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标准.docx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志设计课程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标志设计》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岗位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本课程职业岗位定位为:
面向包装印刷公司、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网络媒体,企业企划部门、广告公司、专业设计公司、等企业,从事标志、企业形象设计等相关工作等。
(二).课程的(教学)知识目标
1.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创意和制作出一般的标志。
2.掌握一般标志设计的创意规律和表现形式法则、及常见标志识读方法。
为广告公司、印刷与出版公司、企划设计部门的平面设计师、电脑绘图员、美术设计员、媒介助理等技术和服务岗位打下标志设计的基础。
(三).课程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目标
1.综合能力:
掌握一般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说明、识别能力
2.分项能力:
(1)标志设计和VI基本标志设计和表现能力;
(2)识读和表现常见标志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标志设计的文案说明能力。
(4)标志设计的创新能力
(5)综合素质能力。
(四).课程的专业素质目标
1.职业素质
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职业能力和知识
能应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进行标志设计、VI设计基础部分设计、设计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大二学生开始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平行课程有:
前导课程: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字体设计、构成、coreldraw
后续课程:
包装设计、VI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企业形象(V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采用“课程内容结构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项目化:
通过对标志设计人员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项目,并列出每个教学项目明确的教学要求,按任务安排——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2.能力培养项目化:
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一。
3.实践指导个性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要求学生的任务成果科学、合理,具有创造性,灵活运用,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实际标志项目为依托,以教师标志设计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实际标志设计项目或专业标志设计网站悬赏任务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四).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
1.现场观摩教学:
由教研室教师引入项目单项工作任务,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进行演示、讲授和实训,带领学生动手实践,由教师或现场专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价。
2.综合实训:
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程项目工作综合任务,并请现场专家讲解和指导,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标志设计》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5个项目式课程结构+1个综合实训(6+1)的形式,以项目为导向,由简单到复杂,构建以工作任务(8个任务)驱动的项目式课程结构。
每个项目的内容由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及时吸纳新表现形式、新创意手法、新的规范标准等。
图表4.1项目式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项目
项目载体
工作任务
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
实践
项目一
商标设计和品牌标志
标志征集、威客任务商标征集
1.掌握商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手绘创意草图、速写和简单素描表现
标志设计的概念
标志设计的分类、特点、类型
标志设计的程序
2
4
2.收集同行业产品商标资料,并且总结规律和特点,形成文字资料
2.掌握标志设计的程序
标志设计的创意规律
4
6
3.做出商标背景分析
标志设计的原则
有关商标的法律法规
商标的色彩
4
8
4.进行商标创意和草图手绘表现
项目二
企业和公司、单位标志设计
标志征集、威客任务商标征集
5.进行具象表现(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标志设计的创意规律
标志设计的具象表现
4
8
项目三
会徽设计
6.进行抽象表现(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标志设计的创意规律
标志设计的抽象表现
4
8
项目四
行业标志
7.用文字表现(中、英文字体表现)进行标志设计(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标志设计的创意规律
标志设计的文字表现形式
4
10
项目五
网站标志设计
8.用综合表现来进行标志设计(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标志设计的综合表现
4
10
综合实训
威客最新任务标志设计悬赏标志一套
标志设计的综合表现、标志标准制图、标准比例图、黑白稿、反白高稿、标准字体、标准色、
4
12
合计
30
66
图表4.2课程内容选取依据与知识技能目标一览表
项目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与知识技能目标
项目一
商标设计
1.掌握商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初步具备商标设计的能力
1.掌握标志设计程序;
2.掌握标志设计创意法则
3.掌握标志设计一般表现形式
4.具备一般标志的解读能力
2.收集同行业产品商标资料,并且总结规律和特点,形成文字资料
3.掌握标志设计和商标的程序
项目二
企业和公司、单位标志设计
4.做出商标背景分析
初步具备企业标志的设计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背景分析
2.标志的创意法则
3.标志设计的表现
项目三
会徽设计
5.进行商标创意和草图手绘表现、上机制作
具备会徽设计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背景分析、同类标志分析、不同时期会徽分析
2.会徽的创意
3.会徽设计的表现(草图、手绘、电脑制作)
项目四
行业标志或者协会标志
6.进行具象表现(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具备标志设计具象表现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背景分析、同类标志分析、不同时期会徽分析
2.标志的创意
3.标志设计的表现(草图、手绘、电脑制作)
项目五
公益标志或社区、地方区域标志
7.进行抽象表现(草图方案10种,选择最有上机制作)
具备标志设计抽象表现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背景分析、同类标志分析、不同时期会徽分析
2.标志的创意
3.标志设计的表现(草图、手绘、电脑制作)
五.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标志设计的》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有标志设计的创意、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图表5.1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课程的
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
解决方法
标志设计的创意
与图形创意课程衔接,尽可能的锻炼同学的联想力、想象力,启发和丰富同学的创意思维和创意思路。
标志设计的综合表现
广泛搜集有代表性、有表现力、有独特视角、良好视觉效果、色彩表现有冲击力、易识别、易懂的优秀标志进行针对性分析,注意总结规律。
为同学作为参考和比对,丰富同学表现手法和技法。
六.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整个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按照“工作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项目创意设计→项目执行”的工作过程,依据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和技能成长规律,形成职业行业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出基于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通过标志设计创意——标志设计表现——综合实训这几个层次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真实案例操作中得以应用,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良好素质和技能,通过实际案例的任务训练,来综合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并严格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标志创意和表现、制作等。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
项目序号
具体项目
课分配时
总课时
任务总结
实践性教学
一
商标设计
8
1
7
二
企业标志设计、单位标志设计、实体标志设计
14
1
7
三
会徽设计
10
1
7
四
行业标志设计
10
1
7
五
网站标志设计
8
1
7
52
7
45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任务、示范引导、课内外练习、合理评价、综合得分。
(四).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方法
教师进行引领,分析资料和简述设计任务的背景,布置任务,以启发式为主,学生接受任务;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听取小组汇报,进行点评和打分,教师集中答疑,辅以个别指导。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
“立体化”教学法:
基本概念、标志的创意与标志的表现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实际案例,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标志实际案例、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现场;对标志设计概述和中外发展史、发展趋势等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
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引入具体的项目(常见的标志设计征集、威客中国、威客任务等专业网站正在进行的标志设计悬赏任务),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布置学生完成对应课程项目的实训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以学生团队训练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实际案例教学法:
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工作流程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团队讨论、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八.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本课程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图表8.1“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二).课程教学资源库
1.总体情况
学院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物理上覆盖全院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建筑物,100M到桌面;校园网上已开通标准的INTERNET服务,WWW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连接可靠。
校园网大大方便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拉近了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加快了教学信息的沟通。
2.教学资源库分类与组成
图表8.2教学资源库分类表
分类
内容
纸质
1.教材
《标志设计》张军黄本亮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标志设计》李中扬杨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参考用书:
刘莎主编《VI设计与实训》辽宁美术出版社、《标志设计》,苏克编,中国轻工出版社、《商标设计》,范鲁斌,外文出版社》等
2.教学指导书
3.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考核大纲、教学评价体系
4.图书
与标志的书籍资料多册
5.期刊
《包装与设计》《艺术与设计》
电子
1.课程录象
2课时
2.标志设计专业图片
200个常见标志(商标、会徽、企业标志、行业标志)
3.课程课件
4套
4.电子教案
全套
5.电子教材
全套
网络资源
校园网络教学资源
中国标志设计论坛
威客中国
(三).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建立了课程配套的仿真实训室,实训项目达标率、开出率达100%,设备价值达标率达85%,设备完好率达95%,各实训室制订了管理制度。
图表8.3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表
序号
名称
面积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1
艺术设计实训室
上机制作标志、学习讨论、上网下载和查阅资料
48台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2
3
九.课程考核
(一).考核标准与内容
1.考核标准
基本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制定了课程考核大纲,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2.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突出高职教育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目标,按照课程项目,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
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和实践,强调考核方式多样,考核过程控制,考核目标具体。
根据课程项目的实训内容不同,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及成果、训练成果答辩情况等方面。
考核方式分小组采用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30%)、现场展评通过专家点评或教师综合(占40%)。
选优作业通过现场专家或课程组老师集体评定。
(二)考核方式与主体
1.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性的改革,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应用的综合考核,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实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各专项能力训练考核表要求,从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着手,采用校内老师综合测评、现场专家指导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以学生自评为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再由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通过专家点评、老师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扩大视野。
成绩评定均按百分制,1~6项任务+综合实训+基础作业,将各项实训成绩分别乘以其权重系数汇总得到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累计得分在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2.考核主体
根据课程特点,基础作业采用校内老师和学生综合评定,7项任务+1项综合(7+1)实训考核采用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自评、互评考核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