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405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docx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一文教学设想及教后随感

  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积累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学会用“非……不可”、“不是……也不是……而是……”造句。

  2.能按情节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学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这种策略不仅能用于战争,也能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

运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自学词语,读通课文,标小节序号;

  二、完成书面练习:

  1.写出“惯”与“率”的笔顺。

  2.读准下列各字:

  火硝拴住东汉末年率领

  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未()住()滔()幔()硫()

  末()肚()恐()漫()流()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自不量力()投降()无心应战()穿着()

  测量()降级()应该()着火()

  5.解释词语:

  调兵遣将:

调:

调动。

谴:

派遣。

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自不量力:

量:

估量。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毫不防备:

毫:

一点儿。

一点儿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不计其数:

计:

计算。

没法计算它的数量。

形容很多。

  三、读熟课文

  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周瑜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文的课题告诉我们两点:

一是地点(赤壁),二是事情(战)。

  二、整体进入

  1.我们知道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指名回答——

  出示:

曹操周瑜黄盖

  哪一个在这场战争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黄盖)为什么?

  因为黄盖想出了火攻的计策。

  2.要想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知己知彼: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黄盖“知己知彼”。

  板书:

兵力地理位置水战经验

  知

  己(周瑜)3万南熟水战

  知

  彼(曹操)80万北不善水战

  |

  战船相连

  请同学算一算周瑜的军队一个人要打曹军几人?

(26.6)

  3.曹操知道自己不善水战,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读书上的句子。

  (曹操叫人……就下令渡江。

  补上板书:

战船相连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引读:

生:

曹操的兵士……非坐船不可——(所以)——曹操叫人……平地一样。

  “非……不可”这组关联词语应读出什么语气?

(强调)

  再读这句。

  4.出示:

  黄盖为避免己方兵力弱这一情况,而针对彼方战船相连这一弱点,制定了速战速决的火攻计划。

  用一个成语,板书:

扬长避短

  5.齐读第1、2段。

  三、讲读课文

  1.过渡:

火攻当然不是放一把火,要完成这一个计划,就要巧妙安排,环环相扣。

  老师先给你们两个环节:

  出示:

火攻

  1

  2选择刮东南风的那一天。

(6-10)

  3

  4定点点火,让火船冲向曹营。

(9)

  5

  其余1、3、5环节开展讨论完成。

  2.分组讨论。

  3.交流:

  1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5)(“假意投降”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诈降”。

  3火船在前,兵船在后。

(7、8)

  5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11)

  师:

火攻到达第4步已经结束,然而要全部消灭敌人,大获全胜,还要进入第5步,自由朗读第11节,自己体会赤壁之战的妙。

  4.出示思考题:

  1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写信是为了骗取信任?

  *2摘录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

  (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句子,并圈出句中词说明理由。

  思考:

东南风在此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

  3火船、小船、兵船各有什么用处?

  4为什么要“定点点火”?

  师:

第2题人人自己做,1、3、4题小组讨论做,先在文中划句子再体会。

  交流的时候也请你先读句,再谈体会。

  5.交流:

  a.第1题:

  第5节第1句(东吴兵少……大军。

  △向曹操示弱。

  第5节第2句(周瑜自不量力……哪有不失败的。

  △用了贬低周瑜的词,抬高曹操,使曹操——

  出示:

麻痹轻敌

  师:

第5节第3句(他愿意……投降曹操。

  这里为什么要写带兵和粮草,与下文的哪句话有关系?

  (第7节:

不错……硫黄。

  师:

黄盖做这一步就要为下一步作准备,可见黄盖火攻计策的环环相扣。

  师:

请你总结一下黄盖的计策中的两个任务。

  (一是写诈降信麻痹曹操;二利用东南风火攻。

  由此看来,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头脑简单,麻痹大意的人。

  师:

恰恰相反,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家、文学家,而且生性多疑,他怎么可能会被区区一封诈降信骗倒呢?

原来,除了这封信,黄盖、周瑜,以及课文中没有出现的诸葛亮、鲁肃等,他们孙刘联军暗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如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借东风,有一句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打它那儿来的,等等,这才把曹操给骗倒了。

  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全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

请大家课外阅读这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能够进一步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以及人物的特征。

  *b.第3题

  师:

那么黄盖诈降到底带了什么?

  火船:

  出示句子比较:

  1二十条船都用幔子遮着,船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2二十条船都用幔子遮着,船里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师:

为什么第二句好?

(强调)

  所以你感受到这个计策怎么样?

(妙)

  让我们朗读这句句子,体会计策之妙。

  小船:

  读句:

(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后面)(7)——逃生。

(9)

  齐读第9节逃生的句子(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

)(9)

  读句: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8)——乘胜追击,打击曹军。

(11)

  齐读第11节乘胜追击,打击曹军的句子。

  *c.第4题

  读“定点点火”的句子:

(黄盖的船离曹操……曹操的船队。

  为什么要“定点点火”呢?

  生:

不能离曹操太远,也不能太近。

  太近:

火势不大;

  太远:

自己的船要烧光,曹操有时间准备。

  齐读黄盖点火的句子。

  6.余下一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讲,回去后再好好思考一下,把课文读熟。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分析了课文,交流了3个思考题,出示上节课题目:

  1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写信是为了骗取信任?

  *2摘录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

思考:

东南风在此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

  3火船、小船、兵船各有什么用处?

  4为什么要“定点点火”?

  这节课我们来交流第2题。

  2.在交流以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回家朗读课文的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继续讲读火攻

  1.要讨论风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来观察一下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

  出示示意图:

  曹操北

  ————————

  ————————↖

  周瑜南东南

  指名划出风向。

  你觉得风重要吗?

说出理由。

  师:

这真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

  请你交流你划到的书上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并找出其中词语说说理由。

  生交流:

  这一天……(急,波浪滔天)

  曹操定睛一看……(不一会儿)

  黄盖的船……(快,离弦的箭)

  让这二十条……(冲)

  曹操的战船……(一下子)

  火又窜上岸去……(窜)

  2.引申

  1过渡:

战争惨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虽然曹操带着残兵败将逃出了大火,但周瑜显然不肯就此放过曹军。

齐读最后一节。

  2如果穿梭时空,采访曹操,你认为曹操会说些什么?

  失败是成功之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扬长避短,不能轻敌;召纳贤才……

  三、落实单元目标

  1.谁能把黄盖的计策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

东吴老将黄盖提出火攻的计策,

  他先写信假意投曹,在一个刮东南风的日子,让火船趁风冲向北岸,火烧曹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2.补上

  东汉末年(时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

(起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结果)

  3.出示单元目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写事文章:

采用抓6要素的方法。

  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时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

(起因人物)东吴老将黄盖提出火攻的计策,他先写信假意投曹,在一个刮东南风的日子,让火船趁风冲向北岸,火烧曹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经过、结果)

  四、总结朗读全文

  1.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的胜利来源于周全的计策。

  2.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熟读课文,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科目语文课题17、赤壁之战教师张晓华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创新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战局,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查找资料,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确定五点重点:

了角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德育点:

通过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创新点:

找到自己读懂之处,谈出自己的体会。

  空白点:

阅读思考:

“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

”理解火攻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

教具电脑幻灯片主要技术留空白、激发创造性思考与想象、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引目标

  1、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要求同学们听后抒发感想。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

  1、聆听歌曲,品味歌词,抒发感受。

2、朗读课题,说出自己的了解。

二、创设条件

  1、速读课文,要求:

  强化效率感,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内容。

  2、精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解决,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及进一步解决问题。

自主参与

  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抓主要内容。

2、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扫清本课的学习障碍。

三、组织研究

  1、组织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思考:

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

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一计策?

  3、进一步追问:

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

体验发现

  1、接受摸底测试,自检自己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找出相应的段落,读读画画重点词句。

  3、找到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内容,体会写法上的简练得当。

四、引导创新

  1、引导讨论:

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渡过大江”不可呢?

  2、提问:

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然后写了什么?

  3、阅读思考:

“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

”理解火攻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

  4、引导学生根据“写信骗曹操,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的顺序复述火攻的具体步骤。

应用实践

  1、小组讨论。

  2、明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3、讨论明确火攻的步骤。

  4、复述整个课文,明确中心,积累语言。

五、反思小结

  1、游览全文,对照板书,从整体上明确写作顺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巩固提高

  1、明确写作顺序。

  2、练习背诵喜欢的段落。

  3、积累语言。

六、研究性作业:

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出“故事大王”。

课后记:

  (省级重大课题《研究体验式》创新法三段五环教学模式教案)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具学具鹏博士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内容,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习,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

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2、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

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鹏博士显示问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如何?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同学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

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请同学说一说。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六、朗读课文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后同学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

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

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火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准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4、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5、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1)“锣鼓震天”是什么意思?

“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说说赤壁之战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二、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1、启发谈话:

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

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

双方是怎样准备的?

经过和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三、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以少胜多的原因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巩固生字。

  六、布置作业:

预习《飞夺泸定桥》。

  板书设计:

  15赤壁之战

  起因战前准备经过结果

  曹军犯境妙计歼敌大获全胜

  隔江相对献计火攻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战船-乘胜追击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调兵遣将、相持、计策、自不量力、丢盔弃甲”等词语地意思,初步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

  2、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缩写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破题开篇,了解背景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

  3、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读通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

两军布阵图。

  

(2)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个别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检查能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暴露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随机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既是字词分散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课文阅读整体出发的一种考虑。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

  

(1)你对“赤壁之战”又知道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地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

  

(2)你对“赤壁之战”还有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是对课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下一步教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在这些范围之内:

为什么要采用火攻?

曹操怎么会这么轻易相信黄盖?

怎么会这么巧,那天刚好刮东南风?

……)

  三、研读课文,讨论争辩

  1、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后,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深入研究。

  (这一设计主要体现:

一是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二是给学生自由研读的空间;三是引入课外资料实施开放教学。

  2、课堂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全体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处描写曹军把船练起来的句子,体会火攻的妙处。

  

(2)引导学生读黄盖的信,体会曹操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

  (在这里,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学生能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

  3、以同质小组的形式交流富余成果。

  (这是对合作学习时机的一种尝试,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交流欲望,相互补充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感受“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四、精读深思,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概括“赤壁之战”周瑜获胜的原因。

  (要求学生不要说具体的措施,要很概括地说出几条原因,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语言品质的训练。

  2、小组讨论,优化答案。

  (在个体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更有实效,确实能起到启发市委、深入思考、优化答案的效果。

  3、课堂交流。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及时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概括水平。

一般的说,可以概括为: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把握时机等。

  五、缩写改编,内化课文

  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联系课文理解“计策”。

  2、以“黄盖是怎么说的?

”为话题,缩写改编课文后半部分。

  (利用课文地空白点进行语言转换和课文缩写练习,内化课文语言,深入理解课文。

  3、交流评价。

  4、思考:

把我们写的这段话放进课文中去好不好?

为什么?

  (感悟一种写作技巧。

  六、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小结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一读,找一找那一句是描写赤壁之战的。

  (在课内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注释以及今译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七、作业:

(任意选择)

  1、缩写《赤壁之战》全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浏览“网上三国”。

  3、编一张以“三国”为主题的小报。

  4、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设计:

  

  一、课文特点介绍: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功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并能看图详细复述课文。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生缺少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及古代战争的知识。

有关知识,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做些简单介绍。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

1故事里主要写了战役双方的哪几代人?

  2这次战役结果怎样?

周瑜用什么方法取胜了曹操。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

读书、讨论、归纳、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

(1—2):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段:

(3—4)、第三段:

(5---10)故事的经过。

第四段:

(11):

故事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

曹操攻打东吴,做了那些准备,当时参战双方的局势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