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206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docx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维持社会稳定一直是政府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社会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显现,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能否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关乎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

因此,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其次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展开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关键词:

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农村城市

 

一、文献回顾和问题提出

收入作为居民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以及企业转移支付的部分与政府补助金的总和,由此可以看出,包括居民收入在内的国民收入的高低以社会总产出为基础(高鸿业,2006)。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的农村地区由于耕地数量的相对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有所突破,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而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胡彬,20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343.4元与133.6元,而2014年则分别增至29381元与9892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如表1所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13190.4元增至2014年的19489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已然超过了合理的区间,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仅严重威胁中国的社会稳定,更对中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表12010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年份

城镇居民收入(元)

农村居民收入(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额(元)

2010

19109.4

5919.0

13190.4

2011

21809.8

6977.3

14832.5

2012

24564.7

7916.6

16648.1

2013

26955.1

8895.9

18059.2

2014

29381.0

9892.0

19489.0

数据来源:

《2015中国统计年鉴》

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他发现,第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为悬殊;第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地理因素与经济基础条件的影响较为显著;第三、大力推行乡镇企业发展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并没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此,他认为只有农村地区只有立足农业发展、致力于农业产生技术革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徐秀川,2005)。

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但是这种非线性关系究竟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却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吕炜,2011)。

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第一、包括城镇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经济发展在内的4个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起到了正向影响,而包括取消农业税与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2个因素则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大起到了负向影响;第二,扩大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可以显著地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王克强,2012)。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究其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生产要素成因、政府政策成因还是发展环境成因。

无论是生产要素成因、政府政策成因还是发展环境成因,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由于城市地区在要素禀赋、政策扶持以及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所具备的农村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在发展水平方面高于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农村地区同样难以企及,与此同时,正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速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与扩大。

本文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接下来本文会就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

要素禀赋、政府政策与发展环境的差异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指标量化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

具体见表2。

表2指标选择

指标类型

指标代号

指标名称

自变量

X1

人均GDP

X2

城市化水平

X3

第一产业贡献率

X4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5

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值

因变量

Y

城乡居民收入比

其中,城市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重来衡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中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衡量,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值用于衡量中国城乡资本要素的配置状况,城乡居民收入比则用于衡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二)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了1995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均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到,各项指标数据具体见表3。

表3各项指标数据

年份

Y

X1

X2

X3

X4

X5

1995

2.714711289

5046

0.290403811

0.0907

0.522001028

4.575212542

1996

2.512278698

5846

0.304798634

0.0956

0.505003626

4.101675354

1997

2.468924932

6420

0.319099542

0.0676

0.498997422

1.081082406

1998

2.509296947

6796

0.333501655

0.0758

0.497996801

4.165116461

1999

2.648509252

7159

0.347797052

0.0599

0.500994481

5.149321417

2000

2.786899796

7858

0.362197518

0.0443

0.500006936

4.916097911

2001

2.898749155

8622

0.376597428

0.0508

0.500006868

4.607216483

2002

3.111488124

9398

0.390897838

0.0457

0.5

3.670412437

2003

3.23095111

10542

0.405302298

0.0336

0.490994901

3.971762246

2004

3.208554693

12336

0.417600086

0.0785

0.469002478

26.39577667

2005

3.223754954

14185

0.429899966

0.056

0.448001929

6.49000987

2006

3.278366323

16500

0.443430102

0.048

0.426004961

6.614642653

2007

3.329099251

20169

0.458892446

0.03

0.408000425

6.914806087

2008

3.314876276

23708

0.469895032

0.057

0.395995448

7.174250003

2009

3.332822324

25605

0.48341701

0.045

0.380993828

7.321072807

2010

3.228484541

29748

0.499496611

0.039

0.36700611

31.91526756

2011

3.125822309

33989

0.512702713

0.046

0.347997906

34.27055782

2012

3.102935604

38354

0.525700866

0.057

0.336005945

38.07640794

2013

3.030058791

43320

0.537296431

0.044

0.314002884

42.31599458

2014

2.970177922

46629

0.547703645

0.048

0.029511054

47.60414846

(三)数据统计性描述

如图1所示,第一、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值为3.0;第二、1995年至2014年中国平均人均GDP为18611.5元;第三、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重为42.3%,第四、1995年至2014年中国第一产业贡献率的平均值为55.6%,第五,1995年至2014年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比重为42.2%,第六、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的平均值为14.57,由此可以看出:

首先,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在总体上是农村居民的3倍,收入差距较为显著;其次,中国的城市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再次,农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相对较高,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就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3倍的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购买力方面,其二是资产性收入方面。

首先,购买力作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造成的购买力失衡直接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收入作为居民资产的重要来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资产持有量的差异。

与此同时,能够为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的禀赋使得具有更高收入的城镇居民能够凭借高收入获得更为客观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较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就我国的人均GDP而言,由于收到现有财富分配机制的影响,人均GDP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

就我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供给越少,而对劳动力具有较高需求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无疑将因为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而受到较为显著的消极影响从而抑制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就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而言,贡献率的高低主要反映的是产业增加值的多少,因此,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

如前文所述,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平均值为55%,较高的产业贡献率意味着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将有力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就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而言,由于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作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较高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反映出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从而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就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开展以资本的投入为前提,从而我国超过14倍的城乡固定资产比表明了资本要素主要聚集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要素分配的失衡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并最终抑制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要素供给的失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导致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图1各变量均值

N

均值

Y

20

3.00133811

X1

20

18611.50000000

X2

20

.42283153

X3

20

.05562500

X4

20

.42192625

X5

20

14.56654159

有效的N(列表状态)

20

(四)实证结果

1.因子分析

如图2所示,原始数据的KMO值为0.755>0.5,显著性水平为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图2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755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106.232

df

10

Sig.

.000

如图3所示,提取公因子后各变量的信息损失量均低于0.4,表明提取公因子后变量的解释信息保有量相对较好。

图3公因子方差

初始

提取

X1

1.000

.962

X2

1.000

.924

X3

1.000

.805

X4

1.000

.838

X5

1.000

.782

提取方法:

主成份分析。

如图4所示,成分1与成分2的累计贡献率为93.811%,表明信息的保有量较为理想。

 

图4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1

3.810

76.205

76.205

3.810

76.205

76.205

3.310

66.195

66.195

2

1.880

17.606

93.811

.880

17.606

93.811

1.381

27.616

93.811

3

.184

3.676

97.487

4

.100

1.992

99.479

5

.026

.521

100.000

提取方法:

主成份分析。

如图5所示,公因子1与X1(人均GDP)、X2(城市化水平)以及X5(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的正相关性很高,而X1、X2以及X5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素供给情况,因此,公因子1可表述为要素原因;此外,公因子2与X3(产业贡献率)的负相关性很高,而X3主要反映了产业发展的程度,因此,公因子2可表述为产业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可大致归纳为要素原因与产业原因两类。

图5旋转成份矩阵

成份

1

2

X5

.955

X1

.936

X4

-.911

X2

.815

X3

-.980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

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5,该检验由SPSS19.0软件完成。

表5相关性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

Pearson系数

X1与Y

0.462

X2与Y

0.713

X3与Y

-0.643

X4与Y

-0.325

X5与Y

0.263

从表4中不难看出,X1、X2、X3、X4与X5均与Y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X1、X2、与X5与Y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相关关系,而X3与X4则与Y之间存在负向的线性相关关系。

此外,X1、X4与X5与Y的Pearson系数均低于0.5(大于-0.5),表明X1、X4以及X5与Y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而X2、X3与Y的Pearson系数均大于0.6(小于-0.6),表明二者与Y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为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线性相关;第二、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同向变动,第一产业贡献率以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反向变动;第三、城市化水平以及第一产业贡献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分别见图6、图7以及图8。

图6模型汇总图

模型

R

R方

调整R方

标准估计的误差

Durbin-Watson

1

.896a

.802

.764

.238532256

2.014

a.预测变量:

(常量),X3,X5,X4,X2,X1。

b.因变量:

Y

图7Anova

模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1

回归

.620

5

.124

2.182

.025a

残差

.682

12

.057

总计

1.302

17

a.预测变量:

(常量),X3,X5,X4,X2,X1。

b.因变量:

Y

图8标准回归系数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共线性统计量

B

标准误差

试用版

容差

VIF

1

(常量)

1.423

.788

1.805

.096

X2

.609

.297

.474

2.048

.063

.815

1.227

X5

.007

.008

.242

.918

.377

.627

1.195

X4

-.050

1.264

.236

.830

.423

.542

1.345

X1

.062

.000

-.201

-.615

.550

.407

1.255

X3

-.851

.274

-.413

-1.646

.126

.694

1.141

a.因变量:

Y

从图6、图7与图8中不难看出:

第一、所构建的回归方程的调整R方为0.764,表明该方程对现实情况具有76.4%的解释度,方程拟合度较好;第二、所构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为0.025<0.05,表明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解释变量能够对被解释变量产生显著性影响;第三、回归方程的DW检验值为2.014,位于标准值2附近,表明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第四、五个自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5,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

第五、五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62、0.609、-0.851、-0.050与0.007,由此回归方程的表达式为

Y=0.062X1+0.609X2-0.851X3-0.050X4+0.007X5+1.423

从以上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以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均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因素。

其中,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以及城乡规定资产投资比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重起到了正向的影响,而第一产业贡献率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则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负向的影响。

与此同时,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贡献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可以推断出城市化水平所引起的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提升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贡献率之所以能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农业本身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在此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以及农业的发展程度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综合全文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从前文中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本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归咎于要素禀赋、政府政策以及发展环境的不同。

第二、通过均值分析可以发现:

首先,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为显著;其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力向城市地区的转移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趋势;再次,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以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相对较高,发展农业能够作为提升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法与途径;此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分配的失衡使得农村在资本要素的供给上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对其经济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

第三、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

首先,通过相关性检验可知,城市化水平以及第一产业贡献率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明显,第一产业贡献率越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其次,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可知,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贡献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城市化水平每提升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0.609%,第一产业贡献率每提升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0.851%。

第三、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要素原因以及产业原因两类。

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主要表现为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现有的收入分配理论,并通过基于现实的研究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的发展,就其现实意义而言,主要表现为有助于探寻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从而增进社会公平提供基于收入分配层面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高鸿业,2006,《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胡彬,2004,《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及现实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徐秀川,2005,《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西南大学。

吕炜,201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经济学动态。

王克强,20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农业技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