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20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docx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是与党共生存的大问题。

这就决定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是,单靠党的力量,不依靠广大人民,党的事业就失去了根基。

因此,为了使同学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和知识,我将先集中具体阐述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与人民,服务于人民。

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

“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先说工人阶级。

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

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自然,工人阶级也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最基本的推动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力量。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个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工人阶级自诞生起,队伍的数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

虽然我这里没有具体的数字,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数量的巨大也就意味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巨大。

因此,我们党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二是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愈加丰富,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成分相当单纯,就是指第二产业的工人。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知识分子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就丰富了工人阶级的构成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工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也确立起来,这使得工人阶级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从事着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不同职业。

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构成成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所以说工人阶级队伍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改变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江泽民同志这段话是我们党八十多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高度概括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而“三农”问题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就离不开农民阶级。

因此,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首先,农民阶级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没有这个大多数作为依靠,就谈不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没有农民阶级的创造,也谈不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创造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从包产到户到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

他们的创造开辟了中国的改革之路,使改革从农村很快扩展了城市、扩展到了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同样需要农民阶级的创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使农民最早从中获得了实惠,广大农民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依靠广大农民,还要注意下列一些方面: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切实依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

第二,要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

第四,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引导部分农民转入工商等行业,进入城镇,减少农民数量。

第五,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

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分子也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今的国际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且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为了继续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这两个尊重,涵盖了尊重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劳动与创造。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说: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而且这一点,在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中是反复得以强调的。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人才,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惟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有强大的人才保证。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关系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即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阶层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而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紧紧相连的。

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必然引起社会阶层的变化。

二是经济体制的变化引起就业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比如,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转,离不开各种中介组织,因而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就应运而生了。

三是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阶层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这就使得就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自己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二是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三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因此,党的十六大特意为他们写上一笔,强调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强调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换句话说,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必须注意,我们首先在思想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即这四个方面,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忽略的四个重要因素。

这也是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一亿多人,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饿面积加起来,超过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第一,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对保卫国家边疆安全,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

把汉族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科学、文化较发达的条件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

离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不可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稳定和繁荣。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进行的一切分裂祖国的勾当。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即是说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统一战线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个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认真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团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即它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全社会主义劳动者”就包括我们前面谈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级等。

此外,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还涉及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同爱国宗教界、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同党外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统一战线。

因此,我们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就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这个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如何依靠这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

因此,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伟大事业中来。

我们上面说到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际上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党的十六大提出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搞好民族团结。

这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大事。

在新的形势下,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为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做好宗教工作。

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

必须尊重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4.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积极做好侨务工作。

   三千多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

要努力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广泛团结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增进同外籍华人的友好情谊和合作交流,鼓励他们进一步为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作出贡献。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是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同时,人民军队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实实在在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职责。

中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

因此,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为了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要努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所以,尽管说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互相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建立巩固的国防,因为这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1.光荣的历史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统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新型人民革命军队。

它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为“红军”。

红军主要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骑兵、炮兵、工兵及通信兵分队。

当时的组织体制和编制也不统一,通常是按方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进行编组。

武器装备主要取之于敌,使用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等武器同敌人作战。

他们为中国革命及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极大贡献。

红军建立之初,就废除了封建雇佣军队的管理办法,实行人民军队官兵平等、经济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

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抗日战争时期,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时将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等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样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是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的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规模不断扩大。

解放战争中间,还根据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将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编组为野战军。

部队区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

他们同样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非常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迈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和平劳动,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2.优良的传统                                        

自1921年8月人民军队创建以来,我们依靠着革命的武装力量,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无往而不胜呢?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人民的军队,它有着优良的传统。

它有着正确的政治路线。

毛泽东同志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说过: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正因为这样,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官兵,都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为祖国的独立,为劳动人民的解放,离开了家乡,不为名,不为利,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革命事业。

它有着正确的军事路线。

它在革命的各个时期,按照当时革命发展的形势,分析阶级关系的变化,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它有着正确的建军路线。

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这个路线指导下,军队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

从建军初期开始,人民军队的民主作风不断发展,形成了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三大民主。

总体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向坚持执行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三大任务,开展政治、经济、民主活动,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究战略战术,发扬英勇顽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军队建设,江泽民特别强调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1.打得赢

所谓“打得赢”是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切实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

为了确保“打得赢”,人民军队的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

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任务。

   

(2)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提高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