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867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食和月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食和月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食和月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日食和月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日食和月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食和月食.docx

《日食和月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食和月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食和月食.docx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六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高台县黑泉乡中心小学于生新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

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教学难点:

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

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学生准备:

电灯泡、小球。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2、学生质疑、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揭示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

(此时教师设问:

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1)播放关于日食的录像。

(2)谈话:

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3)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

(5)接着提出:

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

我引导学生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样的?

(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

(圆的)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

(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

(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

(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

(月球)

(6)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月球)

(7)这时我提出:

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8)学生利用实验用具,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

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

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太阳",还能看见"太阳"吗?

③当"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是否重新看见了"太阳"?

(9)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用课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动画。

(10)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形成的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地球上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2、认识月食的成因

(1)问:

既然有日食现象,会不会有月食现象呢?

(演示月食过程图)请你说一说你对月食的了解。

(2)演示月食图

(3)讨论: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4)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5)演示月食的录像

(6)能过讨论,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讲解:

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

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

分别画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

活动探究是科学课的载体,猜想验证是科学课的重要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思考是学习科学课,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

1.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这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月球及月相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星体之间相互运动而产生的天文奇观。

其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

目的是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宇宙空间的奇观,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宇宙空间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日食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类型。

(2)能力目标:

认识日食是天文的奇观、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认识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日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难点:

由于六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光学知识及天体运行的理论知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日食形成的原因。

二、依据学情说教法

1、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

我采用了多媒体、模拟实验、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取知识。

2、本课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三、依据目标说教程

1、故事激趣

(1)讲故事

(2)提出问题:

白天为什么会顿时变成黑夜?

你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吗?

其目的是通过这个天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2、认识太阳、地球、月球(出示图片)

1、[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也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

2、[教材分析]

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第6节《日食和月食》的第一课时,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探究宏观的物质世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2.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了解日食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类型

2、认识日食是很普遍的天文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日食的形成过程和类型

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还缺乏足够的光学知识,对日食的形成原因难以接受。

2.4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

2.5学法指导

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2.6[课前准备]

器材:

大球、小球(两位学生一套)

3、[教学过程](见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

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

问:

真是上天怪罪吗?

关于日食你知道哪些呢?

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本节课的研究课题。

学生听讲、回答,

互相交流

历史故事引入,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过渡新课教学。

同时,通过设问,使学生产生对迷信的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

日食的概念

通过观看日食的片段录象,引出日食的概念

观看、归纳

进一步了解日食现象的本身

探究实验:

观察两球遮掩现象

引入日食天象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本节

1.组织学生做“观察两球遮掩现象”的实验。

注:

(1)观察时用单眼。

(2)观察A和C时把两球置于同一水平视线,观察B时小球略偏离水平视线.(3)调节好眼与球的距离。

2.巡视学生实验过程。

并纠正错误的姿势。

3.提醒学生及时画下观察结果。

4.展示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

5.引导学生对三个观察记录与三种日食照片进行对照;结果很相似,为什么?

(继续探究)小组实验

两位学生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归纳日食的形成,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日食形成原理

日食类型

1.启发学生从实验中的眼、小球、大球的位置关系扩展到地球、月球、太阳的运行关系。

2.多媒体演示,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出现月球遮掩太阳的现象,及日食形成的示意图。

启发学生得出日食的形成原因。

联系生活:

手影游戏

3.鼓励学生说出日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1)日偏食——月球挡住部分太阳光

(2)日环食——月球挡住太阳光的中间部分(3)日全食——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讨论

归纳

笔记

通过类比及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解释和掌握新的知识。

模拟日食实验

日食过程

1.组织小组实验。

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

2.提醒学生记录大球被遮掩的部位

3.大球遮掩过程图与日全食照片很相象,进行对照比较。

4.引导学生理解日全食过程。

并归纳: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5.出练习题训练:

能排出不同形状的日食先后顺序。

6、根据日全食的过程,推测日偏食、日环食的过程

观察

实验

归纳

笔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观察两球遮掩现象”的探究实验日食日食形成条件

1、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2、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

3、是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会发生?

动画分析

2001年6月22日,本世纪首次日全食惊现非洲,日食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

该地区各国政府预期可赚得一千五百万美元。

问:

为什么要到非洲看?

讨论

探究

总结

日食的发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看到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提出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小节

6、板书设计

日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形成:

月球的影子挡住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

过程:

太阳被遮部位从日轮的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条件:

位置处于日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