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228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docx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

——访北京市校外教育教科研顾问、原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副主任石宝泉

 

中国德育:

石主任,您好!

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国校外教育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史,就当前“校外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来讲,与其发展之初是否发生了变化?

石宝泉:

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由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对少年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

多年来,随着校外教育资源机构的不断发展,“校外教育”的内涵也渐渐演变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

广义的校外教育包括四类资源机构:

第一,是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这是校外教育真正意义上的代表。

第二,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机构,北京开展的“社会大课堂”主要是依靠这些资源单位。

第三,是一些校外辅导补习机构,如新东方、龙文学校等,他们被称为是校外基础教育。

第四,是一些咨询机构,帮助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碰到的问题。

我们通常会对校外教育机构和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一些区分,比如校外教育机构通常是指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而谈到校外活动场所,则指展览馆、博物馆等。

我今天更想谈的是狭义的校外教育,也就是“少年宫教育”,“少年宫教育机构”不单指少年宫,也包括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专门从事校外教育的机构(以下统简称为“少年宫”)。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少年宫教育,我国少年宫教育进入了第三个大发展时期。

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背景是学习前苏联,建立了一大批少年宫,这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二个大发展时期,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少年儿童成长”,并做出表率:

中南海怀仁堂对少年儿童开放,将“官园”送给少年儿童,建立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

随后一大批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少年宫教育机构在全国建立起来。

北京市为重视科技教育,还建立了一批青少年科技馆。

 

中国德育:

您刚才提到,少年宫自建立之日起就被视作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对学生开展校外教育的过程中,少年宫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石宝泉:

少年宫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属基础教育范畴。

因此,少年宫的特殊功能主要是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少年宫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发展兴趣、培养个性。

学校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标准就是要符合“课程标准”,更强调“共性”。

少年宫教育也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着与学校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但更强调个性发展。

我们关注的是少年儿童的兴趣能不能发展,个性是不是得到了发展。

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活动”是少年宫教育的生命线。

“活动”的实质是动手,是实践、体验,这更有利于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能力、全面发展。

第三,少年宫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更能促使少年儿童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能够充分调动起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第四,少年宫的教师是少年儿童的大朋友、辅导员、指导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非常有利于少年儿童情感发展和情商的培养。

坚持把“活动”作为实施教育的载体,坚持实践性特点,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把少年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服务。

千万不能把少年宫办成一般意义上的学校。

 

中国德育:

近年来,东城区少年宫开展了哪些活动?

效果如何?

石宝泉:

我退休已经4年多了,离开东城区少年宫也已经两年多了,虽然一直在关注少年宫的发展,但毕竟不了解情况了。

在我退休之前的十几年间,东城区少年宫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组织了“东城,我为你骄傲”、“飞跃2000夏令营”、酒泉卫星城的“红色中国行”等群众性主题性教育活动,和“同在蓝天下——特教儿童绘画比赛”、音乐艺术欣赏、“节水杯”摄影、绘画、书法大赛、茶知识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了游戏娱乐活动。

我们先后创建了“卡通”俱乐部、雏鹰队干部俱乐部、小茶人俱乐部、集邮俱乐部,和青少年闪光摄影协会,这种会员制的俱乐部形式,既有兴趣小组专业特点又有群众活动的广泛性的优势,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好者,又推动了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我们坚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坚持组织组员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小组教育活动汇报;为管弦乐、手风琴、琵琶、古筝、二胡、合唱等社团多次组织了专场音乐会;实验并总结出了“工作室式”美术活动模式和“主题性”美术课程模式的美术小组活动的经验;进行了书法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主题研究;等等。

 

中国德育:

听了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很想了解东城区少年宫采用怎样的机制与各中小学对接?

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渠道或方式能够使少年宫和学校实现有效对接?

石宝泉:

中央两办2006年4号文件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这两句话明确了少年宫教育机构服务于学校的职能要求。

 

少年宫要实现与学校的有效衔接,核心是要发挥各自的功能。

学校有学校的功能,少年宫有少年宫的作用,两者无法相互替代。

“有效衔接”的关键要建立运行有效的机制。

在一个地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妇联等主管部门要明确少年宫的工作定位,充分利用少年宫的中心作用;作为少年宫自身,要树立为为学校服务、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理念,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设计组织活动。

“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不仅是对少年宫教育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校的要求。

少年宫教育机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但同时要警惕职能的扩大化。

说到机制,具体一点,比如:

可以将本区域的“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办公室”、“科技教育办公室”、“艺术节办公室”、“少年艺术学院”、“少年科学院”等设在少年宫;在少年宫设立校外教育的研究室,使少年宫成为评价学校校外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成员;在少年宫设立少先队总队部,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将少年宫的兴趣爱好者俱乐部在学校设立分部,充分发挥少年宫指导中心的作用,等等。

东城区少先队总队部就设在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部长就兼任全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把少年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交流、少年队工作研究统一起来,加强了少年宫与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少年宫教育机构应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学校和少年儿童对开展教育活动需求。

还可以结合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竞赛,努力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学校巩固了教学效果,少年宫也发挥了服务中心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德育:

以您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少年宫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您认为出现了哪些问题?

石宝泉:

在实践中,少年宫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这种“联合”主要是为学校服务,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少年儿童的需求设计和组织活动。

近十多年来,少年宫教育机构为普及艺术、科技、体育健康等教育和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提高”作用不明显。

从少年宫教育应有的功能、作用来看,在培养兴趣特长、注重个性发展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做得还不够。

少年宫教育的工作原则之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近些年把握、贯彻得不是很理想。

每当少年宫教育发展到关键阶段,这个问题就会凸现出来。

实际操作上往往强调了“普及”就顾不上“提高”,照顾了“提高”则忽视了“普及”。

总体看来,“普及”做得不错,“提高”还不够。

从总体上讲,少年宫教育是搞普及工作的,所以说是属于基础教育范畴。

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少年宫教育更应注重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第二,“四个中心”作用不够。

少年宫应该在所在地域充分发挥活动中心、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履行对学校的校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咨询、指导职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少年宫办培训班很普遍,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不普遍。

很多人认识少年宫就是办培训班的。

普及性很好,但是基本上延续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在学校学数学、语文,到少年宫学舞蹈、音乐,一个班几十人,就像老师上大课。

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到少年宫学了舞蹈、学了乐器就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政府投入的不足等。

少年宫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政府投入不足的话只有自己想办法,出租房屋、合作办学,还有工资政策方面的原因,培训班自然应运而生了。

那么,什么是兴趣小组呢?

这里面包含两个要素:

一个是兴趣,一个是小组。

是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一起,小组意味着人数不多,多则一二十个,少则三四个也可成组。

兴趣是纽带,小组是组织形式。

好处在哪?

一方面是发展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性。

另一方面是个别指导非常突出,可以实现多元评价标准。

专业“社团”是兴趣小组活动的高级组织形式。

2、组员年龄低化。

这种现象存在很多年了,现在仍没有根本改变。

少年宫里的高中生凤毛麟角,初中生不多,主要是小学生,现在幼儿占了很大的比例。

少年宫办幼儿的事,青年宫办少年的事。

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因为家长有需求,对孩子成长发展的期望高。

3、群众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减少。

少年宫活动形式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兴趣小组,另一方面就是群众活动。

群众活动包括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包括艺术、科技、体育。

群众活动还包括游戏娱乐活动。

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4、忽视少年儿童的品德培养。

少年宫教师的“教师”意识还不够。

从全国来看,少年宫教育的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个是缺少统一的法规,199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联合其它部委颁发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这是到目前最高级别的一个法规性文件。

最近在修订。

急需要为少年宫教育、校外教育立法。

另一个是缺少明确的性质定位,这也与缺少相关法规相关。

 

中国德育:

作为校外教育主阵地之一,东城区少年宫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石宝泉:

少年宫的教师与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有很大不同。

少年宫的教育形式是“活动”,并且内容灵活多样;教师的专业结构更集中;教育活动无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工作时间集中在课余和节假日;等等。

少年宫教育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

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过硬,视野更开阔,信息更新及时,社会交往能力强,更具有奉献精神……对于管理者来说,“活动”是中心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工作,应仅仅围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常抓不懈。

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较强,以及高学历的特点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教育意识不强。

很多年轻老师来到少年宫,认为自己就是来教舞蹈的或是教二胡的,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是一名教师;二是了解和把握少年宫教育的特点不够。

师德建设和掌握少年宫教育规律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应是多样的,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多渠道的专业进修和岗位培训,教师之间的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业务观摩和多种途径的专业交流等等。

教师队伍建设是少年宫管理的重要的内容。

现在有关管理的理论很多,重要的要适合少年宫教育的规律,要符合少年宫教师的特点。

不能简单的“以酬代管”。

中国德育:

目前很多校外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场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您觉得问题出自何处?

请提出一些建议或解决办法。

石宝泉: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广义的校外教育了。

在我看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无非是整合和利用两个方面。

首先是整合,这主要是政府的职责——一是靠政府的重视(对校外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校外教育发展的政策;等),由政府出面才能充分发挥协调指挥力;二是靠社会资源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识,积极主动发挥本身的优势和特点。

其次是利用,作为少年宫这一方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准确的来说是少年宫教育机构要和各社会教育资源相互合作。

比如我们搞茶艺的老师,就非常重视与张一元、吴裕泰、老舍茶馆等社会资源密切合作。

少年宫教育机构和学校都要与社会资源合作,发挥校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少年宫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的部分课程也应具有开放性。

 

不要把少年宫办成学校

——访北京市校外教育教科研顾问、原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副主任石宝泉

 

中国德育:

石主任,您好!

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国校外教育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史,就当前“校外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来讲,与其发展之初是否发生了变化?

石宝泉:

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 ,由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对少年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

多年来,随着校外教育资源机构的不断发展,“校外教育”的内涵也渐渐演变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

广义的校外教育包括四类资源机构:

第一,是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这是校外教育真正意义上的代表。

第二,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机构,北京开展的“社会大课堂”主要是依靠这些资源单位。

第三,是一些校外辅导补习机构,如新东方、龙文学校等,他们被称为是校外基础教育。

第四,是一些咨询机构,帮助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碰到的问题。

我们通常会对校外教育机构和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一些区分,比如校外教育机构通常是指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而谈到校外活动场所,则指展览馆、博物馆等。

我今天更想谈的是狭义的校外教育,也就是“少年宫教育”,“少年宫教育机构”不单指少年宫,也包括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专门从事校外教育的机构(以下统简称为“少年宫”)。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少年宫教育,我国少年宫教育进入了第三个大发展时期。

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背景是学习前苏联,建立了一大批少年宫,这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二个大发展时期,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少年儿童成长”,并做出表率:

中南海怀仁堂对少年儿童开放,将“官园”送给少年儿童,建立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

随后一大批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少年宫教育机构在全国建立起来。

北京市为重视科技教育,还建立了一批青少年科技馆。

 

中国德育:

您刚才提到,少年宫自建立之日起就被视作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对学生开展校外教育的过程中,少年宫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石宝泉:

少年宫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属基础教育范畴。

因此,少年宫的特殊功能主要是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少年宫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发展兴趣、培养个性。

学校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标准就是要符合“课程标准”,更强调“共性”。

少年宫教育也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着与学校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但更强调个性发展。

我们关注的是少年儿童的兴趣能不能发展,个性是不是得到了发展。

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活动”是少年宫教育的生命线。

“活动”的实质是动手,是实践、体验,这更有利于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能力、全面发展。

第三,少年宫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更能促使少年儿童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能够充分调动起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第四,少年宫的教师是少年儿童的大朋友、辅导员、指导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非常有利于少年儿童情感发展和情商的培养。

坚持把“活动”作为实施教育的载体,坚持实践性特点,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把少年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服务。

千万不能把少年宫办成一般意义上的学校。

 

中国德育:

近年来,东城区少年宫开展了哪些活动?

效果如何?

石宝泉:

我退休已经4年多了,离开东城区少年宫也已经两年多了,虽然一直在关注少年宫的发展,但毕竟不了解情况了。

在我退休之前的十几年间,东城区少年宫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组织了“东城,我为你骄傲”、“飞跃2000夏令营”、酒泉卫星城的“红色中国行”等群众性主题性教育活动,和“同在蓝天下——特教儿童绘画比赛”、音乐艺术欣赏、“节水杯”摄影、绘画、书法大赛、茶知识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了游戏娱乐活动。

我们先后创建了“卡通”俱乐部、雏鹰队干部俱乐部、小茶人俱乐部、集邮俱乐部,和青少年闪光摄影协会,这种会员制的俱乐部形式,既有兴趣小组专业特点又有群众活动的广泛性的优势,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好者,又推动了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我们坚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坚持组织组员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小组教育活动汇报;为管弦乐、手风琴、琵琶、古筝、二胡、合唱等社团多次组织了专场音乐会;实验并总结出了“工作室式”美术活动模式和“主题性”美术课程模式的美术小组活动的经验;进行了书法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主题研究;等等。

 

中国德育:

听了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很想了解东城区少年宫采用怎样的机制与各中小学对接?

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渠道或方式能够使少年宫和学校实现有效对接?

石宝泉:

中央两办2006年4号文件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这两句话明确了少年宫教育机构服务于学校的职能要求。

 

少年宫要实现与学校的有效衔接,核心是要发挥各自的功能。

学校有学校的功能,少年宫有少年宫的作用,两者无法相互替代。

“有效衔接”的关键要建立运行有效的机制。

在一个地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妇联等主管部门要明确少年宫的工作定位,充分利用少年宫的中心作用;作为少年宫自身,要树立为为学校服务、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理念,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设计组织活动。

“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不仅是对少年宫教育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校的要求。

少年宫教育机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但同时要警惕职能的扩大化。

说到机制,具体一点,比如:

可以将本区域的“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办公室”、“科技教育办公室”、“艺术节办公室”、“少年艺术学院”、“少年科学院”等设在少年宫;在少年宫设立校外教育的研究室,使少年宫成为评价学校校外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成员;在少年宫设立少先队总队部,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将少年宫的兴趣爱好者俱乐部在学校设立分部,充分发挥少年宫指导中心的作用,等等。

东城区少先队总队部就设在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部长就兼任全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把少年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交流、少年队工作研究统一起来,加强了少年宫与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少年宫教育机构应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学校和少年儿童对开展教育活动需求。

还可以结合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竞赛,努力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学校巩固了教学效果,少年宫也发挥了服务中心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德育:

以您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少年宫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您认为出现了哪些问题?

石宝泉:

在实践中,少年宫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这种“联合”主要是为学校服务,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少年儿童的需求设计和组织活动。

近十多年来,少年宫教育机构为普及艺术、科技、体育健康等教育和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提高”作用不明显。

从少年宫教育应有的功能、作用来看,在培养兴趣特长、注重个性发展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做得还不够。

少年宫教育的工作原则之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近些年把握、贯彻得不是很理想。

每当少年宫教育发展到关键阶段,这个问题就会凸现出来。

实际操作上往往强调了“普及”就顾不上“提高”,照顾了“提高”则忽视了“普及”。

总体看来,“普及”做得不错,“提高”还不够。

从总体上讲,少年宫教育是搞普及工作的,所以说是属于基础教育范畴。

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少年宫教育更应注重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第二,“四个中心”作用不够。

少年宫应该在所在地域充分发挥活动中心、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履行对学校的校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咨询、指导职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少年宫办培训班很普遍,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不普遍。

很多人认识少年宫就是办培训班的。

普及性很好,但是基本上延续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在学校学数学、语文,到少年宫学舞蹈、音乐,一个班几十人,就像老师上大课。

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到少年宫学了舞蹈、学了乐器就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政府投入的不足等。

少年宫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政府投入不足的话只有自己想办法,出租房屋、合作办学,还有工资政策方面的原因,培训班自然应运而生了。

那么,什么是兴趣小组呢?

这里面包含两个要素:

一个是兴趣,一个是小组。

是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一起,小组意味着人数不多,多则一二十个,少则三四个也可成组。

兴趣是纽带,小组是组织形式。

好处在哪?

一方面是发展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性。

另一方面是个别指导非常突出,可以实现多元评价标准。

专业“社团”是兴趣小组活动的高级组织形式。

2、组员年龄低化。

这种现象存在很多年了,现在仍没有根本改变。

少年宫里的高中生凤毛麟角,初中生不多,主要是小学生,现在幼儿占了很大的比例。

少年宫办幼儿的事,青年宫办少年的事。

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因为家长有需求,对孩子成长发展的期望高。

3、群众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减少。

少年宫活动形式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兴趣小组,另一方面就是群众活动。

群众活动包括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包括艺术、科技、体育。

群众活动还包括游戏娱乐活动。

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4、忽视少年儿童的品德培养。

少年宫教师的“教师”意识还不够。

从全国来看,少年宫教育的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个是缺少统一的法规,199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联合其它部委颁发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这是到目前最高级别的一个法规性文件。

最近在修订。

急需要为少年宫教育、校外教育立法。

另一个是缺少明确的性质定位,这也与缺少相关法规相关。

 

中国德育:

作为校外教育主阵地之一,东城区少年宫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石宝泉:

少年宫的教师与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有很大不同。

少年宫的教育形式是“活动”,并且内容灵活多样;教师的专业结构更集中;教育活动无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工作时间集中在课余和节假日;等等。

少年宫教育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

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过硬,视野更开阔,信息更新及时,社会交往能力强,更具有奉献精神……对于管理者来说,“活动”是中心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工作,应仅仅围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常抓不懈。

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较强,以及高学历的特点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教育意识不强。

很多年轻老师来到少年宫,认为自己就是来教舞蹈的或是教二胡的,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是一名教师;二是了解和把握少年宫教育的特点不够。

师德建设和掌握少年宫教育规律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应是多样的,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多渠道的专业进修和岗位培训,教师之间的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业务观摩和多种途径的专业交流等等。

教师队伍建设是少年宫管理的重要的内容。

现在有关管理的理论很多,重要的要适合少年宫教育的规律,要符合少年宫教师的特点。

不能简单的“以酬代管”。

中国德育:

目前很多校外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场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您觉得问题出自何处?

请提出一些建议或解决办法。

石宝泉: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广义的校外教育了。

在我看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无非是整合和利用两个方面。

首先是整合,这主要是政府的职责——一是靠政府的重视(对校外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校外教育发展的政策;等),由政府出面才能充分发挥协调指挥力;二是靠社会资源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识,积极主动发挥本身的优势和特点。

其次是利用,作为少年宫这一方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准确的来说是少年宫教育机构要和各社会教育资源相互合作。

比如我们搞茶艺的老师,就非常重视与张一元、吴裕泰、老舍茶馆等社会资源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