放热特性外,还与开采技术和矿石堆所处的环境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6)矿石自燃时的明显征兆是矿石堆中的温度快速升高,有大量的SO2气体放出并在湿空气中生成硫酸雾。

20、硫化矿石发生内因火灾自燃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扑灭硫化矿石自燃火灾的方法可分为积极方法、消极方法和联合方法三种。

积极方法可用水、惰性物质等直接覆盖干或作用于发火矿石;或直接挖除自燃的矿石等。

这种方法是根治火灾的有效途径,但它一般适合于小范围火区且人员能接近的情况下采用。

消极方法是在有空气可能进入火区的通道上修筑隔墙,减少或完全截断空气进入火区参与矿石的氧化自燃,使矿石因缺氧而不能继续燃烧,最后自行冷却窒息。

采用此方法要求火区易密闭,且密闭墙质量要很好。

联合方法是通过清除零碎发火矿石,并对高温矿石采用灌浆、浇水、喷洒含阻化剂溶液、充填空区、通风排热等综合性技术措施以降低矿石温度和减小其氧化速度,最终达到消灭矿石自燃火灾的目的。

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灵活多变。

21、预防硫化矿石发生自燃的方法有哪些?

矿石的氧化性、供氧条件及聚热条件是硫化矿石自燃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在硫化矿石自燃的三要素中,有自燃倾向性的矿石的氧化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两个因素上,即针对它们在矿石自燃火灾中的作用,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抑制或消除它们的作用。

其实,矿石的氧化性这一客观因素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例如,通过在矿石表面喷洒适宜的阻化剂,使矿石表面钝化,从而达到控制其氧化性的目的。

在防火技术方面,过去采用的方法有灌注泥浆、喷洒阻化剂、加强通风、充填空区、密闭采空区等。

在综合防火措施方面,则要求在矿床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加以注意,如选择合理的开拓系统,设计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和合理的回采工艺及参数,推行“三强”回采,减少矿石损失,加强监测,强化生产管理等。

22、如何防止井下外因火灾的发生?

为防止在井口发生火灾和污风风流,禁止用明火或火炉直接接触的方法加热井内空气,也不准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

井下使用过的废油、棉纱、布头、油毡、蜡纸等易燃物应放入盖严的铁桶内,并及时运至地面集中处理;在大爆破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对电石灯、吸烟等明火的管制,防止明火与炸药及其包装材料接触引起燃烧、爆炸;

不得在井下点燃蜡纸作照明,更不准在井下用木材生火取暖,特别对有民工采矿的矿山,更要加强明火的管理;

在井下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制定出相应的灭火措施;

在井下作业时应避免通电线路短路和产生电火花,以防止引燃井下的可燃物;

井下炸药库应当严格管理,严格设计,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应当时刻警惕发生危险。

23、井下外因火灾如何扑灭?

扑灭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和联合灭火法。

直接灭火法用水、化学灭火器、惰性气体、泡沫剂、砂子或岩粉等,直接在燃烧区及其附近灭火。

隔绝灭火法和联合灭火法与内因火灾灭火法相同。

24、什么是地表塌陷?

地下矿体采出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的重力和其上覆盖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 。

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岩层层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发生破碎和断裂并相继冒落,接着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

随着回采空间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也不断扩大,当回采扩大到一定范围时,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区。

25、地表塌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覆岩力学性质、岩层层位的影响;

(2)松散层对地表移动特征的影响;(3)矿体倾角的影响;(4)开采厚度与开采深度的影响;(5)采区尺寸大小的影响;(6)重复采动的影响;(7)采矿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26、地表塌陷对地面建筑物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地下采矿对地表影响主要有垂直方向的移动和变形(下沉、倾斜、曲率、扭曲),水平方向的移动和变形(水平移动、拉伸与压缩变形)以及地表平面内的剪应变三类。

不同性质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随着地表产生的移动与变形,破坏了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初始平衡状态。

伴随着力系平衡的重新建立,使建筑物和构筑物中产生附加应力,从而导致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变形,严重是将遭到破坏。

建筑物下采矿的防护措施主要为两方面:

一方面在井下采取采矿措施,目的是尽量减少建筑物所在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值;另一方面对建筑物采取结构保护措施,以增加建筑物承受地表变形的能力。

这两方面措施常常联合使用,只有在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着重采取那方面的措施。

当采后建筑物加固、维修费用太高或采动后地面下沉积水,排水有困难时,就应采取采矿措施来保护建筑物。

采矿措施:

全柱开采、择优开采、协调开采、连续开采、适当安排工作面与建筑物长轴的关系、对称背向开采、充填法开采、条带法开采。

建筑结构措施:

采用建筑结构措施的目的在于增强建筑物承受地表变形的能力,使建筑物正常工作。

但结构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地表变形值在建筑物能承受的范围内时采用才能有效地保护建筑物。

27、地表塌陷对铁路的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铁路线路主要由路基、道床、轨枕和钢轨组成。

线路的基础是路基,列车的动荷载通过轨枕和道床传递给路基。

因此,路基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但是,铁路下方的矿体被采出以后,地表首先移动并带动路基移动,于是引起线路的上部建筑—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和道岔的一系列变形。

铁路下采矿时有两种技术措施可供选择:

地面线路维修措施和井下开采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可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联合使用。

地面线路维修措施:

地面维修措施是根据铁路下采矿的特点,随时消除地下开采对线路的不利影响,以保证行车安全。

在进行铁路下采矿时,应首先考虑地面维修措施,然后再考虑井下开采措施。

安全开采措施:

安全开采措施的目的,是减小地表下沉值和防止铁路极敏感的地表突然下沉。

28、排土场滑塌模式哪些?

排土场的滑塌依据它的受力状态及变形方式,可以分为压缩沉降变形、失去平衡产生滑坡和产生泥石流三种类型。

压缩沉降变形:

新堆置的排土场为松散岩土物料,其变形主要是在自重和外载荷作用下逐渐压实和沉降。

排土场沉降变形过程随时间及压力而变化。

排土初期的沉降速度大,随着压实和固结而逐渐变缓。

失去平衡产生滑坡:

按滑塌影响条件和滑动面所处位置的不同,这类滑坡可分为三种形式:

(1)排土场内发生变形破坏;

(2)沿排土场与基底接触面的滑坡;(3)基底破坏。

产生泥石流:

矿山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与一般自然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相似之处。

矿山建设往往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泥石流的发展。

29、影响排土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露天矿排土场是采场土岩经爆破、挖掘、运输和排弃过程在基底上堆筑而成的,其结构或外部条件与采场内的原状土岩不同,其稳定性不同于一般的岩土质边坡。

排土场稳定性主要决定于排弃散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承纳废石的基底岩土层的承载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