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783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写作提纲………………………………………………………………………………1

二、内容提要、关键词……………………………………………………………………2

三、正文………………………………………………………………………………3-12

1、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活内容……………………………………………………………3

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5

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6

4、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13

四、参考文献……………………………………………………………………………14

五、后记…………………………………………………………………………………11

 

写作提纲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活内容

1、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

2、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那么会受饥寒。

3、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1、他以亲切自然的笔触描绘田园风物,稼穑生活,写出它们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2、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及自己对劳动的态度。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们的交往情况。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清新的语言。

2、朴素的语言。

3、细腻的描写。

4、生动的内容。

5、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深的诗人,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的田园诗是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

本文详细的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形成,生活内容,思想内容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田园诗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

它的诗朴素自然,情味隽永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生活思想艺术影响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一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人。

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连年不断,达官贵族独揽大权朝野上下盛行阿谀奉承之风。

朝中大臣均是贵族子弟,有识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对家庭败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于是他看透了官场上的虚伪与腐败,便带着“我亲恩改为五斗米折腰,折腰问乡小儿!

〞的气魄辞官回家,归隐田园,从此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归隐,使他与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有所区别,而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使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又让他感到生活的充实。

所以陶渊明便将对田园的热爱以及其中得到的感悟都融入了他所著的诗中,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诗派——田园诗派。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活内容

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场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1、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

这在他的?

归去来兮辞?

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

归园田居?

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X开双臂欢送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窒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2、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那么会受饥寒。

他写下了?

劝农?

诗:

民生在勤,勤那么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翼!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陶渊明冲破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

他认为人活在世上就必须劳动不能鄙视劳动,他的这种想法是对剥削阶级寄生观点的挑战。

3、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劳动,对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

〔?

移居?

之二〕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

再看?

归园田居?

之二: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爱好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诗中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

在现存的一百二十多首陶诗中,描写农村风光和农居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

而且,由于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触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格外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从彭泽县令解职归田后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是诗人对和平田园的吟咏。

在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图中,蕴含着朴素的自然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诗人置身在大自然怀抱里悠然自得的写照,对陶然自乐的隐居生活的歌唱。

“菊〞是高洁的象征,“采菊〞说明诗人品格的高尚;“南山〞即“庐山〞。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评比两句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主观与客现融为一体。

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暗示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

在这类描写村民生活的作品中,还有一局部是表达劳动体会和艰辛生活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早出晚归、沾霜带露劳动的辛苦,劳动后的愉快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诗人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所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田园诗。

从思想上来说:

1、他以亲切自然的笔触描绘田园风物,稼穑生活,写出它们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如其?

归园田居?

其一,写自己的田园生活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他不是站在纯客观的角度去描写和欣赏,而是把自己和田园风物完全融合为一,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既描绘了宁静田园生活的优美画面,又流露了自己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悦和深切依恋,自己那份纯洁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淡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2、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及自己对劳动的态度。

如其?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认识: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人生最根本的衣食之需;诗中也写了劳动的艰辛;晨出晚归,历尽风霜,四肢疲累。

但诗人感到欣慰的是:

自食其力,可以免掉“异患〞所带来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在陶渊明的笔下,劳动不仅不是可耻的、可憎的、而是往往是很有诗意的,如其?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不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庄稼虽然长得不好,但却是自己耕种的:

劳动是辛苦的但心情是愉快的。

那“带月荷锄归〞的怡然自得之状,确实是将劳动艺术化了。

这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劳动的平静乐观心态和始终不渝的躬耕之态。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们的交往情况。

如其?

移居?

二首: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那么相思。

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

〞?

归园田居?

其二: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

杂诗?

其一: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彼邻。

〞他们亲密无间的交往,一起饮酒,共话桑麻。

这里没有世俗官场的争名逐利,而虞我诈,田园生活之乐,人情的淳美,使诗人得到极大的欣慰。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特别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别开生面,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清新的笔法。

陶渊明的诗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似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美的语言与外表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如?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开头两句,说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缺少那种适应世俗的风度,本性所爱即山水自然。

"误落尘网中",尘网指官场,整个官场好象一X捕捉鸟兽的罗网,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是"迷途"。

因此,自己即如"羁鸟","池鱼",这是隐微含蓄而又生动具体的比喻。

这种被禁锢的痛苦不断折磨他,而由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终于使他在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欣然归隐。

"开荒"二句说明他归田思想的胜利,实现了躬耕的愿望。

以上八句,是用最简炼最含蓄的语言,概括地表达了他自己的前半生。

诗的后段,正面写他自己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抒发出内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以下,落落如数家珍,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处村落何如,鸡鸣狗吠何处,琐琐屑屑,平平淡淡,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后,去忙就闲,兴高采烈,自由欢快的心情,以及他对平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美的认识。

最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戛然而止,好比一个长期负担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担子,真是轻快极了,舒畅极了。

正如俗话说的:

"无官一身轻"。

只是诗人的这种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感受,不仅由于他抛弃了官职,离开了"樊笼";而且,还由于他回到了农村,参加了劳动,躬耕田园,实现了生活理想。

2、朴素的语言。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美的语言与外表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朴素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之五〕。

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

在这首诗中,“见〞字表达了全诗的神韵。

“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

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

这首诗典型地表达了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语言。

这类语言在陶诗中不胜枚举。

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归园田居?

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3、细腻的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我们看他的诗: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归园田居?

之五〕诗中的意思是:

扶着拐杖,从崎岖弯曲的山间小路回来,先在山涧小溪中洗一洗走得发烫的脚。

然后斟满一壶酒,宰杀一只鸡,请来邻居,痛饮几杯。

太阳下山了,就用火把照明,只恨夜太短。

这首诗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美和田园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

4、生动的内容。

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使诗歌有了新鲜真实的内容。

陶渊明一生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追究率真,所以他率真的个性在诗里表现得比拟突出。

既使是点染几句田园风光,也是他质朴真切的感受,使人既领略田园风光之美,又能看出他高尚的人格和率真的作风。

如?

归园田居?

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归真返朴〞。

“归真返朴〞,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在艺术上,作者用白描手法,真实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5、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

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

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严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如?

归鸟?

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

归鸟的一举一动,都表达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

又如?

饮酒诗?

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

四、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直率坦诚,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执著地探索着人生的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更是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典范,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幽深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开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

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

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

中写道:

赏读?

高土传?

,最正确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在?

戏赠XXX?

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

奉寄XX韦尹丈人?

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

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

访陶公旧宅?

这首诗。

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X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

效陶潜体十六首?

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和确定。

欧阳修盛赞?

归去来兮辞?

说: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还说:

“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

然那么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

与苏辙书?

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X、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

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

晚年在?

与苏辙书?

中说:

“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X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竭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

在?

水龙吟?

词中说: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

辛弃疾在?

念奴娇?

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开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奉献。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田园诗,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他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封建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即使退隐以后,也并未忘情政治,心情并未真正平静下来。

他的诗文,平易朴实,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语言真切,朴素,简洁,明确,通俗而精炼,深入浅出,在当时崇尚雕琢,追求形式,骈俪盛行的时代,他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创作的那些质朴优美,生动活泼并富有情韵的作品,具有非常进步的意义,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陶渊明集?

人民文学。

1980年

〔2〕?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

1972年

〔3〕?

中国文学开展史?

,XX古籍。

1983年

〔4〕陆晓光译?

陶渊明新论?

,XX书店。

1963年

〔5〕?

陶渊明诗集?

,中国文学,1972年。

 

后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我写下了?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这篇文章。

文章写成后,指导教师X国均进展了认真的修改。

看了他的修改,我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首先,对于陶渊明情感历程,我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许多材料只是为论证而进展的堆砌,并没有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文章中,这种不清晰的思路导致内容没有说服力。

经过教师的修改,我对这局部内容进展了认真的调整,并再次对陶渊明的文献进展了认真的阅读,重新调整思路,虚心向高级职称的教师请教,搏采众长,最终完成了第三稿。

其次,对陶渊明的认识显得较为片面,往往只针对某人方面进展偏激的评论,而不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与国际形式,把陶渊明置身一个孤立的空间,文章内容也随之逊色不少。

最后,文章的几个局部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不能有力的突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缺乏说服力。

这篇论文的写作,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让我由原来的即兴写作阶段过渡到理性思考阶段,由原来的浅薄变得深沉,教师的修改,提高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次论文的写作,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我将从这次写作为契机,在今后多进展一些水平较高的论文尝试,力争全方位提高自己文字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