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97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docx

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

验证文件

 

文件名称:

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部门

签名

日期

制定人

QC

QC

验证管理员

QA

质量管理部部长

批准人

质量负责人

 

 

扬子江药业集团

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一、验证概述

1.验证对象

本次验证的对象为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验证原因

对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适用性验证。

3.验证目的

确认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可靠性。

4.验证要求

验证过程需严格按方案中规定的步骤进行。

对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得到有效处理后,验证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二、验证组织机构和职责

1.职责

1.1.质量受权人

—验证文件的批准。

—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及各部门的协调,保证验证工作有序的进行。

1.2.质量管理部

—现场监督保证整个操作过程按照验证计划进行。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操作过程中对验证文件修订的审核工作。

—验证文件的归档工作。

—按照验证方案要求对操作过程中的样品抽样检测。

—涉及到的仪器仪表的校验,以及一些相关的化验工作。

1.3.质量控制实验室

—负责验证文件的起草工作。

—负责验证文件的审核工作。

—验证方案起草人员现场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

—对验证实施过程中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并完成验证报告。

—需要时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1.4.供应部

按照验证物资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

2.组织机构

2.1验证领导小组

姓名

职务

验证职务

验证工作职责

质量负责人

验证总负责人

验证文件审核、批准

质量管理部部长

领导小组组员

验证文件审核

QA主管

验证文件审核

QC主管

验证文件审核

供应部部长

保证验证物料的提供

验证管理员

验证文件审核、归档

2.2.验证实施小组

姓名

职务

确认职务

确认工作职责

生物组组组长

实施小组组长

验证文件审核、现场指导

化验员

实施小组组员

文件起草、操作培训、现场指导

按要求进行操作及数据整理,填写相关数据,及检查相关项

按要求进行操作及数据整理,填写相关数据,及检查相关项

仪器管理员

确保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三、验证风险评估及范围

根据SOP6-00001《验证管理规程》对验证的相关要求,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定性标准如下:

1.严重性(S):

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

严重程度分为十个等级,如下:

权重

严重性等级

在产品质量或法规方面可能导致的后果

对产品造成的后果

10

极高

可能会导致药监部门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撤销GMP证书

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9

非常高

8

很高

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的关键缺陷,或者导致上市药品召回

7

6

中等

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重要缺陷

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

5

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

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

4

很低

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

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

3

轻微

2

很轻微

不违反GMP、SOP的轻微缺陷

对产品检测无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

1

2.可能性(O):

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等级:

权重

发生的可能性等级

确认标准

可能的失效率

10

很高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2

9

1/3

8

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且为主要因素。

1/8

7

1/20

6

中等

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但不是主要因素。

1/80

5

1/400

权重

发生的可能性等级

确认标准

可能的失效率

4

中等

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但不是主要素。

1/2000

3

很少几次与相似的情况发生。

1/15000

2

很低

很少几次与几乎完全相同的情况发生。

1/150000

1

极低

异常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几乎完全相同的异常情况也未发生过。

≤1/1500000

3.可检测性(D):

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

权重

可检测性等级

确认标准

10

几乎不可能

没有已知的控制方法能找出异常情况。

9

很微小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微小。

8

微小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微小。

7

很小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6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小。

5

中等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

4

中上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偏上。

3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高。

2

很高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高。

1

几乎肯定

现行控制方法几乎肯定能找出异常情况,已知相似过程的可靠的检测控制方法。

4.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

4.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

等级

低风险上限(不包括)

高风险下限(包括)

严重性

轻微: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

(分值:

3分)

低:

对产品质量对影响:

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分值:

5分)

等级

低风险上限(不包括)

高风险下限(包括)

可能性

低:

很少几次与相似的情况发生。

(分值:

3分)

偶尔发生的失败。

(分值:

5分)

可检测性

高: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高。

(分值:

3分)

中等:

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

(分值:

5分)

RPN

3×3×3=27

5×5×5=125

4.2.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判定公式(测量范围1-10)

RPN

风险等级

是否可接受

是否须采取

措施

RPN=S×O×D

1≤RPN<27

27≤RPN<125

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

125≤RPN≤1000

注:

当1≤RPN<27,但严重性S×发生可能性O为10×2或9×2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4.3.风险控制流程图

 

4.4.风险评估过程

4.4.1.风险识别

采用5M1E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

 

试验人员

 

培养环境及观察环境验证所依据

的检验操作规

洁净区环境(供试品溶液检查环境)

4.5.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风险分析: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01

验证方案编写人员

编写人员未按照“6-00014-0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操作管理规程》规定编写验证方案。

验证方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8

人员培训考评不到位。

2

严格按照“6-00014-0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操作管理规程》规定编写验证方案

1

16

2015.10.20

对验证方案编写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评,合格后方可进行验证方案的编写工作。

8

1

1

8

02

试验人员

试验人员未按照编写验证方案进行操作。

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8

试验人员培训不到位。

2

对实验人员进行验证方案培训

1

16

方案批准后一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培训

检测前培训验证方案,试验严格按验证方案实施。

8

1

1

8

03

培养箱,净化工作台

仪器没有经过计量、确认,或不在计量、确认效期内。

导致检测环境和培养环境不符合要求,最终导致验证试验失败。

6

使用人员使用前未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校准日期进行检查。

2

编写验证方案前检查所使用仪器的校准日期

1

12

2015.11.04

设备使用人员使用前对设备的计量效期、确认效期进行确认,在效期内方可使用。

6

1

1

6

04

电子天平,pH计,干热灭菌烘箱,灭菌器

仪器没有经过计量、确认,或不在计量、确认效期内。

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异常。

8

使用人员使用前未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

2

编写验证方案前检查所使用仪器的校准日期

1

16

2015.11.04

设备使用人员使用前对设备的计量效期、确认效期进行确认。

在效期内方可使用。

8

1

1

8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05

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

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失效。

导致验证失败。

6

未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进行期间核查。

使用前未对效期进行检查确认。

2

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进行期间核查。

使用前未对效期进行检查确认。

1

12

2015.11.04

对耗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和“2-01013-07《检定菌管理规程》”规定的核查周期。

试验人员使用前对有效期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

1

1

8

06

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

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配制不正确或过有效期或性状明显异常。

导致验证失败。

6

1.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制备缓冲液和消毒剂。

2.使用前未对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进行效期和性状确认。

2

对实验人员进行验证方案培训

1

12

2015.11.04

对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抽查期间核查效果。

8

1

1

8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07

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

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过有效期或被污染。

导致验证失败。

6

1.未.严格按照“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制备无菌器具和“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备无菌衣服。

2.使用前未确认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进行效期、包装确认。

2

使用前对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的制备方法、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1

12

2015.11.04

1.严格按照“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制备无菌器具和“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备无菌衣服。

2.使用前对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进行确认。

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6

1

1

6

08

验证依据所用检验操作规程

验证方案依据的检验操作规程不正确。

导致验证失败。

8

验证依据所用检验操作规程未经批准。

1

检验操作规程审核批准后进行验证方案编写

1

8

2015.10.30

所用检验操作规程在验证编写前对其与现行版药典进行比对。

8

1

1

8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09

培养基、缓冲液、无菌器具、无菌衣服/手套、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试验人员未按“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制备相关检验用物料。

导致验证失败。

7

人员培训考评不到位。

2

对“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进行培训

1

14

2015.11.04

对其人员进行“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培训,考评合格后上岗。

7

1

1

7

10

验证方法不正确

1.验证方案编写不正确。

2.未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开展验证工作。

导致验证失败。

8

检测方案未经批准。

1

对验证方案进行审核

1

8

2015.11.06

1.验证方案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确验证工作。

2.验证方案培训后方可实施。

8

1

1

8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11

控制菌检验结果不符合

实验组无菌落生长,供试品可能有抑菌性。

导致验证失败。

10

1.供试品可能对试验菌存在抑制作用。

2.试验人员判断错误。

2

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

1

20

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

1.可考虑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

2.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结果观察时实施复核制度。

10

1

1

10

12

实验组菌种回收率不达标

各实验组菌落回收率高于或低于标准范围。

导致验证失败。

10

1.供试品可能对试验菌存在抑制作用。

2.试验人员计数错误。

2

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

1

20

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

1.可考虑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

2.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结果观察时实施复核制度。

10

1

1

10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13

样品储存环境

样品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异常。

不符合样品规定的存放环境。

导致样品被污染或失效。

7

样品存放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

2

严格控制样品存放环境温湿度

1

14

每天定期观察

每天定期观察样品存放室的温湿度,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7

1

1

7

14

培养环境及观察环境

培养箱培养环境温湿度和观察环境异常。

培养计数结果不准确,导致验证失败。

7

培养箱温湿度控制不准确及观察方法不正确。

2

每日定期观察培养箱温湿度

1

14

每天定期观察

1.每天定期观察培养箱的温度,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对观察方法进行培训。

7

1

1

7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后果

严重性S

潜在失效造成原因

发生可能性O

现有控制措施

可检测性D

RPN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

S

O

D

RPN

15

洁净区环境(供试品溶液检查环境)

1.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异常。

2.洁净区环境被污染。

影响验证结果。

7

1.检测环境温湿度、压差控制不当。

2.未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3.未定期监测洁净区的环境。

2

每天定期观察洁净区温湿度、压差

1

14

每天定期观察

1.每天定期观察洁净区温湿度、压差,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2.按照SOP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3.按照“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并出具报告。

7

1

1

7

4.6.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不可接受风险汇总:

编号

项目/功能

RPN

(S×O×D)

风险等级

01

控制菌检验结果不符合

20

(10×2×1)

02

实验组菌种回收率不达标

20

(10×2×1)

注:

当1≤RPN<27,但严重性S×发生可能性O为10×2或9×2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四、验证实施计划

1.确认前培训

方案批准后1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培训。

2.组织实施确认

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

3.出具报告

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五、验证准备

1.验证依据

1.1.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

1.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SOP2-02567);《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SOP2-02568)

2.验证条件

2.1.试验环境

检测日期

房间名称

房间编号

洁净级别

试验温度

相对温度

环境测试报告书编号及结论

环境监测报告复印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1207-5

C+A

阳性室

1212-5

C+A

2.2.使用的主要仪器及设备:

仪器及设备名称

型号

设备管理编号

校验有效期至

生产厂家

校准报告复印件

电子天平

pH计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制备无菌器具)

恒温干燥箱

自动漩涡混合仪

生化培养箱

(需氧菌)

生化培养箱

(霉菌和酵母菌)

生化培养箱

(控制菌)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灭活)

生物安全柜

净化工作台

2.3.菌种

菌种名称

检定菌编号

配制菌液编号

菌液有效期至

菌种来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2.4.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

配制批号

干粉批号

干粉来源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复印件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麦糠凯液体培养基

麦糠凯琼脂培养基

2.5.稀释液及溶液、消毒剂

稀释液及溶液(消毒剂)名称

配制批号

有效期至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0.2%新洁尔灭溶液

□75%乙醇溶液

2.6.实验方法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

2.7.人员资质

验证操作人员应具备微生物限度检查上岗资质,且在验证实施前应对其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培训,应能证明验证人员能依照验证方案正确实施。

培训时间

培训人

参加培训人员

溯源资料

确认人:

 确认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六、验证内容

1.供试液的制备

1.1.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

10的供试液。

1.2.取1:

1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

100的供试液。

1.3.取1:

10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

1000的供试液。

备注: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2.菌液制备

2.1.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

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天;取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3.将黑曲霉菌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使大量的孢子成熟。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2.4.上述菌悬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之内使用;若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