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061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计算机报44期.docx

中国计算机报44期

车联网颠覆传统汽车与交通概念

作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研究员刘云龙

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技术热议的焦点,它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

车联网是射频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

今年10月,在无锡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决定将车联网项目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

  2009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期。

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

虽然信息技术使汽车具有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的智能控制功能,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络等电子产品,但并没有解决用户面临的堵车、交通事故、停车难等问题。

车联网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置,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对车辆和交通状况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

车联网的出现将重新定义车辆交通的运行方式,颠覆传统汽车与交通的概念。

应用车联网技术,城市交通将得到极大改善,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环境。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将是普通通信业务的30倍。

车联网将是物联网在汽车与交通应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且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拉动全球经济。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车联网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布的EN-V电动联网概念车,整合了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和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具有智能驾驶功能,能够避开潜在的交通意外并远离交通拥堵路段;日本的VICS(道路交通情报通信系统),通过GPS导航、无线数据传输和FM广播系统,将实时路况信息和交通诱导信息即时传达给用户,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高效便捷。

  我国拥有网络规模与覆盖范围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和丰富的带宽资源,发展车联网具有一定优势。

随着应用需求的多样化,信息技术智能化元素将向传统领域渗透,推动相关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

未来,智能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将成为汽车、交通行业的核心,汽车电子设备提供商、软件厂商和通信运营商将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传感器和嵌入式软件等信息技术将在应用中得到提升和突破。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为了促进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合作,促进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进一步深化与国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和服务运营企业的交流,从而在关键技术和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

此外,完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探索科学的应用商业模式是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相信,随着车联网应用范围更广、技术更深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断完善,车联网一定会推动我国汽车、交通和信息技术产业向更加现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AMD加盟可能会拖累MeeGo

记者:

马文方

11月15日,AMD着实给了在爱尔兰都柏林参加2010MeeGo大会的人一个惊讶:

AMD正式宣布加入Linux基金会MeeGo项目,并承诺将会派出技术专家参与协助建立下一代移动平台和嵌入式设备的技术基础。

之所以惊讶,是因为MeeGo项目的主要贡献者是英特尔和诺基亚。

2008年4月,英特尔在上海IDF上发布了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试图再次进军移动通信市场。

如今,苹果、Google、微软、Linux等计算厂商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的主角,逼得昔日霸主诺基亚只有招架之功。

然而,MID却没有如愿以偿。

于是英特尔和诺基亚联起手来,英特尔拿出了Linux的内核,诺基亚献出了用户界面,二者在今年2月发布了面向移动终端的智能平台MeeGo。

之后,双方又将MeeGo“捐”给了Linux基金会,希望通过免费与开放策略促进MeeGo的发展,进而带动芯片或手机的销售。

当MeeGo的控制权到了Linux基金会手里后,英特尔只好眼睁睁地看着AMD“挤入”MeeGo项目。

而AMD对待移动市场的看法同样令人惊讶。

业界最早的平板电脑应该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简称国半)在1999年推出的平板电脑,无奈因太过超前而没有成功。

2003年,AMD从国半收购了低功耗x86处理器Geode,如今AMD网站给出的500MHzGeode的功耗只有0.9瓦。

然而,在上网本甚嚣尘上的日子里,怀揣着功耗最低x86处理器的AMD却心如止水,不屑一顾。

这种心无旁骛的境界应该是长期在市场上成为英特尔事实追随者后修炼而成的。

曾经,AMD在64位和双核上都曾拥有优势的机会窗口,但当了领先者反倒不知所措,于是,宝贵的机会窗口关闭了。

这一次,AMD表示将携明年上市的、集CPU和GPU于一体的APU(加速处理器)加盟MeeGo。

AMD试图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在性能上盖过英特尔的凌动CPU。

当然,APU的功率也很大,以目前网上披露的十几瓦的功耗,APU似乎不太适合以手机市场为主的MeeGo平台。

但随着设计和工艺的进步,万一APU与带有GPU功能的凌动CPU在功耗上旗鼓相当呢?

人们更应关注的是英特尔随后的反应。

英特尔能容忍AMD借助MeeGo分羹移动芯片市场吗?

如果英特尔无法阻止AMD的介入,那么英特尔未来还会一往情深地在MeeGo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吗?

Kin:

你可以不买微软不能不卖

记者:

霍光

据说,曾经宣布退出的微软Kin手机第四季度要卷土重来。

对于在目前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已跌至5%(据Gartner数据)的微软来说,Kin手机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它很可能会重返市场。

消息说,Verizon将重新销售之前的KinOne和KinTwo,唯一的差别是,重新上市的Kin手机将不再被要求绑定数据套餐。

这确实可以降低用户的购机成本,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微软宣布不再继续开发后续的Kin系列手机时,连线网站曾撰文评点Kin败北的原因,认为重要一点是Kin缺少配套的应用软件和游戏。

Kin并不像iPhone那样拥有开放且开发者众多的平台,能够让Kin发挥更大作用。

在外观和功能上,Kin有其可取之处,承担设计和制造任务的夏普让这两款手机的外观不俗。

Kin的用户定位也很清晰:

特别希望通过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与人交流的用户。

不过,它还有一个定位——希望手机操作简单的用户。

这样问题就来了,很多经常上社交网站的用户希望手机应用丰富,对微软手机寄予厚望的用户也往往对装卸各种程序乐此不疲,Kin显然与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Kin之前的销量不佳也实属正常。

可想而知,为了此次复出,微软一定花费了极大力气说服合作伙伴Verizon——后者之前已经认识到推广这款手机不易。

现在的问题是,Kin是否值得微软花这么大力气?

微软曾一度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风光早已不再。

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微软当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有5%,较去年同期的9%又有所下降。

而同一时期,Android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则从2%上升到17%。

微软在10月推出WindowsPhone7操作系统时,有分析师评价:

“这是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最后的机会。

不过,WindowsPhone7离成功还很远。

首批发布的10款WindowsPhone7手机中有一半来自微软的老牌合作伙伴HTC,其他厂商应和并不积极。

WindowsPhone7手机的首日上市销量仅有4万台。

在等待WindowsPhone7成长的时刻,Kin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一种市场手段。

摆在柜台内的Kin会向用户发出这样一个信号:

微软一直在努力。

如果Kin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用户可以去选择WindowsPhone7。

等到Kin下架的那一天,微软要么已经成功,要么彻底失败。

自救措施难奏效eBay四面楚歌豪赌PayPal

记者:

俞悦

eBay网站主页将要进行近4年来的首次重大改版!

11月初,这样一条消息刺激着电子商务领域里买家和卖家的神经。

熟知eBay的人都知道,自从两年多前eBay更换首席执行官后,其网站主页改版之事时有发生。

然而,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用户有诸多抱怨,拍卖业务不断滑坡。

于是,业界都在观望这一次所谓的重大改版能否力挽狂澜,拯救eBay的拍卖业务。

如果此次改版还不能见效,eBay又将何去何从?

未搭上时代的班车

说到重大改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3个月前同样发布改版消息的社交网站MySpace和社交新闻网站Digg。

MySpace原是社交网站的“一哥”。

在2006年的鼎盛时期,它“截获”了美国全部网站流量的4.5%。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的MySpace不仅被Facebook远远甩在后头,还深受将被老东家——新闻集团出售的谣言的困扰。

今年8月,MySpace为重塑辉煌,效仿Facebook的风格,对其主页页面的显示以及相关功能进行了重大改造。

同月,曾被投资者热捧后又遭遇流量滑铁卢的Digg宣布推出最新版v4。

MySpace和Digg之所以由盛至衰,原因之一在于其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未赶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摆脱困境,它们才对其产品,也就是网站进行改版。

如今,eBay再次上演了同样的一幕。

创办于1995年9月的eBay以做C2C拍卖平台起家。

起初,人们把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放在eBay上拍卖。

在那个网络尚不普及的时代,这种形式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为eBay招揽了一批忠实的早期用户。

而从众效应也让eBay的用户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发展欠成熟,许多B2C的平台运营者遭遇库存积压问题,而没有库存烦恼的eBay在这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4年12月,eBay的股价到达最高点,成为市值第一的网络公司。

在当前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的需求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网购,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不断成熟,拍卖这种低效率的网购方式逐渐被边缘化。

许多用户开始抱怨,在eBay上竞价购物,来来回回发邮件太麻烦,而且很多时候并不能以理想的价格买到东西。

eBay现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承认:

“近年来,互联网有了显著发展,买家已经习惯了精简高效的购物流程。

这种购物体验十分注重速度、便利性和可靠性。

不仅是拍卖模式落后,eBay的收费模式也是很多卖家离开的原因。

在eBay上拍卖,卖家需要为每笔拍卖支付信息刊登费,交易成功后还要支付成交费。

此外,eBay还有众多额外的费用,如增值展示费(多发照片多收费)等。

萨斯奎汉纳财团的分析师玛丽安·沃尔克认为这种收费模式过时了:

“eBay的商业模式与搜索力经济普遍采用的基于绩效的付费模式不一致。

”玛丽安·沃尔克提到的采用绩效付费模式的典型例子是谷歌。

用户使用谷歌的关键词业务时,如果不点击,卖家是不用付费的。

在这种竞争形势下,一部分卖家开始离开eBay,转而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站,并通过购买谷歌的关键词产品来销售商品。

没有搭上时代班车的eBay拱手将市值第一的网络公司头衔和电子商务老大哥的位置让了出去。

2005年2月,谷歌取代eBay成了市值第一的网络公司。

2007年12月,亚马逊的点击率达到5962.4万次,首次超过eBay。

如今,与最高点相比,eBay的股价已累计下跌超过80%。

2008年3月31日,带领eBay走过10年历程的首席执行官惠特曼正式离职,eBay核心业务——拍卖及电子商务部门的负责人约翰·多纳霍接手这一重担,并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自救措施见效甚微

近两年来,eBay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网站的改革政策,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缭乱,其中的一大举措便是改变收费模式。

2008年初,eBay宣布在不同市场采用不同的降低费用的策略。

例如,在美国市场,物品信息刊登费下降25%~50%,不过成交费被提高。

很明显,这一举措降低了卖家的风险。

此外,eBay还取消了美国市场的图片展示费,希望借此激发卖家在网站上添加图片的热情,吸引更多的购买者。

之后,eBay又多次通过直接降低商品信息的刊登费或搞优惠活动,变相降低各种费用来吸引卖家。

eBay在挖空心思讨好卖家的同时,自然不会忘了买家。

它先更新了评价体系,使卖家不能给买家差评,之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卖家实行免运费。

然而,对于eBay的好心,没有太多人买账。

以免运费策略为例,开始时确实吸引了不少买家的目光,但最终却让买家失望而归。

“听到eBay免运费的消息,我当时还真兴奋。

登录网站后,我发现很多东西都免运费。

”一位用户讲述自己的经历,“我当时买了一样东西,结果发现卖家把费用加在其他方面了,比如包装费、银行费、保险费等,实际的产品价格比免运费之前更高。

不仅如此,由于eBay多次反复调整政策,让用户觉得eBay老在做“拍脑袋工程”,即做出一种改变,然后又推翻它。

一位卖家表示:

“原来eBay采取买家评价一出就不可更改的措施,其结果怎样呢?

买家反而得不到更好的售后服务。

于是,eBay又把政策改回评价可以更改的模式。

此外,eBay的评价算分机制也来回改动。

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政策要改来改去。

”这位卖家显得十分无奈。

eBay着实费尽心思,但是其拍卖业务毫无改观。

不断下滑的网站访问量证明了一点:

eBay的这些自救措施并不成功。

当然,eBay没有放弃改革,于是就有了开篇的那条消息——eBay计划进行搜索、产品列表显示等一系列重大改变,希望缩小与竞争对手在技术方面的差距。

因为有太多改版失败的先例,eBay此次改版的效果遭到了许多分析人士的质疑。

真正的救星

如今的eBay可谓四面楚歌。

它不仅遭遇网站用户的不断“叛逃”,还面临着来自阿里巴巴、谷歌和亚马逊的威胁。

今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子商务公司Vendio。

Vendio拥有超过8万个美国网店卖家。

这些卖家主要在eBay、亚马逊以及一些独立的网店上做生意。

8月,阿里巴巴收购了专为eBay卖家提供技术服务的Auctiva公司。

11月,谷歌升级其购物频道。

四面楚歌且改版不见成效的eBay该如何打破这一困局?

“eBay旗下支付平台PayPal将在不远的未来超越eBay在线拍卖主营业务,成为第一大业务。

”约翰·多纳霍在eBay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后发表了这一言论。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PayPal业务的营收目前已占eBay总营收的37%。

此前,eBay封杀现金支付,要求卖家只能使用信用卡或PayPal支付,虽遭到用户的强烈抗议,但eBay义无反顾地将此政策贯彻到底。

究其原因,eBay在豪赌PayPal。

PayPal已经被eBay视作真正的救星。

 

网景后传:

残部再战与遗孤复仇

记者:

姜洪军

“要彻底摆脱诅咒,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微软收购美国在线(AOL),同时获得网景浏览器的代码和所有相关的‘黑魔法’。

这些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异,可是,要解释网景面世以来微软所遭受的种种厄运,似乎也唯有用这种毛骨悚然的叙述。

(收购AOL后)微软可以了却自己的心病,彻底埋葬AOL这个名字,杀死网景浏览器,将其代码抛在风中。

”2010年6月,分析师JohnC.Dvorak略带夸张地调侃了当时风传的微软企图收购美国在线的计划,并提及了10年前微软与网景的一起公案。

整编前的怀柔策略

“马克像一位摇滚明星,他的第一张专辑非常畅销,但接下来的作品再也无法重现当初的辉煌。

1998年11月24日,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收购了因微软挤压而处于困境的网景,时任美国在线CEO的史蒂夫·凯斯(SteveCase)后来这样评价网景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

1999年初,美国在线宣布安德森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

当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安德森可能比网景公司本身更具商业价值,他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美国在线公司也许不这样认为。

安德森在美国在线公司做了一年多的战略企划工作,但没负责任何直接的事务,于是辞职离去。

他向媒体表示:

“我希望当我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回顾时,我能够发现自己创造了一些伟大的东西。

”显然,美国在线不符合他的理想。

虽然合并之初,美国在线与网景渲染这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但毫无疑问美国在线起主导作用。

在并购后的两三年时间内,美国在线公司曾数度裁员,但拥有上千员工的网景似乎不受影响,公司仍是喷泉、白玫瑰环绕,员工仍可以在公司走道旁下棋,可带宠物狗上班,公司也继续为员工提供质优价廉的自助餐。

网景的核心产品是浏览器,但美国在线并不看重这个,因为在并购网景之前,美国在线已和微软达成了五年的协议,美国在线把微软的IE设为主浏览器。

并购完成后,美国在线CEO史蒂夫·凯斯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专访时说:

“我们会继续把微软IE和美国在线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想要让美国在线和Windows结合在一起。

当时有分析人士批评美国在线只对网景的网上资产感兴趣,因为网景的网站当时是流量很高的网站,也是因特网上最受欢迎的入口之一。

这种批评说对了一部分,美国在线初期对网景的技术开发团队非常看重,当然行动要符合美国在线的战略。

《时代》杂志当年曾提到“美国在线(在还没收购网景之前)用来建立市场地位的技术平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严重落伍,不仅其合作伙伴难以使用,连它们自己都觉得不易维护。

”并购网景让美国在线拥有了一大批专业的程序设计师,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一并纳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美国在线的目标就是让这些网景旧部为其打造一个内容帝国尽力。

美国在线希望利用网景的技术开发新的网络服务。

可是美国在线与网景文化的差异很大,凯斯曾对媒体说:

“IT高手对我们没什么好感。

他们觉得科技越多越好,但美国在线的终极目标却是要简化。

硅谷的毛病在于,他们的想法和消费者的需求脱节。

”美国在线关注的是营销,但网景骨子里是追求科技的炫酷。

整体而言,美国在线慢慢将网景硬朗的风骨逐渐融化进自己的构想中,但在这过程中还是遇到了网景元老级人物的反弹,这批人对网景浏览器有强烈的感情。

美国在线似乎也做出了让步,在开发浏览器上也保持着一定的力量,只是版本更新速度大大放缓。

而此时,微软IE浏览器已凭借与其操作系统的捆绑策略处于优势地位,一度占据了96%的市场,在浏览器上美国在线向微软发起冲锋似乎已无意义。

但留在美国在线的网景庞大军团向微软“复仇”仍有一个方向,那就是针对与美国在线形成正面冲突的微软在线业务部门,也就是MSN。

而一个更广阔的战场随着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而拓展。

为时代华纳火线冲锋

“我们要求它们向竞争对手开放它们的宽带网络,目的在于保证以公开性、多样性和自由性为特点的新媒体,不会由于它们的合并而失去原有的色彩。

”时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皮托夫斯基带着疑虑,评价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价值1090亿美元的合并。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将催生在电影、杂志、电视和网络方面的巨型航母,合并案在包括微软在内的竞争对手中间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而对于美国在线和合并后的公司而言,由上千名软件工程师组成的网景军团似乎将是激活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原有庞大资源的有力武器。

来自美国在线的高管JimBankoff给网景军团带来了新的命令:

让网景与时代华纳搭上线,把网景网站改造成为吸引网友流向时代华纳旗下资源的内容网站。

Bankoff经常问他的部下:

“网景怎样能帮时代华纳卖更多的电影门票和杂志呢?

网景开始替华纳兄弟的影片做宣传,并帮其做更多经常性展示的橱窗,但Bankoff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说“现在做的不过是表面工夫而已”。

一段时间后,网景与时代华纳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关系,譬如当时针对《指环王》影片的促销办法是,使用网景的技术支持一个连往影片官方网站的讨论区,想进这个讨论区交流观影心得的影迷,必须先注册网景的使用者账号,设定密码后,才能登入,于是这部电影网站的流量也会导向网景网站。

在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前,美国在线最不赚钱的部门就是网景,现在局势已经扭转,美国在线认为网景是可以好好运用的资产。

网景浏览器新版本也被陆续开发出来。

2000年11月14日,美国在线跳过了Netscape5,推出了6.0版。

一年后,7.0版再次推出。

美国在线大树庇荫的网景似乎找到了发展方向,但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而这是当年网景与微软第一次浏览器之战的余波。

飞鸟尽,良弓藏

“政府就是要支持像网景这样的公司,它经历了昨天的坎坷,又拥有明天的灿烂。

事实说明,政府的法案还是非常有效的。

”1998年11月,在网景控告微软涉嫌垄断的案子里,美国司法部法官DavidBoies这样说。

1998年,微软操作系统捆绑IE浏览器软件销售打压网景,成为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官集体起诉微软的导火索,起诉理由是“微软为普及本公司的IE,向各个人电脑厂商施加压力,强迫他们将IE与Windows非法捆绑销售,从而排斥了竞争对手网景公司”等。

2000年,杰克逊法官作出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微软虽然竭尽全力挤垮了网景,取得了互联网战役的第一场胜利,但代价巨大,面临被拆分的厄运。

微软随后提出上诉,案件的审理转移到了联邦高等法院。

而此时,微软也与欧盟反垄断机构发生了争执,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加入反而使事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1年6月,联邦高等法院推翻要把微软一分为二的裁定,下令重新进行审理。

2001年11月,微软与司法部达成和解,部分州同意和解协议,但仍有9个州要求对和解条件进行修改,微软的紧箍咒未除。

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1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代表网景起诉微软,称“微软非法夺取了网景拥有的Web浏览器市场份额”,在声明中支持不愿和解的9个州所主张的“要求销售不捆绑IE的Windows”。

看起来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为网景出头,但在这一诉讼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首先要求的不是夺回浏览器市场份额,而是考虑损害赔偿金的问题。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在2000年1月宣布合并的同时,也正是IT泡沫开始破灭之时。

该公司当年的亏损额达44亿美元,到2001年情况继续恶化,亏损49亿美元。

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向股东等做出承诺,在2002年年底之前将负债额从当时的253亿美元减至200亿美元,为此他们不得不筹集资金。

急于摆脱反垄断指控的微软决定“花钱消灾”,微软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达成和解,微软同意向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支付7.5亿美元,而且微软将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七年的免费授权使用其浏览器,并协助美国在线在线服务能够更好地适应Windows软件。

微软还给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长期授权使用其软件向用户提供音乐和视频,并将合作开发防盗版软件。

微软在大方地向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提供这一切的同时,提出一个让网景军团齿冷的条件:

解散网景。

微软对网景残部的追杀似乎不遗余力。

让网景军团寒心的是,把网景当作筹码利用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同意了。

2003年7月15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全面解散网景,解雇原网景大部分程序员,还把网景的标志从建筑物上移除,这一幕深深地烙在网景支持者的心头,并成为他们厌恶美国在线的重要理由。

从美国在线经营战略上来讲,消化掉的网景成了其长足发展的重要养分。

可能是为了安抚原有的网景支持者,美国在线向网景浏览器衣钵的重要继承者Mozilla基金会提供了200万美元初始性捐款。

网景的故事似乎结束了,而Mozilla基金会旗下的浏览器能否扮演复仇者的角色呢?

火狐再战江湖

“最后巨兽终于没落,敌对者欢欣鼓舞。

不过一切并没有失去,因为灰烬中冒出了一只巨大的鸟禽。

那只鸟禽望向敌对者,并将火与雷加诸他们身上。

巨兽已经重生,力量甚至更强大。

”这是《Mozilla之书》中一段隐晦的描写,暗示了网景的重生。

早在1998年,网景面对日益紧迫的微软IE的压力,将浏览器的大部分代码开源,成立了一个组织,筹划开发下一代的浏览器,这个组织就是Mo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