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011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docx

02上海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1015

 

2008上海民航国际

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报告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运输市场研究所

《2008民航国际旅客市场特征研究》项目

I.项目研究概要

2008年3月到8月,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运输市场研究所《2008年民航旅客市场特征研究》课题组在各加盟企业单位的鼎力支持下,首次对我国部分城市的民航国际出港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民航国际旅客的市场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项目研究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民航业明显加快了国际航权开放的力度。

同时,需求旺盛的中国民航市场也使越来越多的外国航空公司虎视眈眈,急待加入。

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运输市场的竞争中经常处于弱势的地位,如何提高我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日渐成为迫切的问题。

提高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政府、航空运输企业、机场,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深刻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

充分、及时的了解国际旅客的构成、行为习惯、消费偏好,了解他们对于服务提供方的评价、偏好和改进要求,以此为基础制定民航管理部门行业政策。

对于航空运输企业来说,以此为基础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开发服务产品、制定价格和营销策略等等,才能有效地逐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市场研究所对于《民航旅客市场特征研究》项目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

九年来,我们已经先后四轮、共计七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完成了四次对全国国内出港旅客市场构成、消费偏好的基础研究。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民航总局的政策制定,为很多航空公司的经营战略、策略和计划的制定、产品设计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已经成为行业内关于国内航空旅客群体构成、消费需求偏好方面的权威研究成果。

为了弥补我们对国际旅客市场特征调查研究的不足,2006年我们尝试性地对我国、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国际始发旅客进行了市场调查研究,第一次得出了分城市的国际航线始发旅客市场特征研究成果。

2008年我们在充分吸收2006国际出港市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出港国际旅客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特征研究。

本次研究的特殊意义在于:

1、选取有代表性的国际出港机场作为问卷抽取地点,研究我国国际出港旅客的在群体构成和消费偏好方面的市场特征。

根据2007年国际出港市场的情况和各加盟单位的意愿,课题组选择我国、上海浦东、广州、成都、青岛、西安、大连等机场作为问卷抽取地点,2008年3月到8月间分两次以中、英、日、韩四种语言设计问卷,开展调查。

2、今年在我国首都我国召开奥运会,这是研究有国际重大活动时国际出港旅客市场特征的绝佳机会。

在我们调查抽样的七个城市中,既包括奥运会主办城市-我国,还包括青岛、上海等奥运会协办城市,因此,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极为宝贵的国际重大活动期间旅客市场特征信息。

3、在本项目各加盟单位的帮助下,今年本课题注重对于贵宾旅客的特征研究,总共回收贵宾问卷693份,可以对于国际出港贵宾旅客进行专门的特征分析。

本课题以调查机场国际候机旅客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填写问卷、现场调查的方法,科学计算调查所需问卷样本数量,课题组共发放淡季国际调查问卷25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85份,总体有效问卷比例93%;旺季国际调查问卷25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1份,总体有效问卷比例99%。

调查问卷共包括19个问题,对我国国际出港旅客的分类特征、消费偏好、对承运人选择与服务改进要求、常旅客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二、项目改进

与2006年相比,本项目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1、本次是对国际出港旅客的特征调查,在调查城市选择上考虑了旅客覆盖面,同时注重听取加盟企业的需要与意愿,确定以七个城市为调查样本的抽取地点;

2、根据国际出港旅客的特点,重点加强了对常旅客需求的了解,为航空公司今后有针对性地市场营销提供依据;

3、加强对贵宾旅客的信息收集,专门分析国际出港的贵宾旅客分类和需求提供依据;

4、既考虑各调查城市撰写单独国际出港旅客市场特征报告的数据要求,又考虑全国报告数据抽取的合理性,在分析出港国际旅客的社会存特征时,在现有回收问卷数据库的基础上按2007年各城市出港旅客比例进行二次随机抽样,以保证各城市问卷数量合理,科学公正地反映我国出港旅客总体市场特征。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定量指标:

1)民航国际旅客群体构成情况(年龄、居住地、年收入、行业、旅行目的、出境频率、购票资金来源)等等;

2)不同类型旅客的旅行偏好(转机需求、航空公司偏好、航空信息获取渠道、购票时所需服务等)、购买行为习惯(购买时间、购买方式、选择原因等);

3)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旅客对承运人的认可与满意程度;

4)不同类型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改进建议;

5)常旅客的比例、对航空公司贡献、积分兑换意愿以及重要分类特征;

6)贵宾旅客的重要分类特征。

2.定性指标:

1)旅客购买行为方式选择的原因;

2)旅客对航空公司偏好及其原因;

3)中转旅客选择转机的原因分析;

4)分类旅客对上述问题偏好原因的不同分析结论。

3.主要研究假设

1)淡旺季的不同类型旅客群体存在不同的消费需求偏好;

2)每天出港旅客很多,不可能对所有的旅客进行调查,严格根据统计抽样的方法和原则,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可以代表总体特征。

3)我国国际出港旅客以使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为主,准备上述四种语言的问卷可以基本满足现场调查的需要。

II.主要研究结论

一、上海国际民航市场旅客分类特征:

Ø公商务旅客是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最大的构成部分,其次是度假旅游旅客,和2006年相比,这两部分旅客的比例都有较明显的下降;外方承运人承运的公商务旅客比例比中方高,而中方承运人承运的度假旅游旅客和留学生比例比外方高;

Ø大部分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是散客,旺季中方承运人的随团旅客比例比淡季上升了10.7%,旺季外方承运人的随团旅客比例比淡季有所下降;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的票款来源主要是自费的;中方承运人的自费旅客比例与公费旅客比例差距大,淡旺季差距分别是15.3%和6.4%;外方承运人的自费旅客比例与公费旅客比例的差距小,淡旺季差距分别是7%和-0.5%;

Ø大部分旅客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是始发旅客;衔接时间长短、票价便宜、中转便捷是旅客选择中转的三个主要原因,其中公商务旅客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衔接时间、其次是中转的便捷,探亲访友旅客、度假旅游旅客、留学旅客的主要中转原因是票价低;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的年旅行次数在4次及4次以上的旅客比例分别是35.4%和29.8%,淡季比旺季高;

Ø大部分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拥有会员卡,外方承运人有卡旅客的比例比中方高12.5%,其中多卡旅客的比例比中方高10%;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最希望用积累的里程换取的是免票,其次是升舱;

Ø大部分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是男性旅客;大部分旅客年龄在26至45岁之间,旺季25岁以下的旅客比淡季多9.9%;

Ø从事商业、轻工、银行的旅客群体是三个比例最大的群体;外方承运人的从事银行、交通、商业、IT、文化、能源、健康、政府的旅客多于中方,中方承运人的从事旅游、重工、媒介、建筑、教育、轻工、农林、邮电、法律的旅客多于外方;

二、上海国际民航市场旅客消费偏好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购票提前时间为4至7天的旅客比例最大,淡旺季分别为29.1%和27.3%,公商务旅客主要集中在7天以内购票,探亲访友旅客主要集中在4到30天内购票,留学旅客提前一个月购票的比例在不同出行目的的旅客群体中是最大的;外方承运人旅客提前购票时间比中方早,总的来看,提前购票时间越短,中方承运人承运的旅客比例比中方大得越多,提前购票时间越长,外方承运人承运的旅客比例比中方大得越多;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购票时最关心的因素是航班时刻和价格;中方承运人的旅客更加关注航班时刻、机票价格、机上餐饮、航班密度,而外方承运人旅客更加关注座椅舒适度、机上娱乐、常旅客计划、航班衔接、航空公司品牌;公商务旅客最关心的是航班时刻、其次是机票价格,探亲访友旅客、度假旅游旅客、留学旅客最关心的是机票价格,其次是航班时刻;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购票时最需要预订的服务是预留座位;淡季需要预订服务的比例比旺季高13.5%;外方承运人旅客需要预订服务的比例比中方多14.1%;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通过代理购票(包括代理电话购票和到代理处购票)的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购票方式,淡旺季分别是47%和44.9%;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了解航空公司信息的最主要两种渠道是网站、代理和旅行社,淡旺季分别达到59.2%和60.8%,旺季通过网站了解航空公司信息的旅客比例比淡季多5.6%;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最迫切要求改进的服务是机上餐饮、其次是座位舒适度;中方承运人旅客更迫切地希望改进机上餐饮、座位舒适度、机上服务等飞机上的服务;而外方承运人旅客更关心飞机以外的服务,如:

售票、海关、常旅客计划、客服热线等;

三、上海国际民航市场旅客对航空公司的偏好

Ø上海国际民航旅客经常乘坐的航空公司中,外航所占的比例比国内航空公司比例略高;在经常乘坐的航空公司中,选择东航的比例最高,淡旺季分别是37.8%和30.2%,;公商务旅客选择外航的比例比选择国内航空公司的比例高出18.6%;

Ø旅客选择航空公司的原因主要是安全、价格低、起飞时刻合适、机上服务好、航班多;选择外方承运人的旅客更加看中机上服务好、座位舒适、机上娱乐设施好、机上餐饮好、起飞时刻好、常旅客计划好;选择中方承运人的旅客更加看中价格低、航班多、安全;

Ø大部分旅客愿意推荐航空公司,外方承运人旅客中有推荐意愿的旅客比例比中方高11.1%;

四、奥运会对上海国际民航旅客的影响

Ø超过50%的上海国际旅客认为奥运不会对出行产生影响;奥运对度假旅游旅客产生的影响最大,对留学旅客产生的影响最小;

Ø在受到影响的旅客中,选择提前出行的旅客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推迟,选择去奥运城市观看赛事的比例最少;中方承运人旅客更多的是选择取消出行,外方承运人旅客更愿意提前或者推迟出行;公商务旅客、探亲访友旅客、度假旅游旅客主要选择的是提前出行,而留学度假旅客主要选择的是推迟出行;度假旅游旅客中愿意到奥运城市观看赛事的比例相对较多。

III.调查方法说明

一、调查问卷确定

问卷设计基本原则:

●仅收集无法从现有数据源收集的旅客信息,如果利用民航业现有数据源可以分析、研究得到信息,这样的问题不包括在问卷当中;

●充分听取各加盟企业的意见,在确保问卷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尽可能多的收集企业需要的旅客信息。

《2008年国际旅客市场调查问卷》见附件。

二、抽样机场确定

根据民航总局公布的2007年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分析各机场2007年度国际旅客吞吐量,发现我国民航国际出港市场集中度很高,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大连、青岛为我国主要国际旅客的出港机场。

对五机场的国际旅客调查对于研究我国国际旅客的市场特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经征求个加盟企业的意见,增加成都、西安为国际出港旅客市场调查抽样城市。

从市场覆盖情况来看,2007年我国航空公司总共运送国际旅客2571.48万人,选择七个机场旅客运输量1967.09万人,覆盖旅客比例76.5%,可以代表我国出港国际旅客的总体特征。

三、抽样方法确定

在机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旅客抽样。

1)选择在机场候机厅(隔离厅)内进行抽样。

主要依据:

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问题较多,旅客在隔离厅停留时间较长,在隔离厅抽样便于问卷回收,并且容易得到旅客的合作。

隔离厅旅客是本机场所有出港航班的旅客,调查结果反映始发市场旅客特征,采样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对比在值机柜台或到港厅抽样,此方法较为可行。

2)主要采用方法:

等距抽样。

不同的机场国际出港候机厅构成不同,在机场各个候机厅分别采取上述方法抽取样本。

在旅客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则选择所有的厅内旅客作为样本。

如果所选择的样本旅客拒绝填写问卷,则选择其旁边的旅客作为替代样本。

四、样本数确定

由于各抽取问卷机场需要单独完成该机场的出港国际旅客市场特征报告,问卷数量必须保证足以反映该机场旅客特征,因此依据以下原则计算各机场抽样数量:

(1)依据2007年各机场国际旅客出港数量,按照民航局旅客运输量14%的增长要求预测各机场2008年国际旅客出港数量;

(2)按照数量经济学随机抽样方法,以95%的置信度计算各机场单独分析旅客市场特征所需样本量,并按照0.05的极限误差计算确定应抽问卷数量。

(3)考虑到国际旅客现场调查有一定难度,因此适当放大问卷发放数量。

淡季以所需有效样本数量乘以系数1.1确定为该机场应抽样本数量。

采用样本总数取整原则,确定最终调查抽样样本数量。

(4)由于对国际出港旅客的国籍缺少参考数据,难以确定各种语言问卷的数量,因此现场调查中准备各种语言的充足问卷,现场调查以保证回收该机场所需应抽样本数量为准,这也是某些机场出现了回收问卷数量多于计划发放数量的原因。

上海浦东淡旺季调查发放问卷情况如下表:

季节

调查时间

计划发出

回收

回收率

问卷回收情况

贵宾

普通

中文

英文

韩文

日文

淡季

5月21日

440

405

92%

162

243

198

111

44

52

旺季

7月2日

440

567

129%

168

399

302

172

44

49

现场情况说明:

上海浦东机场的淡季旺季调查均由东方航空公司配合完成的,两次调查进展顺利,没有遇到恶劣天气、没有遇到大量航班延误,旅客配合状况良好,贵宾厅问卷发放回收情况也比较理想。

五、抽样时间确定

按照以往本项目研究成果以及本项目研究假设,我国民航国际旅客淡旺季应具有不同的市场特征,因此本次市场调查分淡旺季分别进行两次市场抽样调查。

分析各机场2006、2007两年的按月份旅客吞吐量规律,按照实际淡旺季时间段安排问卷调查时间。

在淡旺季时间段内选取一天进行抽样调查,要求从早上第一班开始抽到当天所有出港航班的旅客。

调查员要了解当天的机场出港航班时间及日出港高峰情况,将样本均匀地分布到各个航班。

但是在实际调查时间安排上,考虑到2008年8月份我国举办奥运会,很多机场安全形势很紧张,而我们调查抽样的城市区全部为奥运城市或者重要的直辖市、省会城市,8月份的调查无法实施,因此,全部调查安排在2008年3月到7月进行。

六、研究的局限性

1.今年受奥运和安全形势的影响,我国国际市场的淡旺季特征不明显,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我国航空市场没有季节性,要从长期的市场特征才能做此判断。

2.今年调查期间各机场安全形势都比较紧张,多数机场要在调查当天才能取得管理人员的入场证件。

因此,部分机场没有抽到早航班旅客信息,同时为防止航班延误的影响,也没有抽到最晚航班的旅客信息。

3.由于大连、青岛、西安、成都国际旅客非常少,国际出港的贵宾旅客更加少,使得本次调查在上述机场没有取得头等舱、公务舱旅客问卷,贵宾问卷全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机场贵宾厅。

4.此次调查仅仅针对实际乘机旅客进行调查,并没有涉及到航空运输市场所有潜在的顾客群,因此,调查结果仅限于描述现有乘机旅客的特征。

IV.上海国际出港旅客特征调查结果分析

中外承运旅客比例

从抽到的问卷的信息分析,上海国际出港旅客中,中方承运人承运的旅客是49.2%,外方承运人承运的旅客是50.3%,另外淡旺季分别有一部份没有填写承运人。

上海国际出港旅客承运人分析

季节

外方承运人

中方承运人

未填

合计

旺季

46.7%

52.6%

0.7%

100%

淡季

52.6%

47.2%

0.2%

100%

一、上海民航国际出港旅客群体分类特征

1.旅客性别特征

从上图数据来看,2008年上海国际出港旅客中,男性比例明显比女性比例高,这和全国民航国际旅客的总体性别比例特征相似,都是男性旅客占多数。

2.旅行目的分类

2008年从上海出港的民航国际旅客中,公商务旅客是最大的构成部分,其次是度假旅游的旅客,和2006年相比,旅客的构成比例有较大的变化,表4-1-2-1的数据显示2008年公商务旅客和度假旅游旅客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表4-1-2-12008年与2006年上海民航国际出港旅客旅行目的对比

公商务

探亲访友

度假旅游

留学

2006年

旺季

49.0%

14.0%

31.0%

6.0%

淡季

59.0%

10.0%

26.0%

5.0%

2008年旺季涨幅

-5.7%

-2.0%

-7.1%

6.7%

2008年淡季涨幅

-12.5%

7.3%

-2.4%

4.0%

上面两个图分别对淡旺季中外承运人旅客出行目的进行比较,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外方承运人的公商务旅客都比中方的比例高,在淡季这种差距比旺季明显;而中方承运度假旅游的旅客比外方高;和旺季相比,中方淡季承运的留学旅客比例有明显提高,涨幅为8.1%,通常来说,公商务旅客对航空旅行的品质要求较高,而度假旅游和留学的旅客对价格较为敏感,因此从中外对比来看,高价值的旅客对外方承运人更为青睐。

3、旅客随团情况

表4-1-3-12008年和2006年随团旅客情况对比

不随团

随团

2006年

旺季

23%

77%

淡季

22%

78%

2008年旺季涨幅

-4.7%

4.7%

2008年淡季涨幅

-6.8%

6.8%

2008年上海民航国际出港旅客中,散客是主要的构成部分,淡季的随团旅客比例更高。

旺季中方承运人的随团旅客比例明显上升,涨幅达到10.7%,外方承运人的情况相反,旺季的随团比例有所下降。

和2006年相比,2008年随团旅客比例上涨,尤其是淡季随团比例上升更高。

4.旅客票款来源

2008年上海国际民航旅客的票款来源主要是自费的,通过淡旺季对比,可以看出旺季自费比例和单位支付比例的差距扩大了,达到11.5%;数据显示,中外承运人的旅客票款来源还是有较大的区别,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中方承运的旅客中,自费的比例都比单位支付的高,尤其是淡季,中方的自费的比例比淡季高出15.3%,而外方承运人在旺季承运的旅客中,自费和单位支付的比例差相对较小,即使是在淡季,淡季自费的比例仅比单位支付的比例高7%,可以看出,外方自费的比例都比中方低,通常自费旅客对票价的敏感性更高,这也说明了中方承运人对旅客的吸引力更多地体现在票价。

5.旅客航程特征

2008年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始发旅客是主要构成部分,超过86%,同时仍有超过13%的中转旅客,当旅客被问到“如果有多条线路可选的时候,选择中转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时,衔接时间,票价,中转便捷是三个主要的中转原因。

表4-1-5-12008年各类旅客选择中转原因

衔接时间

票价

便捷

提取行李

短途旅游

其他

公商务

34.9%

13.7%

33.9%

13.5%

2.7%

1.2%

探亲访友

23.7%

36.0%

20.1%

12.2%

7.2%

0.7%

度假旅游

23.3%

30.4%

25.0%

12.9%

8.3%

0.0%

留学

15.5%

43.3%

13.4%

17.5%

7.2%

3.1%

对各类旅客选择中转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商务旅客选择中转的时候,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衔接时间,其次是中转的便捷,反映了公商务旅客注重效率的特征;而探亲访友旅客、度假旅游旅客、留学旅客中转时最主要考虑的是票价,相对而言,这些旅客对票价比较敏感,但是敏感程度还是不同,留学旅客选择票价的比例最大,而度假旅游旅客选择票价的比例最低,敏感度最低,除了票价之外,探亲访友和度假旅游的旅客比较关心的是衔接时间和中转便捷,留学旅客比较关心的是无需提取行李。

6.旅客乘机频率特征

2008年淡旺季上海国际民航旅客年旅行次数在4次及4次以上的旅客比例分别是35.4%和29.8%,淡季比旺季高。

7.收入状况

2008年上海国际民航旅客年收入60万以上的旅客最多;外方承运的旅客中,高收入的旅客比例明显高于中方的比例,年收入40万元以上的旅客比例为40%,比中方高出14%,由于高收入旅客通常是比较优质的旅客,这反映了中外承运人在上海国际民航运输市场中的差距。

8.常旅客会员用卡情况

表4-1-8-1中外承运人旅客常旅客会员情况

中方承运人

外方承运人

不是

50.2%

37.7%

拥有一张卡

32.7%

35.2%

拥有多张卡

17.1%

27.1%

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大部分都拥有会员卡,但是拥有外航会员卡的旅客比例高于拥有国内航空公司会员卡的比例,会员计划是航空公司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客户忠诚度的一个手段,旅客拥有更多的外航会员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客对航空公司的选择倾向,从中外承运人对比中也可以看出,外方承运人的有卡旅客比例比中方高出12.5%,尤其是多卡旅客的比例比中方高出10%,多卡旅客通常是旅行频率较高的旅客,这是价值较高的旅客群体,从这些方面看,外方承运人的旅客价值比中方高。

上海民航国际旅客最希望用积累的里程换取的服务是免票,其次是升舱,淡旺季之间有明显区别的是淡季希望用里程换取酒店住宿的比例比旺季高3.5%,而旺季希望用里程换取礼品的旅客比淡季高8.6%。

9.旅客年龄特征

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年龄在26~45岁的旅客占多数,和淡季相比,旺季25岁以下的旅客比例增加了9.9%,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26岁以上的年龄段,年龄越大,该年龄段旅客的比例越少。

10.旅客从事行业特征

2008年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从事商业、轻工、银行是三个比例最大的旅客群体,淡季从事银行、商业的旅客比例比旺季大,表4-1-10-1的数据显示外方承运人的旅客中来自银行、交通、商业、IT、文化、能源、健康、政府的旅客多于中方,中方承运人的旅客中来自旅游、重工、媒介、建筑、教育、轻工、农林、邮电、法律的旅客多于外方。

表4-1-10-12008年上海国际民航旅客中外承运人对比

旅客行业

中方承运人

外方承运人

中外承运人对比

旅游

6.9%

4.0%

2.9%

重工

8.2%

5.9%

2.3%

媒介

4.4%

2.3%

2.1%

建筑

4.2%

2.3%

1.9%

教育

8.0%

6.3%

1.6%

轻工

12.4%

11.4%

1.0%

林业

0.8%

0.0%

0.8%

邮电

2.3%

1.5%

0.8%

其他

14.5%

13.7%

0.8%

法律

1.1%

0.6%

0.4%

政府

1.3%

1.7%

-0.4%

健康

3.2%

3.8%

-0.7%

能源

1.5%

2.5%

-1.1%

文化

4.4%

5.7%

-1.3%

IT

6.3%

7.6%

-1.3%

商业

10.7%

12.1%

-1.3%

交通

2.1%

5.1%

-3.0%

银行

7.8%

13.3%

-5.5%

二、旅客消费偏好分析

1.旅客购票时间特征

表4-2-1-12008年不同出行目的购票提前时间

3天内

4~7

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