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6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

专题课件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荒漠化的产生

                     

———————情景导入先思考——————

每年冬春季节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既有境外源区又有境内源区。

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界地区,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和北疆的库尔班通沙漠。

思考探究:

内蒙古多沙尘源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内蒙古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分布多个沙漠或沙地,地表干旱、植被稀少,冬半年冷空气入侵我国的必经之地,大风过境沙尘扬起。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荒漠化的概念

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产生原因

具体表现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

干旱多风

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蒸发加快

农田盐渍化

暴雨

土壤侵蚀

河流改道、河水泛滥、鼠类破坏等

破坏生态平衡

人为

因素

(主要

原因)

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他人类活动,如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修筑道路、新建工厂、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缺乏能源的地区

破坏了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拓展提升]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107km2,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解析:

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的荒漠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区的热带荒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温带荒漠。

第2题,荒漠化的扩大和加剧主要受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和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影响。

故与A项无关。

3.读下面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区

乙图 我国近年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状况图

(1)指出我国水蚀荒漠化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并概述这两类地区水蚀荒漠化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

(2)从乙图看,近年我国面积增加的荒漠化类型是什么?

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

解析:

(1)题,我国水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如江南丘陵(或东南沿海丘陵)的红漠化和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都是在强烈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崎岖的地形条件和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的气候条件。

(2)题,乙图显示风蚀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的面积逐渐减少,而盐漠化面积增大。

华北地区的盐漠化加剧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漠化面积扩大;南水北调及修建水库工程导致沿线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也加剧了区域盐漠化。

答案:

(1)江南丘陵(或东南沿海丘陵)、云贵高原。

共同原因:

①地表崎岖,坡度较大;②降水量多、集中,且强度大。

(2)盐漠化面积有所增加。

原因:

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漠化面积扩大;②修建大型水库、调水工程等,也会提高地下水位,导致盐漠化现象。

P47思考提示 2000年与1989年相比,浑善达克沙地中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比重增加,固定沙丘比重下降。

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异;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植被(森林、草地等)导致土地荒漠化所致。

P50思考提示 内蒙古高原南部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发展,会造成当地严重生态问题,危及当地居民生活,甚至被迫迁移,并成为北京的沙尘暴沙源地。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情景导入先思考——————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第四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发贺词,高度评价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发挥的领导力和取得的成就。

赞扬中国为分享造林和遏制沙漠化经验提供了良好平台。

思考探究:

在治理荒漠化过程中,列举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

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场建设,合理放牧,植树造林等措施。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1)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2)加强草场建设。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4)开发新能源:

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农村小水电、沼气等能源。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运用结构图分析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二、生态农业模式的一般特点

[拓展提升]

我国其他地区荒漠化类型及成因

地区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荒漠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自然原因

降雨集中;丘陵地形

降雨集中;

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

土层浅薄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

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过度樵采

人口增加;过度垦殖

人口增加;不合理排灌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完成1~2题。

年份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

/×104hm2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全部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1.C 2.B 第1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应该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如陡坡地,而不是全部;西北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不可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排除①和④。

3.(广东高考)石羊河流经过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石羊河流示意图。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题,结合国地理知识,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2)题,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荒漠化

(2)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P52思考提示 1.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生态经济模式,实际是对沙质草地进行防护林建设,在田地外围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护林,防护林内田地合理种植,防止土地沙化。

2.这种生态经济模式,既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防止了土地沙化,而且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种模式符合生态、经济效益原理。

                         

 一、选择题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完成1~3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2.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

1.C 2.A 3.C 第1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部分地区。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共同原因都是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植被受到破坏。

第3题,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少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5.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

4.B 5.D 第4题,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

第5题,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

读新疆地区图(a)和山麓冲积扇示意图(b),完成6~7题。

6.如果该处绿洲地区衰退,不可能的理由是(  )

A.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

B.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

C.退耕还林、还草

D.樵采破坏绿洲植被

7.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为了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正确的措施是(  )

A.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合理调配水资源

C.扩大灌溉农业规模

D.在平原区大力兴修水库

解析:

6.C 7.B 第6题,仔细分析,A、B、D三项都会使绿洲水资源减少,导致绿洲退化;退耕还林、还草,会使绿洲生态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