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58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522 8000 20.docx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522800020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要

与马尔克斯的“皇冠上的明珠”《百年孤独》相比,18年后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同样有其特色。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描述了爱情的各种形式,为人们展现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

从年少天真浪漫的柏拉图之恋,到中年时期相依相伴的婚姻之恋,再到暮年时期相濡以沫的夕阳之爱。

本文拟结合审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悲剧美视角对女主人公费尔明娜与初恋弗洛伦蒂诺、丈夫乌尔比诺医生之间的爱情作出具体地分析。

通过这部“准爱情教科书”,解读马尔克斯如何教导人们爱是什么、怎样去爱的真理,进而揭示本篇小说的主题,以期能窥探马尔克斯爱情观的悲剧美。

关键词:

爱;绝望;悲剧美;霍乱;死亡

Abstract

Loveinthetimeofcholera18yearslateralsohasitsownfeatures,comparedwith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marquez's"crownjewel".InLoveinthetimeofcholera,marquezoffersarichstoryofloveinallitsforms:

fromtheinnocentandromanticloveofPlatoinhisyouth,tothedependentandconcomialloveofmarriageinhismiddleage,tothetenderloveofsunsetinhistwilightyears.Thetextwillcombinewiththetheoryofaestheticpsychologyknowledge,fromtheperspectiveoftragicbeautyofheroineFeiErMingnaandfirstloveFlorentino,betweenherhusbandUrbinodoctorlovemakeaconcreteanalysis.This"quasi-lovetextbook"explainshowmarquezteachespeoplethetruthofwhatloveisandhowtolove,andthenrevealsthethemeofthisnovel,soastoexplorethetragicbeautyofmarquez'sviewoflove.

Keywords:

Love;Despair;Tragicbeauty;Cholera;Deat

爱与绝望

--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性

前言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这三个人的两段爱情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图式:

一种是乌托邦式的爱情,另一种是世俗的婚姻。

这部小说展现了爱情的无限可能,复现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一小说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分析以及马尔克斯的婚恋观上。

其实,纵观整部小说,悲剧性色彩在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这部“有史以来令人心碎的伟大爱情小说”愈加的丰盈与令人回味。

因此,本论文将以悲剧性为切入点,借鉴学术界对该作品的研究成果,通过作品中的形形色色的爱情关系:

爱情与欲望,爱情与死亡,爱情与婚姻等一系列的角度,研究这部作品中宗教信仰和个人主义精神交织的感性精神构成的精神内核,贯穿起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进而跳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窠臼”,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尔克斯的爱情观,以期能够进一步拓宽对该作品的研究空间。

1.《霍乱时期的爱情》与悲剧

美学与文艺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文学艺术。

因此,它们研究的问题常常会有某些交错,譬如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既是美学又是文艺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但美学相对与文艺学而言,更带有一般性,它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源,为后者提供理论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文艺学则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文学艺术经验和现象,它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

悲剧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具有在一定层面上诠释一定时代或者一定背景下人类审美观念的参考对象。

相对于喜剧美学考证受众对于诙谐、讽刺的认同度、理解度来说,悲剧美学考证了受众对于人性中、社会上苦难、伤痛、无奈等的共鸣与理解。

悲剧理论的具体形式为:

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

“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1.1马尔克斯与《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描绘了一个爱与死交织交错的世界,作者把这个世界缩影于主人公一生的长河中。

这部小说展示了一场超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影像:

出身贫穷且气质忧郁的二十二岁的少年弗洛伦蒂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过女主人公费尔明娜的窗前时,竟然觉得自己爱上了她。

从此,两人便痴狂地传达书信,并且私自决定了两人的终身大事。

而女主人公在历经了父亲的有意地拆散后,开始了一个人的长途旅行。

在旅行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和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之间只是一场虚无缥缈的爱情。

于是,费尔明娜无情地回拒了他,转身嫁给了同样对她一见钟情且拥有显赫地位和威望名声的医生乌尔比诺。

之后。

费尔明娜过着在世人眼中看来十分完满的生活中经历着婚姻与恋爱之间不可言状的区别,而男主却在一次次地“猎艳行动”中空虚地期待着女主的回心转意,展现出极大的荒诞。

为了证明自己对费尔明娜的爱,弗洛伦蒂诺一生未娶。

在苦苦等待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直到乌尔比诺逝世,弗洛伦蒂诺才重新有接近女主的机会,并且许下了“一生一世”的诺言。

在五十一年的时间跨度里,这部小说展示了爱情中的所有方式,不仅表达了爱情是一种快乐,也表达了爱情是一种责任,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同时再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

在那个战争与混乱的年代,人的孤独感会被加强,心理落差也会加剧。

马尔克斯对与爱与死的思考,来自于他祖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来自于他的家乡马孔多镇,来自于他生命中的颠沛流离,来自于他所在的疾病与战争泛滥的历史年代,来自于他妻子不离不弃的支持。

所以,可以认为马尔克斯是在不断地颠沛流离中坚持创作,他对文学的热爱才有了他今日的伟大作品。

他的观念和思维是超前的,所以他在那个历史年代是孤独的。

这位孤独旅行者创作了众多伟大作品,将思想精髓留给了全世界。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文学事业上的一次革新。

1.2悲剧与悲剧美

西方悲剧理论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的定义是: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悲剧是通过意想不到的结果,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恐惧。

悲剧美往往是在失败和毁灭中进行价值转换,实现悲剧快感,这正是悲剧所迷人的地方。

总之,悲剧美是表现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人的有价值生命被毁灭的美,它是崇高美的特殊表现形式。

欣赏悲剧,不仅仅是用悲伤的情绪,同时也应该在悲剧中体会到快感,要感受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同时,不能仅仅沉浸在悲伤里,也应该将悲伤转化为一种力量,感受到精神力量的永恒不朽。

2.《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2.1半个世纪执着的悲哀

书中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经历了一场长达五十一年的三角恋。

在这五十一年中,女主费尔明娜嫁给了名利双收的医生乌尔比诺,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安稳度日。

而弗洛伦蒂诺心里一直无法忘记费尔明娜,便发誓要努力奋斗,获得与费尔明娜相匹配的身份地位,进而再次争取她。

但弗洛伦蒂诺在等待费尔明娜的漫长时光中,不断在各种场合秘密猎艳,有很多地下情妇。

最终,费尔明娜的丈夫乌尔比诺去世了,当男女主两人均已白发苍苍之时,弗洛伦蒂诺来到女主家里,对她表示了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女主的忠贞爱情。

他认为漫长岁月中唯一能获得费尔明娜的机会,就是等待乌尔比诺去世,于是在五十多年之后,弗洛伦蒂诺亲口对女主说:

“我为这个机会等了半个多世纪,为的是再一次向您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您,忠贞不渝”。

他对于爱情的执着,是经得起时间的对抗,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忠贞。

可以想象,这个曾经为了爱而活着的老人,在漫长时光里每天都在等待着与心爱之人告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尽等待是多么痛苦,又是多么的令人动容。

一个人等了另一个人半个多世纪,伴随着衰老、疾病、死亡,以及各种身体机能的衰退,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够“重新赢得她的心”。

2.2放荡不羁与纯真内心的悲哀

弗洛伦蒂诺在等待女主的第一封回信的时候,他“口吐清水,神志模糊,时而昏迷不醒”,他“身上的冷汗像垂死的人的冷汗”,“情况又一次充分证实了,爱情和霍乱的症状是相同的......可是弗洛伦蒂诺的追求却完全相反:

从自身的煎熬中去享受欢乐。

”面对女主的父亲劝他离开,甚至拿枪威胁他之时,他却毫不畏惧地回答到“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了”。

在弗洛伦蒂诺眼里,爱情远远大于死亡。

当知道“花冠女神”费尔明娜马上与一位声名显赫且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海归医生乌尔比诺结婚时,他很快从萎靡不振中振作起来。

替代爱情的想法指引弗洛伦蒂诺走上了一条逢场作戏的道路。

在一个炮火连天的战争之夜,弗洛伦蒂诺的母亲决定用寡妇来医治自己儿子所受的情伤。

在弗洛伦蒂诺对内心之爱恪守的时光里,他的寻花问柳貌似是因为死水般的空虚导致的。

无论是狂欢节上从精神病院中跑出来跳舞的女生,还是诗歌花会上坐在自己身旁最后竟成为自己长达五年之久的秘密恋人萨拉·诺列加,又或者是船长的妻子奥塞西亚·斯坦德,这些肉体的腰部以下之爱,使弗洛伦蒂诺暂时忘却了费尔明娜,还能让他觉得自己不再受到爱情的痛苦。

弗洛伦蒂诺身体力行地实践了“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她”这句话。

虽然在精神层面上,弗洛伦蒂诺依然一生只爱女主费尔明娜一人。

但弗洛伦蒂诺在失去费尔明娜后沉湎肉欲,纵情声色,整整25大本日记本记满了六百二十四次风流韵事。

罗兰·巴特曾说:

“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千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这段话用来解释弗洛伦蒂诺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2.3另类离世的悲哀

在马尔克斯的世界里,根本找不到一个不是为了爱情而自杀的案件。

例如作品中第一位人物乌尔比诺的挚友德圣阿莫尔决定在60岁的时候离开人世。

“我永远不会变老”。

德圣阿莫尔自杀的前一天晚上,还与情人去了城中唯一一所电影院看了电影《西线无战事》。

之后,他的情人敏锐地感知到他有自杀念头,但她没有劝阻,因为自杀是越出人生轨道的最绝对、最刻骨铭心的方式,使爱情与死亡之间建立起一种宿命般的联系。

但是,乌尔比诺身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他只是在合乎社会规范的“幸福”之中安稳度日。

他的悲剧来源于他完全不能明白和想象“越出人生常轨”的内涵:

“不能避免,苦巴旦杏的味道总能让他想起受挫的爱情”。

在德圣阿莫尔自杀的那天,乌尔比诺在检验尸体时“捕捉到自己在荣耀的职业生涯和信仰中从未承认的某种想法:

就是与死亡之神相识很久,并且在同它斗争,来来回回与它对峙了那么长时间之后,这还是他首次敢于正面直视它,与此同时,它也在观望他。

这使医生忽然明白,生活中已经发生了某种绝对性的、不可挽回的事情”。

乌尔比诺的死,应该是整部作品中最荒诞无奈的死法——在他将飞向树上的心爱鹦鹉努力救下来的时候,却不小心掉了下来。

这样一位地位尊贵的医生最终却落得如此结局,只能说作者对乌尔比诺的悲剧设计地过于离奇,这也正是这部作品中让读者心灵受到触动的情节之一。

2.4夕阳无限好的悲哀

在这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情里,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不是上帝的仁慈,而是时间的馈赠。

费尔明娜成为了寡妇,乌尔比诺因为抓住他心爱的鹦鹉而丧命。

这样奇特的死亡背后,虽然举办了风光无限的葬礼,但是费尔明娜的爱情世界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在这个时候,弗洛伦蒂诺已经七十六岁高龄,费尔明娜也已经七十二岁,两个人的爱情在与时间抗争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得以继续。

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坐在插着代表霍乱的黄色旗帜的船上,再次相爱。

五十多年的隔阂看上去似乎已经消失,二十多岁的青春激情再次被激发。

弗洛伦蒂诺深刻地理解费尔明娜对于回归到旧生活秩序牢笼中的恐惧,便命令船长将黄色旗帜挂在船上代表霍乱蔓延而永远地前行。

这份黄昏中的爱情结局,看似圆满,实则却隐藏着马尔克斯对这段苦恋的无比同情。

这份爱情只是黄昏里的一抹夕阳,是不能被世俗观点所能接受的,是上得了船,靠不了岸的恋情。

即便能在海上航行一辈子,可是剩下的岁月还有多长?

不由得使人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3.马尔克斯的爱情悲剧观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凭借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犀利的笔锋把即现实又浪漫的爱情表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认为是有点荒诞,又或者是有点残忍和搞笑。

在马尔克斯看来,爱情原本就是悲剧,爱情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是悲剧,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和等待中同样是悲剧。

3.1《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爱情与霍乱的悲剧

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不来源于这个世界,也不从属于这个世界。

爱情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与现实世界不相隶属的力量,就比如霍乱对于人体的侵袭一样,爱情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有符合社会规范秩序,比如婚姻、法律、道德、宗教、习俗以及纳入礼俗秩序的人的精神活动的威胁。

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始于霍乱时期。

在作品中,作者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

因为霍乱可以使人丧命,从而使人明白生命之珍贵,激发人们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斗志。

对于作品中的弗洛伦蒂诺而言,霍乱与爱情相似。

作者用极其可怕的霍乱症状来表现爱情,想要告诉读者,爱情虽然非常美好浪漫,但是爱情也让人饱受折磨,使人觉得人生乏味无趣,生不如死。

但是,如果不经历这样痛苦的考验,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所以作者把自己理解的独特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弗洛伦蒂诺形象中。

在弗洛伦蒂诺鼓足勇气把情诗交给费尔明娜等待回信的过程中,他开始变得默不作声,寝食难安,他口吐绿水、脸色变青甚至晕倒,他的母亲焦急地以为他患上了当时无药可救的瘟疫“霍乱”。

正如作者所言,相思病和霍乱的症状有着相同的表现。

男主因为没有得到女主的回应,每天不能安心工作,颓废度日;当他得到了女主的一封简单的回信之后,他又感觉幸福无比,恨不得“在信的每一行里把自己燃烧殆尽”。

这样的爱之疾病足以感染一个同样青春年少的女孩。

女主在男主的守候和情书助攻下,从最开始的同情他,到后来对他感到好奇,以至于最后女主也非常渴望见到男主。

费尔明娜在上课时偷偷地给他写回信,并且私底下安排自己的姑妈帮助她送信。

两人的感情在一张张爱意满满的情书中与日俱增,在这样长达两年的回信中,女主决定嫁给他。

虽然遭到了父亲的威逼利诱,她仍没有忘记在告别前写一封信,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作品中,弗洛伦蒂诺无法得到自己的真爱,在与女主的爱情过程中,他饱受折磨,如同患了霍乱。

但是令人无法想到的是,他在众多的情人中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性需要,这反而强化了他对女主的爱情久经不衰。

他把自己的生命力与性等同起来,性能力的强盛让他相信自己还年轻,让他确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费尔明娜。

可以说,作者赋予爱情一定的激情。

在他笔下,短暂的鱼水之欢不仅不会消磨真正的爱情,而且还会强化男主对爱情的坚定与信心。

3.2《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以夫妻名义共处了五十多年的时光。

乌尔比诺虽出身高贵且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但是在生活中他却一直被费尔明娜所“压迫”。

书中有这样的情节:

乌尔比诺从浴室沐浴完回到两人的卧室,抱怨地说到“差不多有一个星期了,我洗澡的时候都没有香皂”,“这种被人当场挑出毛病的感觉让费尔明娜高傲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她恼羞成怒,像往常一样,以攻为守”。

于是乌尔比诺搬去实习医生宿舍住了三个多月,接下来依然是不停地谩骂与争闹,每次都是医生主动投降。

又比如乌尔比诺在如厕时不小心把马桶的边缘弄湿,“只好用日常行动来为家庭和平做出奉献,但这更多的是出于屈辱,而非谦恭”。

这句话更能表现出乌尔比诺在婚姻中的不如意,即便半个多世纪的婚姻还算稳定,但两个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无休止的争吵与埋怨,这是婚姻中的悲剧。

费尔明娜——全书最现实的角色。

婚姻中,她是将就、妥协的,虽然她的丈夫乌尔比诺对她很好,两个人也维持着表面看起来稳定的婚姻,但是两个人是没有爱情的。

乌尔比诺说与费尔明娜的婚姻一场医疗失误的结果,并非完全是一句玩笑话,他们的关系从开始到结束,的确也很难让人领略到多少爱的成分。

年轻时期,他向她提供物质享受。

年老之后,她向他提供起居帮助,这便是他们五十一年的和谐婚姻的全部内容。

3.3《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爱情与性爱的悲剧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中几乎包含了当今所有的爱情关系。

在费尔明娜嫁为人妻后,弗洛伦蒂诺先后和众多女人发生了性爱关系,他认为这些“爱情”只是短暂地排解自己的空虚寂寞,从而使自己忘记失去费尔明娜所带来的痛苦。

他和很多女性因性爱关系所建立起来的不同的爱情,拿撒勒寡妇、阿美利加·维库尼亚、莱昂娜·卡西亚尼、萨拉·诺列加、奥森西娅·坦桑德尔以及奥林匹她·苏莱塔等等之间的无爱、空爱、浪漫之爱等。

作品中,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经历着不同的爱情阶段:

一是在少年时期,他与女主费尔明娜的“柏拉图之恋”;二是在被女主无情回拒后的迷茫之爱;三是与众多秘密情妇之间的露水情缘(即空爱、无爱、浪漫之爱等);四是男女主暮年时期的圆满之爱。

在这四个阶段中,表现了弗洛伦蒂诺在不同爱情中的状态,展现着马尔克斯对不同爱情的解读。

费尔明娜和初恋情人分手后很快嫁给了海归医生——乌尔比诺。

她的所作所为让弗洛伦蒂诺痛苦万分,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夺回自己心爱的人。

后来弗洛伦蒂诺逐渐放任自己,因为得不到费尔明娜的爱,所以他自暴自弃,但是他有着履行人性的本能,选择用性爱来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在那之后,男主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性爱来让自己获得短暂的欢愉。

与其说,弗洛伦蒂诺的一生都在等待着费尔明娜,那么在这五十一年的漫长等待中与不同的女性发生性关系,也让他学会了爱情,但爱情却又像毒药一般。

弗洛伦蒂诺的爱,可以说成是无处安放的孤独,祸害了众多和他相处过的女性;同时,他对女主的倾慕又使他失去自我,无法分辨真正的爱情究竟在何方。

而值得尊敬的是,作者通过独到的笔法对所有形式的爱情都一视同仁,没有在意对方的肤色、信仰、年龄,突显了马尔克斯的睿智、平和、神圣。

3.4《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爱情与死亡的悲剧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悲剧性,使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愈加丰盈与令人动容,融入了朦胧的悲剧色彩。

在小说的一开始,就讲述了乌尔比诺医生给他的好朋友检查尸体的情境。

在苦杏仁味的房子里,德圣阿莫尔抛下自己的爱人,使用氰化金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目的却只是“不再变老”。

作者用非常紧致的笔墨展现出生命死亡的背后的意义,对于死者来讲是一种解脱,但更多的是悲剧。

德圣阿莫尔与爱人的恋情是悲剧,而他的好朋友——乌尔比诺,同样存在着悲剧。

乌尔比诺在临死之前“在两人半个世纪的共同生活中,她从未见过他的眼神如此闪亮,如此悲痛,而又如此充满感激。

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说道: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作者笔下的乌尔比诺让人感受到了一位年迈老人深刻的悲剧性,为国家作出了诸多奉献,对妻子没有展现出内心的爱之深刻,在晚年时期却通过如此荒诞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光辉一生,而这也正是他的悲剧之处所在。

小说末篇,女主与男主则选择以爱情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面对死亡,生命变得更加纯净,爱情变得愈发醇厚。

年老的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不是由于他们脱离了性的羁绊,而是因为他们跨越了世俗偏见而选择直接与生命交流。

作者通过细致地文笔描写了在跨越五十一年的时间长河后,男女主人公重新相爱的场景。

他们干枯的双手在黑夜中互相抚摸,身体散发着老年人独有的腐酸味。

对于费尔明娜而言,回到旧的生活才是一种真正的死亡,而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让船一直航行下去,才是对死亡的超越,而且也是对生命的肯定,对爱情的肯定。

结语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作者讲述了两种爱情:

一种是因为少年懵懂的荷尔蒙悸动而一眼万年的初恋;一种是借身份地位而成却在漫长共度的岁月里黯然失色的婚姻。

前者充满了激情,也弥漫着幻想;后者更加理智且符合世俗的眼光。

两者相比,并未见作家有多少倾斜,正因如此,书中的每种爱情都带有悲剧性意味。

故事的结局也已经点明,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情只能在海上漂泊一生一世,这是爱情的魅力,恰也是爱情的悲剧美所在。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译,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2015.

[2]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朱景冬.别具一格的爱情小说——评《霍乱时期的爱情》[J].国外文学,1990,

(1).

[4]张宁.爱、时间与死亡——读《霍乱时期的爱情》[J].郑州大学学报,1990,(5).

[5]张慧云.痴情?

滥情?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论分析《霍乱时期的爱情》[J].名作欣赏,2006,(12).

[6]孟夏蕴.乱花丛中觅真爱——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D].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4.

[7]陈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爱情主题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姚婧.情感的疾病化书写——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J].名作欣赏,2015,(8).

[9]荣利.“滥情”的痴情者——论《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弗洛伦蒂诺形象[D].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0]谈清妍.爱情的乌托邦——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爱情与死亡[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9.

[11]柳芬,江泰仁.马尔克斯访谈:

写作是莫大的享受[J].外国文学动态,1994,(5).

[12][英]史蒂芬·哈特.马尔克斯评传[M].王虹译.桂林:

漓江出版社,2014.

[1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4]《两百年的孤独加两亚·马尔克斯谈创作》[M].晓风,高兴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5]刘娟.《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死亡主题小议[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

[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海译:

商务印书馆,1996.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心中如释重负,感慨良多。

首先我要对我的指导老师石莹莹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石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架构与思路的拓展再到论文的最终定稿,老师都尽快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予悉心指导。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石老师表现出来的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还要感谢大学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辛勤栽培,你们循循善诱地教导和不拘一格的人格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在大学四年里,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向老师们请教时,你们都能给我热情地解答和帮助。

最后,感谢同学们在我写论文期间给予的支持和鼓励,真诚地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