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7191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3.《将进酒》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诵读的要领:

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教材分析

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智力发展已经到了较成熟的水平。

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迅速发展。

可以在学习中完成比较复杂抽象的学习任务,理解比较深刻的思想感情诗歌部分和散文部分的教学,先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散文发展的历史,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平时接触到零散的古代诗文作品,与文学史的相关知识对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具体作品的研读鉴赏时,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作品。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

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2.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五、过程与方法: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以说,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

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

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

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板书课题)

( 引发学生对诗境的兴趣, 回忆李白的相关事件,为诗歌欣赏做铺垫。

二、预习检测

(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先自己说明背景,老师再根据学生不同说法,总结完善。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

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4.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明确: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将”是请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以饮酒放歌为基本内容。

三、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字音检查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钟鼓馔玉(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重点字词检查

(1)将进酒:

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2)将(qiāng):

请。

(3)君不见:

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

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

极高,故称。

(4)高堂:

高堂:

房屋的正室厅堂。

一说指父母。

一作“床头”。

青丝:

喻柔

软的黑发。

一作“青云”。

成雪:

一作“如雪”。

(5)得意:

适意高兴的时候。

(6)金樽(zūn):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7)会须:

正应当。

(8)岑夫子:

岑勋。

丹丘生:

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9)杯莫停:

一作“君莫停”。

(10)与君:

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11)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12)钟鼓:

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

形容食物如玉

一样精美。

(13)不愿醒:

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14)陈王:

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

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

乐场所。

(15)主人:

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16)恣(zì):

纵情任意。

谑(xuè):

戏。

言少钱:

一作“言钱少”。

(17)径须:

干脆,只管。

沽:

买。

(18)五花马:

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19)裘(qiú):

皮衣。

(20)尔:

你。

销:

同“消

3.学生自由诵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四、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学生先听朗读,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读的稍慢,读出感情

明确:

全诗的基调是豪情逸兴。

2.学生结合下面的注解理解此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明确: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

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五、学生齐读全诗

(一)师生齐读全诗,整体感知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这篇诗歌,体味一下,作者在这篇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表达作者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二)自由朗读,思考:

全诗从情感来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小组探究)

明确: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六、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深入理解

(一)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一层

1.第一层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感伤之情油然而生,突出强调:

“悲”。

(设置意图:

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原诗的妙处,并以此为入手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赏析:

作者一开始就这样引入,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

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

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

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2.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从黄河写起?

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诗人一落笔就从黄河写起,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这样宏伟的气魄和浩大的声势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奔放的基调,显示了李白诗歌的一贯风格。

在古典文学中,“黄河”“长江”经常进入诗文,形成特有的“流水文化”,比如《诗经》中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汉乐府《长歌行》中有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张口就吟:

大江东去,浪淘尽,古风流人物。

在这些佳作名句中,江河之水几乎都有了相同的比喻意义:

以奔涌不息的流水,比喻转瞬即逝的光阴,喻人生短暂。

这一传统的比喻意义置于本诗开端,很自然地与下文高堂明镜悲白发联系成整体。

(二)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二层

(1)第二层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写出了诗人转悲为欢的原因,因为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

感情变化“欢”

赏析: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

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

“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2)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

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

明确:

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三)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三层

(1)第三层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愤激之情,为结尾的“愁”埋下伏笔。

感情变化“乐”(愤)

赏析: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2)提问:

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

明确:

不是!

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

“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学生一下子可以找出关键字,并以此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原因,并且体会感情)

(四)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最后一层

(1)最后一层写了什么?

明确:

狂放之情。

感情变化“愁”(狂)

赏析:

五花马: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

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2)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

明确:

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设计意图:

 学生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联系作者生平还有相关背景,讨论体会,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六、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一)课内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

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二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2.高考链接:

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设计意图:

着重引导学生用典的作用,学会规范答题)

明确:

“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

他们被排挤,遭冷落。

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

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

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二)[拓展提升]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2011年高考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

此处指论诗。

1.本诗前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答:

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答: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

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三)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主题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

主要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明确:

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四)探究艺术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艺术特点,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养成鉴赏诗歌的良好习惯)

 老师在学生发表见解后点拨: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同时诗歌还运用到了比兴:

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夸张等手法。

七、课文总结。

一首《将进酒》如大河奔流,气势豪迈,纵横捭阖,气象不凡。

一首《将进酒》道不完诗人的激越狂放,诉不尽诗酒之间的不解之缘。

不知是李白成就了酒,还是酒成就了李白,诗、酒结合,已成为李白生活的常态。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及课时跟踪

板书设计

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

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

愤慨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总觉得欠缺一些东西的植入。

在和组内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我也做了深入的整理和反思,我认为是少了一些诗人个体差异性的比较。

在我们的文学中,激情常常被压抑,会以比较含蓄的方法处理,而李白是唯一能把激情释放出来的人。

我们总会把李白创造出的风格迥异的诗歌形式归结为他的情感饱满、洋溢到形式无法容纳,所以有了这样浪漫而不拘泥的表达。

因而,也就完全认为是他洒脱狂放的个性使然。

那么,若要论及个性,他的个性可不是这一两个词语能概括的。

所以,在教学时应在诗人不同诗歌的比较中扭转对诗人的定向认识,丰富对诗人、时代的多元化看待。

比如在《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骄傲到喝酒只跟月亮喝,他的孤独在和宇宙的对话中消解了。

《蜀道难》简直将浪漫诗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在写文字,他会把我们带到视觉和听觉的震荡中。

写《将进酒》的李白豪迈粗犷,而写《长干行》的李白却成了一个哀怨的女子。

所以他生命的丰富性就在于他能够多样的转换角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唐”的豁达、包容以及时代文化的多样性。

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汉语诗人是李白,他的诗被翻译成很多语言,他的创作不仅将汉语诗推到了极致,而且抵达了其他语言系统。

他创造了许多我们今天都在用的成语,即使他用到了典故,我们依然能够读的明白晓畅。

因此,激发引导学生读李白的不同类型的诗作,也应是我们教学的波及点。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我们才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反思是促进教学成效的有力武器,我想,努力思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