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875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简易方程备课模板.docx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备课模板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目标分解表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2个:

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的一次进步,是发展数学语言于符号意识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对小学生来说,本单元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包括:

从具体的量抽象出数,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数,从算式解发展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段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第22页“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学期教学目标(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第2页“教学目标”】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第124页“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作用,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思和能力。

总课时

(16课时)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第3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第4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第5课时:

方程的意义第6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7课时:

解简易方程

(一)第8课时:

解简易方程

(二)

第9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

(一)第10课时:

解方程练习课

第11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乘加、乘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3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

(一)第14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

(二)

第15课时: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第16课时:

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从化市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科备课记录表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

分解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3、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评价要求

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典型例题

书本P52、53的例题1、2

例题起点

1、找规律;2、用○、△或□表示数;3、运算定律。

例题生长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号的简写、略写

常考题型

1、省略乘号:

参考书本P55页的第2题;

2、填空:

参考书本P55页的第3题。

3、填空:

①小强今年a岁,爸爸比小强大26岁,今年爸爸()岁。

②每个篮球a元,我买5个篮球要()元;买χ个篮球要()元。

③少先队员们站成8行表演团体操,每行有男生X人,女生y人。

参加表演的男生有()人,女生有()人,一共有()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

小红爸爸比她大30岁,

小红年龄(岁)

爸爸年龄(岁)

1

2

3

说出以上的数量关系:

小红年龄+30=爸爸年龄

二、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当小红a岁时,爸爸年龄=

当小红y岁时,爸爸年龄=

当小红x岁时,爸爸年龄=

2、出示例2:

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在地球上举起物体的质量(千克)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千克)

1

2

15

说出以上的数量关系:

地球上举起的质量×6=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当地球上举起的质量a千克时,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当地球上举起的质量y千克时,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当地球上举起的质量x千克时,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3、教学数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的写法。

小结:

三、练习。

训练题组设计

1、基础练习: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a=a×6=

3×n=χ×8=a×c=2.8×x=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省略乘号的书写形式。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独立完成,投影答案。

2、对应练习;

第55页:

1,2。

题组功能:

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个数。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独立完成,不明白时把字母看作一个数。

3、拓展练习:

小明有x元,比小红少3元,小红有()元。

四、作业:

第55页3、第56页4,5。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分解

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将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评价要求

1、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求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

2、正确掌握“平方”的表示方法,乘号的简写、略写。

3、初步学会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典型例题

书本P54的例3

例题起点

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数

例题生长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乘号的简写,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常考题型

1、参考书本P56页的第6题。

2、用字母表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

过程:

一、复习。

1、一杯奶茶a元,一杯咖啡y元。

(1)买3杯茶要付()元,买x杯咖啡要付()元。

(2)一杯奶茶比一杯咖啡多()元。

(3)20元可以买()杯奶茶。

二、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师:

看书54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54)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1):

师:

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教学例3

(2):

学生自学并完成。

小结:

我们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先写出所用的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代入数值时省略的乘号要还原。

三、巩固练习

1、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2.5×2.5x·x62

x26×22.52a×2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个相同因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书本第56页第7、8题。

a+(2+c)=(□+□)+□

a·b·4=□·(□·□)

3x+5x=(□+□)·□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独立完成,投影答案。

3、第57页第9、10题。

题组功能: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学会代入数计算。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独立完成,投影答案。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书P57第11、12题。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分解

1、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评价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典型例题

书本P58、59的例题4、5

例题起点

用文字的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公式

例题生长点

1、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常考题型

1、参考书本P60页的第2题;

2、参考书本P60页的第4题。

3、东风小学在植树节组织了植树活动,三年级植树160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a棵,

(1)160+a表示()。

(2)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植树()棵。

4、大毛有a枚邮票,二毛有b枚邮票,如果大毛给二毛2枚邮票,那么他们两

人的邮票数同样多。

下面式子正确的是()。

A.a-2=b+2B.a+2=b-2C.a-b=2D.b-a=2

一、课前练习。

1、东风小学在植树节组织了植树活动,三年级植树160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a棵,四年级植树()棵。

2、长方形的边长a分米,用字母表示它的周长和面积。

当a=6时,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理解题意。

(2)怎样求还剩的果汁?

小组互说。

(3)怎样表示倒出的果汁?

说出数量关系。

(4)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写出剩下的量。

(5)1200-3x,3x表示什么?

1200-3x表示什么?

(6)教会学生当X=200时,“果汁还剩多少千克”的代入方法。

小结:

今天用字母表示数用了两个运算符号。

三、基本练习。

1、完成做一做1、

(1)学生尝试练习。

(2)展示学生练习,让学生评评,并说每一步表示什么。

2、完成做一做2。

四、教学例5。

1、出示例5的图。

(1)4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x个三角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2)4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x个正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3)x个三角形和x个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4)3x+4x=(3+4)x=7x

小结。

2、计算:

3a+5a=y+6y=n-0.6n=x+0.9x=

五、练习。

1、完成5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三。

2

六、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1、7。

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课型:

练习课备课人:

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分解

①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③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评价要求

1、能够熟练的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

2、熟练的根据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典型例题

书本52-59页的例题1、2、3、4、5

例题起点

①用字母表示数;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③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例题生长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熟练进行相关练习。

常考题型

书P61第7题、第8题等。

教学过程:

一、以练促忆

1、妈妈习了4千克苹果,每千克x元,要付()元,妈妈付了y元,找回()元。

2、每千克苹果8元,每千克6梨,买了x千克苹果和梨应付()元。

小结:

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什么?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起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并说说数量关系。

二、以练促辨。

1、完成第60页3题。

题组功能:

通过说,会用最基本的字母表示数。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先指名说,再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第61页第6题。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起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并说说数量关系。

三、以练促串

1、计算:

a+5a=7y+y=11n-0.6n=x-0.9x=

32=62=0.720.92

题组功能:

学会含有字母的计算及一个数的平方。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

3、完成练习十三第4、6题。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起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并说说数量关系。

四、以练促用

同学们站成x行表演团体操,每行有男生4人,女生7人,。

参加表演的男生有()人,女生有()人,一共有()人。

当x=9时,一共有()人。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

第61页第8、9题。

 

第五单元第五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方程的意义

分解

①认识等式与不等式;②方程的意义。

评价要求

1、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2、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典型例题

书本P63页的例题

例题起点

1、等式与不等式;2、常见的数量关系。

例题生长点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常考题型

1、选择:

下列式子中,()是方程。

A、4a+5bB、55-3

=0 C、

+y≠12 D、2

+7>y

2、判断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法码摆在讲台上:

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的。

那怎样用它来称物体的质量呢?

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

强调:

天平两边放上质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训练题组设计

1、基本练习:

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35+65=100()x-14>72()y+24()

5x+32=47()28<16+14()6(a+2)=42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2、巩固练习:

选择题:

(1)2x+1.8=8.1是()

A是等式,不是方程B方程C是等式,也是方程

(2)4x<800()A不是方程B是方程C是等式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能力。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2、3题。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未知数参与列式的意识。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4、拓展练习:

根据下图列出方程。

 

4千克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找等量列方程的能力。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下面的式子是方程吗?

请说明理由.

x+3.6=7a×2<2.43-1.4=1.6

3÷b8-x=26.2÷2>3

4×2.4=9.65y=152x+3y=9

 

第五单元第六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等式的基本性质

分解

①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②等式两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评价要求

1、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知道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典型例题

书本P64-65页的例题

例题起点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

例题生长点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常考题型

填空:

如果

=b,那么

×5=b×(),

÷()=b÷1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师: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发现:

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训练题组设计

1、基础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

(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

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怎么想的?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

怎么想的?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互说,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

x+()=91x-()=8.9()x=5.1()÷x=63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

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等式的基本性质。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小组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判断: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等式两边都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第五单元第七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解简易方程

(一)

分解

1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②解形如x±a=b的方程;③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加、减法)。

④解方程的格式和检查的格式。

评价要求

1、初步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x±a=b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加、减法),了解方程的作用。

典型例题

书本P67页的例题1

例题起点

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题生长点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x±a=b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常考题型

1、选择

参考书本P70页第2题

2、解方程:

3+

=5.4χ-45=78.6

3、根据下图列出方程。

15元

χ元

85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1、解决问题。

出示P6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

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训练题组设计

1、基本练习:

x=3是方程5x=15的解吗?

x=2呢?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x=44,x=108)

(2)12-x=4(x=16,x=8)

(3)3÷x=1.5(x=0.5,x=2)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并能找出方程的解。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

要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5,方程里应填几?

()×x=21x÷()=1.25

题组功能:

通过练习,学生对方程的解这一概念理解更透彻。

练习方式及反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含在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

()

(2)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3)18x=6的解是x=3。

()

(4)3x+10=28的解是x=6。

()

 

第五单元第八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解简易方程

(二)

分解

解形如ax=b、x÷a=b、a-x=b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乘、除法)。

评价要求

1、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x÷a=b、a-x=b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乘、除法),了解方程的作用。

典型例题

书本P68页的例题2、3

例题起点

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x±a=b的方程

例题生长点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x÷a=b、a-x=b的方程

常考题型

1、解方程:

3

=2.1

÷8=15

2、根据下图列出方程。

 

25.5元

 

 

题组

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

功能

第五单元第九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解稍复杂的方程

分解

解形如ax+b=c、a(x-b)=c、ax-bc=d等稍复杂的方程

评价要求

1、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a(x-b)=c、ax-bc=d稍复杂的方程,

2、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掌握检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

书本P69页的例题4、5

例题起点

解形如ax=b、x÷a=b、a-x=b的方程

例题生长点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a(x-b)=c、ax-bc=d的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先求ax=?

,在求x=?

的基本思路。

常考题型

1、解方程:

6

-35=13(100-3

)÷2=8

2、根据下图列出方程。

笔1.5元

7.5元

 

 

题组

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

功能

 

第五单元第十课时课型:

练习课备课人:

知识点

解方程练习课

分解

解形如x±a=b、、a-x=b、ax=b、x÷a=b、ax+b=c、a(x-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