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2036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根溯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寻根溯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寻根溯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寻根溯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寻根溯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根溯源.docx

《寻根溯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根溯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根溯源.docx

寻根溯源

第一篇寻根溯源

一、姓氏之源

相传,人间起源地——宛丘。

人们把伏羲神农氏和女娲氏尊称为“三皇”,即为人类始祖。

女娲氏使大地出现生机而拯救了人类。

伏羲氏教会人们织网打鱼,捕获野兽来维持生存。

炎帝神农氏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品尝百草药,发明医学。

称为“神农氏”。

中华民族姓氏源远流长。

姓氏总源头归纳为:

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燧人氏——祝融氏——少典氏。

姓氏是远古原始社会数万年后,今约四千至五千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四千多年前黄帝时期而漫延。

而三皇(燧人氏、太昊伏羲氏、炎黄神农氏)姓氏基础。

五帝(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帝喾四高辛氏、唐尧陶氏、帝舜有虞氏)姓氏漫延和发展。

祝融一世、二世都于郐,今河南省客县东南曲梁乡大攀庄古城寨。

典(太典)烈山氏迁今密山县随洲烈山。

后迁厉山(今山西省南部厉山)。

少典.妣有娇氏女安登为妃。

迁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宝鸡东北之间),生二子,长子炎帝神农氏,次子勖其(公孙氏)。

炎帝神农氏石年,祝融的五代玄孙,姓姜名轨,字石年,号神农氏又曰,魁愧氏。

石年生于姜水,后迁伊阴谷城,伊水耆田,又为伊耆氏。

甲戌年建都陈仓,后迁宛丘,再迁曲阜。

78岁死于衡山,择地建陵而葬于茶陵县东部景阳山之野,又名茶山。

故名茶陵。

癸巳年母后命临魁嗣为炎帝。

中华民族姓氏,炎黄氏胄总始祖少典,于黄帝纪年(前26世纪岁次丁亥)诞生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土地上。

衍传炎黄世胄两大主流,而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药性,以疗民族。

黄帝轩辕氏初始创建国家,画野分洲岛屿。

天子建德,因生存以赐姓。

胙之士而命其氏。

中华民族姓氏,有五至六千年的历史。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

二、龙姓之源

溯根追本,龙姓其源,宗族发源,繁衍生息,演变迁徙。

自古至今,本姓叱咤风云人物知多少,历史演变事件其如何,不得不寻根溯源、千古明鉴。

吾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氏。

据《中华百家姓秘典》载:

龙氏来源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

龙姓起源大至说法有六:

1、最早一支可上溯至远古时代,清人张澍《姓氏起源》云:

“出自皇帝时龙行之后”。

《竹书纪年》载:

“皇帝臣龙行”。

龙行仍河南龙氏。

2、宋陈彭年等重修的《广韵》:

“龙舜纳言龙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

唐人林室《元和姓篡》中载:

“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纳言:

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

子孙以名为氏。

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是山西龙氏。

3、出自御龙氏之后。

《姓氏考略》,唐人颜师古《急就篇》、《史记.夏本纪》都载:

龙姓出于御龙氏。

因夏朝御龙氏刘累(为尧的后裔),因驯龙有术。

深受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赏识,而赐姓为“御龙氏”,《括地志》说,刘累故城在洛洲缑氏县南五十五里。

在刘累的子孙中有一支将“御龙氏”简化为“龙”作姓氏。

刘累今河南偃师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豢龙氏。

《通志.氏族略》、《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

“相传董父巳姓,以蓄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

其后人有以龙为氏的。

因董父望出天水之说,故为天水龙氏。

5、出自西汉戕地区有龙姓。

据《华阳国志》载:

西汉时的()大姓中有龙氏。

()郡治今贵洲省凯里县西北。

应为少数民族龙氏。

6、出自新疆龙氏。

据《北史》载:

“且弥王.焉耆国王(龙会)皆为龙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龙姓多脉一姓。

同时承认古代御龙氏,豢龙氏都是龙姓之来源。

而且御龙、豢龙都说明龙在古代确有其物,并非神话。

当时的最高层人物舜和孔甲封他们以官,赐以地。

那时的龙究是何物,不得其详。

但既有龙存在,且有人豢它御它。

其后人又以此为姓。

因此代术语来说,这是龙崇拜。

则信不诬也;又说,龙行,龙纳言等古代龙姓名人,也可见一脉相承的。

史载,龙纳言是帝喾氏之八才子之一为黄帝之曾孙。

再说:

五帝之首伏羲氏女女娲氏(伏羲龙身,女娲蛇躯)。

伏羲名龙师.诏百官以龙名。

伏羲龙负图而制八卦;造网罟.教佃涣以赎民用;造琴瑟,教嫁娶以正姓氏。

其后百官,除豢龙氏,御龙氏之后代以龙取姓。

其它九十八种官大都以官为姓,以卦地为姓就可以理解了。

如若古代百官都以龙为姓,那后来中国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百家姓了。

同时,龙行,龙纳言都在龙师(伏羲)之后,且亦讲得通。

溯其源,龙姓来源于龙图腾的,崇拜,象其它姓崇拜某种动物而得姓一样,合情合理。

大汉初年(191)武陵龙氏家谱曰:

“溯厥由来,系上帝以龙为官为氏,龙作纳言,其肇端也”。

唐元和五年(810)年道洲龙氏的谱曰:

“出自太昊时,以龙纪官为氏,至于虞之纳言,夏之龙圉,有周之龙穆世世相传”。

宋元丰(1078)春,永新龙氏初刻谱序中说:

“汉太守伯高的祖藉钜鹿生于秦,官于楚,家武陵”。

万安龙氏谱曰:

“盍自黄炎肇基而后分姓立氏发明族属而尊卑亲疏”。

这系列无数资料可考。

故我们是纳言这支龙。

龙(帝喾之庶子,龙为纳言,生司幽,封司幽之周有龙氏虞舜封作纳言出纳君命是也,更说明龙纳言龙姓受始祖。

龙氏我族自虞廷赐姓以来,远难备述至。

龙姓是古老的姓之一,据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在100个汉族姓氏中龙姓按人口数量列第85位。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4%.

三、龙氏上古世系

龙氏之姓于帝喾之庶子——龙生司幽,而司幽后世龙圉,文坛吐凤,志夺高标,少康封贤臣,禹都安邑人(今山西运城县东北安邑镇)吾族受封肇基于此,以下参考夏、商、周世系推算世代。

夏朝龙圉(元后世)龙逢(夏桀臣直谏)商朝龙吉安,周朝龙怀、龙庆(公元前1122年随周武王伐纣,同为保架将军)。

龙环(周成王副将)春秋时的龙穆(周贤人)战国时的龙介,龙且(项羽名将,秦朝至前206年)再有龙倬、龙秉、龙勉(前130至前62,汉北钜鹿人,汉时官于秦,前86年程邑学长。

妣贾氏,子有孚有光(失考)龙有乳(前92)至30年)妣田氏子先仕任龙先仕(前52至8)妣贾氏,子伯高、伯湘、伯海()

据龙氏最早谱牒及宋时代龙仁夫撰江西老谱仍至明清时期谱牒甚多。

以上参阅大至归纳为龙氏上古世系自:

伏羲(龙师)——黄帝(龙行)——虞(纳言)——司幽(龙生安)——周(龙怀、龙庆)——春秋(龙穆)——楚(龙且)——西汉初(龙作)——西汉中后(龙长邱、龙有孚、龙有光)——东汉(龙伯高)。

四、繁衍播迁

龙氏之兴始于虞盛于东汉唐宗,蔓延于楚。

据《秘典〈六〉迁徙繁衍:

“我支龙氏,据谱载.龙姓有伯高公一脉一世祖起自河北钜鹿,随西汉迁大户于京兆》。

后一部分子孙湖南道洲,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二十八代祖庚公字西仲,自楚道洲仕员,任庐陵吉水丞。

懿宗咸通十一年庚,黄巢起义道阻至僖道洲仕吴、休官,父、子、孙、曾四世为避祸,由吉水迁永新,居顾家村莲花塘。

夫妇没葬关溪罗埠旗罗凹.白泥湖蜘蛛网形(又名罗浮山),三十一代况公生于五子皆已登科,龙氏大发,迁徙天下。

三十四代凯公生子四万、宽、发、曜,公之子德辉任茶陵令。

梁龙德元年,子孙家茶陵褒书。

三十代通书公于太祖元年,徙汀潭七十四都,地名榜塘。

四十代福瑞、福瑄同迁湘乡城南泰和坊。

四十代定公字建川,理字嘉熙二年解元,任攸县学正。

生子五(国宝、国光、国彩,四、五子讳佚。

)后有大福大禄。

大福迁上湘欧罗。

大禄迁邵陵神滩渡——万安,为万安一代基祖。

我支龙派,自伯高公以下几十代立藉迁徙,历经艰辛,为生存和发展,饱经沧桑,可歌可泣。

在历史中,龙姓一次中元南迁,二次约宋元时期历史上龙第二次大规模南迁。

使龙姓完成了向南迁徙的历史旅程。

古今龙姓分布较广,遍布华夏,在中华神洲大地扩展繁衍。

今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遍布中华大地的龙姓,枝繁叶茂。

据《北史》载:

且弥王.焉耆国皆龙姓。

焉耆国为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

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明清时期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

渐与布依、水、苗各族相融。

龙姓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看,体现了北方龙姓与南方龙姓各族相融,又体现了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它各族相融。

五、龙氏支派始祖——伯高公

西汉龙勉是伯高公之曾祖,京兆人,江程邑学长。

所以勉公是我支派最始祖。

他为官而直,民无曲者。

洽一方宁静,人们颂之曰:

“德孚一乡,为龙争光,勉翁先觉,导我愚氓。

”勉妣贾氏,子有孚、有光(失考),有孚一子,先仕。

先仕唐氏,子曰:

“伯高、伯海、伯湘、伯()(二、三、四子无考)。

始祖龙述,字伯高,东汉扶风京兆人(今西安市)。

先于西汉元寿年庚申(公元前1年)二月十五日,初为山都长。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擢零陵(今湖南永洲市)太守。

奉禄二千石。

卒于东汉章帝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七月十五日,享年89岁。

其子孙迁至武陵(河南常德市)故称吾支龙氏发源地武陵即“武陵氏”之称。

伯高公在郡四年,甚有治效,为人敦厚,马援《诫子书》称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马援以这四句话,称是龙述之“八德”。

伏被将军对伯高品行赞赏有嘉,推崇备至。

而成为古代家教的著名篇章。

光武帝见其书擢龙伯高为夏陵太守。

并说龙述“堪为人师”。

喻为“敦厚家风”。

现有敦厚堂为记(见图)如今伯高英名流芳,伯高精神更为永洲人民增光彩。

始祖先德乃龙氏万代孙嗣之偕模。

伯高公墓至今还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物地图集、湖洲分册》P315——B32有载。

伯高纪念祠和塑像在民国年间已废,但塑像不存,而精神不死。

永佑龙氏千秋万代。

六、万安龙氏之源

万安——邵陵神滩渡万安里塘冲(今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万安)。

龙氏始祖伯高公传至二十八世西仲公讳庚,授迪公郎,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自楚道洲仕吴,任庐陵吉水丞。

后因避寇,于乾符元年而家永新。

复五传讳曜公任茶陵令。

宋太宗淳化年(960)庚宣,三十七世通方公由茶陵徙湘潭之七十四都,名榜塘,徙湘潭而徙湘乡。

四十世福瑞公,宋仁宗天圣九年(1023)迁湘乡城南泰和坊。

福瑞公传至四十六世定公(字建川),任攸县学正。

定公传至万安龙氏基祖——大禄公(四十八世)。

禄传梦焕公。

梦焕传源兴公,由湘乡城南迁居邵陵神滩渡,林简公生仲华、仲泽,华公卜居大江路上东桥,泽公生祖兴公,五十三世祖兴公(见祖兴公夫妇墓图),系万安龙氏第六代,于明永乐(1403——1421)间由邵邑神(邵邑城)滩渡迁邵东万安院塘。

即我支脉祖所由出也。

祖兴公卜居小东路万安里院塘立籍。

分旻、贵两房(见旻公房上仙观图)。

旻居院塘,贵居上干。

其子孙繁衍于桐江两岸,龙山桥附近,此系神滩分派,即是贵共源分派分流,皆连枝。

清康熙年间旻后裔有迁四川安县大足屏山、富顺、中江、重庆、等地方。

吾宗源流之广大,——详情无稽查,不敢妄为攀论。

推据确有考查者,略举几公之辗转,得知祖宗之源远,子孙之流长,皆溯其源。

七、大铁山龙氏其源

溯根追本,同源弄流。

我铁山龙氏宗族,繁衍生息,演变迁徙。

同遍布中华大地龙氏各支派,支脉,枝繁叶茂,逐渐发展和进步。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龙家碥村铁山龙氏之脉,渊源于龙氏始祖伯高公,血脉相连湖邵阳市邵东县邵陵神滩渡万安龙氏基祖——大禄公。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古今闻名的“敦厚家风”欲知也,无不懒于文字记载,传延稽查。

据道光元年巳孟冬月撰写的《万安龙氏族谱》所载:

武陵龙氏第四十六代定公(字建川)之后,大禄公为万安龙氏基祖,即万安龙氏一代。

大禄公之后,于元至元二年辛己八月十四子时生没葬未详。

配彭氏,于元至元二年壬午七月十三午时,生没葬未详。

生子一,梦焕。

自元延祐时由湘乡城南泰和坊迁居邵陵神滩渡。

自元延右时由湘乡城南泰和坊迁居邵陵神滩渡。

传至万安龙氏第六代祖兴公,自明未永乐(1403——1424)年间,由滩渡卜居小东路万安一都(其地名院塘冲)立籍。

生子宗旻、宗贵此分旻、贵两房。

旻居院塘,贵居上千。

其子孙繁衍,我同江两岸龙山桥附近,在此旻、贵共派分流,皆连到枝。

清康熙间旻后裔有迁今四川安县大足屏山,富川弓中江,合川、永川等地。

吾宗源流广大——详情无查。

得知祖宗之源流,子孙之流长,将万安一世至我铁山龙氏基祖之直接血源世系图于此:

1代2代3代

大禄(武陵龙氏48代)→梦焕(49代)→源兴(50

4代5代6代

代)→林简(51代)→仲泽(52代)→祖兴(53

7代8代9代

代)→宗旻(54代)→德清(55代)→志焉(56代)

10代11代12代

→应浒(57代)→永福(58代)→兴翱(59代)→国

13代14代15代16代

轮(60代)→安高(61代)→邦钦(62代)→文赞(63

17代18代

代)→明渔(64代)→治梅(65代)(铁山龙氏基祖1代)

大铁山龙氏源于万安龙氏基祖大禄公17代明渔公。

明渔公系文赞抚子,明渔公生父文友与文赞系胞兄弟。

明渔公入川始居梁山县(于1952年改为梁平县,现为重庆市梁平县)柏树湾磨子坪(属小地方无查)。

生四子:

治松、治彬、治梅、治楚。

其四兄弟迁往川北巴洲明山乡五甲大铁山(今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龙家碥村四社)赫林笆(见图现龙运福住处)。

明渔公生平详情无查。

卒葬于重庆梁平县境内柏树湾磨子坪。

具查考,年长者亲眼得见,一个大石头刻有“赫林笆”三字以纪念当时立籍地。

现存有在石头上凿有当年养猪的猪槽。

吾治梅祖与其三兄弟携子世林搭草棚定居,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举步维艰。

全靠治梅四兄弟、世林祖和精明能干的朱氏祖婆同心协力。

艰辛创业,牙屯口积,积攒银两,买下李家田地房屋,故称龙家老屋(见图)治彬、治松、治楚均无传。

卒葬于大铁山下。

惟治梅公传宗接代,延续发展到今天茂盛兴旺的大铁山龙氏家族130户人家,600多人口。

故以治梅公为大铁山龙氏一代基祖。

世林公二代祖。

定字派,金、榜、题、名、飞五胞兄弟分为五大房(世系图于后)。

大铁山龙氏全族五房在族长久瑞公的主持下修造了雄伟壮观的龙氏宗祠。

祠宇设计精巧,高楼大厦,中高两低,八角生艳,四水归堂,戏楼书馆,牌房前立,敦厚扁悬,神位大殿,四壁辉煌。

金光耀眼,赛过方圆几百里远外(见图)。

我铁山龙氏子孙后代感慨万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自吾铁山龙氏祠堂建成,我们先祖,不失其志,不忘其根,寻求其源,从不远万里——万安(湖南)接回了《万安龙氏族谱》七卷(现存)。

我龙氏字派用于至今(字派附后)。

祭祖文

时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00九年三月初四,奠之良辰也。

致祭:

武陵龙氏第71代、72代、73代、74代,万安龙氏第24代、25代、26代、27代,大铁山龙氏第7代、8代、9代、10代孙嗣立叩!

谨俱:

香烛炬帛、素果等不腆之仪致修祭于:

始祖伯高公之神位。

万安远祖大禄公之灵位。

铁山鼻祖治梅公之灵位。

铁山先祖世林公之灵位。

长房高祖定金公,二房高祖定榜公,三房高祖定题公,四房高祖定名公,幺房高祖定飞公之灵位。

铁山龙氏先贤久瑞公,大清科考秀才久兴公之灵位前

而以文曰:

惟水有源,惟木有根,因根枝繁,由源不息。

始祖伯高,少年壮志,初官山都,零陵太守。

敦厚周慎,勤政为民,敦厚待人,礼贤下仕。

清正为公,廉公有威,忠贞为国,一身谦约。

朝延褒功,百姓颂德,名垂表史,德誉人寰。

历代各族,人士盛赞,百世之师,千秋之范。

赫赫始祖,功德何隆,根从何处,源自武陵。

伯高之后,一脉事宗,枝莲木合,永敦亲睦。

寻根溯源,同源异流,合而归一,定辈安席。

派分万安,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代有英豪。

家以万千,丁以亿记,科第簪缨,不可数记。

明渔远祖,迁入四川,立籍梁平,养育梅公。

鼻祖治梅,初来铁山,上无片瓦,下无立地。

举步维艰,牙屯口积,买田置房,兴家创业。

铁山龙氏,兴旺发达,后分五房,各奔前程。

秉承祖训,耕读为本,合同于族,至忠至诚。

修建宗祠,诏穆有序,祭祖有位,彰扬祖德。

纵观祠宇,庄严雄伟,主持创建,恩公久瑞。

科考秀才,吾祖久兴,文人志士,举不胜举。

泱泱乾坤,盛我中华,五千浩史,礼乐邦家。

沧海桑田,时政变幻,世事风云,物换星移。

敦厚家风,源远流长,我族后裔,秉承弘扬。

本届清明,春意融融,万象更新,大吉大昌。

铁山龙氏,会聚祠堂,祭祖祀宗,焚香拜叩。

灵牌神位,永祚家邦,告慰先魂,激励后人。

缅怀祖德,万世弗忘,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在领发大铁山龙氏族谱暨

理事会成立会上讲话稿

尊敬有长辈:

亲爱的兄、弟、侄、孙:

您们好!

我们共同祝贺大铁山龙氏全族多年以来,期待已久,欢聚一堂,共叙家事的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

共同祝贺我们大铁山龙氏族谱在我族龙运舒、龙运盛的但是导、组织、领导、关心下业已就绪。

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这次聚会是个情谊盛会,是共商龙氏家族发展大计的决策会,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急迫会。

我深信,这次聚会将是我们大铁山龙氏家族经济文化发展、振兴的新的里程碑!

在这里我受德高望重的龙运舒哥颇受敬佩的在龙运盛哥的重托,受全体编写小组的推举。

表示对族弟兄、侄儿、侄孙致以诚挚的谢意!

并对关心、支持的所有在外工作、经商、务工的内外亲戚、邻友、贵宾最真诚的感谢!

敬佩在外定居的各位族人,你们热爱家族,奉献于家族这种传统美德,真正体现了我们血脉相通,意愿相同。

与我们一道为振兴家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时时期待着我族的兴旺发达,和谐奋进!

借此机会着重讲以下三点:

为什么要写族谱?

它的意义何在?

参天之树因其根而枝繁叶茂,怀山之水因其源而生生不息。

族谱,也叫家谱。

是同宗共祖的男性血亲集团。

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

同时它也是一种表达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特殊形式的图书形成。

记录着家族世系繁衍发展、生息及重要人物的事迹。

值得我们今天的了解、认识、以及学习、借鉴。

说明族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生命史。

通过写族谱使我们知晓根从何起。

枝发于树;通过写族谱,就是教育我们一代又一代,必须讲究伦理纲常。

不能乱族混宗。

就是要知道我们大铁山龙氏源于龙氏始祖伯高公,万安支脉始祖大禄公,大铁山龙氏一代基祖治梅公,这纯正的渊源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是长幼有序,伦理无乱。

更加促进我们言语,行为检点正派。

加强我们族人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达到族与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尽而更有利于和谐社会,有利于个人、家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写族谱才会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包经沧桑,历经磨难。

二、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有王祥卧冰,黄香温席,大禹耕田,孟仲哭竹等举不胜举的传为佳话至今。

特别是下一代要明白,基础是养,重点是敬。

养是物质的保障,敬为精神上的安慰。

只有养敬兼备,才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为有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一代圣人的谆谆教诲。

从哲理上说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

再说敬是一种眷恋,一种温馨,一种精神上的关爱。

人到老年,既成熟,又脆弱;既有宁静感,又有孤独、寂寞感;既有恋子之情,又有厌世之心。

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与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精神支柱。

孝心具体体现在:

自己修身齐家,社会中的影响,大众的评说。

为父母争光,甚至延伸于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更清楚地认识到,孝是天经地义的。

义不容辞的,最基本的为人子之义务。

世代流传着“羊跪乳,鸦反哺。

”这就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知。

低等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为人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从古到今,始终以奉老育子,精忠报国为美德。

世代有比喻母养子有如所著“血壶经”。

我们不能愧对三年乳养。

在人生中有报作为,有所贡献。

总而言之,国家把孝道文化视为人子之义务。

从多方面大力弘扬孝道文化的传统美德。

对这次编写族谱的编体系等方面要说明。

本谱共分为七章内容编写。

我们的始祖,先辈在历史变迁中的几个重大转折过程及始祖、基祖。

伯高公为武陵龙氏始祖。

大禄公是万安龙氏始祖。

治梅公为大铁龙氏一代祖。

(治梅祖之父明宣公由万安先迁入今重庆梁平县再迁至大铁山一现龙运福住处,古名“赫林笆”搭草棚栖息。

)系武陵龙氏六十五代。

万安龙氏十八代。

关于族谱世系图,治梅公至宣字派称高公房以下分五房编排。

要明白,了解我们的家风、发源地、堂号。

宗族文化。

转载了“武陵龙氏源谱序”,“万安龙氏族源序”,和我族前辈龙成道等编写的神序。

记载了龙氏名人及大铁山龙氏一些人物。

转载了一些重要历史文献。

转载了吾族一些人写的赞颂评价,感慨,文章、诗歌。

拍摄了宗祠复修前后照片。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历史远久,了解不够,知识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多敬望族人见谅!

最后希望通过对族谱的了解学习。

启迪我们龙氏了解后代,为振兴龙氏家族而发奋向上。

誓将敦厚家风弘扬光大,承传万世。

我们大铁山龙氏子孙后代与各支派龙氏,与各族人民做和谐社会,民族大团结的楷模。

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开创龙氏经济、文化的灿烂明天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清明祭祖、族人聚会发言稿

龙运迪

尊敬的族叔兄弟:

亲爱的侄儿、侄孙:

亲爱的龙氏宗亲:

友好的异姓邻友:

在清明祭祖之际,我族大铁山龙氏理事会的推荐,代表理事会,向你们问好,祝福!

感谢你们一年以来对我们编写族谱,修复宗祠工作的热情关心,鼎力相助,感谢你们慷慨解囊,捐出钱财。

使之宗谱告成,宗祠修复一新。

参天之树因其根而枝繁叶茂,怀山之水因其源而生生不息。

祖德流芳,福泽后人。

遗憾我龙氏宗祠,皆因年代已久,遭受损毁,破烂不堪。

再见不到先前的精雕细琢,金光耀眼,真实面目了。

今天族人同胞们不弃根忘本,齐心协力,将宗祠尽快抢修。

先辈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使我们龙氏宗祠再展雄风。

祖莹在,即祖在,福址在,祖莹兴,即龙氏昌,子孙旺。

修缮宗祠,惠及子孙。

我们大铁山龙氏宗祠闻名方圆几百里远外,它是前辈祖先了不起的具体体现和象征。

我们的宗祠就是弘扬我大铁山龙氏祖德,扬我大铁山龙氏之精神。

我们大铁山龙氏子孙后裔,一定要团结一致,互敬互爱,不要互不信任,相互争斗;更不能相互攻击。

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要和睦相处,发扬光大敦厚家风;要勤俭持家,以耕读为本,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人才。

全族共谋发展,共同进步,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

是重要的“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这八节之一。

清明节的时间,实际上不只一天,有“十日前,八日后”两种说法。

在这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后来忆间也相仿效。

于此日祭祖,扫墓,踏清。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即除,天下太平。

清明节扫墓,其实来自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内容。

寒食节是晋文公悼念介之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吃冷食。

因寒食节和清明节相接。

后来逐渐融为一个节了。

清明节不仅仅扫墓,孩子放风筝,荡秋千等,大人踏青,植树,拨河比赛等活动也可开展。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看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此时,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沾,迎来春天的气息。

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即:

春暧花开,万物复苏。

天清地明,景象迷人。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我们全族同胞,内外亲戚,在工作的,经商的,务工的,从事农业生产的,珍惜这美好时光,奋勇前进吧!

时值清明祭祖灵,情系宗亲同源流。

张王李赵陈吴龙,同是炎黄子孙裔。

诸姓团结讲和睦,同奔小康携手进!

谢谢大家!

年到了,在新的一年里,景秀平

你:

好好

,天天

老老实实

,不找对象

好,

好,

好,赚多多的

但也别

着,成

这样,要多多

遇到喜欢的

,可以

,请她

,送她

不要急着

,以免被

如果她

,不要

爱情没有

表,用

最重要如果不幸

,也不要

万万不要

好好想想

,等待下一个

来临不要成天

,也不要

,多

点东西,要多吃

但别忘了

有空听听

,跳跳

常去

,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偶尔安静一下

,发泄一番

发现生活--挺好!

无论如何要记住有我这个

因为

希望常看到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