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
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
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
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
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
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
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
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
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
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
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
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
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
“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
”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
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
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
“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现代汉语台词非常喜爱。
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译得真好。
许先生笑道:
“那是我写的。
”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
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
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
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
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呢?
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
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
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
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
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
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
只听他说:
“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
”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
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
答曰:
“先生。
”先生即教师。
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
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
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
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1)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岁,至多三十多岁?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热爱教育事业,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而教书育人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
B.他好探索新事物并关心、理解青年,耐心认真地倾听青年人的心声,与之真诚沟通。
C.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D.不会轻视十多岁的孩子,特别能与他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
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散文选段,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潮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
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后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
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
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
B.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
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
C.作者望见江南雪景的时候,说自己笔力愚劣,并多次引用古诗名句,很巧妙地赞美了江南的美景,又使文章显得韵味丰淳。
D.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以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E.《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
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
3)文中说: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表达简洁。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
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
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
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
”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
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
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
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
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
“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
”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
“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
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
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
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
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
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
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所有新闻体裁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C.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深入解析人类是其必经之路。
3)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与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
运少好学,涉猎经史。
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
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
为露门学士。
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
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
既至,谓曰:
“卿言太子如何人?
”运曰:
“中人也。
”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
“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
运上疏曰:
“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书奏,帝不纳。
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
帝大怒,将戮之。
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
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
“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
”乃赐御食以赏之。
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
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
频历二县,并有声绩。
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
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
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
②舆榇(chèn):
载棺以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古代任职授官用词很有讲究,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B.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故言行在所,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朕,第一人称代词,自古为皇帝自称,“孤”、“寡人”等词也常用以皇帝自称。
D.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
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B.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
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C.乐运秉性刚直,但仕途坎坷。
他曾身居谏官之职,秉性刚直,直言敢谏,但也因此被人排斥打击,退而录夏、殷谏争事而成《谏苑》。
D.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
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①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绁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②,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③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注)①里老:
里正,古代乡官司。
②司礼:
即司礼监,官署名。
③廨(xiè):
官吏办公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猜捧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科举时代通过殿试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情。
D.乡试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贡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
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
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出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
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
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三、选择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