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151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docx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

FTA时代下,关于国际贸易未来走向的思考

(一)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现状

一.多边贸易体制随多哈谈判步履维艰,坎昆会议无果导致进程缓慢。

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备受青睐,获得快速发展。

(二)国际贸易新格局及其特征

一.一个以FTA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TPP和TTIP构建突显出国际贸易新格局特征

三.TPP和TTIP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中国应对贸易自由化的战略

一.中国被孤立和边缘化。

二.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四)金砖国家如何应对面对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巴西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二.俄罗斯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三.印度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四.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五.南非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六.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利益冲突

七.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利益协调方向和路径

(一)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

一.多边贸易体制随多哈谈判步履维艰,坎昆会议无果导致进程缓慢。

WTO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其成员降低关税壁垒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并在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今天的WTO却面临着重重危机。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其在WTO各项规则制定过程中常常处于边缘状态,于是引发了日渐高涨的改革WTO的呼声;另一方面,多边谈判一直寄望其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展,但涉及领域如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投资以及环境和劳工标准等都比较敏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严重。

这些显示出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缺陷及其在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力不从心。

在美国和欧盟的影响下,其他WTO成员鉴于多边贸易谈判严重受阻且前途未卜,从维护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和贸易利益出发,也很快加入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热潮之中。

如今,在147个WTO成员中,只有蒙古还保持着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忠贞不渝”,其他所有成员都脚踩着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体制这“两条船”,甚至对区域贸易协定这个“新娘子”格外倾心。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近两年来也调整了对外贸易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形式,过去对多边贸易体制“情有独钟”,如今也尝试在区域贸易协定这条蹊径上“寻花问柳”,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种双边的、诸边的和区域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经济伙伴协定、经济合作协定、关税同盟协定,共同市场协定等等,在各大洲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疆域相邻”原则,正在朝着跨地区、跨大陆、跨大洋的方向发展,一个庞大的区域贸易协定网络正在形成之中。

这表明:

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WTO成员对多边贸易谈判的热情和信心锐减,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对多哈发展议程的希望因坎昆会议的失败和发达国家成员的背信而变得越来越渺茫。

人们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质疑越来越多,各国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区域贸易协定,WTO多边机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备受青睐,获得快速发展。

多边贸易体制遭到质疑危机重重之时,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却迎来了它的布拉格之春。

WTO多边贸易体制倡导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使得国际社会各国贸易后福利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但随着多边自由化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以致步伐减慢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流,于是许多经济学家便开始寻求一种当这种最优状态难以实现时候的一种次优状态:

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世贸组织估计,到2010年预计将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可能超过400个。

这是因为区域贸易协定在小范围内更容易协调各方的利益和立场冲突;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贸易规则的制定方面,实现了许多WTO多边贸易体制一直希望实现而没有实现的自由化内容;此外,区域内各国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或技术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同样可以带来贸易前所没有的福利和额外利益,同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福利。

因此,目前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区域贸易自由化快速发展而多边贸易谈判进程相对滞后的局面。

(二)国际贸易新格局及其特征

WTO多边体制自多哈回合遭受重创后,一个以RTA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正在被创造出来,原本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规则反成其障碍,阻碍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新格局以FTA构建为基本特征,TPP和TTIP在其中突显出重要作用,不仅打造了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而且使国际规则进一步泛“美国化”,成为美欧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达到控制全球战略意图的一部分。

一.一个以FTA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

RTA不仅能够为成员国带来贸易红利,更可以帮助一些大国巩固传统外交联盟和建成新的地缘政治集团。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就开始将RTA作为重要的区域布局手段,引领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如早期建立的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西非国家共同体等。

从新世纪开始,不仅上述原因使WTO地位下降,而且国际贸易环境、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通过RTA和更为有利的FTA是成为通向经济乃至政治合作的有效途径,因为和旷日持久、错综复杂和矛盾重重的多边贸易谈判相比,FTA不仅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易于操作、程序实施简单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增加和平力量,降低政治冲突成本的作用。

FTA对缔约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能够较快地解决多边体制难以解决的诸如投资、竞争、环境和劳工标准等多重自由化问题,促使缔约方更直接和更有效地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

据WTO统计,截至2013年1月10日,向其通报的RTA数量达546个,其中354个已经生效,FTA和部分范围协定在其中占90%(剩下10%是关税同盟CU),一个以FTA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框架已经形成。

在全球FTA迅速扩大过程中,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

第一,主要大国都在积极推进FTA,其中美欧为主体,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19个,已经签署尚待国会批准的1个(巴拿马),欧盟作为整体参和实施的34个,已通报WTO但尚未实施的3个(印度、加拿大、乌克兰)。

第二,在FTA成为新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重要工具时,其质量得到提升,目前FTA的谈判内容超出了WTO规制范围,不仅涉及传统贸易协议中的工业品、农产品、纺织品以及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还涉及到劳工壁垒、环境标准、投资保护,甚至民主政治等敏感问题。

第三,政治作用有时大于经济作用,从经济角度看,经贸关系紧密的经济体之间达成FTA易于理解,但从目前的进展看,一些国家热衷FTA,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量。

由于FTA缔约方首先需要就区域内重大议题达成一致,通过缔结FTA不仅确保贸易伙伴之间和平相处,还可以提升区域安全水平,使其成为实现区域安全和整体对外的战略手段,对小国来说,缺乏政治经济优势唯恐被边缘化,FTA可以使其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对大国而言,FTA作为区域布局的重要战略手段,能够帮助其完成新的地缘政治霸权布局。

二.TPP和TTIP构建突显出国际贸易新格局特征

1.TPP的内容和特征。

TPP产生的背景主要囿于全球化受阻而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亚太区域战略价值提高,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4国于2005年签订(2006年5月生效)。

TPP原本是发达小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但其内容却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FTA,除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竞争、关税手续、投资、贸易技术障碍、卫生植物检疫、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制订了具体条款外,还参照NAFTA制定了劳务和环境合作的补充协定,因而被称为综合性的高水平贸易自由化FTA,其特征主要是:

第一,高度开放性,TPP不对加入对象设限,只要达到协定要求,均可选择自由加入。

第二,在传统关税减让方面,TPP要求对包括农产品和工业品在内的99%以上的货物实施零关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超过了WTO和其他FTA。

第三,建立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自贸区,实现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美国加入TPP后,原谈判内容得到扩大,如增加了以往贸易协定中没有的交叉问题和新出现的贸易摩擦问题,使TPP成员国监管制度更加兼容,还增加了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创新产品及云计算和国际数据流动限制等潜在保护措施。

美国积极参和TPP的目的非常明确:

一要融入亚太,构筑降低贸易壁垒,增加美国贸易和投资机会的高水准自由化贸易平台;二要避免美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的“扭曲竞争方式”为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增加贸易机会制定新规则。

2.TTIP的内容和特征。

美欧FTA构想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双方在规制等领域长期存在较大分歧。

2013年2月G8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美国和欧盟将各自启动必要的内部程序开启TTIP谈判,并打算于2014年底前完成谈判。

TTIP的内容和特征是:

第一,较之TPP谈判规格更高,美欧在TTIP中将就市场准入、非关税壁垒和规制达成协议;在关税、服务、投资和采购市场准入方面,要求消除跨大西洋工业品和农产品贸易中的所有关税,立即或在一定时期内,将关税从目前的平均3%-5%降至零,以建成一个更加一体化的跨大西洋市场;同时,在规制方面,还将开放诸如交通等一些新领域,维护和促进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塑造新的全球标准。

第二,致力解决和贸易相关的海关和贸易便利、竞争和国有企业、原材料和能源、中小企业和透明度等问题。

第三,共同承诺谈判领域将涉及能为彼此带来最大潜在利益所在方面而展开,并为能够在纵横交错的经济体中达成真正的21世纪协议。

目前,美欧经济总量占全球45%,平均每天贸易额27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约40%,相互投资达3.7万亿美元,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世界最大的FTA,据欧盟独立研究报告,TTIP生效后,欧盟对美国出口总体上将增长28%,欧盟每年将从中受益11906亿欧元。

三.TPP和TTIP可能产生的后果

1.TPP和TTIP实际上打造了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

和以往以通过关税削减推动贸易自由化的FTA不同,通过TPP和TTIP,美欧在推动市场自由化名下,实际上只是希望在彼此之间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这两个协定通过统一监管标准,在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制定出了符合自身市场规范的更新更高规则,为推动双向互惠的更高规格贸易和投资提供保障条件,由此不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规则制定面前话语权缺失,而且影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2.美国主导下的“单边主义”得到扩大,国际规则进一步泛“美国化”。

一个以美国控制,以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新格局得以重新构建,使不断健康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遭受挫折,使已经发展了20年的经济全球化走向按美国标准推动新一轮市场化。

目前,通过TPP和TTIP构建了表面上看似更高标准的FTA,实质上是进一步强调了其他国家的竞争政策、产业政策等是否符合美国标准,是否能够在以美国制度、规范、标准重新构建的国际经济秩序中运行,以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3.TPP和TTIP已超出经济范畴,成为美欧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达到控制全球战略意图的一部分。

在全球FAT迅速扩张背景下,美欧通过TP和TTIP重构贸易自由化规范,表面看似寄希望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通过改善外部经济环境而扭转国内经济复苏颓势,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冷战结束后,面对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世界,美国越来越清楚仅凭其政治霸权和军事强权已无法统领亚洲等新兴经济体,更无法称霸世界。

所以在TPP中,美国将其标准界定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标准;在大西洋地区,欧盟轮值主席,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今年3月访问美国时强调TTIP“将不仅刺激双方经济增长,而且给其他经济体发送了强烈的统领信号”,所以TTIP力求赋予美欧为未来全球经济制定产业标准的优势。

唯有重新激活其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领导地位,驱动自身经济转型和增长方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从TPP和TTIP涵盖的地理区域看,跨两洋39个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2011年经济总量(GDP)占世界的62%,TPP和TTIP实际上控制和主导了美洲大陆两侧和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秩序,美国以其“一体两翼”的全球政治布局战略目标可以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也为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开通了有效途径。

(三)国际贸易新格局对中国的挑战和思考

一.中国被孤立和边缘化。

中国上世纪历经15年艰苦努力完成入世,入世10年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巨大自由发展空间,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入世红利为世人皆知。

正当中国开始快步转型实现新梦想的时候,WTO多边体制遭受新规则挑战而面临被架空的危险,美国倡导的TPP和TTIP采取了“中国除外”(AnyoneButChina)战略,中国在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中再次丧失话语权而被孤立和边缘化。

1.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几乎“一网打尽”。

TPP目前的12个成员国将东盟、日本和美国联系在一起。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由TPP中亚洲出口商出口美国带来的优势将给中国造成210亿美元的损失;TTIP成员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7.1%和18.8%,在中国的进口来源地中,欧盟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2.2%,美国占7.1%,由此可见,TPP和TTIP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几乎“一网打尽”。

在“立足于下一代”的新贸易规制完成后世界主要贸易地区“门槛”将全面提高,不仅中国对美出口面临欧盟竞争压力,对欧盟出口同样面临美国竞争压力,在贸易转移效应下,中国对外贸易可能会面临来自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压力。

2.中国FTA建设难度加大。

不断兴起的RTA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虽然中国一直积极从事RTA构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数量少且地域范围窄,截止2012年,中国仅签署了1个局部FTA(CAFTA)和10个双边FTA,涉及到22个国家和单独关税区,目前在建FTA18个,涉及国家和地区也只有31个。

同时,中国FTA涵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美洲和大洋洲,美欧等主要市场没有涵盖在内,而美国不仅看到中国主导的中日韩FTA对其形成抗衡也看到RCEP的挑战,所以美国主导下的TPP不仅要涵盖APEC21个成员,还要进一步发展成FTAAP;欧盟选择FTA对象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并不局限于地理位置相近的经济体,同样注重亚洲和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并将FTA作为在多边无法达成协议的重要补充方式(如农业)。

另外,美欧在以TPP和TTIP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同时,还在积极推进BIT、TI-SA、PSA等,构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远超过中国和FTA伙伴的谈判内容,由此可见,中国FTA建设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3.中国面临两难选择。

一方面不参和,被孤立于新规则之外;另一方面积极参和,和15年艰难入世一样继续作出很多让步。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阶段,其难度和关键矛盾众所周知,近两年有人认为加入TP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改革这种想法似乎偏颇,因为深化改革的途径实际上是多元的,不是靠加入TPP或TTIP就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真正要考虑的是快速加入新的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能否承受得了,如在新规制中,发达国家主张“竞争中性原则”即不让市场主体因其产权属性而获得特别优势或遭到不公正对待,中国目前相差甚远。

此外,在劳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国内目前的相关立法远达不到国际规则标准。

二.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各国经济增长道路没有本质区别。

在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个推动因素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在这三个因素中,消费受人口和收入存量因素制约,在既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内不可能有快速变化。

自1998年后,中国几届政府都提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实际效果甚微。

入世后的10年增长主要靠投资(国内基建投资和海外投资)和出口拉动,受技术进步和国内经济转型影响,投资发展迅速,出口依赖短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而释放贸易红利,但中国的贸易红利影响了别国的就业。

从经济学角度看,各国的经济增长道路并无本质区别,美欧等发达国家消费和投资进展状况和面临局面和中国类似,但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挖掘经济增长潜在红利,美国确信促进经济增长最强劲的方法之一就是确保美国生产、制造和创新的商品和服务有机会到达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手中,欧盟认为贸易将是未来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国际贸易自然成为一剂妙药,贸易摩擦自然也就频繁起来。

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仅靠摩擦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通过制定掣肘别人的规则成为最好的办法,所以TPP和TTIP的出现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TPP和TTIP不仅充分体现了美国以出口倍增计划恢复经济思路,更彰显出其重塑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导地位的战略意图。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任何一个新问题的出现都要站在问题前面思考,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3.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一个深度调整期。

各国都在考虑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技术突破点是什么。

在这个期间,大量新技术正在孕育,新标准在制定,新规则在产生,面对TPP和TTIP制定的新标准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国际规则将更加严格,更具有针对性,实际上主要意指中国”如此思路,我们不是被打击就是跟在别人后面跑。

对市场规范、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框架,以及技术、劳工、环境、知识产权等泛贸易标准,不能总是认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就应该用低标准规范要求,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全面清理目前的市场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站在下一个10,甚至20年、30年角度来重新制定和国际接轨甚至具超前行标准。

4.金砖国家兴起和未来。

金砖国家不仅挑战了世界政治格局更挑战了经济格局,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金砖国家国土面积约占30%,人口占42.88%(2012年数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约占20%,贸易额占15%,吸引外资占53%,2012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金砖国家都被排除在TPP和TTIP之外,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联合金砖国家发出呼声参和国际规则制定不仅是一个好的选择更有可能构建一个全新的FTA。

(四)金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一.巴西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1.将区域一体化视为增强其在多边贸易体系实力和地位的手段。

巴西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巴西认为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的加深市场的融合、增强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使国内企业获得规模效应。

通过在区域层次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尤其是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优惠贸易安排,获得在多边贸易体系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的地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优惠贸易安排谈判中获得了重要的地位,以此推动了南南贸易合作。

2.以南方共同市场为核心,将其作为筹码和外部进行区域一体化谈判。

巴西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认为在推动自由贸易区时,将南方共同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和外界进行谈判,更加有利于自己利益诉求的实现和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因此,在将自由贸易区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时,巴西依据WTO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则,将南方共同市场作为其自由贸易区政策的核心。

2006年9月,巴西、南非和印度三国峰会在巴西利亚举行,讨论了建立南共市、南非和印度自由贸易协议的基础条件。

巴西希望建立南共市和上述两国的自由贸易协议。

巴西还和安第斯集团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和阿根廷达成了汽车自由贸易协议和区域贸易安全协议,启动了和墨西哥的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而且就自由贸易协议问题同中国、印度等国开始进行评估和研究。

在这些谈判或者协商以及研究中,巴西大多是将南方共同市场作为其重要的出价筹码和要价依据。

3.将主要贸易伙伴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点对象。

根据巴西参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巴西将主要贸易伙伴作为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对象,重点推进。

例如,欧盟、美国、阿根廷等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巴西积极推动和这些经济体的一体化进程;中国、印度和南非也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巴西也开始以南方共同体为整体和印度、南非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而且表示愿意和中国就签署自由贸易协议问题进行协商,研究。

南方共同市场已经和印度、墨西哥和南非达成了互惠协定的框架协议,并参和发起成立美洲共同体的行动。

2012年6月,巴西主导的南方共同市场和中国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声明》,承诺共同采取措施,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并以平衡的方式提高中国和南共市各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力争使中南双边贸易额于2016年达到2000亿美元。

二.俄罗斯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1.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历史上,俄罗斯主要是同东欧及独联体国家进行产业分工和经贸合作,实质上就是同这些国家进行区域层面的经贸合作。

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俄罗斯亲欧美,和欧美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但是随着1997~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发生,俄罗斯发现独联体国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后方,于是重新加强和独联体国家间的区域合作。

但是,这一时期,俄罗斯尚没有明确的区域一体化战略。

俄罗斯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是明显落后于世界步伐。

随着经济自由化趋势加快以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区域贸易协定的热衷,俄罗斯开始密切关注自由贸易区的趋势,在积极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开始尝试推进自由贸易区,将自由贸易区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追赶超战略,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2.东西方平衡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经历了休克疗养法的阵痛之后,俄罗斯开始在东西方国家之间实施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并已经构建了大致的贸易发展框架。

目前,俄罗斯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有:

《亚美尼亚-俄罗斯联邦自由贸易协定》、《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自由贸易协定》等5个。

2012年3月,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议会分别通过并批准了在独联体框架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

在和区域内国家进行合作的同时,俄罗斯也开始考虑和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等重要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关税同盟成员国就创建自由贸易区问题已经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以及新西兰进行谈判。

2012年2月,俄罗斯打算就自由贸易区问题和东盟展开磋商。

2012年9月,俄罗斯提出,俄罗斯将和亚太经合组织部分成员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

目前,俄罗斯和越南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顺利结束,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即将启动。

3.以能源为筹码在自由贸易区中获取利益。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问题成为俄罗斯和欧盟区域经贸合作的主要博弈点。

在和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中国等经济体进行区域经贸合作时,俄罗斯仍然以石油天然气为筹码获取利益。

俄罗斯认为对能源的需求是这些经济体和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因。

因此,俄罗斯在推进自贸区时将能源作为重要的筹码,是其主要的自贸区战略之一。

三.印度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1.多边和区域同时推进,强调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印度参和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早,1985年12月,印度就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成员。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印度认为区域层面的合作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开始调整其对外经贸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印度开始推行对周边国家“多予少取”、以睦邻友好为核心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旨在改善并发展和邻国的关系。

印度开始积极推动SAARC成员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使得SAARC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开始加快自由贸易区的步伐,签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