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930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眼科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眼科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眼科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眼科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考试总结.docx

《眼科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考试总结.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考试总结.docx

眼科考试总结

1.白内障(cataract):

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2.青光眼(glaucoma):

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它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3.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

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3类。

4.睑腺炎(hordeolum):

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又称麦粒肿。

外睑腺炎: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变态汗腺;内睑腺炎:

睑板腺。

5.眼压: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我国人正常眼压值在10-20mmHg之间。

双眼眼压差别不应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大于8mmHg。

6.葡萄膜炎(uveitis):

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可至失明。

7.前葡萄膜炎(anterior~):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

其中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病多发病。

8.角膜后沉降物:

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形态和意义:

1.白色尘埃状或小点状-急性炎症;2.羊脂状-特殊类型虹睫炎;3.色素性-慢性或炎症恢复。

9.调节:

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0.集合: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

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11.视力:

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敏锐度。

12.正视: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13.近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14.非正视眼(屈光不正)(refractiveerror):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15.老视(presbyopia):

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下降。

大约在45~50岁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6.斜视(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异常引起。

17.弱视(amblypia):

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8.眼球震颤(nystagmus):

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

眼球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9.眼球贯通伤(perforatinginjury):

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

以刀、针、刺伤较常见。

20.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由于角膜缘的遮挡,正常情况下我们直接看不到前房角,但是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活体上观察到前房的结构。

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外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

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21.房角:

是虹膜根部和角膜缘所夹的空隙。

22.黄斑:

是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这个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而在解剖学上这个区域的中央凹陷,临床上成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23.睑内翻:

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常伴发倒睫。

24.睑外翻:

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25.上睑下垂:

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26.泪溢: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27.流泪: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28.近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29.远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30.散光astigmatism:

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31.角结膜干燥症:

又称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32.角膜缘:

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内。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33.黄斑:

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34.血-房水屏障:

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35.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36.泪膜:

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37.上睑下垂:

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苗勒氏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影响外观甚至视功能。

38.角膜葡萄肿:

若粘连性角膜白斑面积大,而虹膜粘连广泛则可能堵塞房角,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就称为角巩膜葡萄肿。

39.老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近困难。

是一种生理现象。

40.交感性眼炎:

一眼受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另一眼发生同样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葡萄膜炎,称交感性眼炎。

41.Accommodation:

(调节)晶状体可改变其对光线的聚集程度,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一过程称为调节

42.Retinaldetachment: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43.Behcet病Behcet病即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是国内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

44.干眼症干眼症即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45.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眼球穿通伤。

46.

47.白内障(cataract):

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48.青光眼(glaucoma):

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它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49.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

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3类。

50.睑腺炎(hordeolum):

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又称麦粒肿。

外睑腺炎: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变态汗腺;内睑腺炎:

睑板腺。

51.眼压: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我国人正常眼压值在10-20mmHg之间。

双眼眼压差别不应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大于8mmHg。

52.葡萄膜炎(uveitis):

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可至失明。

53.前葡萄膜炎(anterior~):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

其中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病多发病。

54.角膜后沉降物:

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形态和意义:

1.白色尘埃状或小点状-急性炎症;2.羊脂状-特殊类型虹睫炎;3.色素性-慢性或炎症恢复。

55.调节:

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6.集合: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

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57.视力:

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敏锐度。

58.正视: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59.近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60.非正视眼(屈光不正)(refractiveerror):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61.老视(presbyopia):

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下降。

大约在45~50岁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62.斜视(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异常引起。

63.弱视(amblypia):

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64.眼球震颤(nystagmus):

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

眼球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65.眼球贯通伤(perforatinginjury):

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

以刀、针、刺伤较常见。

66.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由于角膜缘的遮挡,正常情况下我们直接看不到前房角,但是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活体上观察到前房的结构。

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外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

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67.房角:

是虹膜根部和角膜缘所夹的空隙。

68.黄斑:

是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这个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而在解剖学上这个区域的中央凹陷,临床上成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69.睑内翻:

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常伴发倒睫。

70.睑外翻:

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71.上睑下垂:

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72.泪溢: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73.流泪: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74.近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75.远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76.散光astigmatism:

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77.角结膜干燥症:

又称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78.角膜缘:

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内。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79.黄斑:

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80.血-房水屏障:

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81.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82.泪膜:

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83.上睑下垂:

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苗勒氏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影响外观甚至视功能。

84.角膜葡萄肿:

若粘连性角膜白斑面积大,而虹膜粘连广泛则可能堵塞房角,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就称为角巩膜葡萄肿。

85.老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近困难。

是一种生理现象。

86.交感性眼炎:

一眼受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另一眼发生同样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葡萄膜炎,称交感性眼炎。

87.Accommodation:

(调节)晶状体可改变其对光线的聚集程度,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一过程称为调节

88.Retinaldetachment: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89.Behcet病Behcet病即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是国内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

90.干眼症干眼症即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91.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眼球穿通伤。

眼科学基础

一、.眼球的构成.

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

组织学结构:

1.上皮细胞层:

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membrane):

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

3.基质层:

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membrane):

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

5.内皮细胞层:

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生理特点:

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

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

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

三、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四、瞳孔光反射路径.

传入路:

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传出路:

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

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

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六、眼眶骨的构成.

:

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七、泪器的组成.

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

定义:

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组成: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眼睑病

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

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

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治疗:

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定义:

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

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

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肿块较大,患者眼睑沉重感,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

5继发感染,临床类似内麦粒肿

三、三种睑缘炎临床特点的比较。

鳞屑性

溃疡性

眦部睑缘炎

病因

睑缘皮脂溢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莫-阿双杆菌感染

诱因

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

屈光不正,视疲劳,不良卫生习惯

维生素B2缺乏

临床表现

睑缘充血潮红,表面有鳞屑,去除鳞屑无溃疡及脓点,睫毛易脱落,可再生

睫毛根部小脓疱,去除痂皮有溃疡,睫毛脱落不能再生,溃疡愈合后瘢痕形成,睫毛乱生

发生于外眦部,痒,异物感,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结膜慢性炎症

治疗

NS或硼酸水清洁

抗生素眼膏

NS或硼酸水清洁,清除毛囊内脓液,眼膏

硫酸锌眼水,口服VB2

 

四、单疱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的临床特点比较。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N第一支

部位

上下眼睑,下睑多见

头皮,前额,上睑,不越中线

临床表现

丘疹,水疱,眼睑水肿,水疱破溃结痂,脱落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可以复发

前驱症状,神经痛,肿胀,水疱,化脓,溃疡,结痂脱落,遗留瘢痕,皮肤感觉数月恢复

伴发病变

角膜,唇部,鼻前庭

角膜炎,虹膜炎

治疗

结膜囊内滴无环鸟苷眼水,皮肤涂无环鸟苷眼膏

无环鸟苷眼膏,继发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五、睑板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临床特点的比较。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睑板腺癌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

中老年妇女

好发部位

下睑近内眦部

睑缘皮肤黏膜移行初

上睑

早期

小结节,CAP扩张,色素沉着

呈乳头状瘤样

似睑板腺囊肿

晚期

中央溃疡,边缘潜行向周围组织侵蚀

溃疡,坏死,向周围和皮下,眼球,眼眶发展

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向眶内扩展

转移

罕见

经淋巴系统转移

经淋巴转移

治疗

手术+放疗

手术为主,辅以放疗

手术

六、睑内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原因:

1.先天性:

内眦赘皮,睑板发育不良,鼻梁欠饱满所致

2.痉挛性:

常见于老年人,下睑多见.因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对轮匝肌收缩的限制

3.瘢痕性:

上下睑均可发生.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沙眼

临床表现:

1.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2.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

3.角膜上皮剥脱

4.继发感染,发展成角膜溃疡→新生血管→视力障碍

七、睑外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1.瘢痕性:

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

2.老年性:

见于下睑,烟碱皮肤,外眦韧带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退,因下睑重量而下坠

3.麻痹性:

见于下睑,由面神经麻痹引起

临床表现:

1.泪溢

2.结膜暴露在外,失去泪液的湿润,结膜干燥,肥厚,角化

3.睑裂闭合不全,角膜上皮干燥,致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

八、上睑下垂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分类:

先天性和获得性

 

泪器病

一、流泪和泪溢的定义。

流泪(tearing):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不能将泪液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溢泪(epiphora):

泪液分泌正常,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二、泪道阻塞或狭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1.眼睑及泪小点位置异常,泪小点不能接触泪湖

2.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液不能进入泪道

3.泪小管至鼻泪管任何一部分阻塞或狭窄

4.鼻阻塞

临床表现:

1.泪溢

2.刺激性结膜炎

3.下睑,面部湿疹性皮炎

4.下睑外翻

三、慢性泪囊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细菌感染多见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

1.泪溢

2.结膜充血,皮肤湿疹

3.压迫泪囊区,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4.冲洗泪道,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5.并发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四、慢性泪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

1.眼眶区胀感,偶有复视

2.双上睑肿胀,上睑轻度下垂,睑缘略呈“S”形

3.眶外上缘可触及较硬性肿块,可活动,无压痛

4.眼球向内下方移位

治疗:

糖皮质激素

1.局部注射:

甲基强的松龙40mg+地塞米松5mg,泪腺区注射

2.全身用药:

强的松30~60mg,晨起顿服

五、泪腺区可发生哪些疾病?

哪种最多见?

 

干眼病

一、干眼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定义:

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泪膜不稳定+眼部不适症状;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组疾病。

病因:

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性激素水平的下降;细胞凋亡;环境因素(烟尘、风沙、空调等);神经营养支配及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按泪液缺乏成份:

水样液不足型;粘蛋白缺乏型;脂质不足型;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二、干眼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不适、眼红(疼痛、眼皮重、流泪、畏光)。

症状是诊断干眼的主要指标

体征:

泪河宽度(正常≥0.3mm)

角膜改变:

角膜缘干细胞破坏、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表面及泪湖碎屑

睑球粘连

结膜:

充血、乳头增生、皱襞

眼睑:

睑缘(睑板腺功能异常)

三、干眼病的诊断标准。

自觉症状;泪液分泌不足和泪膜稳定性的下降;眼表上皮的损害;泪液渗透压的增高。

有症状者加上后3项中的任何一项阳性,高度怀疑干眼,须进一步检查

四、干眼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

人工泪液;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进泪液分泌药物;性激素

手术:

泪点封闭;颌下腺移植;其他(物理治疗)

 

结膜病

一、结膜炎的自觉症状和体征。

症状:

异物感,烧灼感,痒,流泪,疼痛,畏光

体征:

1.结膜充血:

与睫状充血鉴别

2.分泌物增多:

脓性,粘脓性,浆液性

3.球结膜水肿

4.结膜下出血:

腺病毒,肠道病毒,K-W杆菌

5.乳头增生:

上皮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见于细菌、衣原体感染、春季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异物反应等

6.滤泡形成:

腺样组织受刺激后的淋巴增殖。

见于病毒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寄生虫性结膜炎等

7.伪膜或假膜:

真膜:

白喉杆菌性结膜炎

假膜:

腺病毒性结膜炎、单疱病毒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

8.结膜肉芽肿:

睑板腺囊肿

9.结膜瘢痕

10.结膜小泡:

淋巴细胞结节,泡性结膜炎

11.假性上睑下垂:

细胞浸润或瘢痕形成

12.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病毒性结膜炎

二、结膜充血、睫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