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008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docx

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

洋思、东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

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洋思中学规定:

“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

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洋思中学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

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

“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

所谓“堂堂清”是指:

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

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

在下课时,可能有3名学生没有做完,4名学生没有做对,这7名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7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每周星期五下午,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

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不要等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采取措施。

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

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有责任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

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

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

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

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4“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

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

“师问:

……生答:

……”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

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

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

“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

“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

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

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

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5“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

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

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

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

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

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

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

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

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

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

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老师自己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

只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如果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

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

东庐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6“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

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

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

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

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7“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

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

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

而在杜郎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

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己办学的自信。

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

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

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

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

而在杜郎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

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

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8“张扬学生个性” 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

预习——展示——反馈。

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读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

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

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启示

这三所学校的改革,虽然具体做法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

这三所学校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

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

他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

他们能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做到。

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

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理想。

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

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

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

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三所学校的改革也不是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家长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这三所学校也不能免俗,他们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还要靠升学的成绩来说明问题。

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取得好的升学成绩,他们还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课后负担。

这些问题只有随着整个国家、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校长和教师要向杜郎口中学学什么

在山东聊城有一个乡村中学——杜朗口中学,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有几百人,有时达一千多人。

这所曾经连续十年教学质量在全县倒数的学校,1997年面临被撤并的危险,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却成为全县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学校。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所学校的命运,成了前去参观学习者首要了解的问题,向杜朗口学习什么,成了参观回来后广大校长和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校长要学习什么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教育是一种责任,责任的落实在于矢志不移地追求。

任何一所名校的出现都会有一名好校长,杜朗口也不例外。

杜朗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1997年接任校长时,杜朗口中学是一个烂摊子。

崔校长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受到的是学校何去何从的责任,感受到的是学校周围今后数以千万计学子终身受教育的责任。

崔其升这种人生的大气,坚韧的锐气,无畏的勇气,乐观的豪气,扎实的底气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

有了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加上矢志不移的追求,从而使杜朗口中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育是一项服务,服务的宗旨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活动中最复杂的活动之一,如何透过纷繁的教育现象把握教育的实质和规律是每一位校长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些理念不少校长也知道,而具体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却有很大差别。

崔其升校长不为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教育的本质和课改的目的带领全校教师大刀阔斧的开展教改实验,直奔教育的核心。

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真正把握教育的规律,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把它们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持之以恒地求真。

从校园、教室、操场、老师学历来看,杜朗口中学和许多农村中学并无多大差别(06年上半年教室里有唯一的现代化电器设备——灯泡),三层教学楼也是近些年才建的。

现场观摩后有人感觉取得这样的成功也不难。

其实杜朗口中学走过一段艰难的路。

任何一所名校都必须有一种精神和目标引领着全体教职工前进。

这就关系到如何科学引领和管理的问题。

杜朗口中学引领教师“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发展”“关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并真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

崔校长第一把火即施行好课标准的三个量化指标;第二把火即上好三种课:

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第三把火即一谈二警三停,教师上课第一次不达标校长谈话,第二次不达标警告,第三次不达标则停课,下岗学习。

这些引领和措施在教学改革初期是有必要的。

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学校里正确的事,正确地做学校里的事,学校就会越办越好。

校长引领和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引领和管理。

当前大多数校长并不缺乏思想,缺乏的是结合自己、学校、教师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和特色思想下引领的特色学校。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源源不断地创新。

杜朗口中学在1997年开始的创业阶段,无论从教师的工资、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师的发展壮况等都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学校,而在这样的学校让老师们为神圣的教育事业而改革奋斗,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而崔其升却引领老师做到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尤其是领导艺术。

比如:

崔其升为了引领教师“先学后交,当堂达标”,为了让老师少讲学生多活动,起初规定课堂“0+45”即老师一分钟也不讲,全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到后来的“10+35”即老师讲不超过十分钟,学生活动

 

学习杜郎口要迈过的四道坎

    

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什么大家的反响如此强烈,如此持久?

是因为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真正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作为学校,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固然要研究“经验”本身哪些值得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哪些经验我们“能够学习”,换个角度说,要研究什么因素将会阻碍我们学习。

  我们认为,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需要迈过四道坎:

  第一道坎:

教育行政的干预

  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教育行政的干预,关键是这种干预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还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引导和监督。

杜郎口中学所在的茌平县教育局干预的第一种手段是“放手”,在杜郎口中学管理混乱、质量低谷的状况下,他们委派崔校长收拾“烂摊子”,并给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他们干预的第二种手段是扶持,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研究人员深入学校课堂,深入学科组,同学校领导和教师研究改革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总结经验。

第一种手段使得杜郎口中学“活”了过来,第二种手段使它“长”了起来。

  学校“活”起来,教育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机制的“高度集中”,学校习惯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办学的自主空间十分狭小。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教育行政的不恰当干预还是太多,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试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上级的“升学指标”给捆缚起来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谁还有心思搞改革?

谁还有胆量搞改革?

  第二道坎:

校长的胆略和气魄

  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一名好校长?

你也许能列出若干项指标,但有一项指标至关重要,就是校长的“胆略和气魄”。

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没有高学历,似乎也谈不上具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和深厚的教育管理经验,他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具有过人的胆略和气魄。

尽管有些措施看上去确实有些过火,但崔校长认为:

“矫枉要过正,不然就不会出现奇迹。

”可以想见,他需要承受多么大的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

  我们许多学校的生源不错,师资力量不错,设备条件不错,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办学经验,校长的学历程度、理论水平、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可能比崔校长高出许多,但在改革面前,就是没有本质性的突破。

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外在环境的因素外,根本是校长自身缺乏崔校长那样的胆略和气魄。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崔校长的胆略和气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环境逼出来的。

但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角度讲,我们不也面临着难以解脱的困境吗?

对国家和民族负有重任的校长们应不应该拿出点胆略和气魄,顶住压力,针对教育痼疾,痛下猛药,为基础教育“杀”出一条血路来呢?

  第三道坎:

教师的角色转换

  师资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杜郎口中学的师资水平不高。

按照传统思路,提高师资水平主要应该是在丰富学科知识、加强讲课能力上下工夫。

但杜郎口中学却绕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讲课能力”,直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则放弃了讲课的权威,融入学生,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起着引导、协调、督促的作用。

  许多学校为什么没有取得杜郎口中学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推断,其中重要原因恰恰是“师资水平高”。

因为“师资水平高”,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性,增加了对改革的忧虑和担心;因为“师资水平高”,形成了强大的角色惯性力量,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转换。

其实,我们说的“师资水平”,实际上多是指的“学科知识”和“课堂讲授能力”,而教师的“教育知识”、“科研知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合作能力”等却普遍欠缺。

目前许多所谓的“名师”大多是“讲”出来的,而不是“导”出来的,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角度讲,我们相当多的学校没有理由自恃“师资水平高”。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正确分析自身的专业素质结构,找一找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和迫切感;必须遏止角色惯性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不断加深新角色的理解。

  第四道坎:

模式的认同

  模式是经验形态的概括。

作为成型的经验,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个模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学习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这个模式生成于杜郎口中学的土壤,但又不拘泥于杜郎口中学的土壤,具有相当范围的推广价值。

  如何对待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模式?

不少人习惯按照“二元对立”的思路,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形态,主张要学就学它的“自主”的“神”,未必一定学它的“模式”的“形”。

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比如,为什么“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而不是“导入—讲解—训练”?

因为前者的行为是学生发出的,后者是教师发出的,前者的过程、步骤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而后者体现的是学生的被动,我们不可能抛开“预习”、“展示”、“反馈”这些字眼,去空谈“自主”。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一定要把握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虽然我们也反对照搬照抄和生硬模仿,主张要有适度变化,而且也主张在此经验启发下的创新,但是,把经验割裂开来的做法是有害的,是不能真正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学到手的

崔其升的教师观

   在崔其升看来,办好学校,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杜郎口中学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

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

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

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

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

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

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

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

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

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杜郎口中学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

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

 

崔其升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