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1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商的近似数》精品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价值。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评论.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梳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情境将两个例题和对比练习题贯串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深刻体验到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评价质疑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

最后通过多层次练习强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类化,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是理解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评论.教师谈话,创设秋游情境,引出问题。

  师:

同学们,首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星期学校要组织去秋游了!

一提秋游,很多同学的脸上马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501班的小强也特别开心,和妈妈一起走进超市购物,为秋游做准备。

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呈现问题:

小强和妈妈还买了一袋棒棒糖有12支共元,你能算一算每支需要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集体交流。

  预设:

生1:

÷12=?

(元)每支?

元    生2:

÷12≈(元)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元为单位一般保留两位小数,表示1元6角2分  生3:

÷12≈(元)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分币,所以保留一位小数,每支1元6角。

  生4:

÷12≈2(元)保留整数算出每支大约2元。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结合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运用除法,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自然引出并复习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做好铺垫。

】  活动2【导入】二、延续情境,探究新知。

评论.延续情境,探究新知。

  1.情景创设:

妈妈还准备为小强自制一些食品让小强秋游时带去跟同学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厨房  

(1)课件呈现问题

(1)小强的妈妈要将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解读题意。

  分析与解答:

小强的妈妈到底需要准备多少个瓶子呢?

请你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若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答案,发给学生磁性小黑板让他们书写并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结合学生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预设:

生1:

:

千克香油,每个瓶子最多盛千克,需要几个瓶子用除法计算?

÷=(个)答:

需要准备个瓶子。

  生2:

学生提出问题:

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③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

  生3: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

÷≈6(个)  生4:

学生批判提问:

不对,用6个瓶子能将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瓶子吗?

6个瓶子能装下这些油吗?

  生5:

学生反思检验:

(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千克香油,还有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    生6:

:

需要保留整数÷≈7(个)  生7:

÷=6(个)?

?

(千克)  6+1=7(个)  再一次证明需要7个瓶子。

  教师结合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交流、反思。

  

(2)反馈练习:

妈妈还准备为小强做一些蛋糕。

请看这一个问题,小强解决得对吗?

  课件出示题目:

判断:

(2)小强的妈妈买了千克面粉自制蛋糕,每个需要千克面粉,她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个)。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做出判断。

  预设:

生1:

不对,蛋糕的个数也不能用小数表示,应该用整数表示。

  教师故意设问:

有道理吗?

也要保留整数,答案从刚刚解决得问题中信手拈  来÷=(个)保留整数也是7个。

  生2:

还是不对,如果是7个的话,7×=(千克)面粉不够了。

  生3:

那只能做6个了。

  师:

谁还有办法来证明只能做6个。

  生4:

÷=6(个)?

?

(千克)余下的千克不够做一个蛋糕。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句。

  2.情境创设:

礼品包装。

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还要为秋游活动准备一些礼物。

  课件出示问题

(1)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米  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同桌互相解读题意并尝试解决。

然后反馈交流。

  预设:

生1(实物投影):

25÷=?

(个)≈17(个)  箱子是一个一个的,不能用小数表示,所以算出以后我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了整  数,后来想想不对:

17×=(米)米>25米红丝带不够了。

所以我  保留整数等于16个。

  生2:

我是这样算的25÷=16(个)?

?

1(米)剩下的1米不够包装,所以  只能包装16个。

  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引导、完善。

最后小结并板书算式和答语。

  

(2)反馈练习:

小强也解决了一个关于礼品盒的问题,请你判断他解决正确吗?

  课件出示问题:

判断:

(2)妈妈要把25千克糖果装进礼品盒,每个礼品盒最多装  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礼品盒?

  25÷=?

(个)≈16(个)  学生齐读并审题思考一会。

  预设:

生1:

16个不够,刚才我算了一下16×=24(千克)还剩下1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装。

  教师引导:

根据答案算一下结果盒子不够装。

所以你认为需要准备?

?

17个礼盒。

  3.观察比较,小结归纳。

  课件展示刚才解决的四个问题,同学们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法与经验要要与大家分享吗?

  预设:

生1:

每两题都是用同一个算式解决的,但是最后保留整数是结果却不一样。

(课件点击闪烁每组两题)  师:

是呀,算式一模一样,最后解决问题的答案却不一样。

  师:

那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2:

像这样装香油、装糖果的问题,求需要几个瓶子,几个盒子,无论十分位的  数是多少,都往整数部分加1了。

  教师引导归纳进一法并板书。

    生3:

像求可以做几个蛋糕、包装几个礼盒的问题时,当剩下的面粉、丝带不够了,我们保留整数把小数部分去掉。

  教师引导归纳去尾法并板书。

  总结:

在刚才解决秋游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时,我们明白取商的近似值不一定都用“四  舍五入法”。

根据实际需要有时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情境把两个例题和两个对比习题贯串起来,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探究、乐于解决得学习情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期待演绎一个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辨析、不断反思,教师有效引导、点拨、完善、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其中适时渗入两个数据相同,问题情境不同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活动3【导入】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评论.基本练习。

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如果要取商的近似值是“进一法”还是“去  尾法”?

跟你的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他可以买回几本?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预设:

生1:

第一题应该用去尾法。

因为买词典时剩下的钱肯定不够再买一本了,所以我们要去尾。

  生2:

第二题应该用进一法。

因为装葡萄时如果有剩下的肯定需要再加一个箱子才能全部装完。

  同桌分工合作各算一题,并把对方计算出来的结果检验一下。

然后展示交流:

  生1:

100÷=?

?

(本)≈5(本)  同桌生2:

我检验了一下5×=(元)=(元)不够买了。

  生3:

计算时,我们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行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道题目用去尾法,直接可以保留整数部分。

  归纳:

先判断是去尾法还是进一法,计算到整数部分我们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际需要取答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