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329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docx

郭璞游仙诗探析毕业论文

本文以郭璞《游仙诗》的探析开始,通过他的人生经历、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以及作品来探析他作品的主旨。

对于他作品的主旨历代学者一直都是众说风云,当然也不外乎这三个观点:

1,“坎壕咏怀”2,“列仙之趣"3,“咏怀与仙趣”,本文也是B绕这三个观点来讲述不同学者对于不同主题的认知和看法以此来得出自己的认知。

郭璞为我们文学史上的《游仙诗》做了很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列仙也不是单纯的咏怀,而是将对仙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忧愤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咏怀与列仙之趣”的主旨。

对后来人们创作《游仙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郭璞游仙诗主旨仙隐生活现实世界

Abstract

Inthispaper,thepurepoetryaboutimmortals"Analysis,

Analysisofthemainthrustofhisworkthroughhislifeexperiences,differentcreativeworksofdifferentperiods.Ancientscholarsforthemainthrustofhisworkhasalwaysbeeneveryonesituation,ofcourse,arenothingmorethanthesethreeperspectives:

''HornRin

Yonghuar、Fun''immortals'",Yonghuaicentsthisarticleisalsofocusedthesethreeperspectivestotellthestoryofdifferentscholarsthecognitiveandviewsofdifferentthemesinordertodrawtheirowncognition.GuoPumadeagreatcontributiontoourliteraryhistoryofpoetryaboutimmortals,mainlyinhisworkisnotasimplecolumncentsisnotsimplyYonghuai,butwillcentshiddenlifeyearningAngercombinationoftherealworldtogethershow"ChantingandcolumnscentsFun'Subject.Onlatercreativepoetryaboutimmortals"hadagreatimpact.

Keywords:

GuoPupoemspurposeFairyhiddenlifeRealworld

一、郭璞其人及其游仙诗的创作

(一)郭璞《游仙诗》的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郭璞游仙诗以离开家乡为两部分

二、郭璞游仙诗的主旨

<-)郭璞游仙诗主旨的争议

(二)对仙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忧愤

三、郭璞游仙诗的价值和影响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2

谢辞

13

 

郭璞其人及其游仙诗创作

郭璞(276年一324年),字景纯,是河东闻喜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環之子。

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乂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

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

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乂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

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O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泄冢,名“郭公墩”。

郭璞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

《方言》和《楚辞》等古籍。

郭璞和温怖、庾亮等人是布衣之交,但在东晋时却才高位卑,常为同僚讥笑,曾写《客傲》抒发自己的傲世之志,当温娇、庾亮致位公卿时,自己却成为下僚,这自然使他不免产生不满,而身处乱世,在残忍的王敦手下做事,自然就有了避世的悄绪,因此,在创作上,选择了游仙题材,今存19首,9首为残篇。

(一)郭璞的《游仙诗》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郭璞的游仙诗其实远远不止这十九首,刘勰把郭璞的游仙诗称为“景纯艳逸,足冠中兴”而且他的游仙诗被人们认为是我国游仙诗发展的顶峰,可见,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是通过十儿首诗就判断他文学成就的高低。

我想他一定是有很多首诗吧!

只是现在为什么只剩下这么一点了呢,当然离不开兵荒马乱9社会变迁这些因素,可是更重要的应该是人为因素,也就是人的好恶(历代统治者的意愿)的因素,同时也可以从钟蝶对郭璞的游仙诗的评价中看出。

钟蝶在《诗品》中《晋弘农太守郭璞》云“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乘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乂云'戢翼栖嗪梗乃是坎壕咏怀,不是列仙之趣也。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郭璞的游仙诗也会发现,他的诗多坎壕之作,而慷慨悲愤,壮怀激烈之篇少见,刘熙载《艺概•诗概》:

“郭景纯亮节之士,虽秋胡行贵玄默之致,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乃知识曲宜听其真也。

小:

都说郭璞的游仙诗不同于一般的游仙诗的,钟蝶说郭璞词多慷慨,一个多字就可以反应出它的分量,而且钟蝶生活的年代距离郭璞生活的年代不足200年,那么郭璞的游仙诗不会遗失很多的,所以这种说法不会失实的,只不过是随着后代的文学风尚变化,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郭璞中那些慷慨激昂的篇U,才会逐渐消亡的。

郭璞之后的东晋时期,士族清淡玄理风气更为炙热,他们不仅善于清淡,还把老庄“无为而治”的主张运用到政治.经济、军事,对文学的影响很大,出现了以孙绰,许询为代表的一系列玄言诗人,他们以《老子》.《庄子》、《周易》为宗旨,"诗必柱下

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创作“平典似道徳论J⑷玄言文学统治文坛长达百年之久,就是进入南朝以后,玄言诗风犹存9其脱离现实"空对空"的创作方法仍为士人所效仿,其流露的离世遁俗,任性放诞的悄趣为七人所欣赏。

以永明体,宫体诗为代表的齐梁诗风也有诸多弊端,如:

内容空虚,悄调颓废淫靡,一味追求华丽迁徙的形武,从某种角度而言,与玄言诗是一脉相称的。

自东晋迄初唐,文坛上盛行的内容空洞,形式呆板,辞藻华艳的诗,虽有陶渊明,鲍照的诗曾一度给荒凉的文坛带来一丝生机,但亦无济于事。

直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崛起,提出轻"绮碎”重“骨气J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的主张,高举起诗歌革新的主张,才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齐梁浮艳淫靡习气,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显示刚健的风骨。

换言之,自郭璞去世(公元324)迄唐高宗李治即位(公元650)这三疔二十年间,鄙视遁俗,纵欲放达的思想主宰着文坛,成了绝大多数士人创作自觉奉行的纲领,建安时代那种直面人生,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创作风格,为诗坛不容。

这种形势下,从皇室、士大夫到士子,人们所赏识的郭诗也只是那些风尘之外、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之作,从中品味那些遗世独立潇洒飘逸的悄味。

这里不妨举例说明如:

南朝梁萧统《文选》选日及录,其所收录的郭璞游仙诗的七首,其内容也偏巫于遁世隐逸,正如李善注所云.“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锚铢缨拔,餐霞倒景,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无俗果,见非前识”。

戌所以笔者认为两晋之交的郭璞,一生应该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游仙之作,而他的游仙诗创作,应该伴随了其人短暂的一生。

(二))郭璞游仙诗以离开家乡为界分为两部分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知,郭璞游仙诗的创作应是从青少年到老年的长期过程,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从他离开家乡为界分为两部分。

现存郭璞的《游仙诗》一共有十九诗,前十首是完整无缺的,另外九首外残篇,九首残篇只有二到六句,无法具体分析其思想感悄,故现以其完整的十首为例来分析游仙诗的的创作历程。

诗人表达愤世嫉俗之慨,是建立在仙境所具有的超凡脱俗、澄清无暇的属性之上的。

仙境那相对人境而言的超凡性、无限性.自山性和永恒性.每每使诗人努力地追求与向往。

根据郭璞的人生经历和游仙诗中所表达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悄来看,第三、六、七、八首诗可能作于离开家乡之前,第一.二、四、五、十首游仙诗可能作于为避战乱离开家乡之后。

郭璞的青少年时期在闻喜度过,社会安定,生活安稳,热衷于搜集、研读各种古代异书,闲暇时喜欢外出旅游,开拓了他的眼界,丰官了其想象力,滋养了浪漫气

息,从而加深了其神鬼观念,故此时的游仙诗三六七八充满了列仙之趣。

试以第三首为例做具体分析:

翡翠戏兰苕。

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

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

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

嚼篥挹飞岛。

赤松临上游。

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

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琳辈。

宁知龟鹤片。

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众仙人们一起游历的快乐。

这里的主人公不是神仙而是普通的隐士。

诗中描写的坏境优雅,虽在深山中却似在仙境,主人公风貌洒脱,虽为隐士却似神仙,故博得仙人们的青睐,赤松子,浮丘公的神仙纷纷光临。

这里描绘的神仙生活正是作者喜欢的,表现出作者向往自山自在的生活。

再看笫六首:

杂县寓鲁门。

风暖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

高浪驾蓬菜。

神仙排云出。

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

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

洪崖颔其颐。

升降随长烟。

飘飙戏九塚。

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乞。

汉式非仙才。

E

这里描写的群仙嬉戏的场景,诗中出现的神仙皆非作者主观臆造而是来自秦汉以来道教的仙人传说,各献其技,演出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群仙嬉戏剧,使人感受到神仙生活的逍遥和欢乐。

再看第七首:

晦朔如循环。

月盈已复魂。

幕收清西P击。

朱義将自白。

寒露拂陵苕。

萝辞松柏。

聲荣不终朝。

蜉舜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

王孙列八珍。

安期练五石。

长揖当涂人。

去来山林客。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对奇草灵叶能延年益寿的真诚相信,最后表示出对神仙的向往,要隐居山林。

再看第八首:

昕谷吐灵曜O扶桑森干丈。

朱霞开东山。

朝日何晃朗。

回风流曲根。

室发逸响。

悠然心用怀。

眇尔自遐想。

仰思举云翼。

延有矫玉掌。

啸傲遗世罗。

纵情在独往。

明道虽若昧。

其中有妙象。

希贤宜励德。

羡鱼当结网。

前六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林破晓图,后六句则生动,传神地塑造了隐者“悟道”的形象。

西晋末年,郭璞为避战乱离开家乡闻喜,此后U睹了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疾苦,而在仕宦的道路上,乂被门阀制度所阻,困顿不得志。

故在此阶段创作的游仙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愤世之叹与坎壕之怀。

与前一个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游仙诗》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抒悄意味也更加强烈些。

具体分析如下:

京华游仙窟。

山林隐遊栖。

朱门何足荣。

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

冈掇丹荚。

灵溪可潜盘。

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

菜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

退为触藩躱。

高蹈风尘外。

长揖谢夷齐。

开头两句,以“京华游仙窟”与“山林隐遁栖"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做对比,"游侠”在这里指的是贵族子弟奢华的放浪行为,相比之下,山中的隐者,却是孤独而冷清的,远隔于尘世之外。

两者之间,作者如何取舍,对前者是否定的,对于后者则是肯定的。

诗人将这两种方式放在一起对比。

青溪千余仞。

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

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

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

临河思洗耳。

闾阖西南来。

潜波涣端起。

灵妃顾我笑。

桀然启玉齿。

骞修吋不存。

要之将谁使。

郭璞这首游仙诗所表现出来的高蹈出世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脉相承,他借诗言志趣,发苦闷。

歌咏神仙,向往隐逸,在世道坎坷,风云变幻的西晋末年,不仅代表珍视生命价值的一种思想倾向,而且还反映了否定仕途,按弃世俗,鄙视S贵的心态,虽然他的游仙诗是歌颂隐逸来对抗现实,但诗人自己一生的行事,最终没有逃脱现实。

六龙安可顿。

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恩。

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吾

生独不化。

虽欲勝丹溪。

云蠕非我驾。

愧无鲁阳德。

回日问三舍。

临川哀年近。

抚心独悲咤。

这首诗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却写的一波三折,曲尽呑吐之致。

全诗分为三层。

抒发诗人感叹生命短促的思想感悄,充溢着对于年华流逝的无奈和老之将至的悲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生存忧患。

:

逸翩思拂霄。

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

安得运呑舟。

珪瑋虽特达。

月难暗投。

潜颖怨清阳。

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

零泪缘缨流。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人用辩证的观点就人才发挥效用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就制约,扼杀人才的各种因素而发议论。

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寓道理于形象之中,抒愤激于言辞之外。

这首诗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悄。

釆药游名山。

将以救年颓。

呼吸玉滋液。

妙气盈胸怀。

登仙抚龙驷。

驾乘奔雷。

鳞裳逐电曜。

云盖随风回。

手顿羲和辔。

足蹈闾阖开。

东海犹蹄涔。

昆仑竣蚁堆。

遐邈冥茫中。

俯视令人哀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从天国下视人间,东海犹如马蹄印中大大小小的积水坑,昆仑好比蟻蚁推成的小土垒,芸芸众生给微不足道,此悄此景令人生哀。

璇台冠昆岭。

西海滨招摇。

琼林笼藻映。

碧树疏英翘。

丹泉涕朱沬。

黑水鼓玄涛。

寻仙万余日。

今乃见子乔。

振髪晞翠®。

解褐礼绛霄。

总轡临少广。

盘虬舞云辂。

永偕帝乡侣。

千龄共逍遥。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仙人,万余日,三十年,也许是真实的也许只

是一种向往,它说明郭璞青年时期就有寻仙思想,这种思想贯穿在他的《游仙诗》始终。

二.郭璞游仙诗的主旨

(一)郭璞游仙诗主旨的争议

关于郭璞的游仙诗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郭璞的游仙诗是借这种题材来"咏怀r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第二种认为郭璞的游仙诗是列仙之趣;第三种认为

郭璞的游仙诗兼有咏怀和仙趣的特征。

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儿点。

 

这种说法首见于钟蝶《诗品》:

“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乘远玄宗,其云

“奈何虎豹姿乂云'戢翼栖嗪梗乃是坎壕咏怀,不是列仙之趣也「其后,李善在《文选》注中,也表达了与钟蝶相同的观点。

他说凡游仙之篇,皆所以宰秽尘网,锚铢缨拔,餐霞倒影,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Hi沈徳潜《古诗源》M

至直接抄袭钟蝶的意思,以为“游仙诗本有托而言,坎壕咏怀,其主旨也”:

用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中也认为郭璞的游仙诗乃“浮起忧生愤世之悄”,池郭璞的仙道内容属于寄托的言辞。

其二,“列仙之趣”

此说出于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云:

"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即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a他看到了郭璞诗中所蕴含的倾慕仙境的旨趣。

然而后世赞同此说的学者相对钟蝶的咏怀说而言,人数要少得多。

清人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谓郭璞《游仙诗》铺陈瑰异,如数家珍,实有冥契,非关琦托「:

X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认为郭璞:

慕神仙,羡长生,歌咏着'青溪刀余仞'神往于神仙住的境地。

林文月先生则极力主张“仙趣说X他认为郭璞“倾心于自己所营造

的仙境,不像屈原和嵇康那样借仙语,仙境以抒发愤世嫉俗之悄怀

 

张松辉先生在《汉魏六朝与道教文学》中说到"郭璞的游仙诗真实地表达了他对成

仙的渴望”同时也没有否认“他的游仙诗中反映了他愤世嫉俗的情绪和退隐山林的愿望”。

匕"王钟陵先生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中提出“景纯诗兼有咏怀和仙趣的特征「同时他也批评了钟蝶,李善以来以为少列仙之趣的观点。

他写道:

“郭璞的方术思想很重/所以他的游仙诗十一首"叶•纳致真知,一朝忽灵蜕”叶•纳者,叶•故纳新也,即方士所谓

“食气食气可以轻身,轻身可以灵蜕而飘然凌于太清之中……。

那么钟蝶以来所谓

“少列仙之趣”的批评不符合景纯的实际,李善所谓餐霞饵玉,谓服食也。

李善以此责备郭璞,殊不知方术思想很重的郭璞。

其游仙诗中恰恰有这项内容。

对于以上三种说法,我想通过他的作品赏析,我们自然会发现前两种说法有失偏颇,而第三种咏怀与仙趣之说似乎更加符合他作品的创作主题。

(二)对仙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忧愤

用“列仙之趣"与“非列仙之趣"将郭璞游仙诗划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针是不符合

《游仙诗》本身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也将郭璞本人的思想和经历简单化了。

在郭璞的游仙诗中,既有借游仙题材抒发“坎壕咏怀”的作品,也有求仙飞天的列仙之趣之作。

我们应该结合其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处境及其本身特殊的文化修养来具体分析其游仙诗的

首先,对仙隐生活的向往

郭璞非常重视古代神话志怪著作,他曾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楚辞九《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著作作注,对于其中所记载的神怪及神话传说,郭璞认为有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他在《注山海经序》中说“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

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业「匕“郭璞认为《山海经》所记的怪异事物有一定的真实性,正如庄子所说之人所知,莫若其所不知”I咲郭璞认为“异”

不在物,而是人类本身受其认识能力的限制,暂时无法揭示事物本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他认为《山海经》中所载之异人异世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并在他的注释中加以阐述和辩护。

郭璞思想中这种对于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的承认,引发了其对于神仙的企慕和对于道家养生之道的信仰,从而在他的游仙诗中表现出对于神仙世界和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悄。

许多学者否认其游仙诗中的“列仙之趣X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郭璞的游仙诗中其实存在真正的“列仙之趣”的作品。

如其六:

杂县寓鲁门。

风暖将为灾。

呑舟涌海底。

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

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

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

洪崖颔其颐。

升降随长烟。

駅飙戏九垓。

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乞。

汉武非仙才。

这是郭璞游仙诗列仙之趣最浓的一首,也是一幅最完整的群仙嬉戏图,乔舟巨鱼涌出海底,高高的海浪托起蓬莱仙山,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然后出现了群仙嬉戏的热闹场面,这里出现的神仙皆非作者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秦汉以来道教的仙人传说。

作者把这些著名的仙人巧妙地安排在传说中的海中蓬莱仙岛上,让他们各显神通,各献其技,演出一场盛况空前的群山嬉戏剧,使人感受到神仙生活的逍遥和快乐。

这首诗ffl绕着

“仙”字,先写列仙出场前夺人心魄,次写群仙嬉戏的场面,气象宏大,仙味宏厚。

而在其《游仙诗》三中,作者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仙共游图》:

翡翠戏兰苕。

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

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

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

嚼篥挹飞岛。

赤松临上游。

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

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舜辈。

宁知龟鹤片。

(初

这里的主人公不是神仙而是隐士,主人公洒脱,虽隐士却似神仙,故W得仙人们的青睐,赤松子,浮丘公的神仙纷纷光临。

这首诗形容地描绘出人仙同乐,亲密无间的悄景,这里所描绘的隐士生活正是作者所喜欢的,结尾之前“借问蜉娜辈,宇知龟鹤年”以善于养生的龟鹤自比,同情,悲悯那些生命短促,终日钻研的蜉姗之辈,表现诗人清高的傲视思想。

其次,对现实世界的忧愤

郭璞的大部分游仙诗具有多层次内涵,不只是单纯的咏“列仙之趣而杲借游仙诗以咏怀,郭璞的这一部分游仙诗扩大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拓宽了游仙诗的题材范围,加大了游仙诗反映现实的力度和深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游仙诗》其四:

六龙安可顿。

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恩。

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

吾生独不化。

虽欲腾丹溪。

云蠕非我驾。

愧无鲁阳德。

回日问三舍。

临川哀年

近。

抚心独悲咤。

〔呦

这首诗抒发诗人感叹生命短促的思想感悄,充溢着对于年华流逝的无奈和老之将至的悲哀,表现了深沉的生存忧患。

同魏晋诸多诗人一样,郭璞重视自我价值,重视自然生命的延续、表现诗人“忧生之嗟”的还有游仙诗其十四首

静叹亦何念。

悲此妙齢逝在世无千月。

命如秋叶蒂。

兰生蓬芭间,荣曜常幽翳。

此诗表达作者妙龄流逝的悲伤,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其九“采药游名山”这首诗主要篇輛写服食登仙,驰骋天界之后,却笔锋一转,以俯视人间心生哀情收束全文,这就使得浓郁“列仙之趣”中充满愤满之加深了诗的意蕴,使之成为有韵的抒怀诗。

其一也是如此:

京华游仙窟。

山林隐遊栖。

朱门何足荣。

未若托蓬菜。

临源挹清波。

陵冈掇丹荚。

灵溪可潜盘。

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

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

见。

退为触藩就,。

高蹈风尘外。

长揖谢夷齐。

这一首在歌咏隐逸之乐时,不失时机的插入一句“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对繁华S贵的蔑视之悄溢于言表,其十三

四渎流如泪。

五岳罗若*至。

寻我青云友。

永与时人绝。

M

表达了作者决心仙隐永与世俗小人决绝的思想。

郭璞的这些直抒坎壕之怀的游仙诗,在不同程度上对晋代社会黑暗有所反抗,因有一定的现实内容,与东晋流行的脱离现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得到“中兴第一‘‘的称号。

综上所述,郭璞的游仙诗是一个长期的创作过程,而且它的主旨也不是个别人所认为的“坎壕咏怀”和"列仙之趣"而是“兼有咏怀和仙趣的特征”。

通过对诗人作品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对于仙隐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悄,同时还有对现实世界充满着极大的愤慨。

那么,可以得出诗人的主题远远不只是列仙或者是咏怀的单纯一个,而是旨在表现两者都有,游仙诗中贯穿着诗人的思想和他作品的主题。

关于游仙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屈原《离礦》已经萌生游仙诗的胚芽,到

《远游》则更加成熟和完备。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颇喜创作这类诗歌,而曹操率先以"游仙"名篇。

这类作品大抵以吟诵仙家如赤松子、浮丘公、洪崖、王子乔等,反映一种出世观念。

郭璞是第一个化大力气从事游仙诗创作的作家,在这之前,其他作家不过偶尔为之,还不足以代表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郭璞《游仙诗》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十九首,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郭璞《游仙诗》绝不仅仅只是这十九首。

前人评论郭璞《游仙诗》往往指出其不够规范,如李善《文选》:

"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纲,懈株缨级,冶霞倒景,饵玉玄都。

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兼俗累,见非询识,良有以哉"。

冋锤蝶《诗品》:

“晋弘农太守郭璞诗,宪章潘岳,文体相辉。

彪炳可玩,事变中原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乂云'取翼栖榛梗',乃是坎壕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指出抒悄咏怀,辞多慷慨的特点,认为改变玄言风气,成为中兴第一,评价极高。

"

郭璞《游仙诗》对唐诗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唐代以后诗人的眼光注视着现实社

会和实际生活,诗歌中神仙题材的作品曰见稀少,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成为主导。

可以这样认为:

在屈原精神照耀之下,郭璞《游仙诗》上承汉魏,下接唐音,是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的一环。

晚唐诗人曹唐曾写了一百多首《游仙》诗,数量之多不容忽视。

李白和李贺两位诗人的某些作品,虽不以游仙作题U,仍属游仙诗的范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十九、李贺《梦天》、《天上谣》等,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两人都有爱好神仙,追求个性解放的特点,李白具有浓疗的道家思想,有点飘然欲仙的感觉李贺感于人生无常,较多感伤,进入一种幻灭的状态。

两人都藐视权贵,其至低毁帝王。

两人在诗歌创作中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李白诗风豪迈飘逸;李贺诗风凄丽浓艳,想象更加奇特,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将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说,郭璞《游仙诗》上乘汉魏,下接唐音,是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的一环。

注释: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刘熙载.《艺概》[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刘熙载.《艺概》[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善.《文选注》.[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