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32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docx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

高中语文

Word解析版

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1.填空:

新闻的“六要素”是指:

__人物__、__时间__、__地点__、__事件__、__原因__、__发生过程(或:

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过程如何)__。

2.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

虚假新闻受到道德、良知的谴责。

Z

识记字音

降(jiànɡ)落      投降(xiánɡ)

接载(zài) 刊载(zǎi)

港(ɡǎnɡ)湾 街巷(xiànɡ)

旗帜(zhì) 炽(chì)热

号角(jiǎo) 角(jué)逐

停泊(bó) 湖泊(pō)

殖(zhí)民统治 冉(rǎn)冉升起

识记字形

飘扬 游轮 序幕 撤离香港 蒙蒙细雨 面色凝重

陈迹 庭院 悬挂 降下旗杆 古典风格 邻近大厦

巨幅 图案 管治 紫荆花开 恢复管治 大不列颠

词语辨析

【标记·标志】二者都有记号的意思。

不同的是:

“标记”重在“记”,表示一般记号,常用于具体事物,如“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标志”重在“志”,指突出表明特征的记号,常用于抽象事物,如“这标志着中国空间技术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管治·管制】二者都有管理的意思。

不同的是:

“管治”指管辖统治,重在“统治”,如“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的管治权回归中国”。

“管制”有三种义项,一是强制管理,如“管制灯火”;二是强制性的管理,如“道路交通管制”;三是对罪犯或坏分子施行强制管束,如“对其进行劳动管制”。

【恢复·回复】二者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

“恢复”指变成原来的样子,如“健康已完全恢复”;或把失去的收回来,如“恢复原状”。

“回复”多指用书信回答、答复,如“信访人员忙着一一回复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

【消失·消释】二者都有消除的意思。

不同的是:

“消失”重在失,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指事物不复存在,如“自此之后,他的名字逐渐在世上消失了”;“消释”重在“释”,表示消溶、融化,或消除、解除,如“二人的误会终于消释了”。

词语释义

掩映: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如“山坡上茶园连绵,新农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

陈迹:

过去的事情。

如“浩渺湘湖,竟是海之陈迹,浪潮退去,一段远古文明的华彩乐章就此沉寂,不经意间,又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重现身影。

凝重:

严肃庄重的样子。

如“本场比赛,穆里尼奥一直带着凝重的神情”。

成语识用

【举世瞩目·众目睽睽】二者都有被注视的意思。

不同的是:

“举世瞩目”重在表现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如“举世瞩目的德国总统选举早已落下帷幕”;“众目睽睽”许多人睁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如“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干出这等坏事”。

【冉冉升起·徐徐上升】二者都有慢慢升的意思,都是书面体用语。

不同的是:

“冉冉升起”重在“升起”,强调“升”到后半段的过程,适用于柔软的事物,如“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徐徐上升”重在“上升”,强调“升”的过程,适用范围广,如“傍晚时分,一丝风也没有,一家家农户的炊烟开始徐徐上升”。

走近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

其中周树春为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了解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8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

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

《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文体知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

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

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

①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②时效性:

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③新颖性:

报道的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④准确性:

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①消息有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消息的结构:

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场面。

课文结构

H

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

【解释】用倒装句式突出了“别了”的内涵;其次,运用借代修辞格,用“不列颠尼亚”舰指代英国,形象、生动。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

更深层的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导语部分简明地报道了什么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

【解释】这个导语有三个要点:

一是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接载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港督最后一次撤离的使命,这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下,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新闻特写主体部分的时间顺序奠定了基础。

3.“最后一次”“最后时刻”连用的两个“最后”有什么深刻含意?

【解释】“最后”一词,表明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港督的交接,英国米字旗再也不会在此升起,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政治大事。

着墨不多,意义深远。

4.如何理解“但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的内涵?

【解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最后一次。

表现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时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Y

1.作者为什么要精确地写出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

【解释】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地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但作者心中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感。

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表现效果?

【解释】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结尾,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香港和平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却显现出语言的张力。

3.课文在传达给我们信息时,既有对现实场景的描述,又有对历史事实的回顾。

请思考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解释】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地引入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的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首次踏上香港的历史。

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4.课文在写作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解释】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7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

(3)气氛烘托。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两处用笔,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训练题组19 短新闻两篇

(1)

本课堂训练题组共2页,共8题,满分为32分,用时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①《中华语文大词典》是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制度、习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汗牛充栋。

②治理土壤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个远大的梦。

在这个梦想实现之前,只需要拿出披肝沥胆的决心,就可以杜绝镉大米进入市场。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得远些,及早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曲突徙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让其发展成灾。

④伴随着美颜时代的到来,“看脸”成为社交时代一种赤裸裸的宣言,在各路商家紧锣密鼓的宣传下,颜值即正义,甚至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容错免责的条件,以清单形式对具体情形进行细化,做到边界清晰、指向明确,不能搞笼统概括,让改革者进退维谷。

⑥漱玉泉是济南明泉,女词人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

近日,部分游客投币祈福,导致泉眼遍布各种钱币,这无异于焚琴煮鹤。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⑤⑥

【详细答案】 ①汗牛充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语境只强调多,不是说书多。

使用错误。

②披肝沥胆:

披:

披露;沥:

往下滴。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也形容非常忠诚。

不能用来形容决心,使用错误。

③曲突徙薪:

曲:

弯;突:

烟囱;徙:

迁移;薪:

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④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

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语境用来说宣传,成语使用不当。

⑤进退维谷:

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⑥焚琴煮鹤:

把琴当作柴火烧了去煮白鹤。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C )

A.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B.G20峰会,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C.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详细答案】 A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

B项,成分残缺,“处理”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问题”。

D项,中途易辙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乡封闭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D )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

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详细答案】 A项,“别劝了”,语气生硬。

B项,书面气息太浓厚。

C项,反问句式,语气不当。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提醒你说,①__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__。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

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

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

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短暂休息即可恢复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5.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

答:

太阳伞下,一位义工穿着整齐的标志服装,右手拿着小旗,两手指向右方,和蔼地告诫路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脸上泛出一朵盛开的鲜花。

【详细答案】 内容完整3分,语言表达3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二、提高阅读能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光明)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

(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详细答案】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E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详细答案】 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原文是“应该说不完全是……,主要在……”。

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

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8.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5分)

答:

示例:

问题:

①技术上有差距。

②缺乏工匠精神:

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

③深层结构不合理:

创新力不足。

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

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详细答案】 “问题”答三点既可,1点1分;对策答出两点即可,1点1分,言之成理既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