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571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docx

建材产品气味浓度评价试样制备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试样制备

A.1总则

产品的使用量和试样尺寸根据气袋、密封舱或环境测试舱的有效容积和试样承载率确定,承载率见表A.1。

试样制备时应避免污染。

表A.1产品承载率、产品使用量及产品尺寸

产品类型a

产品承载率

产品使用量b,c,d

涂料

内墙面漆

1.0m2/m3

250g/m2

内墙底漆(清漆)

50g/m2

内墙底(色)

130g/m2

木器漆(清)

100g/m2

木器漆(色)

150g/m2

地坪涂料(水性)

200g/m2

地坪涂料(无溶剂型)

1250g/m2

地坪涂料(聚合物水泥复合地坪)

2000g/m2

防火涂料

300g/m2

防锈漆

250g/m2

腻子粉、石膏粉

1000g/m2

防水涂料、防腐涂料

1500g/m2

胶粘剂

白胶类

0.4m2/m3

100g/m2

地毯胶

100g/m2

瓷砖胶

300g/m2

地板胶

100g/m2

免钉胶

100g/m2

其他

——

填缝类产品(填缝剂、美缝剂等)

0.3m/m3

——

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地板、木门和吸音板等)

1.0m2/m3

——

绝热保温材料(橡塑等)

1.0m2/m3

——

矿物棉及其制品(矿棉天花板等)

1.0m2/m3

——

木塑制品(木塑地板等)

1.0m2/m3

——

铺地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弹性地板等)

0.4m2/m3

——

墙布

1.0m2/m3

——

壁纸

1.0m2/m3

——

窗帘

0.4m2/m3

——

软体家具

0.5m2/m3

——

木家具

0.15m2/m3

——

a其它类型产品可按商家推荐制样要求进行试验。

b制板要求涉及的用量均为一次使用量。

c也可根据制造商给出最佳涂刷量和施工条件进行试板制备,具体数据应在试验报告中体现,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湿产品。

d气味检测时,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组成的涂料,应按产品规定的配比混合后测定,若其中任一组分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最大使用量进行配比混合。

水不作为一个组分,测定时不考虑稀释配比。

仅以水稀释的粉状腻子和涂料,按施工配比混合后测定,若水的用量为某一范围时,按照水用量最小混合后测定。

A.2涂料类、胶粘剂类产品试样的制备

试验之前,先将基材(5.1)清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使用涂布工具(5.2)将待测试样均匀涂刷在基材上。

同一试样涂刷时间不应大于10min。

A.3填缝类产品试样的制备

将待测样品填满凹槽模具(5.3),并用抹刀抹平表面。

A.4人造板及其制品、绝热保温材料、矿物棉及其制品及木塑制品试样的制备

沿产品的长度方向,在中心部分选取测试试样,垂直于样品表面进行剪切。

对于经涂饰、贴面后直接使用的双饰面产品,试样面积按双面计算;对于经涂饰、贴面后直接使用的单饰面产品,试样面积按单面计算;

对于样品测试表面是有几片组成,要从包装袋中部取出样板,不用粘合剂将产品拼在一起后再按单饰面处理。

单饰面样品处理时可以把测试样品背对背处理,也可以将不参与计算的面积用铝箔胶带封闭。

A.5铺地材料、墙布、壁纸及窗帘试样的制备

打开样品包装,从中间选择适当的产品区域(如果成卷如壁纸,距离短边边缘至少50厘米),并取出试样。

试样的下侧固定在惰性基底(玻璃或不锈钢)上,使用铝箔胶带将四周边缘封闭。

或者将测试样本“背靠背”放置,用铝箔或框架密封边缘。

A.6家具试样的制备

A.6.1软体家具试样的制备

A.6.1.1去掉样品的包装、保护膜、吊牌及粘贴商标,用干棉布清理表面浮尘。

产品的所有部件表面应尽可能暴露在养护环境中。

进行气味散发时关闭。

A.6.1.2软体家具表面积为试样在使用状态暴露部分的总表面积。

可移动部分(如:

靠垫),正反面均计入总表面积,固定部分(如:

沙发坐垫)与产品底部粘合部分不计入总表面积,沙发等产品的下表面若与地面紧密接触,不计入总表面积,沙发等底部有支脚,底部面积计入总表面积。

利用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或卷尺测量。

测量结果精确到1mm。

A.6.1.3材料分布均匀的产品可整件测试(如床垫),也可按比例取样后制备成试件测试。

按比例取样时,试样应包含样品的主要释放源,取样部位应距样品边缘至少100mm,从面料至弹性填充材料整体取样,所有切口和原产品未暴露部分采用铝箔胶带密封,也可将试样置于不锈钢板上,侧边用铝胶带密封,侧边密封时应包覆至表面(10±5)mm,试样暴露部分的尺寸应为(800±5)mm×(500±5)mm。

正反面材料不同且主材料比例1:

1的产品,可从正面和背面分别取样,背对背密封,使每一面的暴露部分为(400±5)mm×(500±5)mm。

样品材料分布不均匀的产品(如沙发),必须进行整件测试。

A.6.1.4计算方法:

外形规则的样品,通过数学公式直接计算;外形不规则的样品,将塑料薄膜贴附在样品表面,用记号笔描绘轮廓,将塑料膜展平,用钢直尺或卷尺测量标记,并计算面积。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m2。

A.6.2木家具试样的制备

A.6.2.1试验前,组装产品、折叠产品和可调产品应按最有利于气味释放的样式进行组装、打开和调节,一般按产品整件进行预处理。

产品的所有部件(如抽屉))表面应尽可能暴露在养护环境中。

进行气味散发时关闭。

A.6.2.2当样品可调时,按样品可调体积的最小值计算。

A.6.2.3外形轮廓体积计算方法:

对于柜类和卓类家具,测量其最大水平投影面积和最大外形高度,计算两者的乘积;对于椅类和凳类家具,测量座面的最大水平投影面积和座面最大高度,计算两者的乘积,

椅背和扶手的体积忽略不计;对于床类家具,测量其最大水平投影面积和铺面高度,计算两者的乘积,高出铺面的床板体积忽略不计。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气味浓度

B.1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动态稀释嗅觉仪法测定建材产品释放的气味物质气味浓度的方法。

B.2动态稀释嗅辨仪参数设置:

气体流速:

20L/min;

步进因子(F):

1.4~2.4;

稀释系列:

至少5个稀释梯度点。

B.3气味样本参考稀释因子(Zr)的确定

气味检验师首先将待测气袋接入动态稀释嗅辨仪,配制不同稀释倍数的气味样本气体,进行嗅辨尝试。

将气味检验师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作为参考稀释倍数,用于设置合理的稀释系列。

B.4稀释系列的建立

建立稀释因子为

的稀释系列。

应确保每位气味浓度评价员在较大稀释因子时至少出现一次测试结论“N”且在较小稀释因子时出现两个连续的测试结论“Y”。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应扩展稀释系列的范围。

注:

“N”和“Y”的界定见B.5和B.6。

B.5气味浓度测定

气味浓度测定方法包含是/否法和强制选择法,其中强制选择法为仲裁法。

至少五名气味浓度评价员平行进行三轮评价。

“一轮评价”是指全部气味浓度评价员按照稀释系列评价一次。

(1)是/否法

提供两路气体(两路气味气体可以由两个嗅辨口分别提供或单个可切换的嗅辨口提供),其中一个为参考口,全程提供中性气体供气味浓度评价员参考;另一个作为测试口,供气味浓度评价员判断是否闻到气味。

测试口可能为中性气体也可能为气味样本,稀释系列中不同稀释因子的气味样本按照随机顺序提供给气味浓度评价员。

气味浓度评价员应在已知这种模式的情况下,对是否闻到气味作出判断。

如果选择“是”,无论是否为气味样本,测试结论均为“Y”。

如果选择“否”,无论是否为空白样本,测试结论均为“N”。

气味检验师应在每一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稀释系列中随机增设至少一个空白。

如果某气味浓度评价员对空白气体的测试结论超过20%为“Y”,则该成员的结果不参与最终结果的计算。

(2)强制选择法

提供三路气体(三路气味气体可以由三个嗅辨口分别提供或单个可切换的嗅辨口提供),其中随机一个嗅辨口提供气味样本,剩余两个提供中性气体。

稀释系列中不同稀释因子的气味样本按照稀释因子降低的顺序提供给气味浓度评价员。

气味浓度评价员要指出哪个嗅辨口带有气味样本,同时需要选择确定性程度,分为确定、可能和猜测。

选择“确定”表示非常确认该嗅辨口带有气味样本;选择“可能”表示基本确认该嗅辨口带有气味样本但无十足把握;选择“猜测”表示完全无法判断哪个嗅辨口带有气味样本,此情况下,就随机选择一个嗅辨口。

该模式下各种选择情形的结论判断方式见表B.1。

表B.1强制选择模式下的选择判断

结果确定性

结果正确性

结果代号

测试结论

猜测

错误

1

N

猜测

正确

2

N

可能

错误

3

N

可能

正确

4

N

确定

错误

5

N

确定

正确

6

Y

注:

结果代号用于结果记录,示例见附录C。

气味浓度评价员评价单个气味样本的时间不得超过15s,两轮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30s。

B.6结果计算

第一轮评价结果舍弃,第二轮和第三轮评价结果参与最后计算。

结果计算示例见附录C。

(1)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计算

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为一名气味浓度评价人员一次评价的正解的最大稀释因子和误解的最小稀释因子的几何平均数。

计算公式如下:

(式B.1)

式中

——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无量纲;

——个人正解的最大稀释因子;

——个人误解的最小稀释因子。

(2)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计算

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为所有气味浓度评价员的几何平均数。

计算公式如下:

(式B.2)

式中

——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无量纲;

——第n个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

(3)筛选参数

计算

筛选参数(

)为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

)和小组阈稀释因子(

)之间的比率,应符合

如果

如果

通过计算,舍弃掉不符合

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

如果一个或多个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不符合要求,则排除

最大的气味浓度评价员的所有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重新计算

后再进行

筛选。

如果仍有一个或多个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不符合要求,继续排除

最大的气味浓度评价员的所有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重新计算

后再进行

筛选。

如此反复直至最后参与计算

的所有人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全部符合要求为止。

经过筛选后最少要有4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8个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结果参与最后计算。

如果经过筛选后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由其他气味浓度评价员在同一天对同一气味样本进行补充试验。

(4)最终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

)计算

经筛选后最后计算出的

即为

(5)气味浓度(

)计算

(式B.3)

式中

——气味浓度,单位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

C.1是/否法

本节给出了是/否法测定某一气味样本气味浓度的计算示例,包括5名气味浓度评价人员的三轮嗅辨结果、结果筛选和气味浓度(

)结果的计算。

(1)嗅辨结果记录

气味检验师根据气味浓度评价员报出的“选择结果”(是否有气味)记录每人的结果(以“N”或“Y”表示)。

然后根据每位气味浓度评价员正解的最大稀释因子和误解的最小稀释因子计算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

,示例见表C.1。

表C.1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是/否法)

第一次筛选

成员编号

第一轮

稀释

因子

1024

512

2048

空白

256

128

64

不参与计算

A

N

Y

N

N

Y

Y

Y

B

N

N

N

N

Y

Y

Y

C

N

N

N

N

Y

Y

Y

D

N

Y

N

N

N

Y

Y

E

N

N

N

N

N

Y

Y

第二轮

稀释

因子

1024

512

256

64

128

空白

A

N

N

N

Y

Y

N

181

-2.0

B

N

Y

Y

Y

Y

N

724

2.0

C

N

N

N

Y

Y

N

181

-2.0

D

N

N

N

Y

Y

N

181

-2.0

E

N

N

N

Y

Y

Y

舍去

第三轮

稀释

因子

256

128

512

空白

1024

64

A

Y

Y

Y

N

N

Y

724

2.0

B

Y

Y

N

N

N

Y

362

1.0

C

Y

Y

N

N

N

Y

362

1.0

D

Y

Y

Y

N

N

Y

724

2.0

E

Y

Y

Y

Y

N

Y

舍去

362

(2)结果筛选

从三轮嗅辨结果可以发现,气味浓度评价员E在三轮测试过程中对空白选择了两次“Y”测试结论。

气味浓度评价员对空白气体的测试结论超过20%为“Y”时,则应舍去该成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结果。

故小组成员E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结果不参与计算。

计算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即每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的几何平均数:

=362。

此时每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

均符合要求,故最终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

=362

(3)结果计算

最终该气味样本的气味浓度值计算如下:

C.2强制选择法

以下给出了使用强制选择法测定某一气味样本气味浓度的计算示例,包括8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三轮嗅辨结果、结果筛选和气味浓度(

)结果的计算。

(1)嗅辨结果记录

气味检验师结合气味浓度评价员报出结果的“正确性”(三个嗅辨口中有气味嗅辨口)和“确定性”(猜测、可能、确定)记录每人的结果,并得出“测试结论”(以1~6数字代表)。

然后根据每人正解的最大稀释因子和误解的最小稀释因子计算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

,示例见表C.2。

表C.2气味浓度结果计算示例(强制选择法)

稀释

因子

32768

16384

8192

4096

2048

1024

512

256

128

第一次筛选

第二次筛选

成员编号

第一轮

不参与计算

/

A

1

1

3

3

6

6

B

1

1

1

2

4

6

6

C

2

2

2

4

5

4

6

6

D

2

2

3

6

6

E

3

3

2

4

4

6

6

F

2

1

4

4

4

6

6

G

2

1

3

5

4

6

6

H

2

4

6

6

6

6

第二轮

A

1

1

2

4

6

6

1448

-1.4

1448

1.0

B

1

1

2

1

3

5

6

6

362

-5.4

362

-4.0

C

2

1

2

3

2

6

6

724

-2.7

724

-2.0

D

1

2

4

6

6

2896

1.5

2896

2.0

E

2

3

2

4

6

6

1448

-1.4

1448

1.0

F

2

1

4

6

6

2896

1.5

2896

2.0

G

1

2

4

4

6

6

1448

-1.4

1448

1.0

H

4

6

6

6

6

6

23170

11.8

舍去

第三轮

A

1

1

2

6

6

6

2896

1.5

2896

2.0

B

1

1

2

1

6

6

6

1448

-1.4

1448

1.0

C

2

1

2

3

2

6

6

724

-2.7

724

-2.0

D

1

2

4

4

6

6

1448

-1.4

1448

1.0

E

2

3

2

6

6

6

2896

1.5

2896

2.0

F

2

1

4

3

6

6

1448

-1.4

1448

1.0

G

1

2

4

4

6

6

1448

-1.4

1448

1.0

H

4

4

6

6

6

6

11585

5.9

舍去

1961

1448

(2)结果筛选

计算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即每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的几何平均数:

=1961。

然后进行第一次的结果筛选。

小组成员H和B在第二轮嗅辨时的

分别为11.8和5.4,不满足

的要求。

故在第一次结果筛选中将

最大的气味浓度评价员H的所有个人单次阈稀释因子舍去。

舍去气味浓度评价员H的嗅辨结果后,小组平均阈稀释因子

=1448,重新计算每位气味浓度评价员的

,此时所有气味浓度评价员的

均符合要求。

(3)结果计算

最终该气味样本的气味浓度值计算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