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322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docx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篇一: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

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4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6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8分)

2009真题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

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

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

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

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

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

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

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

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

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

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

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

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

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

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

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

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

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

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

这是谁的悲哀呢?

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

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

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

我听见史圣在歌唱。

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

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6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6分)

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3分)

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原文作答。

(3分)

2011真题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

“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

18.作者曾说:

“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200字)(10分)

附参考答案:

2005

(1)a、c

(2)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为下文妈妈提议我写作埋伏笔,做铺垫。

欲扬先抑,本文旨在表达对妈妈的怀念之情,对妈妈的赞美,与开头对妈妈的不理解做强烈对比。

(3)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

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

(4)要点:

想表现的是:

母爱是普遍的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

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2009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页)

17.(4分)be

18.(2分)

要点一:

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

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要点三:

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19.(6分)

要点一:

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

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

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

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20.(6分)

(3分)

要点一:

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

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3分)(略)

2011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bc

17.(5分)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18.(6分)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

“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19.(10分)

第一问:

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神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篇二: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命制人:

【复习目标】

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

【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

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疑难语句的种类】

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

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总结概括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为什么?

?

?

?

请分条概括(或说明)4.概括文章的主旨【具体步骤】

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

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

(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

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

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

主要方法是: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1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句子含意理解2、句子的作用3、对句子进行赏析4、句子的比较【具体步骤】

1、句子含意理解类:

(1)注意句子所在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2)对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

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3)抓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句眼进行解释。

句眼通常是表达比较形象的词、高度抽象概括的词、指代词等。

所谓形象化的词语或语句主要指那些具有比喻(包括通感)、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语言,或者描写生动细致(常用移用修辞)的语言。

尤其是借代、借喻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找到它的本体。

抽象概括的语言主要是这写语言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解说出来。

含有指代内同的词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语境当中找到它的具体所指。

(4)回扣段意和主旨进行解说。

句子的表意既离不开段落,又与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密切相关,尤其是它们的首尾句、文眼句、哲理句,更具有这种意义。

2、句子的作用类:

(1)回答内容上的作用。

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意,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是引出主题、暗示主题还是揭示主题。

(2)回答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是引出下文,还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上文。

3、句子的赏析类:

(1)从内容上考虑,结合句子本身的含意以及和主旨、作者的感情的联系进行说明。

(2)从形式上考虑,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何种表现手法,何种修辞手法,再联系这种手法的本质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与内容结合起来谈。

(3)从结构上考虑,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或者文眼句、观点句,说明它在整个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

4、句子的比较类:

可用求同存异法:

将比较的句子中的相同之处弃之不顾,而重点抓住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思考。

先明确区别所在,再结合语境,结合主题,结合情感态度,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深入思考。

三、表达技巧类:

【知识储备】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另外特别注意白描这种手法;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联想、想象、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修辞技巧:

高中阶段主要掌握以下几种种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

4.布局谋篇的技巧:

如抑扬结合、线索设置、过渡、承上启下、前呼后应、伏笔、层递等。

5、材料安排,主要有:

主次、详略、繁简等,术语有详略得当、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

【常见命题形式】1.?

?

?

?

的作用是什么?

2.?

?

?

?

的好处是什么?

3.请分析?

?

?

?

的表达效果。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略】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他的常规性作用。

例如,类比的作用:

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的作用:

是抽象事务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

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等。

比喻的作用: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于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的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的作用:

使描绘形象;使表意丰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排比的作用: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对偶的作用: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复的作用: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铺垫;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的作用: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2

反问的作用:

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四、分析结构类【考察方式】

1、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2、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或文章是怎样逐层说开去的?

或内容是怎样逐层深入的?

●开头

1.点题(点话题,点主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

4.设置悬念,引人入胜5.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6.点明线索

7.营造(渲染)气氛(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照应前文,为下文作铺垫

★解答这类题要对原文进行分层,归纳层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具体内容——层次大意。

●结尾:

1.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激发情感;令人深思,给人启示3.画龙点睛,点明、升华或深化主旨五、探究类:

【常见问法】

1.对于作者的某一观点你是怎样看的?

或对xx你是怎样看的?

2.你对作者的某一观点是否赞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