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18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坑村调研启示文档格式.docx

河坑是1971年从民主大队拆分开来的一个村(当初叫大队),40多年来,该村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仅4人。

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河坑村便将村级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当做“核心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是强化责任,保持相对稳定的两委班子目标明确。

河坑村坚持把那些敢于担当,责任心、公德心强的人推上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并将那些年龄不大、文化程度较高、观念较新、素质较高的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选进了两委班子,一些懂经营、会管理、群众拥护的农村致富能手成为了该村的带头人。

每届村两委班子任期内都有要求、有目标、有规划,做到了责任明确、任期目标如期或提前完成。

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河坑村两委班子带头人舍小家顾大家,先后为河坑争到国家帮扶项目15个,争取到的项目资金达600余万元,短期内让河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完善机制,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河坑建立了村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监督的有效机制,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历任村干部都能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是加强学习,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近年来,河坑村两委干部把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三农”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除经常组织集中学习外,还积极参加由市、县、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村级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四是健全制度,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河坑村健全完善了决策议事、民主选举、组织生活、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做到了按章理事,规范运行。

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加强了对村级“两委”班子的监督。

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从群众中推选出6名代表参加村务议事,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出行便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彻底改善河坑村的居住状况,10多年来,他们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先后投资700多万元突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村庄布局及硬件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02年3月芦溪县委一领导曾在新泉乡挂点到河坑调研时指出:

“可以将偏僻、贫穷的村民组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

”他的一席话给村两委发展河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刺激了村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欲望。

一些村民跃跃欲试,自发开始筹划住房搬迁改造事宜。

为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为了治理河坑村境内河道,村两委及时抓住村民这一积极主动的有利时机,2002年10月,河坑村开始规划,在征得乡党委、政府的同意后,在蛇前靠河边地段划出一块总面积40担谷田(河坑人惯称,六担谷田相当于一亩地)的粮田集中安置蛇背、蛇前、中院里几个村民组的村民。

到2006年,这块规划用地上建起了20多栋民房。

紧接着,黄土岸下、江背等自然村也进行了集中安置。

集中安置工程带动了河坑村其它工程的建设,也使河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河坑村村民在各自自愿出资之后义务投工投劳,从2002年开始修建第一条水泥路,两座桥梁,到对全村15公里的水泥道路硬化,实现水泥路户户通,结束跳石过河的历史;

2003年起先后建起了3个拦河坝,5条水渠,解决全村农田灌溉问题,到对河坑村境内河道进行全面改造,消除洪灾隐患;

2004年7月开始,全村先后建起了5个大水塔、10多个小水塔,解决了全体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2006年开始,蛇前自然村第一个获得了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到后来的中院里等8个自然村先后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河坑村还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休闲(文化)广场,建设了入村花园和3000多平米绿化观光带,配套建设了小型的停车场,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为农业生产及外地游客提供了便利,而且丰富了河坑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空气清新,生态环境美名远扬

村两委班子意识到,河坑与其它地方一些相对发达的行政村相比,环境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顺应武功山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山口岩水库的建成,环境保护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坑村必须发挥该村特有的优势,走生态文明建设强村之路。

这一思路也成为了全村人民的共识。

为进一步拓宽视野,树立超前意识,该村几乎每年都组织党员、村民组长、妇女代表、村民代表及社会骨干力量赴环境建设搞得非常出色的行政村进行考察学习,从而确定了河坑村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

2006年以来,河坑村累计投资100多万元,开展村级环境建设工程:

一是对村内的沟渠、巷道进行了大清理;

二是在村内新建了卫生垃圾池;

三是安排4名清洁工对村里卫生进行保洁,并购置车辆,及时把垃圾运送到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

四是对村内自然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整理,按照“七改三普及”的要求,美化亮化了村庄,从源头上保护了山口岩水库饮用水的安全,村内环境更加美化、亮化;

五是成立了村卫生监督领导小组,坚持十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户进行卫生检查,将检查结果——“清洁”、“最清洁”等“标签”张贴在各自家门口醒目位置,加上后来开展的五星家庭评选,都起到了鞭策和震慑作用,就这样,河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并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氛围已经形成。

同时,河坑村始终贯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持续发展宗旨,尽管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仍然坚持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引进,杜绝了新的污染源。

“十一五”以来,河坑村以长防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项目为契机,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林业建设迅猛发展,完成天然林保护200公顷、退耕还林10公顷、12公顷竹林基地和3公里绿色长廊建设。

2013年,全村森林面积达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2.3%。

绿色生态逐渐成为河坑发展的绿色引擎和亮丽名片,2010年3月和2013年3月,河坑村分别被获批成为“全市生态文明村”,“全省生态文明村”,2015年2月,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目前,河坑正在朝着他们规划的目标前进,即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向往的绿色生态旅游胜地。

(四)邻里和睦,村风民风健康向善

走进河坑,你便会深切感受到这里的村民团结友善、邻里和睦,亲情味甚浓,民风村风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给人亲切和向往。

深入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这里的村民一是爱党爱国、民主参与意识较浓。

河坑村地处武功山脚下,卢德铭烈士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河坑人,几十年来,河坑90%以上的家庭都一直没有间断的在自家厅堂上挂着毛主席画像,用村民自己的话说:

“以此记住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时刻告诫河坑人民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可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种爱党爱国之情突出表现在对国家、对河坑重大决策部署的关心、关注上。

在河坑大小会议上的发言讨论中、在休闲(文化)广场活动闲聊中,随时可以听到一些关于河坑发展的议论,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建设、钓鱼岛问题等国家大事的讨论,围绕河坑文明村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讨论,时刻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表现出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

二是热情淳朴、与人为善的性情突出。

热情好客、真诚厚道是被广泛认可的河坑人的特点。

河坑人热情好客声名远扬,来河坑的人无不对此印象深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幼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日趋和睦,河坑村出现了照顾失明婆婆22年的敬老爱老典型的好媳妇陈章莲;

一直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做好事从不记报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刘园生;

以及罗桃香、罗荣兰、欧阳惠水、刘树生、何魏萍等多位典型人物。

三是崇尚文明、苛求知识已成时尚。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坑是出了名的“赌博村”——带彩玩牌,到2000年前后,村外一些小偷小摸的“汉子”弄得河坑村民不得安宁。

为刹住这股歪风,2005年,河坑组织成立了义务巡防队,日夜定期巡逻检查,这一干就是10年。

现在河坑不但没有赌博,就是打麻将消磨时间的人都很难看得到了,那些外来的小偷早就无影无踪了。

自解放以来至2003年河坑从未考取过大学生,欧阳晖牵头成立“河坑爱心基金会”,奖励本村品学兼优的学子,截止目前共资助学生十余名,筹集资金两万余元。

现在的河坑人用多余的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学学知识,并积极做些公益事业,同时也舍得花钱让孩子们多读点书,10多年来,从河坑走出去的大学生就有10多个,一些孩子还在外面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二、河坑村文明创建的几点启示

  河坑村不临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没有特殊优势和资源,经济基础薄弱,该村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总结推广河坑经验,对引导山区农村文明创建,推动农村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启示之一,必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准、育好、配强带头人。

常言道:

“不怕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乡党委长期坚持把那些有担当、党性强,群众观念强、敢为群众说话、愿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河坑村两委班子及该村发展历程都印证了这一点。

该村历届两委班子都能忠诚使命、甘于奉献、民主务实、严于律己,团结带领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群众,数十年如一日,负重奋进、苦耕不辍。

尤其是河坑实施集中安置工程后的10多年来,河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坑村两委班子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2015年,市委下派的村第一书记给河坑锦上添花,对加强河坑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示之二,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的政策优势,主动争取和利用帮扶项目。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河坑村两委班子都能抢抓先机,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国家帮扶项目,并充分利用好护林工程、新农村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秀美乡村、脱贫攻坚工程等党的惠民政策的资源、资金优势,使河坑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河坑成功创建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8月上旬又传来好消息,河坑村争到了100万配套项目资金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相信这个项目将成为壮大河坑经济的重磅助推器。

启示之三,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创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河坑村的文明创建历程,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协调统一、科学谋划的过程,也是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日益和谐的过程。

他们立足当地实际,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全方位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硬化路面、维护花草、保护生态、清理卫生、建设广场、整村亮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持续开展市级、省级、全国生态文明创建,认真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凝聚起人心,促进了和谐。

在河坑村的示范带动下,一些落后村、难点村,通过学习河坑经验,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由乱到治。

启示之四,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多年来,河坑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无论是集中安置、河道治理、修建水塔、改造电网、修路植树,还是修建村内广场、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而且自己能干的工程决不请施工队,全部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完成,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加强了群众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村民团结协作的本领。

正因为如此,河坑人认识到环境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让自己更充分地受益。

启示之五,必须提高村民素质,大力培养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河坑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感化村民,通过五星农户的评选到对全村道德模范的展板宣传,弘扬了正能量,培养了村民的荣辱感。

目前,在河坑村,即便是房前屋后、广场、村道上有一根柴木棍、一张碎纸,不论是大人小孩都会捡起来放入垃圾箱;

家家门前干干净净,户户家中整整齐齐,这里处处体现文明,事事彰显素质,关心集体、热爱家乡成了河坑村民的行动自觉。

河坑村的实践证明,村民的素质如何是农村文明创建成败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